1. 青树林首页
  2. 读后感 > 《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悲惨世界读后感

——人世悲惨,人情温暖

书籍是文明的化石,是知识的海洋,是前进的光明。夕阳熔金,暮色汇聚。打开书本,乘着知识海洋中的一叶小舟,来到历史的彼岸。和维克多雨果一起,你可以看到世界的温暖和温暖。一指墨,可见文化的深邃与灵动。

世界为何悲惨?黑暗中有光吗?答案就在《悲惨世界》一书中。

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太!厚的!知道了!面对这部百万字的巨著,我感到有些泄气。但读完之后,我只剩下四个字:爽快!

故事主线围绕主人公——饱受折磨的囚犯冉阿让的个人经历,融入法国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和宗教信仰。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我认为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人物是:米里亚雷神父。

前几章,我就被这个身材不高,但相貌端庄,风度翩翩,充满智慧,像天使一样善良仁慈的救世主形象深深吸引和震撼。他善于说教,用最简单、温和的话语来影响别人;他没有主教的架子,温柔而优雅,用他善良而神圣的心看待世界;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尽己所能帮助底层人民。他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耀着这个黑暗的世界,给人们孤独荒凉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慰。

其实他不是神,而是一个普通人,有着一颗火热的心,将这份热度转化为动力,温暖自己,影响他人。

面对无家可归的冉阿让,尽管明知自己是一名苦役犯,米丽娅姆仍然好心收留他,为他提供食物和住所。他并不在意他那些粗鲁、不恰当甚至透露出一丝恶意和危险的言行,也不向他说教。他只是做了他认为自己的职责: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

但恶人终究只能是恶人。

冉阿让并不领情主教的好意。因为他几乎大半辈子都没有感受过世间的任何善意,尤其是那起盗窃案以及他为了一块面包在监狱里度过的十九年黑暗日子。他决心向这个社会复仇。

于是他偷走了教堂里所有的银器,结果又被抓了。他撒谎说这些是主教送给他的,但没有人相信他。谁会相信一个罪犯?于是他被带到主教面前,他知道自己完了。

但在这个悲惨的世界里,仍然存在着一丝光明。主教是冉阿让一生的开端。

主教说:“我亲爱的朋友,你忘记带上这里最贵重的东西了。把这对银烛台也带上吧。”说完,将烛台递给了他。

冉阿让原本顽固的心,被主教温暖如泉的仁慈浸透,绽放了花朵。他决心重新开始。

尽管以后他仍然要处处小心,隐姓埋名,随时可能被捕,但他永远不会忘记与主教的相遇给他的灵魂带来的救赎。让,重生吧。

其次,读了一遍又一遍,思考了一遍又一遍,我很好奇:世界为何悲惨,其根源在哪里?

事实上,社会苦难的根源在于世界上仍然存在着无知和贫困。因为贫穷,我们无知,因为无知,我们有偏见,因为偏见,我们产生种种矛盾,引发社会的黑暗。因此,需要人才不断发展经济,努力消除贫困;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并努力消除无知。但这从来都是不可能的。直到今天,这个世界上仍然存在着无知和贫穷。

世界本身非黑非白,但因为人的存在,才变得黑白分明。黑白分明,但有时黑白交织,故有“笑面虎”一词。

世界上有光吗?我认为有。但不总是。这光就像冉阿让遇见了主教,珂赛特遇见了冉阿让,马吕斯遇见了ABC公社……这是一生难得的相遇,但一次就足以改变一生。

与其等待别人来拯救你,不如自己成为光,照亮自己和他人。

世界是悲惨的,但人性是温暖的。顺着光坚持,最终就会上岸。

【第2篇】

祈祷善良的光——读《悲惨世界》后有感

深秋,稀疏的枯枝低垂,落叶在大风中摇曳,最后落入大地的怀抱,躺在我的眼前,似乎在向我诉说它的悲伤。我漫步在这条小路上,欣赏着眼前的风景,不禁想起了我读过的一本书,——《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最能代表雨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小说。它再现了从拿破仑战争到法国七月君主制的黑暗惊心动魄的时代。

翻开泛黄的书页,读着书中的句子,字里行间的情感再次把我拉进了那个时代。故事始于一位名叫冉阿让的年轻人,他正在做兼职,因偷了一条面包来喂饱饥饿的妹妹和她的七个孩子而被判处五年监禁。入狱的冉阿让因越狱,刑期从五年增至十九年。身无分文的冉阿让出狱后,路过迪涅小镇时受到米里尔主教的亲切接见。然而冉阿让偷走了主教的银器,被警察抓住,但主教为他辩护。并将银烛台交给了冉阿让。后来,当他来到某个城市时,他遭遇了火灾。他挺身而出,赢得了当地人的赞赏。从此,冉阿让改名为玛德琳,并当选为当地市长。

这时,正在服刑冉阿让的警察沙威将目光聚焦在冉阿让身上。沙威发现了一个与冉阿让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并认定尚马第就是他要找的冉阿让。就在这危急时刻,冉阿让挺身而出,坦白了自己的真名,结果被捕入狱。芳汀原本是器材厂女工,变成了妓女,意外被冉阿让救下,临死前将女儿珂赛特托付给冉阿让。为了履行诺言,冉阿让再次越狱,与珂赛特定居巴黎。长大后的珂赛特爱上了贵族青年马吕斯,冉阿让难以接受。得知马吕斯要参加“七月革命”后,他前去寻找马吕斯,却意外救了沙威和马吕斯。后来,冉阿让向马吕斯讲述了他的犯罪过去,但马吕斯让珂赛特远离他。这让冉阿让伤心欲绝,只能每天远远地看着自己的“女儿”。马吕斯后来得知冉阿让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感到万分愧疚,带着珂赛特赶到冉阿让的住处。冉阿让在他们面前去世了。

《悲惨世界》描绘了一个极其不公平、黑暗的社会,但有压迫就必然有反抗,人们会纷纷站出来推动改革和革命。但在笔者看来,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善良和人性的无私。冉阿让出狱后,对整个社会抱有强烈的敌意,但在见到米里亚姆主教后,他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主教在他心中点燃的火焰,一直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净化冉阿让的心灵。最能体现冉阿让的善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营救马吕斯的情节。为了履行诺言,冉阿让越狱并找到了珂赛特。长大后的珂赛特给了冉阿让精神上的寄托。然后是他的考验:珂赛特恋爱了。得知一切后,冉阿让勃然大怒,仿佛他精心呵护的宝石被夺走了。他冲向马里斯的路障。在路障里的那段日子,他本来有很好的机会除掉马里斯,但冉阿让却忍无可忍。他不仅救了逮捕他的沙威,还把重伤的马吕斯抬到了下水道,但只要不伸出援手,马吕斯就活不下去。此时的冉阿让心里很是纠结。最终,善良战胜了一切,他救出了马吕斯。沙威也被冉阿让的善良所感动,拒绝逮捕冉阿让。冉阿让还把珂赛特送给了马吕斯。

《悲惨世界》讴歌了人类的进步,讴歌了为人类进步而艰苦奋斗、献出生命的英雄们;它同情穷人。书中有一段话:“现在什么东西便宜?什么都贵。这个世界上只有努力才是最便宜的,世界上的努力一文不值!” “穷人的辛苦劳动更便宜”;同时,也揭示了人民贫困的社会罪恶,正如书中所言,“人间无数苦难之中,必须有一把火才能生存”“黑夜终将结束,太阳将升起” ” “在上帝的自由花园里我们都会重生”。

每读一遍,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受到震撼,情感得到丰富。这本书的书名是《悲惨世界》。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惨”字吸引了。当我轻轻合上书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对穷人的同情,以及为打破不公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正义和善良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青树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qingshulin.com/duhougan/70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