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树林首页
  2. 日记 > 所谓爱

所谓爱

标题、立意、内涵,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注定是一部“杰作”。这么大的目标我该如何表达内心的想法呢?但这篇文章必须写。

所谓“正名”,不仅定调、解答所有关于我的误解,也作为此生的标杆。我的行为和对待他人永远不会偏离它(记住这句话就行了)。

由于其题材大,素材面广,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素材,更何况结合我的性格(在后续的“卓尔”文章中提到),这篇文章要写完才可以写。不过,既然是主旨,就必须尽早发表,为我、我的朋友、我的轨迹设定一个基本方向。提笔很困难,我只好硬着头皮。

大自然的四时,山海河流,形形色色的人类,形形色色的情感,如果爱是初心,那将是几十年来最美好的回忆。

“爱”是何时诞生的无从得知,但在我看来,能把它记在心里是我的荣幸和幸运。

始终以温柔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一切。俗话说“谦君子温润如玉”。抛开自吹自擂,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呢?任何事物的诞生和存在都有其原因、意义、目的和效果。邻居的纷争正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机会。一只流浪猫和路边的一些绿草,都充满了对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的思考。纯真的爱。以万物为己有,共享家园之美的精神。

高中时期,曾经有一个女孩捏过我胖乎乎的脸。那些天真烂漫的日子里,没有人去想其他的感受,只有最真诚的欣赏。欣赏意味着不以挑剔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而是以温柔和善的态度对待它们。一年半后,我回忆起以前同学的生活,写下了对其中一些人的印象,其中大部分是女孩。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向以前暗恋的人表达我的感受和经历,我可以毫不害羞地与他们交谈。表达温柔和爱意,无论谁都能将这份“爱”诠释为浪漫。当有人真的让我失望……并且无法理解我辛辛苦苦维持的爱时,非凡的友谊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最初对爱的不加区别的欣赏,友谊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的一些文章往往血腥、晦涩、无聊,我的想法也是如此。但最纯粹、最纯粹的爱永远是我的颜色,永不褪色。如果你想了解我,你首先要相信我,相信我爱的初衷。我对你的信任不亚于对你的信任,那句话,“谁对我好,我就会对谁好”,我不能说,理论?多么无聊啊!我只想用爱拥抱每个人。

“我有一个天真可爱的梦想,就是把我的爱与大家分享。”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在我初二的日记里,第二次是在《我没有理想》里。我非常确信没有人注意到这句话。现在我只能再引用一遍,辅以过去的那些我精心雕琢的文字来表达我的想法:“四月的那一天,在那本日记里,只有这句话。”有时候,当我以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时,我会觉得它很做作、做作;有时候,我会回忆并猜测是什么让我当时有这样的感觉;似乎当时的思绪不属于我,我早已忘记了写下这句话的理由和情境“我所有的幻想、愿望、追求都只是我傲慢而细腻的看法”。 “理想,一切皆有爱主宰,如何才能笔直前行?这正是科学家、孙悟空、马良所梦想的。”

人们都说有爱心的人都是善良的,也都说善良的人会被欺负。我曾无数次“发誓”不与某些人交往,但无奈只能向他们打招呼,把所有的恩怨或过往的恩怨都忘得一干二净。对友谊的处理战胜了一切怨恨。就算再被他欺负,我也只是后悔自己某些时候心胸太小,但只需要一点时间,就“消化”了所有的压抑。这就是乐观主义。 17个月的签名以“安静地坐下来思考自己的错误,不要谈论别人的错误”开始,接下来的7个月以“懒惰结束了,需要努力,勤奋学习,希望能够”开始。成真”。

有一次,我和刚认识的姐姐发生了冲突。一开始我非常平静,根本不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尽管很多好朋友都为我担心,但我真心觉得这件事迟早会得到解决。可以说,当冲突开始的时候,我就预见到了它的结果。不过,基于当时的情况,我觉得要想彻底达到完美的结局,必须经历的关卡就是一场漫长的、敞开心扉、近乎哭泣的对话。一个完美的结局,至少是一个可以开怀大笑的结局,可以是真正的发自内心、关怀备至、真诚的。然而,我的性格和她的性格创造了其他方式。虽然我们达到了和解的目的,但生性内向的我们最终只是将彼此留在了内心深处。偶尔想想,包含着歉意和失落,去体验一下额外的……虽然在我看来,她误会了我,但我不敢揣测她的想法。这一生注定是模糊的!

当爱情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似乎开始有野心却不知天有多高。

我曾经问卓尔和那个姐姐:如果下次见面我想牵着你的手,你会同意吗?可笑,这是我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时对自己的评价。然而,现实更令人不舒服。当桃姐确定我不是开玩笑的时候,她几乎……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我,虽然我说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你和我足够亲密,但是从你的角度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我什至无法接受我自己的回答。但她还是回答:不是我们不亲近,只是出现了一些问题。至于卓尔,先是惊讶拒绝,后来又似乎勉强接受了。他殊不知,此时的我已经……郁闷极了。我在《卓尔》里说:“我之所以给自己,是为了有纯真的友谊,是为了接近自己的心,是为了有不寻常的经历,是为了有不平凡的思维,但又不能有杂念;但之后被拒绝,我会改变立场:很难接受。”

在某些时候、某些人、某些事、某些角度,似乎这只是一个借口。最卑鄙的借口,也是最容易识破的;是最无知无耻的,最有流氓嫌疑的,也是最不懂天地的。

渐渐地,我也萌生了从政的想法。我开始询问从政的步骤、薪资福利、工龄、晋升流程等,唯一能起到基础的就是奉献精神。付出源于爱(当我和女同学谈论这个问题时,我曾经说过,高中乃至以前的恋爱关系简直让我感到恶心,因为那时我尚未长大的性格让我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悄悄打听从政的流程和需求,却被亲戚打压,“你根本就不是那种往上爬的人。”虽然我不气馁,但我也得想想自己的初衷是否真的太模糊了。支付?奉献精神?即使它在某些人看来是虚幻的、不真实的,我或明或暗地鄙视它,但我从未质疑过它;但我真的不知道它是否能支撑我进入一个有足够能力做好事的职位!

当爱情“蒙蔽”了眼睛的时候,它衍生出很多其他的东西,所谓的道德,所谓的真善美。

当我从道德的角度看问题时,我变得更加挑剔,开始提高对爱的要求。一切不道德的事情都必须受到谴责。我曾向一位基督徒提到“真、善、美”,但被他直接拒绝,说“人生而有罪,无法赎罪”。我无意再与他争论,也没有兴趣否认所谓的宗派思想。这就是工作中的爱。我可以接受一切好的事情,也可以容忍一切不好的事情。我实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与他决一死战。

虽然我确实很害怕过度宽容下最肆无忌惮的危机。

当基督徒表演节目时,信徒们会到观众席去劝说陌生的面孔相信宗教,并在节目间隙宣传教义。那些听起来很像传销的宣传,激起了信徒们最大的热情。他们纷纷站起来,祈祷,低语,欢呼。非信徒似乎从心底里不由自主地与那些人设置了一道屏障,自觉地敬而远之。观望,拒绝参与。显然,我也属于后者,但对于那近乎疯狂的说教,我还是……未能贬低为一文不值。自然,我的眼神是极其尊重的,尊重他们的信仰,尊重在西方国家就像通行证一样的不必要的怀疑基督教,尊重它的存在,尊重他们的使命和活动,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他们的选择。这都是因为爱,因为爱,我不需要相信类似的教派。做好事是坏事吗?

尽管我重德,但我仍然认为,将来成为一个德高望重、善于修养的德高望重的人,是一种幻想。即使现在,我也不自夸,说我对待、处理、协调家庭邻里事务,确实以德为先。标杆:如果你真的遇到了以德服人不行的事情,你只能后悔自己能力不够。当面对类似的不公或者委屈时,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报仇”这个词。即使我没有使用暴力手段,我也常常会想用什么办法来说服他。

当我看某件事时,我情不自禁地感到“爱”,从头开始,看现在,看眼前的东西。

我尊敬早已去世的祖父。虽然每次被父亲提起他的性格都被批评,对我也不好,但我还是很开心,真的没有一点不开心。我不知道我是否还记得那段经历。那么,或者真的是因为我忘记了。我曾经写过一篇回忆爷爷的文章,当我提到现实中爷爷的遗物时,妈妈说:“你已经去世这么久了,怎么又想起这个呢?”当谈到我爷爷的“善良”和知识时,他们说:其实,你爷爷没有那么伟大。

我实在是不能因为家庭琐事而生气一丁点。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就算你不相信,我也不会……生气。面对妈妈对爸爸的抱怨和自己的嘀咕,我除了有点恼火之外,实在不觉得爸爸除了懒之外,没有什么问题。直到事情变得更糟,妈妈哭了,我才开始批评爸爸:懒惰。正如我母亲所说:目前没有工作。但我心里总是想:这些事情如果我们互相理解不是更好吗?即使我心疼我的母亲,或者有遗憾,但她的性格根本无法得到解脱。

换位思考是一项重要技能。不管谁对谁错,先检查一下自己。不求自己的胜利,只求和谐。

从一开始,当你第一眼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你总是赋予他最稳定、最值得信赖的性格,对他寄予最真诚的期望。给它们最初的外观就像总是面对一个新生婴儿一样。您总是从小抚养他们,教导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的原则。虽然现实中你面对的人不是这样的,不能称为婴儿。他们早已被世界定型。观者的眼睛总是被爱“洗涤”,直到经历了很多之后才做出理性的决定,但“爱”是本能和直觉。

爱到极致,似乎在爱情、亲情等方面都很难专一;它似乎让人着迷,追求虚假的绝对公平,即使知道不存在,仍然无耻地思考“普遍公平”。爱一切众生”,不知道自己能力的局限性。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青树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qingshulin.com/riji/70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