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糍粑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是湖南省郴州市,这里山势崎岖,自然景观十分美丽。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做糯米糕。今年我回家过年,看到爷爷奶奶在做糯米糕。
做糍粑之前,爷爷对我说:“糍粑又叫糍粑、状元粑。相传南宋庆元二年,邹应龙彝族人,去北京参加考试,路上村里家家户户给他送糯米糕吃,祝他路上得金牌。邹应龙口渴了,就喝了几口鲜的。喝了泉水,饿了就吃几口糯米糕,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京都,因才华出众,应试流利,宁宗皇帝亲自认可他为当他从家乡带来糯米糕呈献给皇帝品尝时,连皇帝都赞不绝口,赐名‘状元糍粑’。”听完爷爷的故事,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开始做饭时,爷爷把泡好的糯米放入增瓦里蒸熟,然后把蒸好的糯米倒进石臼里。爸爸和叔叔两个大汉拿起木锤,把糯米敲进石臼里。不断的碰撞,糯米形成了一大块白色的糯米团。几个回合下来,两个大汉已经筋疲力尽,大汗淋漓。然后,他们准备了一块又长又大的干净木板,把汤圆放在上面。上来后,我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分成许多小汤圆,压扁,搓圆,做成糯米糕。最好玩的就是在糯米糕上画画。我拿起笔,蘸上颜料,在糯米糕上画起来。一会儿画哭脸,一会儿画笑脸,把一个个糯米糕变成了许多“活娃娃”。糯米糕热腾腾的时候,咬一口,说一个字-----太棒了!
同学们,看起来糯米糕的制作步骤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制作糯米糕是一项技术活:捣糯米时,必须用最快的速度,一定的力度,掌握规则;把汤圆掰成小汤圆的时候要小心。
今天我收获很多。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品尝了糯米糕。真是一石二鸟啊!
做年糕的作文2
小时候,我总觉得做糯米糕是一份体力活。石槽里的糯米需要两个力气大的人,一次一个地翻动。但这次回老家过年,我才真正意识到那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大家都用机器做糯米糕了。
在亲戚家里,有一个奇怪的“铁汉”,让我和姐姐很困惑。爸爸告诉我,这是一台做年糕的机器。我和姐姐左顾右盼看了半天也想不明白。这时,姑姑提着一个热气腾腾的木桶从后院走了过来,打开桶盖,发现里面有一桶白糯米。糯米的香味瞬间扑面而来。我们顿时着急了,要求大人们尽快开始做糯米糕。
我和姑姑一起工作。一个用大勺子把糯米放进机器嘴里,另一个用木棍捣碎。你打我,我也打。我以为这么简单,心里就痒痒的。我忍不住想亲自尝试一下。但没想到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困难。
我用力把糯米砸进机器嘴里,但糯米在我手里却变得不听话了。通常整块碎片都粘在木棍上,我不得不把它举起来。我终于把糯米整形完了,但由于力气不够,糯米断断续续地出来了,远不如叔公做的粗。多么累人的工作啊!才划了几下,我就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终于把糯米糕做好了,我在手上抹了茶油,准备揉糯米糕。
桌上摆着洁白、肥美、温热的糯米糕。我和姐姐迫不及待地想抓起一把,但随后我们就缩回手,放进嘴里吮吸,就像触电一样。他想捏却又怕被烫伤的样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一旁的阿姨熟练地捏着糯米糕,擀成小饺子,递给我,并让我放在竹台上,压开。
我拿着揉好的糯米团子,左右手把它们翻转过来,迅速把这些又白又圆的小团子放在竹桌上,用手掌轻轻地按开,一个圆滚滚的糯米团子就做好了。按照这个方法,我和姐姐在不知不觉中做得越来越好。最后,我拿起一块,蘸上糖,和姐姐一起吃。我自己揉的,真的又香又软。
这次做糯米糕的快乐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文件夹里。
制作糯米糕的组合物3
这个春节,我的生活可真丰富啊!我做了什么?我要做糯米糕!
这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奶奶家。一进门就闻到一股甜甜的香味,糯米糕的香味!我循着气味向厨房走去。看到一盘香甜糯糯的糯米糕,我立刻就垂涎欲滴了。于是,我伸手准备去拿,没想到妈妈拿起盘子说:“想吃吗?那你就自己动手吧!”我一开始不明白妈妈的意思,后来我恍然大悟,原来妈妈是想让我体验一下做糯米糕的过程啊!
首先,我把糯米泡在水里几分钟,然后把糯米倒入电饭锅里,煮到米熟了,然后把糯米倒入石勺里。接下来的工作很辛苦,我就打电话给爷爷帮忙。爷爷奋力举起大木锤,又敲了敲。这样做了五六次后,爷爷让我拿来一盆水,把木锤浸入盆中。我好奇地问:爷爷,你为什么要敲木锤呢?勺子碰水了吗?”爷爷笑着说:“因为糯米很粘,所以它喜欢粘在木勺上。”瞬间,场面热闹起来,欢声笑语。爷爷继续他的故事。爷爷不时地用手把下面的糯米翻起来,压一下,再翻起来再压一下,接下来的半个小时,爷爷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直到把糯米打成一团。达到柔软柔韧的状态,然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我是下一步的主力,就是趁热把汤圆擀成汤圆一样的小丸子。我和家人一起做,做的时候我想做点新的,于是我摸了摸口袋,掏出五毛钱,放进了手里的糯米糕里。啊!这样一来,它就比其他糯米糕饱满很多。看!只需将糯米糕放入印刷盒中,将印刷盒底部翻出,用小木棍敲击几下,然后“啪”的一声将糯米糕倒出。你看,他们都是不同的!有的写寿比南山,有的写花满月,有的写福禄寿,各具特色。
最后,我们要开始制作特制的糯米糕了。一般我们成型后,直接在炸芝麻堆里滚一滚,然后沾上红糖就可以吃了。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糯米糕的特殊吃法。它可以煎、炒或烤。我们选择了炸糯米糕。奶奶把糯米糕一张一张地放进熟油锅里,炸到外皮呈金黄色,然后把糯米糕拿出来。煎的过程中,爷爷也没闲着。他在锅里放了几块红糖,加了一点水,把红糖烧到粘稠,然后直接在糯米糕上浇上了一层红糖“外衣”。
我们开始吃饭,糯米糕一端上来,我们都“出去”把它一块一块地捡起来。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我包的五分硬币,心想:谁会吃这些五分硬币呢?还没等我想完,就听见妈妈喊道:“这是什么硬东西?妈妈,你里面放了什么?”我忍不住笑了,说:“妈妈,那我就把五分钱包起来了,看来你今年运气不错啊!” “哈哈哈……”顿时,全家人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好幸福啊!
哦,对了,糯米糕其实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把糯米糕和米泡在酱汁里。很快,你就会有一罐香甜可口的糯米酒了!这仍然是我爷爷最喜欢的酒!
俗话说“巴巴出面拜年”。过年吃达达已成为我们家的习俗。每个春节我们都要吃它,否则就不是春节了。
制作糯米糕的组合物4
快到除夕了,爷爷奶奶要准备过年了。吃糯米糕是必须的。但没有现成的食物可以吃,必须自己做。
爷爷把蒸好的糯米放进年糕窝里,用一个看起来像锤子的工具把它敲下来。爷爷累了,就转向父亲。当他的父亲累了的时候,他就转向他的叔叔来打他。他不断地重复这个动作,直到他掌握了形状。直到。
最后一步就是把糯米糕揉成小块,捏成饼状。我也加入了。
我先洗手并让它们干燥。我用手抓起一团糯米糕,糯米糕立刻就粘在了我的手上。我当时很急。奶奶哈哈大笑,说:“你得先把手裹上面粉,糯米糕才不会粘手,快把手洗干净吧!”第二次洗完后,糯米糕所剩无几了。如果太多了,我就把手伸进面粉里,迅速抓起一团糯米糕。我像揉橡皮泥一样揉糯米糕。我先做了两只长长的耳朵,然后做了娇小的身体,再做了圆圆的尾巴,最后做了一个傻乎乎的脑袋,再加上那对大门牙。完成了,一只小兔子就完成了!
晚上,我们全家吃着奶奶烤的糯米糕,吃得很开心。
制作糯米糕的组合物5
“糯米粒粒均匀,木棒石臼来去频繁。”
大年初三,我跟着妈妈回到小桃镇湖口村叔叔家。一进入庭院,我就看到了在我面前制作真正蒸的粘性米饭的出色表现:凝结着水晶般的清澈且饱满,像珍珠一样透明,芬芳;把糯米倒进石臼里,几个叔叔就做了。他们轮流上阵,挥动手臂,手里拿着木棍,按进臼窝,转圈把石臼里的米捣碎,断断续续地喊着“哟嗬嗬,哟嗬嗬”。声音伴随着杵棒。声音有节奏地向四周传播。
出于好奇,我看着他们轻松的样子,想尝试一下。但木杵粘在石臼里粘稠的糯米糕上,很难抬起来。即使有父亲的帮助,仅仅打了两下,我就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舅舅赶紧接过木杵,笑着告诉我,做糯米糕不仅是体力活,还需要速度快,力度的控制。速度慢的话,米会变硬,糯米糕太轻的话,就无法成型。看来只能站在一旁静静欣赏了。
刚打好的糯米糕又软又粘。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趁热将它们包裹在咸肉和蔬菜馅料或甜花生糖浆中。它们都很美味!你看,它可以像奶酪一样粘稠!
打糯米糕,吃糯米糕,过年,迎新年。妈妈告诉我,这糯米糕不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食物,更是一种感情,一种友情、亲情的纽带。同学们,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尝试一下!
做年糕的作文6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除夕夜显得格外热闹。屋外天空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鞭炮声噼啪作响。孩子们每人玩着几束滴滴金。烟花的声音响彻整个夜晚。
新年的第一天,伴着闹钟的响声和一夜未眠的烟花声,我无奈地伸了个懒腰,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起来吧!三点半了!”妈妈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房间。农村的大年初一,人们三点钟就要起床。这让我在睡得很沉的时候感到非常绝望。 “起来做糯米糕吧!”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让我瞬间浑身颤抖!
糍粑是农村过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巴象征着团圆,是新年的“开场节目”。在所有我感兴趣的事情中,这是我唯一非常感兴趣的!我终于盼着做糯米糕了,睡意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大家把工具、模板、机器都一一搬进了院子里。过年的时候,只要有人做糯米糕,我们小孩子就会围成一队去玩。我坐在奶奶旁边。她告诉我糯米糕的由来,把糯米放进“大锅”里,并添加了一些配料。她还告诉我:做糯米糕的时候,一定要把米淘干净,然后放入糯米。在石盆里,在制作的时候,一定要做得精致,才能鲜美松软。
下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男人们拿起石锤,用尽全力将石盆里的糯米砸碎。待它逐渐成型后,他们将它一一砸碎,然后将盆中形成的糯米糕翻过来。使其足够柔软,可以从各个角度击打。奶奶笑着叫我也尝尝!锤子极其重,但人们并没有抱怨累,争先恐后地锤着。孩子们也使出浑身力气敲击它。经过一番辛苦,糯米糕终于做好了!当我触摸它时,它是如此柔软!人们费尽心力成型的糯米糕极其“可爱”,洁白柔软。
接下来就是将成型的糯米糕放入机器中。糯米糕被机器打碎后,变成条状并加热。一出来,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去抢,不管热不热。然后塞进嘴里,生怕别人抢走!最后一步极其简单,就到了我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取出模具。每个模具上都印有不同的形状,包括花卉、动物和植物。奶奶叫我把长长的糯米糕拉成大小差不多的团子,然后压扁。将其放入模具中,压紧,然后取出,花朵就印好了。我跟着奶奶的动作,一步一步地做起来。一开始我没按好,就形成了各种奇怪的形状。不然我压得太用力了,糯米糕就粘在模具上了!但奶奶不断鼓励我,我不断总结经验,渐渐走上了正轨,做出了好看的糯米糕。
此时此刻,我迫不及待地想尝尝我的成果!放进嘴里,糯米还散发着甜甜的香味!味道好极了。当然,糯米糕会慢慢变硬。农村的方法是将糯米糕泡在水里,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水,这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糍粑可以煎着吃,也可以烤着吃。这个春节,大家手里各拿一个糯米糕,烤成大桶,然后在里面加糖。那味道让人流连忘返,实在是太美味了。
糯米糕的制作,凝聚着人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它是人们亲手制作的。是农村年画特有的色彩。它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农村特有的生产工艺。也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勤劳。
来北京的前一天,奶奶塞了几个糯米糕到我的包里。这是北京所没有的。它带来了家乡的风味,家乡的传统美食。
制作糯米糕的组合物7
家乡是我记忆深处一个美丽而模糊的形象。寒假里,我回到了家乡。那里的房子都是建在池塘边的。只要我站在自家门前往外看,放眼望去,到处都不是绿色的。只要抬起头,天空就会在你的瞳孔中滴下明亮的蓝色墨水,或者俯身凝视水面。这是一幅多么宁静而美丽的画作。谁画的?
画中有山水,也有人物。我们的存在给这幅画增添了很多活力。我们自己做了又好吃又糯的糯米糕。制作糯米糕是一项费力又细致的工作。李叔叔用三轮车拉着石缸。缸一落地,糯米就蒸好了,香喷喷,热气腾腾。洗完木锤,我们就开始舂米。舂了一会儿,重头戏来了,我们开始舂年糕。气氛瞬间热闹起来。敲打着、喊着,糯米变得更坚韧、更粘,更难拔了。 “不好了!”有人喊道。孩子们愣在原地,看到锤子上粘着一个白色的东西。这不是糯米糕吗?李叔叔接住了几乎“毁容”的糯米糕。人群中没有任何责怪的声音,而是阵阵清脆的笑声。李叔叔笑道:“做糯米糕确实是一门手艺,你们年轻人没有经验,就让我来做吧。”李叔叔一上台,糯米糕就好像见到了老朋友一样。它很听话,任由李叔叔给它按摩。捶背,李叔叔手艺真好!在几个人的配合下,糯米糕变得又软又糯。打了这么久,还是热气腾腾,香喷喷的。几个贪吃的孩子捏下一个小球,裹上面粉,尝着入口即化的甜香。大家都满意地笑了。随后,我们把蒸好的糯米糕搬进里屋,郭奶奶裹上面粉。糯米糕仿佛穿上了新衣服。姐姐还做了一个小糯米糕人,又白又胖,非常可爱。我吃着美味的糯米糕,心里高兴极了。
糍粑可甜可咸,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经过反复的敲打和锤炼。这门制作糯米糕的老技艺值得传承。下次我也学学这个技能。
制作糯米糕的组合物8
每当春节临近,爷爷都会为家人亲手制作香甜可口的糯米糕。味道真的很好吃。
今天,爷爷又要开始做糯米糕了。首先,爷爷把泡好的糯米放进蒸笼里蒸熟,然后拿出来放在干净的布上,开始用力地揉捏。爷爷说:“这样的揉法可以让糯米更粘、更粘。”又软又好吃!”一边揉,爷爷一边在已经变成泥的汤圆上洒了点水,让汤圆变得更软糯。等爷爷把汤圆擀成长条后,揉面的工作终于结束了。爷爷的额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我赶紧拿起纸巾给他擦汗,爷爷高兴地笑了。
爷爷把糯米糕晒干,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看得我口水直流,口水直流。我拿起一块糯米糕,蘸上糖,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柔软的质地让我垂涎欲滴。糯糯的甜味在舌尖久久不散。
味道真是令人难忘!
制作糯米糕的组合物9
鞭炮声标志着岁末,春风送暖屠苏。千家万户总是以新桃换旧符。我说的是春节。在我的家乡福安,过年有一个习俗,就是做糯米糕。
先准备一大桶木桶蒸熟的糯米,然后将糯米倒入石臼中,加点水,然后一个人用巨大的木槌反复敲打,另一个人用手在一个木桶上敲打。一侧抬起木槌。用手沾水调整糯米的位置。就这样,糯米渐渐变得越来越粘,变成了汤圆。打了几百遍后,就成了糯米糊,米粒还清晰可见。又打,打,又打几千遍,打了好几遍,终于有了一丝糯米糕的痕迹,像个大面团团,但还是很粘。当锤击继续进行时,整个事情开始看起来像一个杂技演员:一个人用一根巨大的长木槌敲打一个不知名的、很有质感的白球,而另一个人在木槌抬起的那一刻就用了一个浸过的球。用水的手将稍微弹起的球压回研钵中。你打得越多,球就会变得越来越难。我按捺不住那股味道。它逐渐从球、木槌和手中出来。那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糯米香。它是如此微妙,以至于很难描述。
制作糯米糕的整个过程看起来很有趣,也有点吓人,因为手似乎总是离被木槌敲击的距离只有那么一点点,但绝不会近到永远贴不到边缘。让人看了就心痛的那种。
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半天时间,现在几乎只在乡村才能见到。
糯米糕做好后,按照传统,会分给全村人,因为这象征着全村人团聚、粘在一起、团结一致!
制作年糕的作文10
腊月末,我的家乡有做糯米糕的习俗。去年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我终于弄清楚了怎么做糯米糕。做糯米糕的前一天晚上,爷爷把糯米泡在井水中。爸爸和叔叔准备了制作糯米糕的工具,有木槌、石臼、还有印糯米糕的模板。第二天天还没亮,奶奶就起床蒸糯米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做糯米糕。
叔叔盛了一盆蒸熟的糯米,放在石臼里。爸爸和叔叔用木槌敲打糯米。你舂糯米,我舂米。大约过了十分钟,糯米就被打成了糊状,完全不像米了。然后把捣碎的糯米挑进竹簸箕里,簸箕下铺一层石膏粉,这样糯米就不会粘到手上或其他东西上。爷爷把大团的糯米糕揉成小块,妈妈和阿姨把小块的糯米糕揉成圆形。我和其他孩子把糯米糕放在模板里。模板底部刻有一些漂亮的图案。因为糯米糕很热,很容易变形,所以将模板上的图案铺在糯米糕的上面。糯米糕冷却后,取出放在木板上。模板上的图案固定在糯米糕的上面。有动物、繁体字、山水画等,非常漂亮。我们打、捏、封,九个回合转眼就过去了。
中间有几次想学爸爸做糯米糕,但一直轮不到我。到了最后一轮,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说:“等一下,等一下!我也想玩年糕!”爸爸说:“好吧,让你试试吧,只要你玩得好,我就回家了。”让你玩电脑五个小时!”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笑着说:“你一定要说到做到。”
我终于抬起木槌,用尽全身力气敲打它,但是木槌再也提不起来了,因为上面粘了很多糯米,木槌一下子就重了许多。我握着木槌往后一拉,却因用力过猛而摔倒了。父亲和其他人见状都笑了。我揉着屁股说:我现在不能玩电脑了,回家得好好治疗一下屁股!
虽然以前每年都会吃糯米糕,但从来不知道做糯米糕这么难。今后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制作糯米糕的组合物11
今年寒假,我和妈妈去湖南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过年的时候,我去距离奶奶家一千多米的亲戚家做糯米糕。
那天早上,我很早就醒了,听说我要做糯米糕。我感到非常兴奋。一路上呼吸着山村的新鲜空气,很快我们就到了一个亲戚家。
亲戚们对我们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客人非常热情。工具早早就准备好了:两个大木锤,一块中间凹陷的大石头,两块木板。大人们提前两天把泡好的糯米蒸熟了。每当一锅糯米蒸熟时,我都会跑过去吃一些。然后我们把糯米倒入石窝窝里,捣成糯米糕。然后将汤圆揉成汤圆。当白色的汤圆整齐地放在木板上时,上面再盖上一块木板。我们小孩子站在木板上开始压糯米糕。院子里回荡着笑声。
香喷喷的糯米糕,让人垂涎欲滴。如果在糯米糕上放上腐乳或蜂蜜,糯米糕就会变得更加香浓可口。我不仅知道如何制作糯米糕,还知道如何储存糯米糕:放在冷水中或放在冰箱里。
那是我最快乐的一天,因为我得到了期待已久的糯米糕。
制作糯米糕的组合物12
除夕的早上,我起得很早,因为我想亲眼看看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糯米糕的。
只见妈妈把洗好的、膨胀的糯米倒进木桶里,盖上木盖,放进锅里,用大火不断地蒸。蒸熟了,爸爸拿出热气腾腾的木桶,妈妈提着装满水的小塑料桶,请了隔壁的哥哥和她一起做糯米糕。爸爸先把木桶里的糯米倒进特制的石臼里,然后用特制的大木棍把糯米用力压紧,然后反复敲打。妈妈赶紧把手沾水,利用一切机会,把汤圆在石臼里搅拌均匀。
不一会儿,爸爸的头上就冒出了大颗大颗的汗珠,然后大哥就来打他了。随着“嘭嘭”的声音,两人不断轮流。我很想看到它,并想继续尝试一下。我用尽全力拿起那根棍子,但一放下,就再也拔不出来了。糯米太粘了,和棍子不匹配。他们紧紧地粘在一起,引得围观者哈哈大笑。这时父亲告诉我,打糯米糕的时候要快、准、稳、狠。我要赶紧拿着手里的木棍下去,赶紧收起来。爸爸从我手里接过木棍,和哥哥一起打,直到没有米粒为止。
然后在大案板上撒上一层炸好的黄豆粉,然后把打好的汤圆倒在案板上,将汤圆压扁,做成一个薄薄的圆饼,有筐口那么大,最后放上表面根据自己的口味撒上芝麻、白糖或者红糖,就完成了。我赶紧切下一块雪白软糯的年糕,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制作糯米糕的组合物13
经过三百六十五个昼夜,地球自转了三百六十五圈,我们盼了三百六十五个太阳和月亮,终于迎来了这个欢乐的日子——春节。
每到这个时候,家乡就有制作糯米糕的习俗,今年也不例外,因为糯米糕象征着丰收、团圆和吉祥。
糯米糕虽小,但做起来并不容易。首先将大米用水浸泡一晚,然后将米放入木桶中蒸熟,然后用“T”形木锤将蒸好的米在石槽中反复捣成米糊,然后取出在木板上撒上面粉,将打好的米糊放在木板上揉捏,分成平均大小的饭团,然后再在上面再放一块木板压紧。过了一会儿,每一块又会变得平坦。嫩滑的糯米糕就做好了,好看得让人垂涎欲滴,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如果你此时站在这里期待的话,你一定也想吃它。这不可能。这样的糯米糕一定要放在阴凉处晾干。晒干后,浸泡在水中,保存两三天。拿出来仔细尝尝。
做糯米糕也是聚会的好时光。大人们忙个不停,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正忙着帮助大人们搬东西。这场面真是热闹得难以形容,不过这是一家人过年是多么的幸福啊!
来来来,废话不多说,我给大家科普一下糯米糕的吃法。糯米糕的吃法可以煮、炸、蒸等,其中最过瘾的就是烤了。湖南的冬天很冷。家里经常在炉子上烤东西,在炉子上架起铁架,在铁架上烤糯米糕。烤糯米糕的时候火不宜太高,否则只会烧焦外皮,而里面还是硬的,所以要慢慢地烤,不断地翻动,不要太心急。当糯米糕膨胀得像包子一样的时候,就熟了。如果你想吃甜的,可以在糯米糕里加点糖。但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诱惑而急着去吃它!否则,被烫伤的可能只是你自己的舌头。咬一口糯米糕,浓郁的米香、入口即化的滑嫩口感、嫩白的色泽,扑面而来。吃一口就让你流连忘返,吃两口就让你快乐不已。三口让你欢喜忘蜀,四口让你醉如梦,五口让你销魂……
糯米糕好,糯米糕真精彩,过年忙,糯米糕香!这个怎么样?看完我的叙述,你想吃糯米糕吗?
制作糯米糕的组合物14
腊月末,我的家乡有做糯米糕的习俗。去年回老家过年的时候,我终于弄清楚了怎么做糯米糕。
前一天晚上,爷爷把糯米泡在井水中。第二天一早,膨胀的糯米被端上桌,倒进木桶里。用大火将其蒸熟。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石盆和木棍,放在门外。当米香充满房间时,糯米就熟了。关火,将糯米倒入石盆中。爸爸和叔叔拿起两根木棍,用力敲打里面,并喊口号。妈妈一手拿着水桶,一手拿着水把糯米翻过来。每次敲打的时候加点水,这样就不会粘了。
爸爸他们越打越用力,糯米渐渐地变成了糊状。刚开始捣的时候还蛮容易的,但是后来糯米就不再是颗粒状了,变得很粘。一旦你把它敲下来,它就会粘在上面。需要捣碎,只需将其浸入一些水中即可。不一会儿,爸爸等人就已经满头大汗了。终于做完了,爸爸疲惫的头发都湿透了。妈妈把打好的面团放在竹筛上,上面铺上一层面粉。妈妈把面团搓成长条,时不时地拉出一个球。我们把面团做成糯米糕。先在手掌上擀成球状,然后用手压一下,用大拇指压住中心,沿中心压的同时转动。过了一会儿,就准备好了。大家工作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终于,糯米糕出来了。我连忙抓起一个,咬了一口。真的又甜又好吃。
我看着美味的糯米糕,心想:正是我国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才造就了糯米糕这样的美味佳肴。我们要继续传承这种传统文化。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青树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qingshulin.com/zuowen/manfenzuowen/70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