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罗战役导游词
请问谁有英文版的国外著名景点导游词
适合上台演讲的。
。
。
急需两篇
各客,大家好! 万景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沙窑乡境距新乡市70多公里积达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1672米,至峰顶可远眺黄河,一览逶迤群山。
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个分景区组成。
主要景点有:红岩绝壁大峡谷、影视村、绝壁长廊、天池、莲花盆、白龙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龙潭瀑布、五峰山林海、黄龙洞、磨剑峰、罗姐寨、孙膑泉、七朗峰等200余处。
万仙山并非名山,能在短短的数年间挤身于知名景区,凭得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拍电影拍出名的,有人说,是照像照出名的,而更多的人说,万仙山是画笔画出名的,的确,每年来万仙山临景习作、绘画写生的人很多,全国有100多所院校把这里定为写生基地,绘画写生对宣传万仙山景区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万仙山景区风光秀美,集中了南太行的精华:赤岩绝壁雄浑、巍峨、粗犷、恢弘;红岩绝壁翠峰重叠,高耸入云。
奇峰俏石立山巅,青风轻拂欲飘然,姿态迥异盈灵气,恰似万仙临凡间。
飞瀑、溶洞、老树、巨石、古寨和石墙、石院、石房子的山村,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亮点,点缀在景区之内。
万仙山的由来 千峰无语立斜阳,万壑有声伴天籁。
雄峻奇秀的万仙山里没有庙宇,不烧香火,为什么叫万仙山呢
地质学家和神话传说给予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回答。
地质学家认为,万仙山和整个太行山脉一样,形成于距今28亿年前的新太古代。
海底的基性岩浆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构成最早的基底岩系——花岗绿岩系。
岩层露出水面后,河流冲刷的沙粒,一层层的覆盖,年复一年的沉积,泥沙层在地壳变动中,陷入海底,陷入地壳深处,经过沉积挤压形成沉积岩。
在距今20亿年发生全球性地壳运动——“阜平运动”,地应力和温压效应的作用下,海底的花岗岩浮出海面,成为陆地,并变质为片麻岩类。
“阜平运动”产生的巨大应力和温压效应,使距今28—25亿年间此区沉积于海底的新太石界花岗绿岩系,褶皱成石,隆升出海面,经受11亿年的风化剥蚀,直至距14亿年的中元古代蓟县纪才又沉入水下,形成滨海环境,接受沉积。
随着地壳裂变,几经沉浮,几度沧桑,形成这种多层重叠,皱折隆起,断壁垂悬,岩层清晰的独特地貌。
万仙山的岩层构造是十分醒目的,深处是黑色的花岗岩,依次向上是红色花岗岩、红色沉积岩、黄色黑色的页岩,万仙山的峰顶均为石灰岩。
多少年来,据传宝莲灯的故事就发生在万仙山。
农家子刘彦昌进京赶考途中,到三圣母庙内避雨,被三圣母看中,婚配生子。
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后,恼羞成怒,说她有辱门风,以违反天条定罪,将三圣母压在华山之下,三圣母的儿子沉香,被元始天尊抱走,教他习武学艺,沉香长大后,带着斧头劈山救母。
二郎神知道后,力阻沉香,恶战数日,二郎神的剑、沉香的斧,砍削出耸立的红岩绝壁。
二郎神战不过沉香,求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助阵。
天兵天将为沉香救母之心所感动,不愿帮二郎神作战,留下个替身回天上去了,这些替身似人似仙,蹲立各异,千姿百态。
万仙山里的华山、磨剑峰、圣母洞都内涵一个个传说故事。
1992年,国家建设部旅游资源调查组的专家到郭亮、南坪考察,时任沙窑乡乡长的刘兴国和南坪村党支部书记崔电亮给专家讲了神话传说,专家们听了就给郭亮、南坪周围的山峰定名为万仙山。
从此,沙窑风景区就成了万仙山风景区。
清幽山乡——南坪 万峰竞秀 俏装列阵作仪仗 千瀑飞流 同音欢奏迎宾曲 这里是南坪停车场,南面是五峰山,西南是龙潭沟,西面的悬崖绝壁属于山西省地界,西北面是通天河谷,北面是将军峰,峰顶上的山岭是翠屏山,山那面是郭亮景区。
将军峰 将军峰是一座孤立的石峰,高89米,游离绝壁28米,似身披盔甲的武士。
据传,玉皇大帝召集万仙聚会,命令一天将在此值更守护。
散会后忘了撤更,这一天将就永久的站立在这里,化成了一座岩峰,成为万仙山的守护神。
将军峰左右两侧壁立如削,高120余米。
1996年,全国第四届攀岩比赛就在将军峰西侧的岩壁上举行,是万仙山第一次举办这样的体育盛会,从那一年开始,每年都有许多攀岩爱好者来这里练习。
攀岩活动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活动,谁如果有兴趣攀岩,可以试一试,但一定要带上保险绳。
将军峰也是美术学生绘画写生的最佳景点之一,来南坪写生的学生都给将军峰作过素描和速写。
到南坪景区不能不看日月星石,这是一块淡红色的沉积岩,石面长
【第2句】:28米,最宽处
【第1句】:28米,最厚处
【第1句】:07米。
1995年,村民宋运林凿石盖房,在河边破开一块大石头,见石板面上清晰地显着太阳、月亮、星星的图像,他立即收起铁锤钢钻,把村里人叫来观看,老支书崔电亮同志说这块石头是一块奇石,一定要保存好。
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石头内有这种逼真的图案实属罕见。
村里人给这块石头定名为日月星石。
日月星石上的太阳呈圆形,乳白色,直径33公分,圆心中有一个淡粉色的圆圈,直径4公分;月亮呈月牙形,直径16公分,月牙中间有一个直径11公分的白色图案,太阳挨着石头的边沿,似初升的红日,右上方19公分处是弯弯的月牙,石面上的56个星星是56粒晶体状的石英石子,均匀地镶嵌在沉积岩里,图案逼真清晰。
1996年春,河北省《邯郸市报》副主编乔建勋为日月星写诗,赞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三宝精华聚南坪。
1999年,一位客商愿出10万元买走这块石头,村里人说,日月星石是万仙山的镇山之宝,千金不卖,真是黄金有价石无价。
从日月星石向南走就是龙潭沟,沟底是黑龙潭瀑布,落差30多米,水量随季节的变化明显,历经岁月,瀑布在石板上冲击出一潭,名黑龙潭。
黑龙潭瀑布虽然落差不太高,但它具有太行瀑布的鲜明特点,瀑布的壑口有2米多深,上宽下窄,呈梯形,瀑布中间那一片红色的岩石光华亮丽,光洁度可与最好的花岗岩石材媲美。
黑龙潭有多深呢
至今也没人能探到底。
1998年夏天,南坪村请济南军区某部潜水员了来探水深,也没有测定其深度。
不过黑龙潭周围空气清新,含有极高的负离子;黑龙潭的水含有各种矿物质,用水洗浴,可使皮肤光滑细嫩。
距黑龙潭百米处是白龙潭,沿着之字形的石梯走进了有红河谷之称的丹分沟,清澈的山泉在殷红的岩石上流淌,男人说是一条血水河,女人说是一条胭脂河。
这条河不知用了多少万年的时间在红岩绝壁之间冲涮出来一个石缸似的深潭,泉水如一束白绢穿潭而过。
在这流淌的小溪里,有一只脚印清晰地印烙在赤红的岩石上。
据说,太上老君从这里取水时留下的脚印,跺一跺这个脚印,可以健身祛邪。
从丹分沟逆水而上是丹分村,葱郁的松林环抱着这个秀美的小山村。
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分发仙丹而得名。
五峰山林海 最高山峰海拔1561米,由五个山峰组成,面积1600公顷。
1962年,南坪人在崔电亮同志的带领下,开始在五峰山上造林,抡撅刨坑,点播松籽,苦干20年,五峰山全部绿化,荒山秃岭变为郁郁成林,五峰山成为南太行最有名的人工林,南坪人植树造林的经验曾向全国推广,南坪人曾多次接待国外贵宾和朋友。
现在五峰山木材积蓄达上百万立方米,林内空气湿润,被誉为“太行天然氧巴”,茂密的树林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豹子、野猪、黄羊、獾、角雉、山鸡、画眉、山雀等珍稀动物时有出没。
躬腰刨坑二十年,汗浸松籽千百万, 艰难创业化浓荫,绿山更比移山难。
双龙泉 双龙泉属淇河源头。
泉眼在海拔1200米处的悬崖峭壁中间,上为千仞壁立,下是百丈深涧,两股泉水从石缝间竞相喷涌,水击岩石,似二龙啸叫吟唱,故名双龙泉。
黄龙洞 黄龙洞口又高又宽,进洞10米处,有一潭清水,乘小船摆渡进入洞内,可看见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一个个圆口的石瓮、石罐、石缸,最深的有1米多,直径20公分,内壁光滑,细细浏览,可悟出水滴石穿,岁月悠悠的真谛。
赶羊土爽 丹分东面的那个小山村叫马庵,村正南有一条山沟,叫赶羊土爽。
自古以来,是南太行东侧沿山各村养羊户,夏季上山牧放的必径之路。
万仙山风景区对外开放后,封山禁牧,山羊基本绝踪。
赶羊土爽成为一条旅游精品路段。
2003年修建的2400级石阶步道,蜿蜒幽曲,穿黑松林,过连翘丛,沿途步步新景,美不胜收,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在1942年,国民革命军二十七军为阻击企图打通进攻山西通道的日军,在这里构筑工事,居高临下,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双方为争夺至高点投入主要兵力,直打得尸填沟坎,血浸荒坡。
赶羊土爽 曾是对日作战最激烈的地点。
六十多年过去了,岁月抚平战伤,花香驱散血腥,青山作碑慰英魂,赤岩有幸塑忠骨。
沿台阶行至1200级处,可看到沟边岩石风浸雨蚀,似一尊尊天然浮雕,像一幅幅抽象油画,让人联想到那烽烟四起,战马嘶鸣,大刀横飞,肉搏拼杀的激战场面,像看到一个个持枪肃立的士兵,卧姿击发的射手,中弹倒下仍顽强挥臂投弹的壮士,被炮弹炸飞血肉之躯的英雄亡灵。
在山崖高处有无数块岩石似人卧俯状,一律头朝北方,似仍在坚守阵地。
图像栩栩如生,令人顿生敬意。
台阶路旁生长着一丛丛香草和一束束绣仙菊、野梅花,可嗅到清新的香气,象征着抗日勇士英名长存、千古流芳。
忠魂崖中间有一座石壁山峰,厚不过5米,高达30多米,宽约百米,如一块石碑高高耸立。
当地人称其为无名碑。
南马庵一战,二十七军几乎全部阵亡,除军长刘进和几个高级将领外,阵亡的数千官兵都没有留下任何可查找的音讯,世上无字碑很多,无名碑极少,这座天然石壁就是一通天成无名丰碑,聚结着二十七军将士的英灵。
据当地老人讲,二十七军曾在沟顶最窄最陡处用石块砌了一道一丈多高的石墙,居高临下,扼守要道,使日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
后来,日军买通汉奸领路,从山后的一条小路迂回包抄,使二十七军腹背受敌,以石岸作工事的士兵,被逼跳下石岸,全部壮烈殉国。
现在这条石岸还留有一截岸基,在靠东边的山崖跟前,还有1米高,2米长一段,岸上的石块灰黑,有的已长出苔藓,无言地记载着那段悲壮的战事。
赶羊土爽岭东侧,有一高耸的团扇形岩峰,石壁斑驳,岩质被侵蚀变质,有多处孔隙透光通气。
二十七军与日军为争夺赶羊土爽岭,都投入了大量兵力,血战数昼夜,阵地几度易手,伤亡惨重,最后因二十七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加上装备落后,弹尽粮绝,全线失守,为纪念二十七军宁死不降,决战到底的气慨,把这座山唤作弹洞峰,那透明的孔穴好似枪弹所穿。
那场战役尽管失败了,史书也记载的很少。
岁月将战场留下的痕迹全部抹平,忠魂崖、无名碑、残岸、弹洞峰, 笔架崖 从南马庵去王莽岭,翻过赶羊峡岭,往前再走百余米,在俊秀奇特的页岩丛中,有一座悬崖,南北长20余米,高40余米,最厚处不足2米,薄处不足1米,岩壁顶端有尖、圆、方、锥、弧不同形状的岩石,好似一个大笔架。
据传,刘秀从王莽岭逃奔下来,天降暴雨,到窑龛内避雨,让随从展纸备墨,书写檄文,讨伐王莽篡位野心,诏告刘氏宗亲和全国百姓,举旗反抗,恢复刘姓天下,写完后,掷笔山涧,后来这些笔砚,变成岩状,后人称为笔架崖。
王莽岭 从赶羊土爽 一直往西走就可以登上海拔1732米高的王莽岭。
王莽岭雄冠太行,由50多个山峰组成,如“驼鸟峰”、“姊妹峰”、“莲花峰”、“仙女峰”、“天官赐福峰”巍峙排空,嵯峨峥嵘。
登临观景台极目远眺,万仙山、十字岭、老爷顶、大小井……,峰峦挺拔宛如石笋云中生,沟壑纵横恰似蟒蛇游绿丛。
王莽岭最壮观处,当数观云海日出,其景其势与泰山极顶毫不逊色。
王莽岭是豫晋两省的分界点,悬崖之上属山西陵川县的王莽岭景区,悬崖之下是万仙山,两个景区山连山,峰连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沿途可看到,刘秀城、断山、刘秀庵,聆听西汉末年,刘秀被追杀途中,于绝境处化险为夷的故事。
圣母洞 圣母洞是一个石灰岩洞,洞深300余米,洞内有很多光滑的雨花石,据传,沉香的母亲曾在这一带为老百姓治病,为纪念她,在这个洞里塑了圣母像,这个山洞就成了圣母洞。
据说,来这个洞内进香求孩子平安十分灵验。
铁打寨 海拔15
【第17句】:1米。
西汉末年,一将领对王莽篡政不满,在此设寨称王,用铁打造山门,四周用石块垒成围墙,故称铁打寨。
历经千年,铁寨门已锈蚀化泥,但石围墙依然残存,攀越石阶,进入寨内,可见多处遗迹。
神龙石 神龙石是南马庵村村前河沟里一块直径4米的大石头。
石头上部略成方形,下半部被山洪常年冲剧,成为弧形。
这块石头是山体崩塌滚落到这儿的一块石灰岩,当地群众图吉祥给它起名“神龙石”。
传说有两种。
一说,沉香劈山救母,与舅舅二郎神决战,二郎神用神弓射出弹丸,被太白金星空中收回,放到此处。
一说,玉帝召见红、白、黑、黄、青五龙聚会,达成治水公约,刻在此石上,石上留有五龙的痕迹。
磨剑峰瀑布 谷深410米,两壁山峰高118-125米,瀑布落差100余米,水源来自圣母洞。
据传,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在此绝壁上劈石试剑,被称为试剑石,刘秀试剑时,声震如雷,惊得一条鲤鱼从瀑布下冲天一跃,落在峰顶,被后人称为鲤鱼石。
磨剑峰上有一块凹进去的印痕,宽4米多,长30余米。
据说,是二郎神在此磨剑,磨出了印痕,由此称为磨剑峰。
磨剑峰瀑布北侧被地质学家称为最典型的地壳断层,是地质学最好的课堂,在这里可以看到地壳运动断裂形成的岩层。
五彩石板路 从小双停车场到磨剑峰瀑布,全长2600米。
2003年春,修建了2米宽的石板路,就地取材,选用砂砾沉积岩,岩石色泽深浅不一,浅红、粉红、玉白、淡紫多种色彩,雨点石、波纹石、侵溶石图案清晰可见。
石板路两旁山楂、山核桃、柿子树荫遮道,有石桌石凳休息处。
小双唐榆 唐榆是一棵大叶榆树,树干高8米,胸围
【第2句】:1米,树冠高20米,树下有一石碾,抗日战争时期,太行七分区司令员皮定均率部曾在此驻扎,百姓用此碾为八路军碾米面,皮定均将军曾推过这盘碾。
八路健儿战太行,农家倾缸筹军粮 追忆当年艰难时,古榆石碾情意长 华夏影视村——郭亮 影视村是郭亮的美誉。
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郭亮村,依地势座落在一个山坳里,房子不分行,不成排,错落有致,参差不齐。
青石垒墙,白灰粘缝,蓝瓦盖顶,木门木窗。
村后是翠峦叠嶂的莲花山,村前是沟壑起伏的皇碑尖岭。
从1975年以来,海内外影视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风景,40多部影视剧的摄制组住在这里拍摄外景。
影坛巨臂谢晋,为拍《清凉寺钟声》三上郭亮,在村里常住百天之久。
于本正、郭凯敏、沈好放、冯小宁……等导演曾在郭亮食宿多日,留下墨宝;著名演员杨在葆、许还山、赵丽蓉、濮存昕、赵炎、郭达、潘长江等曾在这里拍摄过影视剧,原国家女子乒乓球队教练员张燮林曾在这里留言。
亚洲车王卢宁军曾率车队穿越绝壁长廊,在郭亮村前的河床上击水辗石飞车表演。
郭亮村拍影视剧的趣闻轶事很多,村里人个个能说几段,全村的成年人都有多次当群众演员的经历,只要导演说明演什么戏,他们就会自行化妆,自带道具,很快入戏,在摄影机前不拘谨,不怯场,有表演天赋的还能过一把瘾。
村民申合山在《战争角落》里的表演被拍成剧照,已卸任的老书记宋保群在《缸九醒酒》电视剧中,作了个签约演员,名字上了演员表。
郭亮村还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和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云清曾在这里住过多日,电影《李向阳》生活原型,传奇英雄郭兴曾在这里学习培训、接受任务,那些老房子仍然完整的保存着。
绝壁长廊 游至郭亮,必穿郭亮洞。
这是一条横穿绝壁的长廊通道,1972年3月9日开工,1977年5月1日通车,长1250米,宽6米,高4米。
投工3万个,清理石渣
【第2句】:4万立方,消耗钢钎12吨,铁锤2000个。
郭亮村投资8万元,2001年又投资40万元进行扩修。
郭亮洞开工之初,村内挑选了13名硬汉组成施工队,号称十三壮士,腰系大绳,凌空作业,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
13壮士抡锤打钎放炮,炸出的石渣由全村的男女老幼清理,没有用任何机械,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8岁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石块用力搬、挪、抬、翻、推到崖下,小石块装进筐、篓、篮子里,倒到崖下。
肩头磨成茧,十指磨出血。
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
郭亮绝壁与太行山断层一样,属砂质沉积岩,硬度达到
【第8句】:3级,一支钢钎只能打10公分深,就得淬火,打10公分的炮眼,12镑重的铁锤要打4000次,开凿郭亮洞打了多少个炮眼,抡了多少次铁锤,是无法统计的天文数字。
1977年5月1日,郭亮人用5年时间打通了隧道,汽车穿越太行腹,天堑从此变通途。
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 打通天崭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 这里是郭亮停车场,南面这条小路通往另山和大峡谷观景台,沿着这条路可经过山西昆山村,到达南坪的五峰山,北面是莲花山,有台阶通往莲花盆,郭亮村的多数景点在村西北的里沟,喊泉、老潭、白龙洞、红龙洞等一线相连。
长约3600余米的洞沟,两厢山崖对峙,沟底乱石填塞,山崖绝壁上灌木、青藤缠绕,野花常开,幽香阵阵,之所以唤作洞沟,是因沟两边窑龛、岩穴、石窟成排相连,一个接一个,深的不见底,浅的可容身,洞洞相连,洞洞相套。
最奇怪的是每个石洞外,都竖立着一根石柱,大洞大柱,小洞小柱。
大洞口高阔数丈,小洞口不过尺余,大石柱高30余米,小石柱高不足5米。
介绍左权将军广场的导游词
左权(1905年3月15 日——1942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
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
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
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
左权一生军事著作40多篇,对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档案报》2012年5月25日) 。
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请采纳
关于腊子口的导游报告
第二十章 激战腊 -------------------------------------------------------------------------------- 19359月16日,毛泽东率一军团来到腊子口外离腊子口不远的朵里寺,向林彪、聂荣臻、罗瑞卿、刘亚楼等人部署腊子口战斗。
聂荣臻和林彪从朵里寺毛泽东的住处出来,天正在下毛毛细雨,前面高峻的腊子山正锁在云雾里。
白龙江的支流石沙河从栈道底下奔腾而过。
一尺多宽的小小栈道,被荒草和枝条掩着。
他们顺着这条小径一直前进到二师师部,与左权一起实地勘察了地形,对二师师长陈光和政治委员萧华布置了攻打腊子口的任务。
腊子口,可谓险峻已极。
长征途中他们经过的险关不算少了,但像这样险恶之地还没见过。
小小的口子,不过30米宽,两面都是绝壁,形成一个长达百米的甬道。
湍急的腊子河从这道缝隙里奔流而下,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成了两山间唯一的连接点。
桥头筑有坚固的碉堡,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筑满了三角形碉堡。
腊子口后面没有仓库,屯积着大批粮食,敌人做了长期死守的准备。
桥头守军两个营,整个腊子山梯次配备了一个旅。
在岷州城内,还驻扎着鲁大昌4个团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增援。
入夜,战斗打响了。
攻打腊子口的是二师四团,六连担任主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派人到军团指挥所,问六连突击队的位置,有什么困难,要不要增援。
聂荣臻听着口子上传来的手榴弹的爆炸声,派人了解战斗进展情况,知道仗打得很艰苦。
由于口子太窄,敌人用手榴弹控制了木桥前面那段隘路, 50米的路面上铺了一层手榴弹破片和没有拉弦的手榴弹,有的地方已经堆了起来。
六连已伤亡多人。
午夜两点钟,林、聂令六连撤下来休息,重新组织进攻。
他们来到四团指挥所,组织指战员共同想办法,经讨论决定:仍以六连正面进攻,吸引住敌人;以一、二连从腊子口的右侧,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敌人背后去进行突袭。
究竟怎样攀登这样笔立陡峭的崖壁呢
有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从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毛遂自荐。
他用一个带铁钩的长竿子,钩住岩缝,像猴子那样攀上险峻高耸的绝壁,然后从上面放下绳索,迂回部队便顺着这条绳索一个一个地都攀上去了。
可惜这个苗族小战士只留下了外号,没有留下姓名。
这时,林彪、聂荣臻、左权就站在相距200米远的栈道旁边的树林里,敌人的子弹不时飞进树林,二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刘发英就是在这里负重伤后牺牲的。
主攻的六连重新调整部署,组织敢死队,隐蔽地接近到桥的这一端。
一个战士抓着桥下横木过桥时掉迸了激流,把敌人惊动了,敌人向桥下猛烈射击,从而也就吸引了敌人的火力,连长胡炳云乘机带着人冲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腊子口背后的半山腰升起一颗表示迂回成功的白色信号弹。
白色信号弹刚从高空闪烁着徐徐下降,红色信号弹接着钻进苍穹。
放信号的是四团通信股长潘峰,他只顾高兴忽略了上前一步便是悬崖,就这样从悬崖上滚落下来,多亏一条小路把他挡住了,才没掉进激流。
他从昏迷中醒过来时,天已拂晓,发现敌人正向后溃退。
他成了腊子口胜利的目击者。
腊子口的顶峰披上霞辉时,六连敢死队与四团团长王开湘率领的迂回部队胜利会师。
敌人逃跑时在老林里放起了火,一时间火乘风势,烈焰腾空,噼噼啪啪之声遍山崩响。
勇士们在忽闪忽闪的火焰中冲过去,长追不舍。
聂荣臻来到腊子口桥头,面对半尺深的手榴弹破片层,伫立良久,慨然长叹。
他想,关非不险,路非不难,倘使我们的部队有一营之众纵深防守,纵有10万之师又焉能扣关而入
是我们的部队太勇猛、太机智了
9月18日,聂荣臻与林彪一起随二师进驻哈达铺。
根据俄界会议的决定,一、三军和中央直属队在这里正式改编为陕甘支队,彭德怀为支队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
下辖3个纵队,林彪为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聂荣臻为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下辖一、二、四、五、十三共5个大队。
聂荣臻在哈达铺,从一张国民党报纸上看到蒋介石正在“围剿”陕北红军,才知道陕北还有块根据地。
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聂荣臻立即派人把报纸送给毛泽东。
与此同时,毛泽东也获得了一些国民党报纸,使毛泽东下决心引着这支不足万人的红军向陕北进发。
从哈达铺到陕北,没有严重的敌情,主要是与敌人的骑兵作战。
10月7日过了六盘山,侦察科长刘忠抓到两个骑兵侦探,得知前面的青石嘴有东北军何柱国骑兵军第七师第十三团的两个连,他们刚从武凉开到青石嘴两个小时,是奉命到六盘山同二十师联络。
正谈着林彪到了。
林彪审问了俘虏,叫刘忠再去侦察,并将情况报告了毛泽东。
林、聂、左决定消灭这两个连,他们向各大队长布置任务后,前进半里,翻过一个山头,去观察这次战斗。
这时是上午10时光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
聂荣臻举起望远镜,只见一个有土城墙的小镇子炊烟缕缕,战马全都卸了鞍具,红马队、黑马队、白马队,各站一排,在低矮的围子外边,敌军三三两两地走动,喂马、铡草、吊水,毫无战斗准备,根本没料到红军从天而降。
几个大队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经几十分钟的战斗,青石嘴的枪声便停止了。
这一仗缴获了100多匹战马。
聂荣臻立刻想到与其把马分了,不如建立一支骑兵部队。
他一边往青石嘴走,一边对刘忠说:“刘忠啊,这一仗缴的马,首先把侦察连武装起来,叫骑兵侦察连。
以后以这个连为基础,建立骑兵营,骑兵团。
你到前面去,通知各单位,把俘虏里的钉掌工人、修鞍具工人、马术教官、马医官查出来,对他们好好做思想工作,争取他们当红军,为我们建立骑兵服务。
” 骑兵侦察连建立起来了。
黑马、红马、白马,走在队伍前面,威风得很。
在以后的直罗镇战役中,这个骑兵侦察连便发挥了作用。
10月19日,聂荣臻与林彪率部进入陕北苏区的吴起镇,从此结束了历时一年、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当红军进吴起镇时,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在后面紧追不放。
毛泽东认为,让敌人骑兵一直跟进陕北对红军很不利,便想砍掉这个尾巴。
于是叫聂荣臻等人到前面看地形。
傍晚看完地形回来,聂荣臻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建议立刻出击。
他说:敌人骑兵也就是几千人,别看他在马上气势汹汹,真打起来,他就不行了。
他一定要下马和我们作战,还要招呼马匹,战斗力就会下降。
毛泽东同意天早晨出击。
10月21日,二纵队在左翼,一纵队在正面,向正在迂回吴起镇的敌三十五师骑兵团出击,一下子就把这个团打垮了。
随后又击溃了敌第三十二师、三十六师两个骑兵团。
聂荣臻欣慰地看到缴获了很多马匹,立即着手建设骑兵部队,除了充分利用缴获的马匹外,他还动员指挥员,全都骑骡子,把马交给骑兵。
这支骑兵后来很快发展壮大,日后跟随他到晋察冀,驰骋燕赵,立下很多战功。
11月初,陕甘支队在陕北甘泉地区与徐海东领导的红十五军团会师。
不久,部队进行整编,恢复红一军团,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
新恢复的红一军团实际上是由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合并而成的。
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一起,编成红一方面军。
11月7日,庆祝俄国十月革命节,一军团在套塘口召开了体育运动大会。
开运动会是红军的老传统,是对部队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军事训练等工作的全面检阅。
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同志还记得当年运动大会上的盛况,还记得聂荣臻把全军团的指战员集合在大操场,他站在一张八仙桌上,用四川话慷慨激昂地即席演说的情景。
他强调指出:原一军团的同志要向三军团的同志学习,加强团结,发扬光荣传统,把一军团建成优秀的铁军
红军长征吴起镇会师解说词或者导游稿
吴起镇是旧镇名,现改名为吴起街道。
地处吴起县中部,为全县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1935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
该镇历史悠久,胜利山因“割尾巴”战役而闻名天下,新窑院设有毛主席纪念馆,是革命老区,历史重镇。
1935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旗(当时称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从而胜利地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毛泽东到达吴起镇后,即于当天致电彭德怀:“吴起镇已是苏区边境,此地以东即有红色政权,保安城闻有红色部队,但吴起镇、金汤镇之间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装百余守堡,拟派队消灭之。
”电报还要彭德怀于次日到吴起镇商讨行动方针,第二、第三纵队交叶剑英、邓发指挥。
1935年10月20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听取了陕北红二十六军骑兵团政委龚逢春等同志的汇报,了解到西北苏区错误肃反的严重形势,指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
1935年11月下旬,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吴旗镇革命旧址包括毛泽东旧居、张闻天旧居等。
旧居位于吴旗镇砚洼山麓,分为南北两院。
南院为毛泽东旧居,5孔土窑洞列成一排。
9孔接石口土窑洞和1排4孔石窑洞,共13孔。
两院之间,有石砌过洞相连。
为纪念吴旗镇“切尾巴”战斗的胜利,平台山改称胜利山。
山之东麓建有革命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塔各1座。
建国后,1966年和1985年人民政府对旧址进行大规模维修。
书籍是如何分类的
凤凰山山顶上 有一座红色的亭子 好像有5层 红军亭里面都是一些革命的文物之类的 也没啥好看的 不过站在楼上可以看到凤凰山全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591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