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3. 导游词

肇兴旅游导游词

武威导游词600字有没有

武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远在五千多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华文明由此传扬;龟兹乐舞、驼铃声响,西方文化从此流淌。

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依稀仿佛千年商贾、边塞风情在传唱。

武威——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从这里腾空而起,“马踏飞燕”向世界展示了古老中国独领风骚的精技诣良;“马超龙雀”给世人宣扬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脊梁;“龙马”昭示旅游发展的精神,“铜奔马”代表中国旅游形象。

武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文明成就了“天马之乡、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胜地”的昔日辉煌;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冰川雪峰、丹霞砂林”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民族风情形成了“华瑞藏乡、回鹘党项、边塞羌笛、满蒙锣晌”的民俗风尚。

“日出山花红胜火,春来漠北赛江南”。

唐诗宋词中的凉州孕育了千年风情,现代旅游中的武威组装了万种姿态:历史文化的厚重打造了追根溯源的板块,大漠生态的精彩筑就了探险娱乐的休闲。

以文物古迹为主的历史文化游: 雷台旅游景区:雷台(汉墓)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

【第12句】:4万平方米。

雷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83年雷台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4月被定为甘肃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公元301—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

《资治通鉴》中记载:为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轮80余堵,基高9仞”。

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 宽60米、高

【第8句】:5米。

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胜地。

雷台旅游区文化内涵丰富,仿汉建筑大气,它是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基础上开发成旅游区的,是西部一流的旅游景区。

在景区内展示了铸造精美的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修建了堪称中华之最的汉风大门,铸造了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俑,建造了凝聚汉文化精萃的三幅浮雕。

雷台旅游区的建成给武威人民乃至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优美舒适的旅游观光环境,为武威对外开放树立了美好形象,提升了全市乃至全省旅游景点建设的整体水平。

文庙: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区东南部,座北向南。

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公元1437年至1439年),南北长一百八十七米,东西宽一百三十五米,占地面积

【第2句】:5万平方米。

鸠摩罗什寺:鸠摩罗什寺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 至403年),距今1600多年,为西域高僧佛经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初入内地时的驻锡译经之处,后人为纪念鸠摩罗什而在此修建了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是当时佛教东渐时期重要的佛教活动圣地。

寺内舌舍利塔内因藏有鸠摩罗什大师的舌舍利而闻名于世。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古龟兹国人(今新疆库车),自小聪慧,幼年出家。

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於东晋时,受前秦苻坚之请,命大将军吕光率军前去迎请,于公元386年到达凉州,驻锡于此寺,达十七年之久。

长安姚兴即位后,姚兴又派遣陇西硕德西伐后凉国吕隆,鸠 摩罗什又被请到了长安,以国师之礼待鸠摩罗什,次年并敦请他到 西明阁和逍遥园翻译佛经,又遴选沙门僧契、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余人参加译场。

从弘始四年开始,通晓佛学、梵语和汉语的鸠摩罗什在姚兴、公卿和僧徒的拥助之下开始翻译佛经,讲解经典,培养弟子,据《开元释教录》卷四记载,鸠摩罗什翻译的佛教经论共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近三百万字。

他的译著系统地介绍了

庆城周祖陵墓埋得谁

庆城周祖陵墓埋的人是

【不窋】(bù zhú,又读bù kū):姬姓,华夏族,后稷(姬弃)之子(或曰不窋为弃的子孙,中间失其代数),不窋是夏朝孔甲时期周部族首领、周朝先祖。

据史料记载:周人先祖不窋失农官之后,西徙定居今之庆阳庆城一带,从事农业耕作,在陇东庆阳一带创建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

成为有确切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周人首领,由于他功绩卓著,死后人们把他葬于此山,气势磅礴,河水环绕,自古历代帝王均往此地祭奠,成为周朝第一个明确记载的首领。

清永陵的日语导游词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清永陵北依启运山,南临苏子河,对恃烟筒山。

陵内葬有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追封肇祖原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肇祖原皇后)、曾祖福满(追封兴祖直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兴祖直皇后)、祖父觉昌安(追封景祖翼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景祖翼皇后)、父亲塔克世(追封显祖宣皇帝)母亲喜塔拉氏(追封显祖宣皇后)以及伯父礼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人的墓地陵园。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称兴京陵,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尊为永陵。

从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亲来永陵祭祖。

四川地理概况有哪些

“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的山岗。

而事实上,它却也建在横岗之上。

“潆洄千曲水,盘迭百重山”,手扶古城墙垛口,极目远眺,你不难想象当年康熙皇帝东巡祭祖时来此的那种心境。

赫图阿拉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其中位于城北的“汗宫大衙门”是全城的“心脏”所在。

它欲称金鸾殿,又叫尊号台,是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称汗”的地方。

置身其间,但见八角飞檐冲天而起,御座、御案闪闪生辉,气势辉宏。

另有两处景致让人拍手称奇:殿左侧断崖处有一深潭,面阔水幽,荷花争艳;殿右侧陡坡下是一池塘,清水粼粼,鱼虾竞游,名曰“神龙二目”。

  内城中部地势低洼,形若盆地,有全城唯一的饮水井。

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

因传现在井下之木板框仍是当年努尔哈赤时所为,故名“罕王井”。

赫图阿拉城西南角建有普觉寺,即关帝庙。

寺内雕塑生动,贴金彩绘,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庙会之日,各地进香者、朝拜者如潮水涌来,蔚为壮观。

  出赫图阿拉城东行约二百米,山岗上有两处建筑群古朴典雅、庄严肃穆。

这就是被合称为“皇寺”的地藏寺和显佑宫。

地藏寺是满族人民最早修建的寺院,一度为辽东佛教名胜之地,曾红火近三百年。

至今,寺内香火仍长年萦绕。

钟鼓之声不绝于耳。

显佑宫亦是满族人民最早接受汉族文化中道教文化的实物力证。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每遇战事或重大活动之前,都要入宫进香,祈求神明保佑。

宫内有神奇榆树一株,已历四百年风雨,仍生机盎然。

现在,这两处建筑群已和山下的赫城湖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新兴的“满族风情园”中最独特的人文景观。

  人们追忆历史上辉煌的后金第一都城,但却更喜欢现在古朴自然的老城。

因为,虽然城内的古建筑都是按历史原貌恢复,但其中毕竟有了许多鲜活有趣的景致。

比如满族舞蹈、婚俗表演,比如农家小院满族饮食,无一不体现出浓郁的满乡风情。

赫图阿拉城,是努尔哈赤建国称汗的地方,也是清王朝在塞外建的第一个都城。

全城依山而筑,垒土为廊,万山朝拱,峭壁峥嵘,三面环水,易守难攻。

内城周五里,外城周十里。

城内地势南高北低,四周筑有高高的城垣。

城周十里设九门即南三门、北三门、东二门、西一门。

内城布设,颇有谋略。

赫图阿拉城又叫老城,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是清太祖发祥肇兴之地,始建于1603年。

现已修复了汗宫大衙门、北城门、普觉寺、白旗衙门、清前史满族文化馆。

历史上的南城门、罕王井依然如故。

赫图阿拉,满语意为“横冈”。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努尔哈赤从旧老城费阿拉迁居于此,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兴京,后人又称其为老城。

老城位于永陵东南八里,苏子河与二道河汇合处的左岸山岗上。

有内外两城。

内城周长五里,有南、北、东三个城门;外城周长九里,有南三门、 北三门、东二门、西一门。

城墙高七尺,土石杂筑。

内城住的是努尔哈赤的家属和亲族,外城住的是八旗兵丁,城外住的是各种工匠,有二万多户。

内城现存“尊号台”遗址,是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的地方。

正白旗衙门在内城的东侧,保存得较为完好。

关帝庙,位于南门内西侧,为努尔哈赤在位时所建,现已经过翻修。

皇寺(地藏寺)已经荒废,仅存满汉文碑刻、铜钟及础石。

古井位于城内最低处,井水甘甜,长年不竭,是当年和现在内城唯一的一口水井,至今当地人仍在饮用。

内外城的城墙、城门还在,仍可供旅游者登临怀古. 赫图阿拉作为后金的第一个都城,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皇家陵寝介绍

摘要:文章以2009~2023州省旅游产业主要指标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近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得出了贵州省在近今年旅游业迅速发展的结论。

进一步分析了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并且预测了未来贵州省旅游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贵州省;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一、引言自2009年贵州省提出大力发展“多彩贵州”,贵州省旅游业的迎来了蓬勃发展。

贵州旅游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旅游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业态加快创新,旅游综合功能进一步凸显,发展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成绩令人瞩目。

走出了一条“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造富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子,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山地旅游发展“贵州经验”。

2023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35

【第12句】:82亿元,排全国第15位,旅游接待总人次为

【第3句】:76亿人次,排全国第17位,贵州旅游业发展进入全国第二方阵,为贵州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一)旅游总收入分析2023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实现35

【第12句】:82亿元,同比增长

【第21句】:30%;全省旅游业实现增加值9

【第62句】:4亿元,占GDP比重为

【第9句】:2%;旅游业生产税净额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

【第10句】:5%。

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

(二)旅游人数

国内旅游景点大全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的崂山区,距市中心40余公里。

  你是一日游的话,去那正好。

崂山区那里就不要去了,来不及。

  运气好的话,你晚上还能看见萤火虫,我本人就在那见过一次。

  景区质量等级:AAAA级旅游区  景区级别:国家级重点  景区类型:山岳风景区  门票价格:清流、太清、仰口游览区旺季票价每人次70元,淡季为50元;北九水游览区旺季票价为每人次50元,淡季为30元;华楼游览区票价为每人次10元  目前崂山游览线路共有四条其中陆路三条(南线,东线,中线),水路一条。

  南线:由香港东路或东海东路向东经沙子口,登赢,流清河奔太清宫,主要游览太清景区。

如果时间允许,可再去上清景区或去巨峰景区;也可去棋盘石景区。

此条游览路线距离近,可观几个著名景点,并可当天轻松往返。

一般旅行社能安排走这条线,也是最繁忙的崂山旅游线路。

  乘坐旅游专线车或几个包乘出租车十分方便,可减轻登山之劳累。

如乘104路,113路,304路公交车也可游览此线。

  东线:由李沧区李村出发,先向北转东,经惜福,王哥庄到仰口主要游览仰口景区,如果早晨出发时间较早,游览行程紧凑,剩余时间较多,可向南游览棋盘石景区或直奔太清景区由南线返回。

  根据同行人员数量,包乘中巴车或出租轿车,一日内可游完东线和南线主要景点。

若乘123路,312路,106路公交车,一般只能游览东线。

  中线:也是由李沧区李村出发,向东经北龙口转北,经北宅,乌衣巷赴北九水景区。

若时间允许,此线可于途中游览华楼景区;亦可驱车经柳树台攀巨峰,步行过潮音瀑亦可达巨峰。

由大崂观可转赴仰口景区。

  可包乘出租车或乘107路,110路,311路,365路公交车抵达。

  水路:由青岛湾旅游码头乘船游览海上风光,在太清湾登陆,主要游览太清,上清景区。

  巨峰景区:与南线乘车方式相同,在大河东站下车即可到达巨峰景区的收费站。

由观光车将游客沿盘山公路载至索道站,游客可在车上欣赏沿途石壁上的关于崂山历史文化的石刻,在索道站可选择体验乘索道上山和沿石路上山的不同乐趣。

  景区看点:主要景点有九水十八潭、北九水、龙潭瀑、太清宫、华楼峰、巨峰等,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以下的话,属于导游介绍词:  它耸立于黄海之滨,气势雄伟,山海紧错,岚光变幻,云气离合,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名山,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崂山形成于亿年前的白垩纪,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天工造化,在大自然的雕凿中,形成了雄伟、壮观、奇特、秀丽的地貌形态。

山脉以巨峰为中心,向四方延伸。

按自然走向分为巨峰支脉、三标山支脉、石门山支脉和午山支脉。

崂山东部和南部紧逼大海,形成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观。

蜿蜒曲折的海岸,形成了许多岬角和海湾,大小岛屿星罗棋布。

海上看山,群峰攒簇,云雾缭绕;登山观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每当风疾波涌之时,惊涛裂岸,浊浪排空,迸珠溅玉,咆哮轰鸣。

古往今来,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

  崂山地处暖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突出表现为“春凉回暖晚,夏温热雨多,秋爽降温迟,冬暖少雨雪”的气候特征。

由于山势陡峻和地形复杂,形成了上下不同、内外迥异的小气候,山南麓的太清宫一带名为“小江南”,巨峰北侧的北九水则称“小关东”。

崂山的气象景观颇具特色,夏秋之际,如絮似缕、变幻无穷的云海,春来夏初,溟蒙飘渺、弥漫翻腾的海雾,为崂山平添了无限风光。

  崂山资源丰富,境内有主要河流23条,以崂顶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流淌。

其多直流入海,源短、流急,属季节性河。

崂山水无污染,纯净清冽,水质良好。

著名的崂山矿泉水清纯甘冽,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矿物质,经常饮用,可使人强身祛病、益寿延年,遐迩闻名的青岛啤酒就以其为水源。

崂山域内还蕴藏大量的花岗岩石,质地优良,驰名中外,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主体和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纪念碑均取材于此。

崂山种植水果的历史悠久,现有7种、14属、377个品种。

崂山有“天然药库”之称,药材资源量多质优,有681种,其中小叶石苇和黑石华尤为著名。

崂山沿海有丰富的海产品,其中鲍鱼和西施舌是驰名的海珍品。

崂山仰口湾盛产绿石,又名海底玉,色泽翠绿,润滑光洁,可雕琢各种文具、饰物及制做盆景。

还出产其他土特名产拳头菜、崂山棍、仙胎鱼和寒露蜜桃等。

  崂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遍布山区的许多古遗址和古庙宇,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元、明、清三代刻石满山,宫观寺院碑碣林立,高山古洞摩崖连壁,蔚为大观。

崂山山区现有27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崂山是道教名山,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有方士、巫师在崂山餐霞修炼,唐、宋两代崂山道教肇兴,元、明两代达到鼎盛,至清代不衰。

崂山道教由于王重阳所创全真派的入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全真道北七真涉足崂山,邱处机三次来崂山说法阐教,影响深远。

嗣后,北七真在崂山各创宗派,争建道观,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在崂山道教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李哲玄、刘若拙、邱处机、刘处玄、李志明、徐复阳、张三丰、孙玄清、耿义兰、齐本守等著名道人受过皇帝敕封。

  崂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各类景点遍布全山。

南线的太清宫景区,东线的仰口景区,中线的南、北九水景区,西线的华楼景区,北线的鹤山景区,中部的巨峰景区,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崂山与内地名山相比,自然景观独具一格,它兼有山海林泉之胜,囊括奇险秀朴之姿,到处奇峰异石、深谷幽洞、古树名花、飞瀑鸣泉,加之山海相映、沐日浴月、明霞云涛、烟雾升腾,组成一幅雄奇、秀美的立体画卷。

南燕地理家晏谟《齐记》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邱处机在遨游天下名山大川后,也十分动情地写道:“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

  崂山,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的风雨沧桑,到解放前夕道观寺院凋蔽残零,羽士僧徒流离散落。

仅有十几处宫观庙宇保存尚好。

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崂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多次调整充实了崂山风景区管理机构,制定并实施《青岛崂山风景区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各项专业管理制度。

同时,根据“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风景名胜区工作方针,组织人员对崂山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建设,制定了长期和近期规划目标,实行了有计划、有深度、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发展战略,并投资近2亿元对景区内的旅游资源、设施进行维护、开发和建设。

昔日的海上名山,更增添了无穷魅力。

  今日之崂山,以其优美的山海风光和博大的文化内涵,成为青岛市建设国际化大城市的组成部分。

崂山将成为欣赏风景、度假休养、游览观光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国家重点名胜区域,屹立于黄海之滨,为中华大地增添风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aoyouci/show-26387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