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的火车读后感聚集60句-读后感
篇一:火车与铁轨作文800字
耳畔传来阵阵刺耳的鸣笛声,我木然地站在站台上,望着火车从眼前驶过,我不知道火车沿途会遇见什么样的风景,也不知道它的终点究竟在哪里。望着一条条延伸的铁轨,我若有所思,火车按着铁轨蔓延的路途前行,或许对于火车来说,它根本就没有终点,只是一圈一圈地在原地兜兜转转,不曾真正的远行。
总想着在自己的初中时代,能够乘着火车来一场寻找自我的单独旅行,而表妹跟我一样,也渴望着能够独立生活,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些值得回忆的往事。我们正在成长,我们渴望独立,向往自由。从小,我和表妹都生活在爸妈的羽翼下,不曾感受过一丝风雨的洗礼,也许独立的生活,会别有一番滋味。
可惜,我和表妹密谋的“独立”计划,被小姨无情的粉碎了。“欣欣啊,你们还小,暑假做做暑假作业,看看书就行了。就你们两个小姑娘?还独立?遇到危险怎么办?”小姨的眉头紧皱,一个劲儿地摇头,我连忙解释到“小姨……”可是,话还没说完,就被小姨截住了,“别说了,我不放心,你妈也不会放心的。”被拒绝的我万分失落,一脸惆怅地望着窗外自由翱翔的鸟儿。我叹了一口气,为什么我的生活总要按照父母的规划走,我不过是想感受生活的另一种色彩。我想起了那一路绵延的轨道,和一路前行的火车,发现自己和表妹正是一列向往着不同风景的火车,可惜却不能从父母的轨道中跳脱出来,只能受着拘束,一路向前。
许是我和表妹的坚持打动了小姨,在百般恳求下,我们争取来了短短一天的独立。这一天的独立让我和表妹都很兴奋,我们窝在沙发上吃薯片,看电视,我们自由地安排属于自己的时间。然而这一天,也状况百出,不会开车,只能顶着烈日出门买菜,切菜时候不慎弄伤了手指,超市购物时候差点把钱弄丢……独立的过程也伴随着危险与麻烦。当晚饭时分,妈妈和小姨一起出现在了家门口,手里还提了一袋我们爱吃的肯德基,我忽然意识到,我们追求的独立,是充满冒险精神的,我们像火车一样,贪恋着不曾看过的风景,其实我们错过了这一处的风景,仍然会错过另一处。而父母,就像铁轨,他们给我们安排的,正是最安全,最安稳的路。
人生,大概就是一列前行的火车,我们的父母幻化成了一条轨道,永远走在我们的前面。或许,按照轨道的路线,火车能到达一个全新的世界,不过,我仍然想选择自己的道路,在这一路上,看鲜花盛开,看秋叶凋零,品尝世俗百态,看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篇二:火车与铁轨作文800字
我是一列火车,一列渴望周游世界的火车。而妈妈则是一条铁轨,一条直达目的地的铁轨。我被迫地按照她设计的道路行进,无法欣赏到路径外的许多美丽。我渴望……
清晨,叮叮当当的闹钟声,想魔爪一样,把我从睡梦中拽到了现实。我一脚踢开被子,穿上衣裤,一番洗漱过后,我就捧起语文书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桌前开始朗读。
妈妈,正在厨房给我做早饭。
我在心中祈祷:换点花样吧!每天都是鸡蛋汤和一些粗粮,都吃厌了!
然而祈祷并不能改变现实。妈妈小心翼翼地端着蛋汤,放在我书桌上。又从厨房拿来两根玉米给我放着。
我皱了皱眉,放下书,转头朝向她。“妈妈,你能不能不要再给我吃这些东西啦!”她摸摸我的头,“孩子,吃鸡蛋对身体好。粗粮营养多。”我叹了口气,“妈妈,话是这么说,可是,我想吃另外的、好吃的!你为什么要把你心中所想的强加在我身上!”我跺跺脚,发泄心中的不满。“你以为我做这些——很简单吗?我——是——为了——你——好——啊!孩子——”妈妈语重心长,一脸严肃。
“我是为了你好!”千遍不厌的那句老话啊!
“我去外面吃!”说罢,甩门而去。
我来到一家面馆,用身上仅有的十元买了一碗咸菜肉丝面。这面有点酸,但却美味可口!这面有点辣,但又恰到好处!这面,还有点香,仿佛茶叶蛋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清香!当然,这面还有肉丝的鲜味!千篇一律的鸡蛋汤怎能与它相媲美呢?
原来,一碗面,就是一个美味的世界!原来,每天的早餐时光里,我竟错失了那么多美丽的“风景”!这一根根富有弹性的面条啊,我默默地咀嚼着,暗暗地品味着,尽情地享受着……真可谓“面入愁肠,化解无奈泪”!
那个下午,我渴望去打篮球,妈妈却担心我打完后精疲力竭,不让我去,而让我在家里安心看书。我知道,篮球的世界很精彩,可我却错失了许多美景;那个炎热的夏夜,我渴望以月亮、星星为伴,于是开着窗,穿着短袖做作业,妈妈却怕我着凉,硬是把窗户关了,还给我披上一件外套,让我闷热得透不过气。我知道,窗户外头有一个清凉纯净的世界,可我却错失了与月亮和星星相伴的美妙……
嘟——窗外货车的喇叭声惊醒了我,打破了我的对自由的种种渴望,发现自己还得回家,我起身……
我渴望我这火车能与铁轨和谐共处,铁轨不再是束缚,而可以与我一同周游世界,体验未曾体验的生活,领略未曾欣赏的风景。
篇三:火车与铁轨作文800字
陌上花开,亭台铃铛作响,紫砚楼阁,抚宣平摊,沾一抹纯黑,晕开的,是火车的汽笛声。远处,一辆火车驶去,由近及远。四月疲倦的风,你缓缓地吹呵,将人地思绪勾起,不经意间,也化作了容颜的一角。和汽鸣声交织在一起,飘向远方。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爷爷总是会搬来一张老木凳,把我扶到上面后随手拿起角落的竹棍,轻轻地敲着白墙上一个个用红色蜡笔写的数字,边读,我也边跟着念,和着火车在不远处飞驰而过的阵阵铁轨声,一并消失在时间它无情的轨道中。那时的自己也是没有丝毫不满或是试图反抗,就这样一天天、日复一日地学习着枯燥地数字,愣是想从中找些乐趣也没法子,唯一坚持地理由仅仅是不想辜负了爷爷的好心。
长大些,便因繁重的学习任务,把原来的兴趣渐渐丢了去,只有书法这门我还依旧坚持着,也不知为了什么,或许只是单纯地在守护那一份承诺,我至今最怕的事就是让别人失望,不论是谁都一样。一次,临近七级
远处,汽笛声穿过风再次传入耳畔,车轮重重压在铁轨上,发出咔吱咔吱刺耳的声音,像是一首沧桑的童谣。我的爷爷,他就像那铁轨,用身体支撑着驶来的火车,路过之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也愿靠着他的身体停歇片刻,他总是这样,冥冥中让人信任,信任他宽厚的肩膀永远会留给疲惫的你,我。
我至今未敢向爷爷提起我为了学业而放弃了书法,怕他失望。直到将自己早前写的一副
风静静的吹,细了眉间折皱,火车与铁轨间金属的摩擦声,从山间到小路,从花丛到纸的一角,四月的风拂过,那被扬起的是一如既往、不变的容颜。天空的一角,一条平行线陪伴着另一条,找到了它延伸的方向,从山的这一头,到山的那一头。
天空下,一台火车驶去,和其他的一样,它在笑,明媚的,那是风的轻歌。
篇四:火车与铁轨作文800字
初三的时候,我离开父母,独自在异乡
每逢佳节,老师总是特别关照我,问问我家人来没来,或是给我点粽子饺子之类的。答案总是没有,家里人都忙工作呢,老师就叹息着说:“唉,有失必有得,现在不在一起,以后会补回来的。”
我点头,说好,没关系,嗯,知道。
辛弃疾有词云:“少年不识愁滋味,欲赋新词强说愁。”是的,我初来异地,写作文总要把“独在异乡为异客”之类的诗词拿来引用一番,仿佛不写异乡就不能写文章了一样。还总是掉书袋,愿意用“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之语,好像那碗兰陵的酒,焚的郁金香都斟给我喝似的。后来,我才知道这诗不是李白思念故土而作,风流名士潇洒得很,怎么有空怀念家乡呢,天下才是家乡啊。
说思乡,其实还真算不上,就是第一次回家的时候有口气梗在胸口,心里不知道哪儿来的委屈,“哇”的一声扑进母亲的怀里哭了好一会儿,哭完又是一条好汉。小表妹从门外探头进来,扑进我怀里叫“姐姐”,我走的时候,她只有一丁点大,现在居然到我腰了,让我好不感叹。
一楼人家种的香椿好几年也不长一寸的,春天摘下嫩叶,给邻居分掉,我回家的时候腌得正入味。姥爷养的黄玉鸟儿拿到他朋友那儿换成了一种翡翠绿的鸟儿,叫的也挺好听。小时候卖三无食品的小摊儿不见了,大约总算挣够了钱就不干了。
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人生一世不过百年,走的路,看的景,都是以前的人和以后的人没走过、没看过的,何必去想什么束缚不束缚的事呢?
如果我是一辆火车,却因铁轨规定了路程,不如将一身铁皮化作铁水,浇成天上飞的大铁鸟儿,飞向远方。
铁路边的孩子们读后感1
有一本书,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灵;有一本书,能让你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有一本书,能用爱打动全世界……这本书就是——《铁路边的孩子》。
这本书的封面,是三个小主人公:罗伯塔、彼得和菲莉丝朝着九点十五分的“青龙”挥手,因为,他们认为,“青龙”能给含冤入狱的爸爸带去爱和关心。这本书的封面就让我十分感动。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老先生,是每天都在“青龙”上的一位旅客,孩子们每天准时向“青龙”挥手,老先生也每天朝他们挥手告别、回答,就这样,孩子们与老先生成为了朋友。妈妈生病了向老先生求助,老先生就给妈妈送了一大篮的东西;还有一次为了俄罗斯的“犯人”向老先生求助,老先生就帮助“犯人”找到了妻儿;为了爸爸求助,老先生就帮助爸爸回到家中。老先生不仅帮了孩子的忙,孩子们也帮了老先生两个大忙;给老先生的孙子治病、帮助老先生最喜爱、最敬佩的作家。所以,这些事就抵消了。付出根本不是交换,而一种人情。
孩子们在这里也认识了许多好朋友,都是先付出了,再收获了友情,得到了帮助……付出真诚、收获真诚;付出诚信,收获诚信;付出友谊,收获友谊……
这些付出与收获,正应了一句名言:“‘给’永远比‘拿’快乐!”我认为,世界上人人都是朋友,只要能让他们看到你跟他们的好。
铁路边的孩子们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一本令我感触很深的书,叫作《铁路边的孩子们》。
这本书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伯比、彼得、菲莉丝一家是一个富有的家庭,可是有一天他们的爸爸被人陷害进了监狱,他们的妈妈被迫将家搬到了乡下的“三烟囱”,而这一切孩子们都不知道。没有爸爸的生活很艰苦,而孩子们不仅越来越乖巧还做了许多好事。伯比在不经意间知道了真相,她拜托火车上的.老先生去查明这一切,老先生做到了,爸爸终于回来了。
在这本书里,孩子们与铁路有着不解之缘,他们来到“三烟囱”时坐的是火车;他们第一次来到铁路旁,就深深的爱上了它;他们每天都向9:15分火车上的老先生招手;他们曾经用红色法兰绒裙子救过火车……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铁路,不然他们的生活不可能这么多姿多彩,他们的爸爸也不可能提前归来。
在书中,有一个很有特点的人物——珀克斯,他是一名俄罗斯作家,只是因为写了一本关于穷人的书就被关进了监狱,充军打仗。最后他逃到英国,在老先生的帮助下,找到了妻子和孩子。珀克斯的自尊心很强,他从不接受施舍,有一次,孩子们为他庆祝生日,可是珀克斯不肯接受礼物,说这是施舍,直到孩子们向他说明了大家的心意后,他才收下生日礼物。
读了这本书,看着孩子们不断努力,最后终于救出了爸爸,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分努力,一份收获。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帮助了别人,表现出最好的自己,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真心和爱心,那么你也会得到别人的真心感谢和帮助。
铁路边的孩子们读后感3
智慧,是21世纪所有成功人士都具备的一种不缺少的东西,正是有了智慧,才能在充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所向披靡、披荆斩棘。但自从我读了伊迪丝?内斯比特写的《铁路边的孩子们》后,深有感触,认为“智慧,也能拯救生命”。
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以铁路为主线,讲述了一家人在遭受重大家庭变故后的生活故事。文章中有一个片段,讲述的是主人公(三个孩子)用围裙当旗子,插在小树苗上,制成简易的标志物,拼命挥动,避免了一场可怕的铁路事故,救了一车人的生命。
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啊!如果当时孩子们没有想到能引起注意的方法,那火车早就撞上塌下的山岩,早就车毁人亡了!当然,那三个孩子也不是一下子就想到方法,解决问题的。首先一定要冷静面对,不能因慌张而乱了方寸;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不会思考,即使你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想到解决的方法。这样不仅耽误了重要的事,还会让自己越来越乱。
然而生活中的这种事例和经历也都在告诉我们要有充足的智慧才能战胜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要获得新的知识,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回报祖国、报效祖国啊!
铁路边的孩子们读后感4
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现在我们说:“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我读了《铁路边的孩子们》深有感触。这是一部英国小说,作者伊迪斯用生动形象的笔墨画出了12岁的姐姐伯比,10岁的长子彼得,8岁的妹妹菲利斯这三个活泼聪慧的小伙伴,用栩栩如生的文案讲述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有一天伯比、彼得和菲利斯的爸爸被一个神秘人带走了,悄无音讯。从此以后,他们的妈妈带着三兄妹搬到了山上的“三烟囱”村去,虽然日子很清苦,但十分快乐。在山下,就是一望无边的铁路和火车站。伯比彼得菲利斯有一次在山上看火车时,发现有个巨石滚到了铁轨上,他们三个人冲上铁路想方设法用两个女孩裙子上的红色布料串在长树枝上高举挥舞,终于让这列疾驰的火车停了下来,挽救了车上几百人的性命。他们是多么机智,在关乎几百人生命的危急时刻,在这班火车快要冲向坟墓的一刻,他们急中生智,居然想到用群子来做旗帜串在树枝上挥舞示意火车快停下。
他们是多么勇敢,在一列极速飞驰的火车正前方挥舞旗帜,正很有可能会被来不及刹车的火车撞得无影无踪。而伯比、彼得‘、菲利斯却不顾自身的安危,也一定要让火车停住。这种自我牺牲,保全他人的勇敢精神正不是我们要学习、传扬的吗?这件事也让他们找到了父亲的下落,几经周折最后与父亲幸福团聚。
伯比、彼得、菲利斯做的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在1935年红军长征时期,红军的一个连队在行军途中遭遇军队偷袭。这个连的连长率领连队战士边打边退,可又中了敌军的埋伏。关键时刻,几个战士组成敢死队,把敌人引上山,连队才可以突围撤退。可那几个“敢死队”的战士却寡不敌众,倒在了血泊之中。
舍己为人,顾全大局的精神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了,我们小学生必须从小做起,学习这种精神,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好。
铁路边的孩子们读后感5
最近,我看了一本《铁路边的孩子们》这本书,书中写了一个红房子里住着三个孩子,老大叫罗伯塔,大家都叫她波比,老二叫彼得,最小的叫菲利斯。
原本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生活着,有一天,爸爸被公司叫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去乡下过了一段穷苦的日子。虽然他们很穷,但他们也很快乐。妈妈靠自己写文章来维持生活,几乎天天都在忙碌着。孩子们体贴、关心妈妈,并且互相帮助,有时候他们也会为了一些小事互相争吵。
在铁路边的生活中,孩子们伴随着对父亲的日夜思念渐渐地长大了、懂事了。书里向我们讲述了不少关于三个孩子的有趣故事,如:火车上的夜贼、挽救火车、业余消防队员、猎狗的祖父……但我最喜欢的是挽救火车故事,故事讲述孩子们在隧道里看到了一些岩石、树木和草滑到隧道里,把隧道的铁轨给堵住了,他们知道十一点二十九分有火车经过,现在已经是十一点多了,彼得想:如果有红色的东西就好办了,两个女孩想起自己的衬裙是红的,就脱了下来,把它撕成了六块,用树枝做成旗子,火车开来的时候他们使劲地摇着旗子,火车终于停下来了,他们把这件事告诉了车上的人,车上的人知道了都称赞他们是英雄。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虽然他们的爸爸不在身边,但是他们的童年生活依旧快乐无比。
陌上花开,亭台铃铛作响,紫砚楼阁,抚宣平摊,沾一抹纯黑,晕开的,是火车的汽笛声。远处,一辆火车驶去,由近及远。四月疲倦的风,你缓缓地吹呵,将人地思绪勾起,不经意间,也化作了容颜的一角。和汽鸣声交织在一起,飘向远方。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爷爷总是会搬来一张老木凳,把我扶到上面后随手拿起角落的竹棍,轻轻地敲着白墙上一个个用红色蜡笔写的数字,边读,我也边跟着念,和着火车在不远处飞驰而过的阵阵铁轨声,一并消失在时间它无情的轨道中。那时的自己也是没有丝毫不满或是试图反抗,就这样一天天、日复一日地学习着枯燥地数字,愣是想从中找些乐趣也没法子,唯一坚持地理由仅仅是不想辜负了爷爷的好心。随着岁月的流逝,那堵白墙上的红色字迹和胡乱涂写的痕迹,和那老相片一起,在留声机不变的播放声中渐渐褪了色,连那戏曲声也渐渐失去了它的音符,乐声走在小路上,不时停驻片刻,四处留下它身上一尘不变的竹香。
想起之前的自己什么都不懂,不知为何而学,听惯了他老人家的劝导,却没有放在心上。稍长大些后,虽已不和爷爷住在一起,但也会趁休假的闲暇时间去乡下看望。一次,在一个看上去已好久没用的柜子中翻出一本素描本,当时,我正苦心学习美术和书法,也是班上美术功底最好的,随手画些什么便引以为傲,妄想能考上美术学院,在现在的我看来,真是痴人说梦话。翻开看,里面竟是舅舅少年时背着大人偷师学艺所画的作品,线条和形态叫人惊叹。奶奶见了,却慌忙夺了去,一边以教训人的口气说:“你可不能学你舅舅,现在花心思在这些东西上,将来照样后悔。”爷爷在一旁站着,没有说话,看似平静的眼睛下却看不到尽头,似能看到一台火车在晶莹的冰面上驶过,没有铁轨,就这样,毫无预兆地,穿过时间、空气,穿进我的心。那不像是责备,而更像是肯定,于无形之中,圈圈涟漪,激励着一个孩子心。
长大些,便因繁重的学习任务,把原来的兴趣渐渐丢了去,只有书法这门我还依旧坚持着,也不知为了什么,或许只是单纯地在守护那一份承诺,我至今最怕的事就是让别人失望,不论是谁都一样。一次,临近七级
远处,汽笛声穿过风再次传入耳畔,车轮重重压在铁轨上,发出咔吱咔吱刺耳的声音,像是一首沧桑的童谣。我的爷爷,他就像那铁轨,用身体支撑着驶来的火车,路过之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也愿靠着他的身体停歇片刻,他总是这样,冥冥中让人信任,信任他宽厚的肩膀永远会留给疲惫的你,我。岁月和时间曾路过这儿,给它披上一层铁锈,风侵蚀着,雨洗刷着,即便杂草将它的视线剥夺,它淡然地,于草隙间,目送火车远去,庙里的钟声荡开,也将它的心声传开了去,“不怕,前方有我在。”
我至今未敢向爷爷提起我为了学业而放弃了书法,怕他失望。直到将自己早前写的一副
风静静的吹,细了眉间折皱,火车与铁轨间金属的摩擦声,从山间到小路,从花丛到纸的一角,四月的风拂过,那被扬起的是一如既往、不变的容颜。天空的一角,一条平行线陪伴着另一条,找到了它延伸的方向,从山的这一头,到山的那一头。
天空下,一台火车驶去,和其他的一样,它在笑,明媚的,那是风的轻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04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