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的忆两个橘子读后感选录66条-读后感
忆(选三)
一
有了两个橘子,
一个是我底,
一个是我姊姊底。
把有麻子的给了我,
把光脸的她自己有了。
“弟弟,你底好,
绣花的呢。”
真不错!
好橘子,我吃了你罢。
真正是个好橘子啊!
十一
爸爸有个顶大的斗蓬。
天冷了,它张着大口欢迎我们进去。
谁都不知道我们在那里,
他们永找不着这样一个好地方。
斗蓬裹得漆黑的,
又在爸爸底腋窝下,
我们格格的好笑:
“爸爸真个好,
怎么会有这个又暖又大的斗蓬呢?”
十七
离家的燕子,
在初夏一个薄晚上,
随轻寒的风色,
懒懒的飞向北方海滨来了。
双双尾底蹁跹,
渐渐退去了江南绿,
老向风尘间,
这样的,剪啊,剪啊。
重来江南日,
可怜只有脚上的尘土和它同来了,
还是这样的,剪啊,剪啊。
冬夜之公园
“哑!哑!哑!”
队队的归鸦,相和相答。
淡茫茫的冷月,
衬着那翠迭迭的浓林,
越显得枝柯老态如画。
两行柏树,夹着蜿蜒石路,
竟不见半个人影。
抬头看月色,
似烟似雾朦胧的罩着。
远近几星灯火,
忽黄忽白不定的闪烁:——
格外觉得清冷。
鸦都睡了;满园悄悄无声。
惟有一个突地里惊醒,
这枝飞到那枝,
不止为甚的叫得这般凄紧?
听它仿佛说道,
“归呀!归呀!”
晚风
晚风在湖上,
无端吹动灰絮的云团,
又送来一缕笛声,几声弦索。
一个宛转地话到清愁,
一个掩抑地诉来幽怨。
这一段的凄凉对话,
暮云听了,
便沉沉的去嵯峨着。
即有倚在阑干角的,
也只呆呆的倚啊!
暮
敲罢了三声晚钟,
把银的波底容,
黛的山底色,
都销融得黯淡了,
在这冷冷的清梵音中。
暗云层叠,
明霞剩有一缕;
但湖光已染上金色了。
一缕的霞,可爱哪!
更可爱的,只这一缕哪!
太阳倦了,
自有暮云遮着;
山倦了,
自有暮烟凝着;
人倦了呢?
我倦了呢?
春水船
太阳当顶,向午的时分,
春光寻遍了海滨。
微风吹来,
聒碎零乱,又清又脆的一阵,
呀!原来是鸟──小鸟底歌声。
我独自闲步沿着河边,
看丝丝缕缕层层叠叠浪纹如织。
反荡着阳光闪烁,
辨不出高低和远近,
只觉得一片黄金般的'颜色。
对岸的店铺人家,来往的帆樯,
和那看不尽的树林房舍,──
摆列着一线──
都浸在暖洋洋的空气里面。
我只管朝前走,
想在心头,看在眼里,
细尝那春天底好滋味。
对面来个纤人,
拉着个单桅的船徐徐移去。
双橹插在舷唇,
皴面开纹,活活水流不住。
船头晒着破网,
渔人坐在板上,
把刀劈竹拍拍的响。
船口立个小孩,又憨又蠢,
不知为甚么,
笑迷迷痴看那黄波浪。
破旧的船,
褴褛的他俩,
但这种「浮家泛宅」的生涯,
偏是新鲜、干净、自由,
和可爱的春光一样。
归途望──
远近的高楼,
密重重的帘幕,
尽低着头呆呆的想!
小劫
云皎洁,我底衣,
云烂熳,我底裙裾,
终古去敖翔,
随着苍苍的大气;
为甚么要低头呢?
哀哀我们底无俦侣。
去低头!低头看──看下方;
看下方啊,吾心震荡;
看下方啊,
撕碎吾身荷芰底芳香。
罡风落我帽,
冷雹打散我衣裳,
似花花的蝴蝶,一片儿飘扬
歌哑了东君,惹恼了天狼,
天狼咬断了她们底翅膀!
独置此身于夜漫漫的,人间之上,
天荒地老,到了地老天荒!
赤条条的我,何苍茫?何苍茫?
读完《看不见的橘子》这本书,我懂得了人们那多姿多彩且重情感的复杂心理,也从中悟到了三个平凡却又非凡的道理,这些使我得到智慧源泉的只是,不是别的,而是书与自然最好的礼物。
生活就是一包涂料,是由酸甜苦辣这样的珠子串起来的。你最心爱的人离你而去了,你最喜欢的朋友也远走了,你要尽快地从悲痛欲绝中渐渐走出来,因为生活还将继续下去,生命的光芒还在等着你……在一个偶然又迷茫的瞬间,也许就会使你的内心飞快地成长。那些成长过程中或是甜美的影子,或是青涩的碎片,或是那零散的斑斑点点,加在一起,就是一个独特的童年。无论是追求梦想还是体味真情,只要内心完满强大,就能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小天使。
童年,童年,哪里才是梦中的我落脚的地方?就像小草苦恋着大地,正如春风不改温暖主人公的无奈,漂泊人生过后的情怀,游子的`思绪,过客的感觉,都化成了字里行间对记忆深深的眷念,对纯真年代挥之不去的留恋。柔和的小雨,滋润着温暖的回忆,故乡的明月,变成了心头那不灭的灯塔。也许,只有回忆起童年来,我们心里才会充满最透明的诚挚和热爱。只有童年,才能使我们从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得到重生,获得新的希望和梦想。
童年,就像一池水,看起来单纯、安宁、风平浪静,不过在阳光的照耀下,水也有绚丽的七彩——风雨来时,这池水也会荡起涟漪,甚至是惊涛骇浪。水是有力量的,一滴一滴,一片一片地连在一起,也会浩瀚成汹涌澎湃。那底下,或许也会藏着神秘的故事和唯美动人的心弦吧。
用了短短的时间,读完了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橘子红了》。这篇小说,琦君写得真好,读起来十分流畅,文字也写得清澈、淡雅而带忧伤,娓娓道来。
尽管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如此喜气洋洋,但却讲述了一段十分凄惨的故事。在那个年代,穷人家小孩上不起学,只能待在家里干活,或是早早出嫁,就像书中的秀芬。秀芬早年失去双亲,才十八岁就出嫁到琦君家,刚过上好日子的她,却在半年后因生病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琦君在秀芬临走前,紧握着她的手,一直看到她闭上双眼。我想,此时此刻,她的.心里一定很难受、很悲伤,想起与秀芬相伴的日日夜夜,想起秀芬清苦短暂的一生……她一定是带着这种心情把这篇小说写完的。
读完《橘子红了》后,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似曾相识。琦君和林海音都是民国时期女作家,旅居台湾,她们以清新的文字记录下儿时的记忆,以此来纪念亲人、长辈。我想,这样的文字,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或许是分不开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04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