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谜的读后感汇聚90条-经典语录
《旅鼠之谜》读后感(一)
旅鼠——旅行的老鼠,一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啮齿类小动物。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并且认识到这种动物。
旅鼠之“谜”,唔,小小的旅鼠有什么难以破解的奥秘,竟让人们困惑了整整几个世纪呢?作者位梦华向我们讲述了旅鼠的神奇!
第一个奥秘就是:旅鼠的繁殖能力惊人。它的繁殖速度竟能与细菌的分裂生殖相媲美。作者用真切的数字证实了这一点,最终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最初的两只旅鼠就演变成了一支1647086名成员的庞大队伍,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如果将世界所有的旅鼠集结在一起,也许可以轻而易举的毁掉整个地球。
但是,这灾难性的事件并没有发生,更奇怪的是旅鼠的数量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你相信吗?原来这一切都是旅鼠自己对数量的控制!这就是旅鼠的又一大未解之谜!当地球上的旅鼠数量过多时,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大量的旅鼠会主动吸引天敌的注意来使它们吞食自己,甚至有时竟像是嫌这种方法收效甚微似的,他们竟会集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大海前进,直到葬身大海,没有一只旅鼠临阵逃脱。他们只会留下很少的旅鼠来保证种族的延续,周而复始……
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写道:“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的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是啊,人类不正像旅鼠一样在毫无节制的繁衍后代吗?但地球只有这么大供人类生存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会给地球带来巨大的负担人类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少。到那时,谁能保证,人类不会像旅鼠一样做出自杀式的毁灭行为呢?
《旅鼠之谜》读后感(二)
我曾经在节目《人与自然》看到有关旅鼠为何自杀的缘故。那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竟然莫名其妙地起来看电视,打开电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屏幕右下角的标题:《旅鼠之谜》这一下子激起老王我的兴致,就虎头虎脑追看了起来。
其实电视里也解释不了为何旅鼠的自杀之谜,它举了四种假设(现读的书中举了三种)前三种书上已讲,这里不多说。而还有一种讲得是说古旅鼠以前是住在(把它假设为某一地)某一地,住了百万或千万年吧。它们有个习惯,每年都要回自己的家乡,跟人一样,有思乡之情。可由于岁月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们的家乡越来越多“水”,地壳也逐渐下沉,最后形成了一个海,而旅鼠的鼠目寸光并没有注意到家乡的变化,望着前面的大海,仍然奋不顾身往海里跳,为的只是回到那个美丽的家乡……
我不知道这些假设是对是错。只能举出种种假设,想与谜的口对接上,可没验证的答案钥匙,插得进去,却不一定扭得开门,人类只有一直假设,一直探求,一直想扭开这谜一样的大门,可这道大门岂是那么容易打开的?
屈原的那句话说得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的疑问太多了,求索?虽难如登天,却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旅鼠之谜》读后感(三)
今天的生活,平淡如水,因此,我总幻想着能扔块石头在水里,使平静的生活泛起波纹,溅出最美的浪花。
我是一个爱想入非非的女孩,也是一个视书如命的中学生。“扔块石头在水里”的想法固然好,可“扔”什么呢?一点生活的素材都没有,只有拿起我的宝贝——书,重新研读。
《旅鼠之谜》在我眼前闪过,“旅鼠”是什么呢?好奇心促使着我翻到了《旅鼠之谜》。
旅鼠可真有趣,繁殖能力可真强。从三月至九月初,居然从一对旅鼠变为了160多万只的庞大队伍,繁殖还有丰年、平年、歉年之分,歉年还搞起了计划生育,真让人难以相信。
第二奥秘便是数量庞大后的旅鼠,居然与天敌对决,(.)毛色也由灰黑变为了橘红,学习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敢死队,让天敌多多地吞食它们,真是不可思议。
第三奥秘便是旅鼠大部队集体跳海,不论哪个地方的旅鼠都向大海奔去,到海边还争先恐后地用跳海的方式来自行了断,真是太奇怪了。
哦,小小的北极旅鼠,竟在你的身上有未破解的三大奥秘,我长大一定做一位杰出的生物学家,去破解你的秘密。
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一无所获,却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取出时,突然过来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捉到了什么好东西?”
“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足一只田鼠。”
“不。”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旅鼠?除了颜色深一点之外,它看上去与我们家乡的田鼠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我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黑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语地说。
“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我是丹尼斯,从纽约来的。”
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是纽约动物协会的成员。
他坐到草地上,抓起那只旅鼠,很内行地让它张开了口,露出额尖利的牙齿:“它们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在所有动物之中,甚至也包括昆虫在内,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它们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更加有趣的是,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升始生育。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直直地望着我。
“意味着它们繁殖得很快呗。”我半开玩笑地回答说。
“繁殖得有多快呢?”他追问道。
“这……”我无言以对了。
“计我们算笔账你就知道了。”他把老鼠放进一个纸袋里,从背包中取出了本子和铅笔,“一对旅鼠从三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电就是儿子和女儿。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二胎的6埘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l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一共可生5胎,为2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一生可以牛出6480只小老鼠。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25920只,第六代为93312只,第七代为279936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872只。你看看,从一月份的2只,到八月底九月初就会变成967118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50万只!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推算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用手指着那些数字说。
我迟疑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于是自己动手,重新推算了一一遍,所得的结果竟然和他的完全一致。“是的,”我喃喃地说,“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如此广阔的北极草原上,有时候,它们的密度竟能达到每公顷有250只之多!这还只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看着我惊讶的表情,他显得有点得意。
“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如果再大一点,例如是兔子或者山羊之类,还不把地球上所有的草都吃光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不会的,大自然是要进行干预的。”他把本子收了起来,望了一眼那个盛老鼠的纸袋子,“实际上,旅鼠并非每年都太量繁殖,而是有节制的,并且有丰年和歉年之分,大约四年左右一个周期。在平常年份,旅鼠只进行少量繁殖,使其数量稍有增长。而在歉年或叫做小年当中,它们的计划生育很严,甚至可以使其数量基本上保持不变。只有到了丰年,当气候适宜和食物富足时,它们就像听到一声令下,齐心合力地火量繁殖起来,使整个种群的数量急剧地膨胀。一旦达到一定的密度,例如一公顷有几百只,奇怪的现象就发生了: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吵吵嚷嚷,永无休止,停止进食,似乎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这时的旅鼠不再胆小怕事,见人就跑,而是恰恰相反,在任何天敌面前它们都显得勇敢异常,无所畏惧,具有明显的挑衅性,有时甚至会主动进攻,真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更加难以解释的是,这时候,连它们的毛色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灰黑变成鲜艳的橘红,使其目标变得特别突出。所有这些奇怪的现象加在一起,惟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千方百计地去吸引像猫头鹰、贼鸥、灰黑色海鸥、粗腿秃鹰、北极孤狸甚至北极熊等灭敌的注意,以便多多地来吞食它们。这与自杀没有什么区别.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敢死队差不多。”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却怎么也笑不出,陷入了迷惘的沉思。在这个星球上,一切生物都在为了生存而竞争,而那些可怜的旅鼠怎么会想方设法去自杀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去大量繁殖,不就可以避免这种悲剧!
丹尼斯大约猜透了我的心思,收敛了笑容,认真地说:“这就是旅鼠的第二个难解之谜。但是,无论怎样地暴露自己,因为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多,而天敌的数量却总是有限的,要靠这种方法来减少数量收效甚微。因此,它们似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汁,显示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迁移意识,纷纷聚集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大群,开始时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到处乱窜,就像出发之前的乱忙.正在做着各种准备似的。但到后来,不知是谁一声令下,也不知道是由谁带头,它们忽然朝着同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而且往往是白天休整进食,晚上摸黑前进。沿途不断有老鼠加入,队伍愈来愈大,常常达数百万只。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前赴后继,沿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仍然毫无惧色,纷纷跳将下去,被汹涌澎湃的波涛吞没,直到全军覆没为止。这就是所谓‘旅鼠死亡大迁移’。”说到这里,丹尼斯似乎也感慨起来,两眼眺望着远处的天边,仿佛是在自言自语,“真是滑稽可笑!真是不可思议!这就是旅鼠的第三人奥秘”。
“它们这种大迁移是不是因为发生了大饥荒,而试图去寻找一块水草丰美的新领地而误入歧途呢?”
“不像。”丹尼斯摇了摇头,“旅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这些植物遍布北极草原,即使达到每公顷250只的密度也还足地广鼠稀,不可能发牛严重的饥荒。而且,它们不是偶然的.来一次大逃亡,而足周期性的,每隔几年就来一次,而且沿着一定的路线,所以不大可能是因为饥饿所致。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它们在迁徙途中即使遇到食物丰美的地区也不停留。由此可见,导致它们人迁徙的原因决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另有他图。”
“我还是觉得难以置信,也许它们只是聚在一起,到处乱跑,而把大海当成它们经常穿越的小河沟也说不定。因为它们的视力很差,鼠目寸光,看不到远处的东西,所以很难把大海和小河沟区别开来。”
“不!不!”他坚定地摇摇头,“有人专门研究了各地旅鼠迁移的方向,结果发现,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奔向大海。例如,瑞典和挪威中部的旅鼠是往西奔向大西洋,而挪威北部的旅鼠则是往北奔向巴伦支海。奇怪的是,还没有发现哪个地方的旅鼠是往南迁移的,其实只要它们稍微往南走一点,就可以找到食物丰富且气候温和的天堂。由此可见,它们似乎是按照某种严格的指令行事,明白无误地都把人海看作自己最终的归宿。”
“还有一个问题,”我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话,“如果所有的旅鼠都这样匆匆忙忙地跳进大海去自杀,那么它们不是早该断子绝孙了吗?”
“这一点你就放心好了,它们还不至于傻到那种地步。”他笑了笑,似乎早就料到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它们要进行大迁移时,总是忘不了留下少量的伙伴看家,并担任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这看上去真是天意。”
“那么,旅鼠为什么会有如此超强的繁殖能力而过一段时问义要来一次集体大自杀呢?”我终于提出了这一问题。
“不知道。”他耸了耸肩膀,“这是动物学中,特别是有关动物行为的研究中一大难解之谜。”
“有什么假说吗?”我仍不甘心。
“没有。”他摇了摇头,“因为这些行为如此稀奇古怿,以致人们连可能的假说也提不出来。”说着,他站起身来,拍了拍沾在身上的草叶和尘土,“许多动物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对北极的旅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总想解开其中的奥秘,但是都失败了。因此,我虽然没有对旅鼠进行过专门研究,我知道的这些只不过是道听途说,但我总是觉得,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
我们边走边谈,慢慢地往海边走去。刚刚走到悬崖的边缘,他却突然大叫一声,纵身就要跳将下去。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我一把揪住了他的背包带。这回轮到他哈哈大笑了,他笑得弯下腰去,顺手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真认为我会像旅鼠那样不顾一切地跳下去吗?决不会的。在旅鼠的奥秘还没有弄清楚之前,我自己却先跳到海里去自杀.岂不是比旅鼠还要荒唐滑稽?”笑了一阵,他忽然若有所思地说:“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09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