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自传读后感集合60句-读后感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优秀读后感1
进入二专已经半个月了,在半个月内学校只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读《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我想这本书肯定非同凡响,不然也不会成为学校的首推书本了。下面就我所看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军校,首当其冲的是服从,全世界的部队都是如此,如果连服从都做不到,谈什么打战。我想二专科也是如此,服从,在西点人的观念中是一种美德。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就如同每一个军人都必须服从上司的指挥一样。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一个团队,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那么在达成共同目标时,则可能产生障碍;反之,则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使团队胜人一筹。在这次回家前一天晚上10点多,学校组织了一次紧急集合,外面警灯闪亮,但是同学们进行集合的速度不敢恭维,三三两两,有的站好了还在弄衣服纽扣,系鞋带,还有很轻的抱怨声,我想我们刚刚进入警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应该还能理解,但是我相信下次集合的时候,肯定是以最迅速,最整洁的警容站在那里,不会再有抱怨,有的是绝对的服从。服从是自制的一种形式,西点要求每一个学员都去深刻体验身为一个伟大机构的一份子──即使是很小的一份子,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困难是因为我们不克服才难”。在学校已经半个月了,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难题,有长跑,有引体向上,有叠被子,有站军姿等等等等,每一项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比如在长跑中,有许多同学都免跑牌高高挂起,或许有一些真的是脚伤掉了,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强度的军训还不至于到免跑的地步,连这么点困难都不能克服,我只想说他们太吃不起苦了,军训就是磨练意志,我们在磨练中成长,在逆境中坚强,军训定将使我们受益终生。从没吃过苦,也就体会不到世事的艰辛。我们已经踏上了人生的新的旅程,进入二专后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随着军训的进行,这时就需要我有足够的体力和耐力来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在以后的生活中赢得更多的机会开创更美好的人生。
军训就是一次人生的磨练,它是一种有效而且必须的方式。它不仅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更有助于我们调整好心态、言行和态度,让我们坚强有力,让我们朝气蓬勃,也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友爱,更有竞争力!
借着军训的机会,我该好好锻炼锻炼,好让生锈的骨头不至于烂掉,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坚持到底!我想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优秀读后感2
中国有句古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读过这本《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后感慨于西点军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杰出成就,书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更是带给我触动内心的感受。而这本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就展示了其中的秘诀。这本书从责任、荣誉、意志、勇气、热忱、服从、信念、尊重、忠诚、自发、正直、竞争这十三个方面介绍了西点人最典型的品格。这些不仅仅是军人、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品质,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品格。
一进西点,学员就宣誓要忠诚,并把自己和平民百姓区别开来。学员接受了与职务相符的所有特权,也必须承担应尽的义务。摆在学员面前最棘手的标准是‘不容忍’条款。这一条款每天都提醒学员记住,要承担起神圣的职责,它远高于个人感情或友情
上面这段话出自《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第一章。毋庸讳言,这本书讨论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工作责任心。涉及此问题的书不少,但大多数书仅仅空洞地要求人们端正工作态度,而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所给的解释未能触动人们内心。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责任心是干好工作的前提。
年轻时是求知和塑造自己的时期,没有一个愿意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对人生、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是否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满足了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之后,我们追求的`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磨练自己、塑造自己呢?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书中有一段话读来引人深思:没有一只鸟会飞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升。所有的人都因在团队中得到互相的扶持而比单独奋战达到更高的目标。
在工作生活中,很多时候,别人尊重你或对你有所忌惮,并不是你本身,而是顾虑你所在的强大的团队,如果你脱离了所在的团队,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其实是非常弱小的。
西点法则之所以能让人有改头换面的动力,是因为他将一条条法则都规则化,违反者就请离开。同样地,中信金通的口号之所以鼓舞人心,是因为它给了人一种特别直观的特别实在的力量,这种力量由周围人身上散发出来。这种动力不是空洞的。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诚信、激情、协作、简单?,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磨练自己、塑造自己,像军人一样完成自己教人育人的使命!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优秀读后感3
曾去一朋友处,看到《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放在他的桌子上,信手翻翻,有些兴趣!他说是公司发的,他不感兴趣。我于是掠夺之!于是又明白一个道理——“书非掠夺不能读也”。
目录中只用些我们小学就都学过的几个词,而真正认真读完,才明白那些简单词汇背后的真正意义与深刻程度。以前我几乎不读这种简单目录的书,但因为是西点,所以读完,收获意外多。结合有同样精神的电视剧,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上阶段全程看完《士兵突击》,感觉特好!在全是男人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了坚毅、执着、豪放、豁达与柔情!虽然很多剧情离实际有些远,但有些道理还是值得借鉴的!记忆深刻的一句台词就是评价许三多的“做每件事都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而在实际战役中,那极帅极帅的哥又说出“绝望中寻找出路!”的至理名言。
如今读《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有类似的感受!
人生如一场战役,自己与自己斗争的一场战役!“最终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必须坚守岗位”。这是职责所在!“一个人,要赢得尊重,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上帝永远保佑那些起得最早的.人!”功不搪捐,我不早起,但睡得晚些,上帝也会永远保佑我的!哈哈···
“任何人都可能对你失约,要想达到自己的愿望,那就自己行动。”人是感性的,生活也不全是符合逻辑的,任何人都可能失约。最能依靠的永远是自己!
“只有勇于坚持自己原则的正直的人才不会在迷茫或是困境中迷失自己的方向。而一旦丢弃了正直,那就等于丢弃了一个人的人格与名誉,即使这个人有着万贯家产,也将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与尊重,更不可能实现自己对幸福的愿望”几天前的灵感,送我干儿子一本书,赠语中写到“愿他成为能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负责的正直之人”。不知他长大后能否理解我的心意。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优秀读后感4
“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谚语,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不畏艰难,努力奋进,然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一群年少的男子汉,尊从这句谚语,完成着“勇敢者的游戏”,凭借勇气克服各种考验,从而走向人生的光荣与辉煌。这就是《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这本书所要传达的意念。
这个故事是从一个叫哈德逊的18岁少年从高中时就梦想进入西点军校,他多番努力,过关斩将,终于梦想成真,走进了心中的殿堂开始的,他一步步艰难的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关卡,一次又一次在极限中超越自己,他明白了“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要求是磨炼”,所以在不断有人退出时,他选择了坚持,哪怕是晕倒在了冲锋到终点的路上。最后,他成为了优秀毕业学员,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他说:We Can Do It——没有什么不能解决。
读了这本书,我想到了我自己,从前妈妈总是来学校照顾我,我不仅不感觉难过,有时还很高兴,因为我会得到更多的照顾,而自己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可书中告诉我,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之后”。男孩子们作为男子汉的预备役,想要转正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就需要明白责任的意义。因为男子汉的肩膀才能承担得起责任的力量。我也会承担自己的责任,用行动向妈妈证明我能照顾自己,因为我的肩上也扛得起责任。
这本书里不光是严肃的角色,还有一些很有趣的人,比如哈德逊的军事学教官,他很幽默,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时不时的鼓励了小哈德逊,同时教会了他“责任、荣誉、意志、勇气、热情、服从、信念、正直”的。西点军校经典法则,带他走向了成功的大门,在森罗万象的人生舞台,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家长的话:能明白责任的意义,是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人的开始,在任何时候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那么就能做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优秀读后感5
提起西点军校,想必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她被称为“美国的将军的摇篮”,她对学生的严格管理闻名于世。老师为我们每人订购了一本,读了她,我对西点军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以“送给男孩的一到七件礼物”分别介绍了西点军校如何教一个男孩成为社会精英的教学方式。虽然七件礼物都令我有所感悟,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七份礼物。
这份礼物的主题是“心存远大的志向”。在这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了。他为了实现自己超越父亲的理想,放弃了当时好的生活,不顾妻子的劝阻,重新回到战场,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实现了他的理想。读了麦克阿瑟的故事,我不禁想到,像他这样伟大的人也会为了儿时的理想去放弃拥有的好生活,我们为什么不去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呢?记得曾经在书中写道:“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变得越来越实际”,因为这点,所以许多人在还没动手前就放弃了,自以为达不到理想了,其实只是他们不敢去做而已,如果自己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话,一定会的。美国著名的马术师杰克。亚当斯儿时的理想被老师评为不切实际,可是他一直,最终实现了理想。所以不要因为在奋斗中遇到一些小小的,就轻言放弃你的理想,持之以恒地多付出一些努力,每天向自己的目标靠近,终有一天,你会拥有美好的人生。
也许我们不能成为像麦克阿瑟或格兰特这样的英雄,也不能成为像艾森豪威尔一样的政坛人物,但是我们会用西点的精神约束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优秀读后感6
假期我和妈妈读了《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一本书。在这书里威灵顿曾说:“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履行我的责任,除此之外,我既不会做也不能做任何贪图享乐的事。”
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西点人就十分强调学员责任感的培养。
西点人把“责任” “荣誉” “意志” “勇气”“热忱” “服从” “信念” “尊重” “忠诚” “自发” “团队” “正直”和“竞争”这是三种作为最典型的品格。
成功之树需要我们用完善的品德去浇灌才能收获果实。有时不是我们缺乏成功的机会,而是我们没有强迫自己去修炼自己的品格,来把握机会。让我们以西点的品格来塑造一个全新的你,来迎接未来。
不要以为星星很渺小,只是你离它太遥远。
——题记
最近三个月,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四本人物传记:《麦克阿瑟》、《马歇尔》、《巴顿》、《艾森豪威尔》。尽管对辽海出版社称为“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之扛鼎之作的编辑质量很是不齿与遗憾,但是根据了解一战、二战历史的原有基础,还是品出了一些滋味。尤其是对中西方人们不同的人生理念、不同的道德观点、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它甚至动摇和改变了自己以往对西方国家及其风云人物的传统的、根深蒂固的看法,也可以说是达到了颠覆的程度。
感触一深,情绪就会不稳定,思绪也很紊乱,写起来倒觉得有些无从下笔,所以写到最后好象也没有把意思真正表达出来。正如毛主席所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毕竟,这种烙印已经被打上了几十年。它让我感到,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眼界,打开了眼界,自然就打开了心胸。
一、优良的品学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麦克阿瑟1899年考入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在校期间既刻苦攻读,又注重体育锻炼。4年之后以九十八、43分西点军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麦克阿瑟是美国著名军事家,五星上将军衔。曾被称“西点之父”,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美军第四十二师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麦克阿瑟一生都把读书作为自己的高雅嗜好,在颠沛流离的战场上,他仍然拥有7000册个人藏书。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
不满17岁的马歇尔考入维吉尼亚军事学院, 1901年9月,马歇尔以全校第8名的成绩毕业。院长希普将军认为;“如果乔治马歇尔被任命为陆军军官,将会青云直上,远远超过西点军校的一般毕业生。”是美国历史上从未亲自带兵打仗而仅仅凭藉在作战图上挥动小小一支红蓝铅笔, 就众望所归地获得了五星上将的的军人。马歇尔一身正气、知人善任,在二战期间,他大胆启用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军官,这批军官用战场上卓越表现和战绩,回报马歇尔的知遇之恩。 在马歇尔将军的葬仪上,已经卸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他是我们这一时代伟人中的伟人,我衷心地希望,当我跨入另外一个世界,马歇尔能收留我当他的部下,从而我得以努力报答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乔治·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乔治·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毕业于西点军校。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他的知识面相当宽阔, 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更是一个最具个性、人性和智慧的人。巴顿酷爱读书,他的个人藏书数量有6000多册,在同时期尽次于麦克阿瑟。巴顿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他指挥作战勇猛顽强、屡建奇功, 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是第二世界大战中唯一能让希特勒的纳粹军队闻风丧胆的指挥官,具有“战神”之誉。
l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
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可萨斯州的一个贫寒之家,少年立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最后成长为美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将领和总统,从而使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性。在美军历史上,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军衔晋升得“第一快”;家庭出身 “第一穷”;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个指挥官;第一个担任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的最高统帅;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美国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二、崇高的理想
四位将军当中除了马歇尔以外,都曾经就读于以培养合格的陆军人才为宗旨的西点军校,他们都非常尊崇“责任、荣誉、国家”的校训,具有超强的纪律观念、荣誉观念和责任意识。
西点军校百年校庆上,作为唯一上尉军衔学员的麦克阿瑟第
一个领取《毕业证书》时,看到那么多杰出的老校友,他就暗暗发誓报效国家:将来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美国“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
马歇尔立志报国从不气馁,表现在工作上的一丝不苟,
衔的时候,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能够得到上下级的一致称赞,获得广泛的威信。马歇尔在繁忙的机关里,是一个优秀的军官;在带兵和组织部队的军事演习中,是一名出色的战术家;在情况危急时刻,是一位足智多谋、值得信赖和坚如磐石的核心人物。马歇尔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慧眼识才。早在步校的时候,他就建立了一个学员档案——黑色笔记本,把他认为有才华的青年军官的名字一一记在上面,后来马歇尔担任陆军参谋长之后,这个笔记本便成了无价之宝,他常据此选派指挥官。
巴顿的勇敢来自于军人职业光荣而崇高的信念。为了打败法西斯,巴顿建立了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坦克训练基地。而作为美国的第一坦克手、坦克部队创始人,他曾感慨:我的生命和荣誉与坦克是紧紧相连的,不久的将来,美国必将拥有一支世界上所向披靡的坦克部队。苏德战争爆发,夏威夷也燃起战火。当时已是军长的巴顿将军竟被忧心忡忡的艾森豪威尔吩咐“低就”作战,但是巴顿并没用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以国家的需要为己任,他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国家需要我,并给我为国出力的机会,让我参加战斗,我甘愿当一名少尉。
最能说明艾森豪威尔理念信条的,是当美国一家报纸指责盟军司令是一个好战
将军的时候,艾森豪威尔亲笔写下的一段文字:至于那些口口声声憎恨战争的“和平主义者”,我怀疑他们是否真能象我这样痛恨战争。和平主义者也许没有看到过战场上的滚滚硝烟,没有闻到过战死者的尸体腐烂后发出的恶臭,没有到过挤满伤员的野战医院。我同和平主义者的区别是,我憎恨纳粹更甚于战争。我对战争的憎恨,永远比不上这样的信念——那就是每当出现了战争危险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执行我们政府的命令。
三、无限的魅力
美国有一种基本的生存理念:永远没有完美的事物,一种缺陷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即便是总统,作为一个普通人,仍然有他的缺点和不足。纵观四位将军的一生,抛出阶级、信仰等政治因素,确实觉得他们的人格都各具无限的魅力。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情商,但是却不计私利;他们始终竭尽全力地办好事,并有着高昂的热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他们永远不会与那些麻木不仁、胆小如鼠,既不懂胜利、也不懂失败的人为伍。
大义凛然 无畏的献身精神
太平洋之战初期,面对失利局面,美国总统从人性化角度考虑派护卫交通工具接回菲律宾战场的军官家属。作为战区最高司令官的麦克阿瑟,在把中下级军官的家属一一送走之后,给罗斯福总统写到:非常感谢总统的关怀,但是请原谅我没有执行您的这项命令,因为作为战区最高指挥官,我和我的妻儿要与阵地共存亡!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战争中出生的儿子与妻子是跟随麦克阿瑟转战了12年后,才踏上自己的国土。
功成名就的马歇尔,在理所应当地应该享受安静晚年生活的时候,为响应国家的召唤,几次放弃平静的生活,再度出山,勇挑工作重担。
巴顿在军事指挥中有“两多”,即在地面上的时间比乘车的时间多,跑步的时候比走步的时候多,他是战场负伤次数最多的一位将军。然而就在欧洲的硝烟刚刚散去,本来应该居功享受的`时候,巴顿却主动向白宫申请说自己愿意马不停蹄地转战太平洋战场。他说,为了早日结束太平洋战争,只要允许我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哪怕给我指挥一个师的权力,我也没有任何怨言。
在欧洲战区,为了掌握主动权、正确决策,艾森豪威尔多次亲临前线地形、乘战机穿越敌区上空进行勘察。在担任总统期间,艾森豪威尔以处变不惊的外交手段,饱满旺盛的工作热情,超群不凡的预见能力,带领美国人民度过了种种难关,从而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克己为国 无私的奉献精神
事例太多,不可枚举,只谈感受。
与我们大不同的是,也是我感触最深的,是在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矛盾之中,他们都仿佛没有半点私欲可言。而更让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的是,他们当中并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自己的为政清廉、克己奉公、不枉私情是一种值得称颂的高尚品德。真的很奇怪,那些在我们看来是领导干部做出的感天动地的事情,他们从来都都觉得稀松平常。
平易近人 兵民的精神领袖
在即将发起菲律宾登陆总攻的前一天,看着新闻记者及其观察人员掩饰不住的等待胜利的喜悦,麦克阿瑟的脸上始终挂着一种忧郁的表情。他说,我渴望胜利,但是我现在想得更多的却是,当发起总攻的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又有多少优秀的美国青年将会长眠在登陆战斗的沙滩上。
一位曾在参谋部工作过的中尉深情地说:“马歇尔将军对所有在他手下服务的人都很有人情味。不论他们的职位高低,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去向他们表示他的真诚、尊敬、体贴、关心和友爱。我有很多他关心我的美好回忆,那纯粹是他本性的一部分。”
就是曾经因“打耳光事件”而两度引起轩然大波的巴顿将军,也会经常到战地医院去看望伤病员,他在浑身打满绷带、深度昏迷的士兵的床前默默伫立的场景,使在场的医护人员深受感动。
读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艾森豪威尔》的书。
这部书主要讲了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伟大的.一生。故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是少年、二战、总统时代。在这儿,我主要为大家讲后面的2个时代。在二战时代,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任盟军最高统帅,亲手策划了,“市场花园”、“火炬”、“霸王”计划,为盟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得人民的喜爱;他关爱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他为大局着想,让人不得不敬佩。
有一次艾森豪威尔生病,正巧艾森豪威尔的执勤兵结婚了,邀请艾森豪威尔去参加婚礼,艾森豪威尔忍着痛,准时来到了婚礼上。艾森豪威尔人缘也十分好,他与巴顿、蒙哥马利、丘吉尔都是朋友,还经常带着妻子玛咪与原来的上司麦克阿瑟打棒球、参加舞会。
二战结束和,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成功,并连任8届 。1960年,约翰肯尼迪选为第34届,开始了美国的新时代。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享年79年。
看着这本书,浏览这位伟人的一生,我不由的赞叹艾森豪威尔。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09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