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集》读后感总汇66句-经典语录
《野火集》读后感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湘潭路派出所 巩梅
最近一段时间对龙应台的文字感到着迷,读她的作品总能拓宽思想的维度,得到醍醐灌顶般的启发,野火集读后感1500字。最初接触龙应台,是从她的亲情三部曲开始的,读每一本都有不同的感触,而后欲罢不能,渴望拜读她更多的作品。
直到这本《野火集》,让我认识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龙应台。说得出"我被儿子修理得好惨"这般母爱真情流露的话语,写得这般温情凄美的句子,拥有如此柔软内核的女人,可以怎样的怒目金刚般抨击社会百态,抗住年代的白色恐怖?这个学习英美文化的女性,在她深深热爱的台湾土地上,挥洒自己的笔墨,道出了多少人敢想不敢言的心声。龙应台所拥有的魄力和勇气,是她震慑文坛的锐利武器;精辟独到的言语,一针见血。
看到很多关于《野火集》的书评,都觉得龙应台所写台湾的满目疮痍,问题都是出于当时的政府。但我认为这把火照亮的是当时台湾人的人性之丑,八十年代的台湾如此的不堪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几流的人民就有几流的政府,几流的社会,几流的环境。"《以"沉默"为耻》中的这一句一针见血。所谓的政府、社会、环境正是由人所创造的。以怎么样的思想理念和行动去实践,结果就打造出相应的政府、社会和环境。从《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开始,摊贩占据市民的楼院、河畔两岸堆满垃圾、计程车毫无规则穿来插去、化学物品的大肆滥用;到《美国不是我们的家》中警察局、卫生署、环保局对城市管理无动于衷、人们"以复杂悲观自许,以深沉冷漠为傲"或有甚者一心逃离如此台湾;再到《不要遮住我的阳光》里眼之所及的标语之地、孔子铜像等等令人慨叹,愤怒的情景背后,都是人为的结果。 如果开始有不满的提出;开始有建设性意见的发表;开始有对政府部门人员的警醒;开始有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反思……有人愿意开始的这些,情况就必然有了转机。且不说影响的速度和范围,但这些人的思想、行动的转变,我认为是唯一可以改善不满并且治本的实际途径。
八十年代台湾的境况犹如当前的中国大陆,各种社会矛盾突出,政府国家的责任固然无法推卸,但人的思想的麻木与滞后才是最根本的问题。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我们总是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的法律规条去保障自身的权益,限制意识不良的人的不当行为,以此便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对策。但事实上如果人的思想没有真正转变,缺乏自觉性和判断力,这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搀扶受伤老人却屡被讹诈诸如此类的事件并不少见,因此有人建议设立保障好人好事的相关法律。这类的法律在欧美国家早已存在,我们即便效仿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这样的法律法规只会更多的消磨好人做好事的赤子之心,增加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冷漠。环境的恶化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这样的情形在人类史上的工业革命中,现今的发达国家也同样经历过痛苦的转变。但从他们的经历可见环境是会在经济的转变后会有所变化,但不同国家的人却未必得到同样的转变,读后感《野火集读后感1500字》。
我们一同生长的这个地方叫中国。对于这个曾经拥有过无数璀璨历史与文化光环,也遭受过无尽灾难和伤痛,现在承载着十三亿人的期盼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家,无论你喜欢或是讨厌,留下或离开,用一句老话说来,身上同流中国人的血,这同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可以选择建立一个怎么样的家,怎么样去建立我们理想中的家。假设外国的一切都如此尽善尽美,那么我认为我们首先思考的是与之相对比,我们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那里的人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起一个如此出色的国度?有什么值得我们从中借鉴或者学习等问题,而不是以"沉默是金"自居,或者一味羡慕吹捧别人而自惭形秽,甚至一走了之。但是终究"美国不是我们的`家".
我深信一切能够给予人们幸福感的国度与其制度,都是依靠集聚当地社会每个个体的力量与智慧,在慢慢摸索的过程中,在时间的见证下,共同创造出来的伟大成果。
《野火集》读后感2
2011年02月21日星期一19:32翻看龙应台的《野火集》,有这样一篇文章吸引了我,题目是《不会"闹事"的一代--给大学生》。第一次阅读龙应台的文章,与女性的形象不同的是,文字有力地抨击着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
文章开篇引用了一个犹太人母亲的故事,龙应台向我们展示了故事的另一面--想要"闹事",就先得关心这个世界。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当代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人只埋头于功课,活在校园的围墙里,不着眼于广大的世界。作者还提到了一个女大学生被人问到社会问题时娇滴滴地说"好可怕哟!"吐吐舌头。我对于这个细节印象十分深刻,这样的无知也能视为可爱?先不说这样的大学生是否合格,倘若这种肤浅的审美在大学生中流行,就能使一大批人向所谓"可爱"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会关心世界的一代绝不会"闹事"。
现象的背后总有其本质,龙应台对于这样的现象也做出阐述。大学生们所处的环境不鼓励甚至于试图阻碍他们对书本以外的兴趣,来自于父母的教导、书本的知识、社会的压制,当代的大学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不关心世界,而是像作者说的"他发觉这个社会根本不希望他有道德勇气或义感"。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一代更不会"闹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作为一名高中生,我经常关注一些国际新闻和重大事件。但我身边的人有很多对于世界极不关心的。一味炫富和追求所谓时尚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衣着时尚的人不会落伍,但是真正做到内涵丰富,关心世界,有道德有勇气的人永远都走在时尚的前沿,这样的人才是最可爱的。我们现在的身份虽然是学生,完成学业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着眼世界并呐喊出自己的声音;书本上给出的答案也并不妨碍我们追寻证明答案的过程。
文中还列举了大量的大事小事,可见作者本身对于世界的关注。龙应台用犀利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用属于自己的文风谈论着自己的主张,以一个公民的角度审视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的作家是可敬的,因为她的作品是社会的,是实际的,是真正贴近我们生活的,同时又让我们有所反思。她以笔为剑,道出生活百态,扬起正义与道德。
《野火集》读后感3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野火集》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野火集》于1985年出版上市,其中收录了27篇龙应台在 【第84句】:85年发布的短片文章及19篇同人的评论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批评国民党政府各种不足之处,及鼓励同胞要争取自己的民主、自由等权利。
《野火集》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出版年份相同,写作目的相近,具体内容互有参照。总之两本书虽都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还都适合今天的中国读者,特别是大陆读者阅读。
《野火集》总的基调是客观冷静的,叙述方法是说现象、究原因、提建议,没有过多的吸引眼球但却无济于事的嘲讽与轻慢。可以让人感觉到作者情真意切,是真的想为家乡、为学生、为小民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推进民主自由。
文章发布已有将近30年了,30年前的台湾与今日的大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集权政治、道德沦丧、环境污染、弄虚作假,等等。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现在的台湾已经有了较好的转变,而在大陆却依然严峻。这让我感觉大陆与台湾是不是有着30年的差距,或者说30年后,我们的各方面情况可以达到今天台湾的水准。
我爸妈去过台湾,据他们说那里真的是很好,秩序井然的街道,干净卫生的食品,优美的风景,较高素质的居民。细想起来,包含上述要素的城市在大陆恐怕真的没有几个。真的希望祖国大陆可以有台湾那样物质和精神文明。
最后说一下,龙应台是一位女性。经常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她的畅销书《目送》,一直以为这个名字的背后会是一位像朱自清、余秋雨一样的温文尔雅的男性。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龙应台不但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关心民主建设、百姓疾苦、民族未来的有思想、有抱负的女战士。她的言论在当时的政治高压下,是受到了许多保守人士的攻击的。她也是顶住了政府的压力,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进而点燃了台湾自由民主的野火。一个弱女子,能有这样的气魄与情怀,真真让人赞叹敬佩。
同时推荐两本书:《丑陋的中国人》为认识中国人的必读书籍。《野火集》是认识中国社会的首选科目。
2011年02月21日星期一19:32翻看龙应台的《野火集》,有这样一篇文章吸引了我,题目是《不会"闹事"的一代--给大学生》。第一次阅读龙应台的文章,与女性的形象不同的是,文字有力地抨击着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
文章开篇引用了一个犹太人母亲的故事,龙应台向我们展示了故事的另一面--想要"闹事",就先得关心这个世界。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当代的大学生中有很多人只埋头于功课,活在校园的围墙里,不着眼于广大的世界。作者还提到了一个女大学生被人问到社会问题时娇滴滴地说"好可怕哟!"吐吐舌头。我对于这个细节印象十分深刻,这样的无知也能视为可爱?先不说这样的大学生是否合格,倘若这种肤浅的审美在大学生中流行,就能使一大批人向所谓"可爱"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会关心世界的一代绝不会"闹事"。
现象的背后总有其本质,龙应台对于这样的现象也做出阐述。大学生们所处的环境不鼓励甚至于试图阻碍他们对书本以外的兴趣,来自于父母的教导、书本的知识、社会的压制,当代的大学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不关心世界,而是像作者说的"他发觉这个社会根本不希望他有道德勇气或义感"。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一代更不会"闹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作为一名高中生,我经常关注一些国际新闻和重大事件。但我身边的人有很多对于世界极不关心的。一味炫富和追求所谓时尚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衣着时尚的人不会落伍,但是真正做到内涵丰富,关心世界,有道德有勇气的人永远都走在时尚的`前沿,这样的人才是最可爱的。我们现在的身份虽然是学生,完成学业是我们的头等大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着眼世界并呐喊出自己的声音;书本上给出的答案也并不妨碍我们追寻证明答案的过程。
文中还列举了大量的大事小事,可见作者本身对于世界的关注。龙应台用犀利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用属于自己的文风谈论着自己的主张,以一个公民的角度审视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的作家是可敬的,因为她的作品是社会的,是实际的,是真正贴近我们生活的,同时又让我们有所反思。她以笔为剑,道出生活百态,扬起正义与道德。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
《野火集》读书笔记1
这本《野火集》,是我看过的书中最令人震撼、反思的。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心情也随着作者的描绘场景变化。
当我看到他们只能忍受别人欺负,却一句话也不说,我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为什么他们从不违抗,保卫自己的家园,为什么他们能忍受半夜时听着外面那吵闹的声音?
这叫我怎么不生气!
看到钓鱼的人从来不会责骂乱扔垃圾的人们,我的心不禁激动起来。他们钓什么鱼,河水那么脏,鱼都是脏的!爱河的人,请你们昧着良心问问自己。为什么一声不吭?你们难道要在旁边无声无息地观看?你们为什么不训斥扔垃圾的人,叫他们不准再将垃圾扔进河中!想想,那清澈的河水渐渐被污染,根本不能相信它以前是那么纯洁。爱河的人,你们的心难道不疼,为什么无动于衷!
这叫我怎么平静下来!
往下看,我知道了商人们燃烧电缆。他们是那么的过分!他们难道没有孩子,难道只有亲手捧着一个变异的无头婴儿,他们才会心痛一下。母亲是那么期待肚子里的宝宝出生,他们肯定可爱极了,像一个纯洁的天使一般。谁能想到生出来的与想象中的完全相反,他们商人还有没有良心?
看到这些,我不敢相信发生了那么多的恶劣事件。这些虽是从前,却给我们深深的警告。
我根本镇定不下来!
不要以为你只是社会中的一人,只有团结起来,社会的.恶劣情况才会改变!
《野火集》读书笔记2
《野火集》文如其名,野火的集中地,里面许多文章都极其犀利,不顾忌敏感的的政治问题,针砭时弊,鼓动年轻一代的人去反抗不公的体制,去为自己,为后代的`未来福利而努力奋斗。龙应台本人的作品似乎初中时候就已经学过她的文章,但那会儿还不知道其人竟是女中豪杰,不得不感叹她的杂文思维之清晰,条理之流畅。她的杂文鼓动性的确很强,很多时候我都被感染了,但是面对现实,这种感染使得我在一段时间内心情起伏很大,状态很糟糕,上课吃饭都感觉很不爽。于是后来就没有将《野火集》全部看完,或许以后有机会,合适读了我会再次拾起这本书,体味龙女士铿锵的热情和与不满现实的抗争。
文章中的一些思想及我的感悟:
【第1句】:一个满足现状的民族不可能进步,但是要对现实不满,一个人必须先有所关心,用心观察,观察之后再作判断,判断之后付诸行动。———《不会闹事的一代》
【第2句】:法制,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荣誉,传统———每一个堂皇的名词后面都是一个极其庞大而权威性极强的规范与制度,严肃地要求个人去接受,遵循。
【第3句】: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个人的利益,但当人们在争取个人利益时,政府反而要惩罚人们。———《难局》
【第4句】:政府既不许他离境,又不给他改革的管道,他就没有义务片面地做个循规蹈矩的公民。
【第5句】:大多数的中国人习惯性的服从权威——任何一个人坐在柜台或办公室后面就是一个权威。———《美国不是我的家》
【第6句】:看待一件事,本质是关键,解决一件事,本质也是关键,做事情万不可舍本逐末。
【第7句】:中国人重形式,做表面的习性到处可见,标语泛滥只是一个表征。———《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第8句】:无论崇洋或者反洋,都是心魔作怪,我们都将成为别人的奴隶。———《正眼看西方》
【第9句】:一个不公的体制压着人民,能够长久的压着因为有个社会哲学做托词——逆来顺受,明哲保身的社会哲学。看穿了体制不公的人知道事不可为而转向冷漠;不曾看穿的人则早被教育了忍耐是美德,忍受是义务。
【第10句】:一个社会中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第11句】:许多事实表明:那打破了专制的英雄们竟是无数个专制的个人。个人,才是黑暗的真正来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1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