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笑傲江湖的读后感集合66句-经典语录

笑傲江湖读后感1

潇潇洒洒的走,不问以后——令狐冲人物形象的意义

金庸先生塑造了诸多英雄侠士的形象,我仰慕义薄云天的萧峰,钦佩为国为民的郭靖,欣赏至情至性的杨过,而对于令狐冲这个人物,是超越前几者的爱极。一方面,作为女性读者,我欣赏他的潇洒不羁,侠义心肠,冲盈之恋更是我理想中的爱情;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不以性别为论,令狐冲这个角色实现了理想之“我”。读者喜爱一个角色,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原因:第一,这个角色和自己十分贴近,是现实之“我”;第二,这个角色和自己反差极大,是理想之“我”。以喜欢令狐冲的人为例,或许你和他一样喜爱不受拘束,是个无形浪子。又或许,你受牵绊太多,渴慕令狐冲生性潇洒,这一角色于我的意义倾向于后者,他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另一个“我”,一个永远也达不到的“我”,一个理想之“我”,因为令狐冲是“天生的不受羁勒”,是“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朋友以前曾赠我一本小说,是美籍华人伍绮诗写的《无声告白》,封面上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读《笑傲江湖》一书,读令狐冲,更像是一个找寻自我的过程,我们似乎化身为令狐冲,在江湖里畅意驰骋,一路追寻自我,追寻自由,这种体会,似乎从古龙书中的浪子身上更容易得到。

1,侠客与隐士

在正式谈令狐冲之前,我想先说说今年的春晚,蔡明和潘长江演了个小品,有句话成了金句——“颜值越高,责任越大”,当然这是一个梗,而且有道德绑架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当我们把“颜值”一词换成“能力”的时候,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学武之人,放在英雄侠客的身上,就成了“武艺越高,责任越大。”在历史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能力”很强,“武艺”很高,具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达则兼济天下”,如果非要举个例子,郭靖完全符合,孔子所说的“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这一点他完全做到了,而且他还带动了家人带动了杨过一起实行。

同时,历史上也有一类人,徜徉山水,不受俗累,不问世间名利得失,这类人一般被称作“隐士”,隐士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类身份很特殊的人,由“隐士”衍生而来的“隐士文化”、“隐逸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什么是隐士?《庄子·缮性》篇里说:“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时不我与,为保存生命和节操,不得已隐居的人可称为隐士。而我觉得隐士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老子所说的那样“功成、名遂、身退”,像太白诗里的那样“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古代不少人信奉老庄清静无为遗世独立的思想,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徘徊,有做官坐到高位的,开始思慕起隐逸的生活,也有不屑在官场混迹的遗世高蹈,游憩东山。总之,“隐士”“出世”的思想对中国人来说影响深远,很多人都有“隐士情怀”,不独是我们熟知的陶渊明、王维向往践行,就算是帝王也免不了,李后主就曾写下“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样的词句。

金庸之前的主角多是前者那样积极用世积极入世的,郭靖自不必多说,杨过也深受郭靖影响,萧峰想着去塞外牧羊,心里却总牵挂契丹大宋之争,而写到笑傲,写到令狐冲时,既赋予了他侠客的身份,也赋予了他隐士的情怀,这是这一人物相比其他主角的独特之处。令狐冲是身在江湖的侠客,而灵魂深处更像是游走在江湖边缘的隐逸诗人,诗人以笔写诗,令狐冲用酒,相同的唯一颗不堪驱使的心。在古代浩如烟海的诗歌中,随便一拈,很多诗句都适用于令狐冲其人,如前面提到的李煜那句“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又如高适的“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最衬的也许是太白,令狐冲好酒,太白亦是,二人都是一样的高迈潇洒。

2,自由与自律

隐逸和自由是相关的,隐逸最终是为了自由,为了保全生命和节操。前面说了,令狐冲和隐士相比,同有一颗不堪驱使的心。那些隐逸诗人或者受不了政坛的勾心斗角,或者难以忍受俗世的争名夺利,或者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纷纷拂衣归去,在山林间保全自己,不被奸人利用,不被庸主驱使,不被名利蒙蔽。令狐冲最后与此相似,看厌了江湖里的你争我夺,争权谋利,和盈盈携手归去。“隐逸”和“自由”,很多人不过是心向往之,两脚仍踏在尘世路上,令狐冲才真正做到了“潇潇洒洒的走,不问以后”。只要他想,魔教和五岳剑派都可收入他掌中,而他没有,反而不牵不挂地归去,这才是真正的隐士。

整部笑傲,为着争夺辟邪剑法、葵花宝典、五岳盟主、正邪统一,不断上演着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的戏码,左冷禅苦心孤诣一切成空,君子剑岳不群妻离子散,东方不败命丧任我行之手,任我行则丧生于自己的吸星大法之下,林平之在复仇的欲望中失去了双眼,失去了爱人。名缰利锁,这些人在欲望的诱惑下,逐步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自由。唯有令狐冲一直在追求自由,保有自由。不拘俗见的率性、不受羁勒的洒脱、死生由命的通达、对于爱人敌人的真情真性、对于权势名利的无欲无求、对于虚伪谲诈的厌恶反感、历经斗争不受他人左右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便是他的“自由”。

令狐冲被塑造成一个追求自由充满自由精神的形象,但他又绝不是打着自由的旗号随心所欲胡作非为的人。他心中一直有着自己的底线,和恒山派的尼姑们在一起,他始终未做出逾礼之举;虽和魔教人物相交不浅,但心中始终有正邪之念,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面对师父师娘,从不谎言相欺,他虽没有正形,喜欢乱开玩笑,但心里却坚守【有些人可以骗,有些人不能骗,师父师母问起什么事,我自然不敢相欺】。自由不是什么都干,而是任凭外界环境变迁,始终坚守内心的原则,自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金老通过令狐冲这个形象也在传达一种观念——“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是不能的”。这句话我认为有两层意思,第一,由于外界环境的限制,不可能达到充分圆满的自由,比如曲洋刘正风想要追求自由,但正邪之争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令狐冲追求自由,但最后和盈盈在一起还是失去了部分自由。第二,人的内心道德限制,不可能达到充分圆满地自由,因为你的内心会告诉你,这件事可以做,这件事不应该做。但不管如何不圆满不充分,我们总可以将精神最大程度的自由化,江湖是喧闹的,如冲盈一般,可以奏上一曲笑傲江湖,然后归于平静。

令狐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有侠客的身份,隐士的情怀,追求高度的自由,同时也谨守高度的自律。他身上有天性自由的气质,却也总透露出无奈,在追求自由的路上,他多少有些被动,岳灵珊爱上林平之,他便自暴自弃;被岳不群王家人冤枉,也无力辩白,自伤气馁;陆大有死了,他想的是找到凶手便即自刎,连挚爱也愿意让给林平之。被关在梅庄地牢,一开始便有放弃的念头,但毕竟令狐冲不是个脱离了七情六欲的真道士,而是血肉饱满的无形浪子。

令狐冲有其个性,也不失金庸笔下主角的共性——“侠义”,他情深义重,自小由岳不群夫妇收养,对二人奉若双亲,即使被岳不群赶出华山,却依旧视他为最尊敬的人;即使岳不群阴谋败露,他也不忍下杀手。对待小师妹岳灵珊,几乎有求必应,多番呵护,即使小师妹临死前叫他照顾林平之,他也一口应下。他侠义为怀,为了一位素不相识的恒山派师妹,便豁出性命地和田伯光苦斗,老头子想要谋害他救自己女儿的命,他便真的舍下性命相救。他喜好交友,不问出处,和向问天成八拜之交,和田伯光握手言欢。他颇有计谋,智斗田伯光,化名吴天德,营救恒山派,短短几句话便把桃谷六仙哄得服服帖帖。

关于这一人物,还有很多方面可以下笔写,我所抉取的不过是最直观的两个侧面。正如倪匡所评“令狐冲性格的可爱处,是金庸笔下人物之最,他比杨过多了几分随意,比韦小宝多了几分气派,比乔峰多了几分潇洒。”

笑傲江湖读后感2

记得拿破仑说过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因为性格是表现一个人对待人或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残忍冷酷的性格必然导致众叛亲离。小说中的岳不群,为了得到避邪剑谱让自己的女儿、徒弟化妆卖酒,假情假意收留被余沧海追杀的林平之,将自己的女儿作为手中的棋子嫁给林平之,将莫须有的罪名转嫁给自己的徒弟令狐冲。用心险恶、机关算尽。外表谦谦君子,内里卑鄙小人,真应了那句古话“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样的人在小说里来有很多。像左冷禅、东方不败等人,然而,历史和命运往往会和这些人开个大大的玩笑。就如红楼梦里的歌词所唱“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正应了中国的古话“搞阴谋者不得好下场”。

孔老夫子说过“苟富且不义于我如浮云”面对名利就要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行至云高处,坐看水起时”的超然与洒脱。非不能也实不为也的内心确信。笑看纷争、笑看江湖。身虽在江湖,心思却淡然。这样的人物才是真英雄。

读了《笑傲江湖》给我的感觉就像在读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给人一种率性冲谈、追求自然、追求人性的真善美的感觉,这就是金庸这本小说给我的最大启示。

笑傲江湖读后感3

今天终于把《笑傲江湖》认认真真看了一遍。我读到的是道家思想的精华,隐士,他们追求的自由,还有一切的自由和最高境界就是无,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的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

我感叹金庸先生的妙笔,整部作品包罗了古今中外的人的共同性格。我最喜欢的还是令狐冲,任盈盈是所有女人都羡慕但做不到的类型,也是所有男人心中的完美妻子。

世上永远不乏岳不群这样的伪君子,左冷禅这样的主义者,任我行这样的大权在手之后开始腐化的政治家,还有林平之,余沧海,东方不败,方证,冲虚道人,静逸师太,静闲师太,刘正风,风清扬等。

在整个江湖里,仪琳是最可爱的,男主角的出场就由最单纯的仪琳小尼姑的讲述出来的,通过仪琳的转述,不适合她的用词,我们可以知道令狐冲是个怎样的人。仪琳对令狐冲的一往情深是执着的,也是最不和合世俗的,但是,仪琳的单恋是自由的。

盈盈的出场很晚,最开始是以绿竹翁的姑姑,教令狐冲音乐,让令狐冲一直以为她是百岁婆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比小师妹和仪琳还美上十倍的娇羞而威严的小姑娘。她,也是隐士,不愿参与世俗的权利,所以经常去竹林小屋抚琴自娱,知道令狐冲的出现,对他一往而深,义无反顾的爱,甚至为了对方可以牺牲自己生命,知道令狐冲钟情于小师妹,还是默默守候在冲郎旁边,放下自己圣姑的身份。同时也不失个性,对待坏人绝不手软。只愿永远和冲郎做一对神仙眷侣。

令狐冲是隐士,与风清扬不同,风清扬逃避了现实。隐居了,令狐冲是性情不羁的人,崇尚自由。经历了无数的煎熬,抚养自己长大的师傅的冤枉,师妹的误解,背叛,一直苦恋青梅竹马的小师妹岳灵姗,而岳灵姗却爱上了林平之,从头至小师妹死,他都被这份爱牵绊着,挣扎着,他是不自由的,只有和盈盈在一起是,心灵才是自由的。

对名利的淡泊,和浪漫不羁的性格,是男主角最大的魅力。

笑傲江湖读后感3

实话实说,读了《笑傲江湖》是第一次读金庸之作,也曾牢牢记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但还未来得及细细品读。只想起同学间开玩笑时说着:“我看你现在很像《笑傲江湖》中的一个人。”“谁?令狐冲?”“东方不败。”的那点儿诙谐。而这一部小说,值得深思的是展示出的人性,以及人生真正需要追寻的东西……

从左冷禅、岳不群等人物身上,我似乎看见了影射着当时社会现象的样子。他们能背叛自己的朋友甚至亲人,坠入那无尽的深渊,最终命丧黄泉。那是东方不败炼成《葵花宝典》后的模样、是小说前段,林平之喜爱打抱不平,但却因为仇恨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走向邪恶的道路,最终堕落……追寻那虚伪的权利,荼毒了多少灵魂。受着心中权利欲的驱策谋划计策做出许多违背良心的事,实在让人叹惜……

而令狐冲和盈盈不同,他们对权利没有兴趣,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隐士”。令狐冲追寻着个人自由与个性解放,而愿意放弃所有功名的美好品质实在让我感慨万分,他也许是天生的不受羁勒;盈盈对江湖豪士有生杀大权,却宁可隐居陋巷,她重视着自由与个性的舒展,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便是爱情……

太多对人生截然不同的追求,让我看到了许多不同的结局。那“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追求,最终也并未有人实现。任我行被东方不败囚禁复出后发现教里的物是人非,但后来却也渐渐习惯并受用起来。当他哈哈大笑,说道:“但愿千秋万载,永如今……”时,突然声音嘶哑。他一运气,只觉得胸口抽搐——他死了。他始终没有摆脱那权利和高贵的束缚。而那“千秋万载”的追求,也便化为虚无。真正能主宰世界的,是毅力、是精神、是灵魂……

不论如何,那“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就是令狐冲这类人物所追求的目标。每个人的人生追求或许都不尽相同,或是那权利与高贵的风光,或是那不羁的自由,或是不愿出人头地的平淡至极……也许就是未尽的追求与期望,才会有对这个世界的不舍与遗憾。为了追寻的目标,人才有属于自己的灵魂,而不单单是躯壳;追寻的路上使得人生发出光芒,没有这些光芒,才是最可悲的;而不尽相同的追求,才不枉一生。

笑傲江湖读后感4

先说情爱。

小时候读到的第一个爱情故事,是一个失恋的故事,名字叫做《笑傲江湖》。

如果抛开故事,单看人物,灵珊是怎样也比不过盈盈的。一个是出尘脱俗、手段凌厉又娇美无那的魔教大小姐,一个是心思纯净头脑简单似乎在芸芸众生中并不出挑的邻家少女,按照以往的武侠审美观,后者是无论如何不入我眼的。但是因为令狐冲,我的目光却再也未曾离开过她。我看到令狐冲为她喜为她愁,为她吃飞醋,为她黯然神伤,甚至为她自暴自弃。我在快活的令狐冲的眼睛里看到了她的一颦一笑,在失意的令狐冲的耳畔听到了“妹妹上山采茶去”,我的心随着他们,看到了所有少年人的影子。

也许每个人年少时都有过这样一段感情,不问缘由,不理结果,郑重而又轰轰烈烈的动用了全部情愫。当往事渐行渐远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抓住些什么。令狐冲就很想找回当时的小师妹,就如同岳灵珊很想找到当年那个小林子。于是乎嵩山山巅的冲灵剑法舞的落花满天,于是乎灵珊直到临死前唇边还挂着一抹微笑。

我不喜欢岳灵珊,很大程度在于她没眼光。好端端放着一个情深似海潇洒豁达的纯爷们不要,偏偏去喜欢一个外表深沉内心更深沉误入歧途还成不了大事的小男人。后来我听到《白马啸西风》的李文秀乘着大漠的风,在江南绿柳下缓缓地念白:“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于是释然。杨过之于郭襄,程灵素之于胡斐,也是如此。

直到最后我也不认为令狐冲真正爱上了任盈盈,单凭一句“双手相握,心意相通”,是不能成为交代的。也许金庸写个番外篇,我们会看到他二人互敬互爱、举案齐眉的日子,但是你我心知肚明,那个忽嗔忽怒痴痴笑笑的少年,再也不见了。

笑傲江湖读后感5

笑傲江湖,写的其实是两个江湖。

一个是世俗意义的江湖,是岳不群、左冷禅之流所追逐的。这里充斥着名利欲望,一统江湖既是攀上权力的巅峰。《笑傲江湖》中,不论正派邪道,凡义无反顾投身其中者,都让金庸大笔一挥,统统变做跳梁小丑。幸好令狐冲不在乎这些。与这些强势的大人物相比,令狐冲显得那样的悲情。一上来就性命垂危不提,自己最敬重的师父又与他划清界限;青梅竹马更是弃他而去,顺便带走了他半颗心,剩下的半颗被他泡在酒里。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他最在乎的东西统统被抹杀掉了,所以那些本就不在乎的东西,就更显得微不足道。

于是我们在这个尔虞我诈、虚伪冷酷的江湖中看到了另一片江湖,那是一颗放浪形骸、随心所向的浪荡子的心。因为这样一颗赤子之心,他可以不顾世俗眼光与群豪喝酒吃肉,可以与邪魔外道结为生死之交,可以临危受命去当惊世骇俗的尼姑头。在他的身上,有魏晋的遗风,有苏轼的歌谣,似乎还有那么些《燃情岁月》的味道。他像是一尾鱼,甩甩尾巴便绕过了追名逐利的累,轻轻一跃又跳过了世俗规矩的捆绑。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金庸以令狐冲的案例,教会我们领悟如何在不如意的人世中学会豁达圆通,但是我忍不住要小小的同情下我们的主角。也许在他的心灵深处,更愿意回到当初的华山,日日与三五好友在市井中喝酒划拳,与心爱的人在玉女峰练剑逗趣……

有一个美貌的姑娘,从小做了尼姑。她的妈妈是个前尼姑,被她爹爹死缠烂打终于还了俗,这才有了她。她的爹是个和尚,但是这和尚酒肉荤素啥都不戒,所以叫“不戒和尚。她还有个徒弟,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淫贼,先是倾倒在她的无比美貌之下,想尽办法要把她办了,后半辈子拜倒在她的缁衣芒鞋下,执鞭坠镫任之驱遣。她本人作为一个尼姑,奋不顾身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个被逐出师门的声名狼藉的无行浪子……如果没有看过《笑傲江湖》的话,听到这里你大概会以为这是一个比鱼玄机还有戏的奇女子,实则不然,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姑娘,说她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儿也不为过。

金庸在三联版《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说道与张无忌牵缠纠葛的四位女子中他觉得最可爱的是小昭,最希望配给张无忌的伴侣也是小昭。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老头儿真没意思,“直男病”不轻。可是在读到《笑傲江湖》的时候心里直呼冤枉他了,他对女性的赞美体谅在这本书里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此书中的男人们除了令狐冲以外都在算计权谋,而所有女性都散发着美德和光芒,正直慈爱的宁中则,坚贞不二的岳灵珊,痴心重情的任盈盈,刚毅不屈的恒山三师太等等,在令狐冲遭遇误解、诬陷、抛弃、驱逐而沦落江湖的狼狈生涯里,无条件给予他信任、支持、包容、温暖的都是这些女人,虽然她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但比起岳不群、左冷禅、任我行等醉心名利的男人来说,是她们使这世界得到拯救。在这些闪耀着光辉的女人们中,我最爱仪琳这个妙人儿。

日常人们在提到和尚尼姑这类人的情爱故事时总是难免促狭轻佻,比如《水浒传》中便公然称和尚为“色中饿鬼”,比如多年前流行的那首歌曲《女人是老虎》,港台的三级的片导演们也爱拿他们作主角。人们对他们的感情世界既好奇又鄙夷,可是《笑傲江湖》里仪琳的爱情不会让任何读者有不洁之感,反而觉得有着不可亵渎的圣洁光芒。

定逸师太虽然也很霸气,但是究竟没有灭绝师太那么蛮不讲理,她一定没有像《女人是老虎》里的那个老和尚教导小和尚一样,告诉她的徒弟仪琳“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以致于小姑娘一下山就落入了田伯光的圈套。她在刘正风家诉说被掳的经过,人人听得都替她捏一把汗,既惋惜又爱怜。这么一个小美人儿,怎么去做了尼姑?这么一个小白兔一样的软妹子,怎么被大淫贼掳了去?“倘若她不是出家的尼姑,好几个人都想伸手去拍拍她背脊、摸摸她头顶以示安慰了。”而这起桃色绯闻的结果是“色易守,情难防”,她被采花贼田伯光用强掳去,没有失了身,可是遇到彬彬君子的令狐冲,却从此丢了魂。

作为一名职业尼姑,仪琳的道行应该不算很深,毕竟她没有入过世,对于出世之事自然领悟得不那么透彻,但是她对佛法信仰的坚定虔诚却无出其右者。曲非烟带她去群玉院,见到其间的锦被绣帷,她从小睡惯青布粗被,一生之中从未见到如此华丽的物什,但也只是看了一眼便转过头去。田伯光在回雁楼叫了一桌酒菜,要她陪他吃喝,否则就要撕她的衣服。她说“佛门戒食荤肉,弟子决不能犯戒。这坏人要撕烂我的衣服,虽然不好,却不是弟子的过错。”她坚定地顺从自己的信仰,就算即将面对莫大的羞辱也不能动摇她的心志,但是后来却因为令狐冲而两度“犯戒”。

一次是为令狐冲偷瓜。令狐冲重伤之下口渴了,但是他不要喝水,而是想吃西瓜。怎么办?他不要可乐也不要雪碧,不要酸梅汤也不要冰红茶,偏要吃西瓜,而大西瓜就摆在眼前,主人不知在何方,摘是不摘?她为这个问题急得流下眼泪来,最终还是哭着摘了个西瓜回去给他吃。她的难过不是因为偷摘了西瓜要承受恶业,而是她的信仰被攻破了。不是因为令狐冲非吃西瓜不可,而是因为她爱上了他,她想满足他的愿望,想要取悦他。她的爱情信仰出人意表地轻易打败了她持之甚严的宗教信仰。

第二次是为了令狐冲杀人。岳不群布下陷阱,在思过崖一举将令狐冲和任盈盈捉进网里,正要除之而后快,生死一线之际仪琳背后一剑给他来了个“透心凉”。在那一刹那,她心中没有佛门戒律也没有江湖规矩,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救令狐大哥,于是果断出剑杀人。她这一生善良无害,除了被师父们领着对敌之际,只怕一只蚂蚁都没有捏死过,而这时却杀了一个武林前辈,还是背后出剑。等她回过神来,吓得腿都软了。她的`爱情信仰再次登临绝顶,盖过一切宗教戒律。

她爱上了令狐冲,但是她对如何爱一个人一无所知。任盈盈爱上令狐冲,赵敏爱上张无忌,都是披荆斩棘勇敢向前最终把爱郎弄到手,黄蓉爱上郭靖,殚精竭虑辅佐他成为一代大侠,阿朱爱上乔峰,千里追随为爱献身赢得一生铭记,双儿、小昭甘愿为所爱的人做丫环仆佣,李莫愁、何红药虽然爱而不得,也是“山无棱天地合”的架势,可对仪琳来说,没有一条路是通的。她为他相思,为他破戒,可是除此之外,她便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她从来没有名利锦绣的概念,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怨毒嫉妒。她知道令狐冲爱他的小师妹,见到岳灵珊也不知嫉妒,温文有礼地称一声“姊姊”,倒是岳灵珊没好气回她一声“哼”。后来令狐冲又跟任盈盈有了瓜葛,她对任盈盈不但毫无妒恨之心,还极尽溢美之词,甚至还想象“令狐大哥日后和任大小姐成亲,自然会生好几个宝宝。他二人都这么好看,生下来的儿女,一定可爱得很。”

其实,如果她想得开,尼姑也不是就无路可走,比如她的妈妈不就是还俗后嫁给她的爹爹,才生了她吗?可是即使同为尼姑,也并不都是一样的,她的一生早就许给了佛祖,怎么可以还俗?就像她爱上了令狐冲绝不会再爱世上另一个男子。

她没有“我爱你,那与你无关”的潇洒,也没有为爱赴汤蹈火的决绝,于是她便把他像佛祖一样高高供起来,每天念一半经,念一半他,抬头见佛祖,低头思少侠。她信任他,理解他,跟随他,成全他,快乐着他的快乐,悲伤着他的悲伤。她受命去向令狐冲知会岳灵珊和林平之成亲的消息,令狐冲还没哭出来,她已经泪如雨下。我想到以前看到过的一个小故事,某次比赛是要评出最有爱心的小孩。获胜者是一个四岁的孩子。他的邻居是一位新近丧妻的老者。这个小男孩看到那个老人哭泣,便走进他的院子,爬到他的膝上,然后就坐在那儿。后来他妈妈问他对那个邻居说了什么,小男孩说:“什么也没说,我只是帮着他哭。”她的心思就像四岁小孩这样单纯。

《笑傲江湖》是一个阴暗沉重的故事,而仪琳和她的爱情像是这阴暗世界里的一扇透明天窗,透过这狭窄的方寸可以看到乾坤朗朗月明花香,人间还有希望。

比起她周遭的那些听起来离奇荒诞的身外故事,她本人的呆萌简直堪称“金女郎”之最。我总觉得金庸写起女人的单纯天真来总是太过火了,前有香香小公主,后有仪琳小师傅,简直是把人往“智商不足”里塑造。比如令狐冲受了伤,仪琳被点了穴,她身上带着恒山派的灵丹妙药,让令狐冲自取,令狐冲觉得不方便,她竟然还纳闷到底是哪里不方便。虽然她长在尼姑堆里,但是男女授受不亲的概念难道都没听说过吗。不过也有许多妙笔生花处,比如她跟令狐冲一起看流星,要趁流星划过之际把衣带打个结同时许个愿,据说这样很灵,第一颗流星划过,她手慢,没打好结,第二次动作迅捷打好了结,令狐冲连声恭喜,结果她说:唉,我只顾着打结,忘了许愿了。还有令狐冲在廿八铺带领她们追凶,路上捡到一只女鞋,故意问仪琳“是你的鞋子吗?怎么落在这里?”她明知道自己穿着鞋,还是不自禁地向脚下瞧了一眼,见两只脚上好端端地穿着鞋子才敢确定。这些小段子让人读来忍俊不禁,紧揪着的一颗心能够小小地放松一下。

我一直认为,对于失恋后的令狐冲来说,仪琳师妹和任大小姐并没有太大区别,如果仪琳像任盈盈那样去用心倒追的话,指不定花落谁家呢,好歹仪琳认识他可比任小姐早多了,令狐冲也不止一次动过“她对我如此情义,怎生报答才好”这种念头,他可以许身于任小姐,同样也可以许之于仪琳。很可惜的是,仪琳早已身入空门,并且矢志礼佛从一而终,当她爱上令狐冲以后这个信念依旧没有动摇。但是她的宗教信仰是不容许她如此思慕一个男子的,这个最虔诚的佛门弟子,既不能还俗出教,又不能忘情于心上人,此生便陷在了这样的两难境地中。令狐冲每见她一次便觉得她消瘦清减许多,只觉得这位小师妹似乎总是快乐不起来。试想她怎么能快乐起来呢,一个尼姑爱上了一个俗家汉子,你说愁不愁。这个汉子所爱另有其人,你说是不是愁上加悉。本来就没有希望了,结果人家又做了顶头上司,每天抬头见郎君低头见佛祖,你说是不是抽刀断水愁更愁。

唯有一次,她没有以自己的感情为耻,而是分外地自豪。福州郊外令狐冲被岳灵珊冤枉痛骂,仪琳鼓起勇气为他辩白,她像维护佛祖一样维护着她的心上人,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定义他为卑鄙无耻之徒,她都坚信他的品格、他的行事、他说的言语都跟佛经上的义理一般板上钉钉不容质疑。我一直觉得《笑傲江湖》是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从故事开始刘正风与曲洋的琴箫知音到最后令狐冲与任盈盈共隐江南,《广陵散》和《笑傲江湖》曲的传人死生与共,《葵花宝典》和《辟邪剑谱》的拥趸殊途同归,但是对于令狐冲来说,只有仪琳是真正的知音,只有她永远懂得他,信任他,尊重他,像礼佛一样把他珍藏在心里。

在仪琳无欲无求的爱情里,令狐冲得到了真正的自由,而仪琳自己,却永远被裹足于情网之中了。这个小尼姑,她信仰佛教,有无数的经史典籍可以帮她解读,先辈师父可以给她教导,同门师姐妹可以交流探讨,而“爱”这门信仰她却完全不得其法门,且无处告解。“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她参一生也参不透的难题。

《笑傲江湖》读后感1

我读过几本金庸写的小说,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我读金庸小说的一本:《笑傲江湖》。我读《笑傲江湖》的原因是:听说这本书里有叫做独孤求败的人,我想这个人一定很厉害,竟然说想求败,所以我才读了这本书。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开始竟是林之平、劳德诺等些人,就是没有见到独孤求败这个大人物,我在中间看到了令狐冲,觉得这个人很侠义,就是这个人喜欢说一些无聊的话,我看到他被关到思过崖的地方,在这中间他很少想想自己的过错,反而在这思过崖上学剑法,还得到风清扬的独孤九剑剑法,我从风清扬话里读到了他是独孤求败的嫡传徒弟,而我想这本书里风清扬都这么老了,他师父一定不在这本书中了,我想:虽说独孤求败不在这本书中了,但是还有他的弟子,也会和他一样光彩的。

令狐冲的剑法很厉害,一剑就把十五位高手的三十只眼睛给刺瞎了,可是他连半点内功都没有,更不用说刺瞎他们眼睛了,可令狐冲不知那谷地里钻出来的力气,居然把那十五位高手的眼睛刺瞎,他在一个地牢里虽然治了自己的伤,但是他自己所学的武功已经害得他误入歧途,幸得方证大师以《易筋经》相传才保住了性命,走上了正途。

我读了这部金庸小说之后觉得令狐冲是个流浪弟子,他说不上大侠,但他也有一些大侠的气质,令狐冲不及郭靖那样救国救民,但还是有一些豪气。

《笑傲江湖》读后感2

殿外有十余人朗声说道:“玄武堂属下长老、堂主、副堂主,五枝香香主、副香主参见文成武德、仁义英明圣教主。教主中兴圣教,泽被苍生,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任我行喝道:“进殿!”只见十余条汉子走进殿来,一排跪下。

任我行以前当日月神教教主,与教下部属兄弟相称,相见时只是抱拳拱手而已,突见众人跪下,当即站起,将手一摆,道:“不必……”心下忽想:“无威不足以服众。当年我教主之位为奸人篡夺,便因待人太过仁善之故。这跪拜之礼既是东方不败定下了,我也不必取消。”当下将“多礼”二字缩住了不说,跟着坐了下来。

不多时,又有一批人入殿参见,向他跪拜时,任我行便不再站起,只点了点头。

令狐冲这时已退到殿口,与教主的座位相距已遥,灯光又暗,远远望见去,任我行的容貌已颇为朦胧,心下忽想:“坐在这位子上的,是任我行还是东方不败,却有什么分别?”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里面,理所当然的.是应该刘备夺取天下,宋江夺了鸟位的,然而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却发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之问:“却有什么分别?”。仅此一问金庸武侠小说已经超越古今,达到武侠小说的巅峰,再也难以超越了。

《笑傲江湖》读后感3

想必大家都看过金庸先生写的《笑傲江湖》吧,本书讲的是五岳剑派、青城派和日月神教的恩怨纠纷。

不知道你看完后是感慨东方不败的武功高强呢还是为令狐冲和岳灵珊的爱情惋惜......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读完书的感受也就不同,让我来向你说说我读完书后的感受吧。

这本书虽然是讲述江湖上的事情,但我觉得它的中心思想不是讲谁的武功高强,在这方面的描写反而很少,我认为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侠义”两个字。重点讲的是令狐冲以至诚之心对待他的每一位朋友,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的性命。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以诚待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要做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俗话说的好:精诚所加,金石为开。每次当朋友有困难时,令狐冲都以至诚之心帮他们克服了困难。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令狐冲遇到困难时,他的朋友们又以同样的方式帮令狐冲解决了困难。同学们,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得到别人的宽容和帮助,请先宽容和帮助别人!

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像令狐冲那样满身正气,为了朋友甘愿付出的人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1094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