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读后感王立群汇总86句-读后感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薄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是租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文帝生活也十分节俭,宫室内车骑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
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即位,初期平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以后,景帝开始专心打理朝政,据说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有大规模用过兵,和匈奴的'战争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依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景帝崇尚黄老之说,减少刑罚,减少赋税,兴修水利,提倡农业,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进行重审,以免冤狱发生。百姓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创造了大量财富,其间百姓富裕,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乐,一派盛世景象。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王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文景之治的措施
一、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刘邦登基之后,认为秦朝时期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是农民举兵造反的重要原因。因此从他做皇帝之后,便约法省禁,下令减轻农民的田赋税率,复十五税一,以此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鼓励生产、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财政收入。
汉文帝曾多次劝课农桑,并且不定期的减免农民税赋,但是对于商业方面却是加以抑制,征收许多的工商杂税来充盈国库。
三、厉行节约,禁止浪费。
汉文帝与汉景帝都十分的节俭,两人在位相加总共四十多年,不曾铺张浪费过,平时生活都十分简朴。
四、通过“贵粟”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汉文帝提出“贵粟”政策,通过各种奖励政策,稳定粮价,使得全国上下的粮食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五、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文景之治的影响
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在薄税劝农,与民休息的政策指导下,经过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来了西汉前期的太平盛世。
首先是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从汉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后共62年间,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从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连续免除全国田赋长达11年,在这期间,农民来自农业税的负担没有了,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西汉前期七十余年农民负担一直很轻是历史上公认的。
其次是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这样的安康和谐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一、预习导学
一、西汉建立的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是 。
二、学习目标:
一、记住西汉建立及汉初面临的问题。
二、掌握汉高祖刘邦的修养生息政策
三、掌握“文景之治”的内容。
三、重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难点:刘邦和项羽的角色变化。
四、精讲释疑:
(一)西汉的建立: 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 ,刘邦就是汉高祖。
(二)休养生息政策
一、背景:(1)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2)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 的政策。
二、内容:(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脾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 。
(2)采取轻摇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摇役及兵役。
(3)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 政策,注重农业生产。
三、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一、原因: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 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摇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他们还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二、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史称“ ”。
五、引导点拨
一、汉初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荒凉萧条的景象,后来出现什么的结果?
二、汉初的统治政策和秦朝的统治政策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统治分别造成什么样的结局?
六、反馈矫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12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