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脑科学读后感汇总90条-读后感
《大脑开窍手册》四年级读书笔记1
本书中提到:人的智力取决于基因而有一定的上限。民间有许多如:让婴儿听音乐能使他变聪明,还有左撇子智商较高的迷思,都是毫无根据的。我们无法改变智力,唯有了解自己的脑袋,才能免除误解,让头脑运作得更好!
你的脑袋常常骗你。
以下有两个例子。
第一,左脑掌控着逻辑能力,同时也是导致记忆出错或自圆其说的罪魁祸首。为求效率,它会将世界合理化,即便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我最喜欢的实验的内容是:派一名研究人员随便找一行人问路,在他开始回答时,另外几名研究人员会抬着一片门板通过他们中间,问路者与行人都暂时看不到彼此,这时原先的问路者会调换成另一位长相完全不同的研究人员,而新的问路者会一副若无其事地接续原先的话题。
结果很令人吃惊,即使第二名问路者与原先的外貌相差极大,还是有过半数的行人未查学问路者换了一个人。
这个实验证实:你其实只接收到一部份的讯息。
第二,许多人常因减重失败而困扰,就是因为脑袋对于接收到的讯息,会选择性的过滤造成的。在演化过程中,生物为求活命,总会演化出一套生存法则,而对于脑袋,肥胖比消瘦好多了,因此很多时候你你用完餐后,依然觉得很饿,就会忍不住摄取更多热量,那其实是大脑为了让你的体重维持在他满意的水平而撒的谎。另外,市面上有许多标榜能瘦身的药品,千万不能轻易尝试,以致产生副作用。正确的减重方法应有规律的睡眠、少量多餐并养成运动的习惯。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过去的记忆很模糊,对当下的认知也是选择性的,想像未来的能力也总是倾向较理想化、不切实际的情况,而忽略许多重要的细节。
尽管你的脑袋提供你的讯息不全然正确,但多数时候它会将你需要的告诉你。
举例来说:当你在一个很吵的地方讲手机,常常会因周围的杂音而听不清楚,这时候巧妙运用脑袋的运作机制,盖住发话筒,就能改善这个问题,这个技巧称为鸡尾酒会效应。它是运用大脑擅长处理讯号分离问题的能力,因为在一个嘈杂的地方,好几种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都会与手机另一端传来的讯号混合,但当你把发话筒遮住,就能阻隔电话里的混音,将声音分离开来。目前的通讯业还无法将声音区别开来,但你的脑袋却能轻松做到。
《大脑开窍手册》一书藉由视听嗅味触这五大感觉与记忆力、智力、情绪等观点说明大脑的功能,若没有大脑,我们无法记下那些美好与悲伤的片刻,没有大脑,我们会食不知味大脑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解这些实用的科学知识,你就不会受谣言所惑,能够清楚地判断什么是有根据的事实,什么是愚昧的迷思,预防疾病,并能运用大脑解决逆境,乃是科普书籍的原始旨意。
《大脑开窍手册》四年级读书笔记2
《儿童大脑开窍手册》是一本儿童大脑开发读本,由世界两大顶尖脑科学家从鱼儿角度出发,为父母讲解孩子的脑是如何发育、成长的,内容涵盖从母亲怀孕到孩子上大学期间脑发育的整个过程。这本书像一张清晰的脑发育路线图,引领你避开错误的脑常识陷阱,在孩子脑发育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开始看这本书,就让我有些郁闷,我发现我错过了好多。怀孕的时候,有给孩子听音乐,但是我一直没吃过鱼,而我之前的20多年,也几乎没有吃过鱼。在前年发现孩子的自制能力较差以后,就开始特意的找一些相关书籍看,发现很多书中都强调孩子幼儿时期的重要性,大脑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形成。婴幼儿时期孩子表达能力不足,家长不细心,可能会忽略孩子的情感,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及心理发育。在本书中重点指出,我们不能靠要求孩子“安静地坐着,始终待在书桌旁边”来促进他们自制力的发展,相反,我们应该通过鼓励他们出去玩耍,来提高他们的自制力。他们写道:“孩子感到兴奋的原因并不重要,只要他们在兴奋、热情地参与活动并专注于该活动,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他们未来走向成功的道路就会越来越宽广。”从学校到社会,自制力是很多能力的基础,作者进一步的指出:“与智商相比,根据学龄前儿童抵制诱惑的能力能够更好的预测他们最终所能够达到的学业水平。”
书中介绍,孩子一出生,并非是完全处于被动学习,他们实际上都是主动参与。刚出生的婴儿用嘴手来摸索接触到的一切,这都属于孩子的脑在自我塑造,家长不应该打断,而应该协助帮助孩子,完成他们的探索。惭愧,之前小时候孩子撕东西,就是被我扼止了。多练习孩子的运动能力强,如果长期坚持做更多的运动技能练习,孩子就算曾经运动能力不强,也会变的更好的。第5章里强调0-15岁这段时间是孩子大脑发育的敏感期,例如语言理解能力,学习外语最好在8岁以内,在成年以后,脑中负责语言的区域已经停止发育了,会增加学习语言的难度。儿童的脑消耗能量是成人的两倍,书中在讲解脑发育的过程中,同时增加了许多实用诀窍,帮助读者去实施。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
游戏可能是孩子们学习生活
一星期的时间,书只能粗略的看一遍,还有很多细节没有翻阅到,看了这本书以后,将孩子的行为和发育结合起来,心态竟然平和很多。是啊,让我们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给她足够的时间,慢慢成长!感谢喆妈公益阅读,推荐这么好的书!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读书笔记1
前段时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我有幸拜读了魏坤琳教授写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一书。王校长给我们建立读书群,让我们快速阅读并每天打卡。一个星期读完一本书,对许多老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形成都有了直接的影响。以至于第一次读完后,我又赶紧买来新书开始了第二次的仔细研读。读完还把此书借给姐姐阅读,并推荐给了两个好朋友。
因为此书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书中魏教授把大脑发展的能力归结为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创意脑五个方面。教我们如何根据孩子大脑发育规律,发展孩子相应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一本科学靠谱的育儿书,也是一本脑科学的科普书。这几乎涵盖了未来孩子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一切能力,其中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让我受益匪浅。
一、正确批评和夸奖孩子
如今大家都在提倡鼓励性教育,那么如何对孩子赞美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呢?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建议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一、表扬努力,而不是表扬聪明。
二、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
三、表扬成长,而不是表扬表现。
经过心理学家长期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秉持的观点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你告诉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的时候,表面是在鼓励孩子,实际是在潜移默化的帮孩子塑造成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觉得事情做得好是因为自己有天赋,做的不好则是没有天赋,所以面对困难时就选择知难而退。这样表扬孩子的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反而可能妨碍他将来的发展。
这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可以采用,我们的校长就常常鼓励我们表扬学生要具体,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表扬时对学生较吃力的同学经常说:"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行!"对有奇特想法的学生说:"你很有创造力,但是还要继续努力。"对说话声音小的同学说:"你的声音真好听,能再大点声吗?"对于从不发言的同学说:"你今天的表现让我感到骄傲。"今天成长型的表扬方法正跟我们平时学到的具体表扬方法相吻合,所以只要这样表扬孩子才会让孩子对自己建立起自信心,提高学习、思考、积极表达的兴趣。
孩子做得好时,要用成长型的表扬方法,同样在批评孩子的错误时,也要用成长型心智模式来看孩子的品质。
批评孩子的错误时,《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建议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
二、不要放大错误行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三、要告诉他如何改正。
批评孩子的真正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发泄你的情绪,所以当孩子做错时,老师跟家长一样都应该要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这样孩子才能改进,才能成长。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只顾自己发泄情绪,这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只会使他越来越讨厌我们的批评。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讲他这件事错在哪儿,千万不能翻旧账,不要把他一次的错误无限放大。无理由的扩大批评的范围会造成失焦,也给不了孩子具体的指导,而且很容易激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情绪。
所以,孩子犯错不是不可以批评,而是要用正确的方法批评。用成长型的批评,孩子会成长;固定型的批评,既不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也不告诉孩子该怎么办,那不是批评,而是发泄情绪。这样批评出来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没有个性,缺乏自尊和自信。我们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也应该注意批评的方式,让孩子明确改正错误的方向,这样对孩子的终身成长才会有益。
二、学外语晚一点不如早一点
记得孩子开始学习说话的时候,我经常对爸妈说:"你们要跟孩子讲普通话,不要讲方言,不然他学会说话后很难改变,普通话也会说得很慢很不标准。"事实上,孩子不论学习哪一种语言,都是越早接触越有利于不同语言的掌握。
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习外语,最好是越小越好。魏先生说:"如果小孩子从小学习双语,两种语言在他的大脑里的表征区是网状交织在一起的,像马赛克一样。"但是,如果是成年后再学习外语,大脑的表征区是泾渭分明的。所以不要等孩子掌握了母语之后才开始学外语,而是越早让孩子暴露在双语环境里越好。
这也叫"浸入式学习",就是让孩子浸泡在外语环境里,像学母语一样自然而然地吸收外语。这比长大后用背诵单词、记语法的方法学习外语有效得多。
其次,越早学习外语发音越标准。大脑是有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它们之间会随着环境和
因此,想要孩子掌握外语,能早不能晚,这点我们学校的先进理念就走在时代的潮头,一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习新概念英语。靠潜移默化的习和润物细无声地学,早早地发展孩子对外语的爱好和信心。
很庆幸自己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加入了共读群,也很庆幸自己能跟团队坚持读书,这些收获毫无疑问都是来自阅读的力量。在阅读中让自己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学到了科学理性的育儿方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也能用到,真是一举两得。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确实,用心读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更加明智,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读书笔记2
关于育儿,从新手一路摸爬滚打已3年有余,但坦白讲仍旧所知甚少。看似一直努力学习,可都是临阵磨枪,有了问题才四处查漏补缺。育儿成了十万个怎么办,成了一堆琐碎零散的问题集合,消磨考验着有限的精力和耐心。
为寻找答案,常被巨大的信息流裹挟,迷失在商家炒作和冒牌专家的民科理论里。“年度八大育儿误区”、“别再拿无知折腾你的娃”这些触目惊心的大标题,看的人肉跳心惊。万一不幸中招,恨的直拍大腿怎么躲着躲着还是一脚踩坑里了?身边一位家长直接放言,谁说的我都不信了,反正我妈也把我拉扯大了,没痴没傻,可这一时的痛快又能豪言几次呢?
所幸遇到这本育儿秘笈,“智力、情绪、运动、语言、创意”,五脑全面助攻。从表面现象问题入手,揭示本质,让读者更接近更真实的世界,了解更底层的思维。
书中以科学实验依据的各种反常识,教你辨别靠谱科学,练就火眼金金,厘清育儿路上的迷障。原来论文怎么看还有大学问;都是实验研究,结论可靠性却有讲究。还有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原来真正应该吸取的经验是这些!
当别人蜂拥追逐右脑开发,当家长群大谈特谈一万小时理论,当小区妈妈们纷纷探讨着该上什么补习班,看完本书可以气定神闲,有的放矢,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最值得付出和投资的方向。
比如,目前孩子班上同学还没有开始识字,因为老师家长担心过早识字,破坏孩子想象力。由于知道早识字会启动阅读的马太效应这个反常识,给孩子的3岁礼物就是爱贝睿出品的小刺猬识字游戏盒子。有时候几天没玩儿,孩子还惦记没给小刺猬喂汉字会饿着。小家伙目前已经学会一些汉字,走在路上偶尔看到自己认识的字,会大声念出来,还忙不迭的说,妈妈我会认字啦!那自豪的小神情,令你欣慰自己的孩子获得了一项先发优势。
又如学钢琴这事儿,身边父母要么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自责会不会让孩子错过发育,要么孩子不喜欢钢琴你一句为他好就赶鸭子上架硬逼。可弹钢琴到底为啥对孩子好?当在书中知道学钢琴主要是能促进大脑胼胝体发育,这时可以松口气了,因为除了钢琴,学习其他乐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读书笔记3
脑科学很神秘?蝙蝠侠效应、心理理论、躯体标记假说、神经可塑性,书中干货密集、术语一堆一堆,不过别担心,理论高大上但内容通俗接地气。虽说这是一本育儿书,可最大的特色是从脑科学的角度来阐述育儿知识。作为一名脑科学的小白读者,这也是一本不错的入门科普书。通俗易懂超有趣,读的停不下来,一不小心爱上脑科学。
比如为啥自己数学差?原来空间认知不够,出门经常分不清楚东南西北。空间认知能力是数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怪不得最强大脑里有些选手那么全能,数理项目那么厉害,空间推理能力也杠杠的。那怎么get到这项神奇的技能?难到要拜访名师,送精英学校?其实一个妙招——多用空间方位词汇就能四两拨千斤。自己成长路上的拦路虎,终于有信心带着孩子拿下!
又如固定的日常生活规律,看似不起眼,原来这么重要!身边有位妈妈曾毫不在意的说,我们玩到几点孩子就几点睡,和朋友K歌到凌晨,孩子就随着兴奋到凌晨。当时觉得这样不太好吧,可是除了对身体发育不好之外,其它方面后果还真说不出个123。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固定的生活规律,对于提升孩子自控力很重要!
另外,本书最出彩的是卸掉各种光环的叨叨魏,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呈现如何科学养育孩子。可算的上是二维版本的爸爸去哪儿真人秀。各种生动案例,可以直接复制到日常场景运用。
比如表扬别说你真棒,这些道理懂了但是怎么做?知道正确表扬方法了,可是家人、亲戚、邻居你总不能挨个普及吧,当他们用错误的方法表扬孩子,你又该怎么引导?
孩子发脾气,理论上你知道应该123步走,可是真实场景下还是很难理性面对,同样情景叨叨魏会怎么做?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又发脾气了!各种负面情绪一拥而上,想心平气和都难!而叨叨魏的默认思维是——孩子学习的机会到了!多么迥然的差异,书中这些鲜活的案例,呈现了单凭理论无法展示的内隐知识。
还想知道更多妙招?叨叨魏在书里还准备了不少,大家自己去寻宝吧!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的读书笔记篇1
再来说说作者魏坤琳,人称Dr。魏、“叨叨魏”,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运动控制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脑的工作方式。关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人都知道,他是连续四季的科学判官,经典台词是“科学是我判断的唯一标准”,因此被大众称为“科学男神”。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科学男神怎么会跳转成科学奶爸呢?
据说,这主要缘起于7年前他大女儿的出生。像我等父母一样,宝宝的到来,让魏教授开始密切关注各种。结果他发现,很多在科学界已被批判多年的概念理论,仍打着“脑科学”的旗号在市面上大行其道,比如“右脑开发”“大脑只开发了10%”等错误观点。还有些商家出于商业目的,对科学理论进行了曲解、篡改或恶意夸大。
作为一个脑科学工作者,魏教授对这种现状很无奈,也很痛心。在他看来,伪科学育儿观点的流行不但让家长白花冤枉钱,更是浪费了孩子的成长时间和机遇。于是,两年前,他跟多位从事儿童脑科学、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好友们共同发起了早教平台爱贝睿,通过写文章、公开课、开专栏等形式,给家长普及靠谱的科学养育知识,旨在让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宝宝。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这本书就是这些努力的结晶,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全书不发鸡汤,也没有纯粹基于个人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的读书笔记篇2
脑科学很神秘?蝙蝠侠效应、心理理论、躯体标记假说、神经可塑性,书中干货密集、术语一堆一堆,不过别担心,理论高大上但内容通俗接地气。虽说这是一本育儿书,可最大的特色是从脑科学的角度来阐述育儿知识。作为一名脑科学的小白读者,这也是一本不错的入门科普书。通俗易懂超有趣,读的停不下来,一不小心爱上脑科学。
比如为啥自己数学差?原来空间认知不够,出门经常分不清楚东南西北。空间认知能力是数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怪不得最强大脑里有些选手那么全能,数理项目那么厉害,空间推理能力也杠杠的。那怎么get到这项神奇的技能?难到要拜访名师,送精英学校?其实一个妙招——多用空间方位词汇就能四两拨千斤。自己成长路上的拦路虎,终于有信心带着孩子拿下!
又如固定的日常生活规律,看似不起眼,原来这么重要!身边有位妈妈曾毫不在意的说,我们玩到几点孩子就几点睡,和朋友K歌到凌晨,孩子就随着兴奋到凌晨。当时觉得这样不太好吧,可是除了对身体发育不好之外,其它方面后果还真说不出个123。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固定的生活规律,对于提升孩子自控力很重要!
另外,本书最出彩的是卸掉各种光环的叨叨魏,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呈现如何科学养育孩子。可算的上是二维版本的爸爸去哪儿真人秀。各种生动案例,可以直接复制到日常场景运用。
比如表扬别说你真棒,这些道理懂了但是怎么做?知道正确表扬方法了,可是家人、亲戚、邻居你总不能挨个普及吧,当他们用错误的方法表扬孩子,你又该怎么引导?
孩子发脾气,理论上你知道应该123步走,可是真实场景下还是很难理性面对,同样情景叨叨魏会怎么做?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又发脾气了!各种负面情绪一拥而上,想心平气和都难!而叨叨魏的默认思维是——孩子学习的机会到了!多么迥然的差异,书中这些鲜活的案例,呈现了单凭理论无法展示的内隐知识。
还想知道更多妙招?叨叨魏在书里还准备了不少,大家自己去寻宝吧!
《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的读书笔记篇3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怎么才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很多家长,尤其是初次为人父母的家长,经常会为了以上这些问题到处“寻方问药”,可是,如今的育儿市场真可谓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实在让人眼花缭乱、难分真假:
有的是卖品牌,只要是略有名气的早教机构,课程基本都是都是万元起跳;
有的是卖概念,用诸如“右脑开发”“全脑记忆”等听起来比较高大上的新词热词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并取得其信任;
还有一种比较腹黑的,就是卖焦虑,四处摇旗呐喊“绝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引发家长们的各种恐慌,继而慷慨解囊。
琳琅满目的教育产品究竟有多少是货真价实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一代的宝爸宝妈们对于孩子教育的投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对于这个问题,本书的作者魏坤琳教授指出,基于认知科学、面向未来的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投资,因为孩子需要的不是现在学校看重的技能,而是未来世界需要的能力。如果给宝宝灌输知识或技能,知识或技能会陈旧。比如,我们过去常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可是仔细想想,有多少人是用学校学到的知识来开展工作?用了四年甚至更多时间所学的的专业,有多少人毕业后还在从事相关工作?2023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有篇文章指出,当今天这一代小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现今65%以上的工种将不复存在面对如此飞速发展的时代,想通过传统教育“押题”孩子的未来,风险太大,也不可行。
传统教育,注重对知识存量的学习,面向的是过去,而真正有竞争能力的人,需要有适应未来的能力,就是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他都能应对自如、把握人生。
所以宝爸宝妈们需要或多或少懂一点大脑发育的规律,全方位助力宝宝大脑发展,着力培养孩子“通用”的学习能力,比如好奇心、求知欲、批判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因为这些才是他们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