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帝国第四章读后感摘录100句-读后感
一本书是否可读,看看作者便知。本书作者查尔斯·埃利斯,曾长期执教于哈佛、耶鲁,也是华尔街首屈一指的投资家与战略咨询师。本书成书之前,他服务高盛公司的战略咨询长达30多年。
高盛何以纵横华尔街与华盛顿进而影响世界?
秘诀1:拥有强大的美国政商关系,成为参与规则的制定者。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证监会、国务院、经济委员会等不少要员来自高盛公司,即使是当下的川普政府也不例外。为什么?高盛拥有强大的政商关系,始自其保洁员出身的传奇CEO温博格。他1932年积极筹款助选罗斯福总统,并出任政府要职。他可以凭借影响力横跨华盛顿、华尔街,向总统推荐高盛内部人员担任联邦政府财金、外交部门要职,参与制订并掌控经济金融市场规则;他可以凭借影响力拜访美国各大公司,并发展成为高盛的客户;他可以凭借影响力依托高盛专业能力组织行业委员会,撰写行业报告,影响美国政府财金甚至外交政策方向。从那以后,从政一直是高盛的DNA,高盛公司长期不断向美国政府财金部门甚至外交部门输送高级人才,形成了稳固的政商裙带关系。
秘诀2:百年积淀的财金专业能力,形成超强的市场操控力。超强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创新能力,1869—1930年代,初创期的高盛小门小户,创始人戈德曼主要从事商业票据交易、外汇兑换、股票包销业务,虽然总体经营比较激进,一度濒临倒闭,但其中的创新基因表现非常活跃,赢得了不少市场机会。比如,当时独特的中小企业信贷评估技术,
秘诀3:让员工成为合伙人,激发亲情与人脉的永续动力。高盛公司起源于由亲家关系组成的两人合伙制,合伙制在高度依赖人脉关系资源的金融服务行业得心应手。温博格继任后,一是改进了原来的合伙制,让创始人之外的优秀员工能够成为公司的事业合伙人,与公司成长共进退;二是推出了合伙人、员工奖金留存制度,不断“供血”公司的资本资金池,同时也为公司和员工个人形成了创造更多更大财富的机制。大家知道,高盛公司的每单业务几乎都超10亿美元,温博格深知必须重视人才、善用人才,招募顶尖人才,要用事业合伙制激发顶尖人才的亲情与人脉力量,打造高盛帝国。温博格认为,与合伙人创造的价值相比,合伙人的那一点点权力与奖金根本不值一提。至今,公司两年一次的合伙人选举机制,应该是高盛最盛大的节日了。
最后要说明的是,高盛公司无与伦比的政商关系、超强的专业能力、灵活的激励机制,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事的哦。
朋友推荐的这本书,终于看完了,尽管之前我对高盛包括这个圈子的一些企业,都有了解,但在看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经过了一个learning curve-学习曲线,对投资银行有了一定的理解。
高盛确实是家伟大的公司,我印象中的`高盛,虽然在中国干了一些坏事情,但总体上对这个经济体的贡献-利是大于弊的,这里面可能最有代表性或者说最有意义的三件事情莫过于:
一,在1993年的时候,高盛支持了一个非常能吃苦,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处推销保单的年轻人,帮他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帮他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这个人应该来讲非常幸运,后来成就了中国最大的民营保险集团-中国平安保险,这个人叫马明哲(当然高盛在参与这项投资中,获得了超过10倍的高额回报)。
二,在1998年的时候,高盛支持投资了一个老师创业,这个老师聪明绝顶,天赋异禀,也非常努力,后来改变了整个互联网格局,这个人就是马云。
三,高盛在2003年的时候,支持了一个说起话来激情四射,手舞足蹈,满脸表情的人,这个人创办的公司改变了中国的户外媒体行业,催生了中国户外数字媒体,这家公司叫分众传媒,这个人叫江南春,高盛是在分众处在优美增长曲线时,给分众加了一个”助推器“,并一举将分众传媒推到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