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英雄》电影读后感摘录80句-经典语录

《英雄》一部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电影主题鲜明,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的电影特效,刺客刺秦,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英雄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刺客,由李连杰主演的荆轲,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开始他全力以赴,将生命置之度外。但一旦破解了‘天下’二字,立刻当机立断,放弃一己之私,而为六国百姓着想,束手就擒,从容赴死。这个死,比匹夫之勇,报一己之仇要壮烈的多,深刻的多。李连杰的高超演技,将刺客的内心世界描写的形象而又生动,那华丽的打斗动作,那帅气俊秀的外表,不得不让人赞颂此部影片的的成功。英雄不但对刺客和侠的诠释突破传统,达到了新高度,而且提倡了和平,人道,天下,不杀这些全新的,进步的'文化观念。很多中国人理解不了这些,是因为中国近代占主导的观念是斗争,玩命,不妥协,不让步,把革命看做盛大的庆典。这些腐朽落后,给民族带来灾难的意识,要求无名那把剑十步之内,血溅当场。可是,百年历史已经证明,这些意识的泛滥,于人于己于民族,都没什么好处。

其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英雄电影中所展现出凄美恢弘的画面。《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筒、弓箭、巍巍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就色彩而言,《英雄》中,是“红”与“黑”的对立和碰撞。“黑”是秦朝的代表颜色,象征着宏大叙事的压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威严,而影片以红色隐喻国仇家恨,以红色象征火山爆发前的内在力量,以红色宣示一种剑侠特有的矢志与抱负。影片伊始,即表现秦国的强大军队、盖世的宫殿建筑、浓烟而沉稳的黑色。黑色衣着的严肃的秦王头顶黑冠、脚穿黑靴、身穿黑甲,稳坐黑色龙柱的黑色秦宫,豪气不凡,庄重威严。在描写侠客的片段中,鲜艳夺目的红色则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残剑、飞雪及如月等人物的服装均为红色,与少暗红色的场景空间熔铸为一体,形成烈火般的红调,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成功之作。

今日,想打开久违的博客。不曾想打不开只好百度搜寻yzyyxkk,竟然有意外的收获。我竟然在李镇西老师的博文后留下自己的赞语。回想以前曾经一度每天看他的博客的日子,受熏陶,很上进。还有是,驳斥别人的贬低这部电影。读来深为自己当时的真情感动。复制回来:

不会吧!我觉得又不是历史片,不必与历史一样,如此想象没什么不妥?场面宏大,很有气势!张艺谋导演的创作的确非一般的导演能及。立意深刻,一般导演塑造的侠士都只是行侠仗义,像残剑、无名为天下苍生放弃国仇家恨的见解和行为,真可谓大智大勇呀。除了画面的色彩,武打的场面,秦军的气势令我赞叹不已外,我觉得电影的构思也不落俗套。用倒叙的写法,讲了三个故事。由无名编的一个,引出秦王猜的一个,再是事实的故事,引人入胜。而且突出秦王的英明,残剑的博大的胸怀。整个影片中所体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里面的所有人我都喜欢,不必说残剑、无名是我心中最理想的侠士,秦王、长空、书院的老师、小丫鬟、报信的老仆人,还是逃而回来的书生们,我想这些都是标题的“英雄”吧。张导演的确令人佩服!

对于《英雄》这部电影,我想开门见山的说:好,但只差一点!

先说几句谦虚的话,本人不是电影的内行,对于影片的什么拍摄呀、服装呀、武美呀不是很懂,所以也就不想在这些方面丢人了。

——好!好在哪里,我有这样一个理由。

有句话叫:作品出来以后就不再是作者的作品。还有句话说:作者已死,读者万岁。我在这里也想发扬一下这样的“精神”,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表面看来,这部电影好象是部现代人理念里的“刺客列传”,在我这看则不竟然。以我个人的看法,侠和刺客在影片的地位就是一个符号,导演是借了这个符号在给另一批人做传。

真正的“英雄”是谁?影片中回答的很清楚,心怀天下者乃真英雄!

那谁又真正做到了心怀天下呢?翻翻中国的历史,把天下怀成影片中描述的那样的只有一个群体——知识份子阶层!

对!在我眼里,这部影片好就好在:张导演借“侠”为中国的知识份子做了个很悲剧的传!中国有句老话:侠以武乱法,儒以文干政。

在该片中武侠符号后的人就是“儒”,也就是我说的知识份子阶层。心怀天下可以说是中国知识份子阶层的一个共性,远的不说,近代的仁人志士哪个不是出自这个阶层。康梁变法、科学救国、甚至后来的两弹一星等等,多少知识分子把捐弃个人做为代价换来一个心怀天下的美名!个人在天下的眼里是渺小的,甚至在知识分子个人的眼里也是渺小的,为了天下,个人是最不足惜的。

当然,中国还有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是不是按这个前提推理,匹夫们也是英雄了呢?

我想先阐述一下我的对匹夫的个人理解。大体上说人分这几类:当权者、无知匹夫和知识分子。我节外生枝的`说明一下,三者之间可以不是截然对立,当权者可以下台成匹夫或是知识分子、匹夫也可以混进知识分子和当权者的队伍。

匹夫即百姓,也就是天下中最最最无辜而且总是被践踏的人。这些人是兴亡的主体,但对兴亡无责。当权者弄天下,也对天下兴亡不感兴趣。惟有知识分子这个“不识时务”的群体对天下的兴亡念念不忘,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绝对是个知识分子而不是真匹夫!

能为知识分子做传做的这么好、挖掘的这么深的影片我觉得是好影片、至少是个我这样的人看的比较顺眼的影片。

可是,就象我题目说的那样——好,但只差一点!差哪一点呢?

个人以为,学学影片中的台词,它高“看”了一个人——秦王!

如果,影片老老实实的写出秦王这两个字,它就一点都不差了。可是,它画蛇添足的给王字加了个点:王成了主。差就差在这一点上了!

又回到我刚才说过的那句话上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为责,义务也!政治课本上早就说过,有权就有责,那反过来有责就意味着有权,至少是“应该”有权。

假设一下,“匹夫有责”这句话要是正确的话。那么,匹夫有了责也就应该有权,而“责”是天下这么大的责,那“权”也应该是天下这么大权。

汉字造的非常漂亮,一个“王”字、一个“主”字,不少就差一点。正常的逻辑是,循序渐进,那就先王而后主。如果不能王,当然就没有办法主了。

——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些王

《庄子.杂篇》第一论“庚桑楚”里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天下乱,因为谁?不单因为有桀、有纣这样的暴君、也是因为有秦皇、汉武和“鸟生鱼汤”!

我想把这个观点再推大一点,天下乱,除了权者弄权而坏天下之和谐,更因为人人都想成为“主”。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人人都想通过先“王”的方法而后“主”,天下人心乱、则天下自然就乱。

——所以乱在何处,乱在人心!

前面我提到过,张导演为知识分子的悲剧作传,让我觉得顺眼,现在我要解释这句话中的另外两个字——悲剧。

知识分子们傻傻的为天下匹夫舍生取义,希望能够平“兼济天下”、“平天下”,可是,他们轻信了弄权的王、怜悯着想通过先王而后主的乱之源头匹夫,即百姓。如此南辕北辙、轻生取义,可怜又可笑,当悲剧二字无愧!

所以说《英雄》好,但只差一点!

——最后说一句,行文混乱希望大家谅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2099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