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好饿的蛇的读后感锦集50条-读后感
放假这几天,与孩子一起阅读了他从幼儿园里借来的图画书《好饿的小蛇》,刚拿到手里的时候,按照惯性思维的方式,我直接从正面往左翻开看了起来,刚掀了两三页觉得有些不对啊,就问儿子说:“健辉,这书怎么回事啊?”儿子看了哈哈大笑起来告诉我说:“妈妈,你弄错了啊,是这样翻的”说完,他就把书从我的书里拿走了,然后从反面往右翻着看,我一愣,咦!这书真有意思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翻着看书的呢,你是怎么知道呢?儿子一副得意的样子说,因为老师给我讲过呗......
接下来,我与儿子一同走进美丽的图画书里,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故事讲述的是一条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你猜猜它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你猜猜它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到了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又在散步,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了红苹果的大树,你猜猜它会怎么样?张开大嘴~啊,真好吃。整个故事内容简单有趣,无形之中将水果的颜色、形状、特点等简单跃入宝贝的视线之中,看到后,孩子用手指着小蛇的身体的说:“妈妈你看,小蛇的身体变得跟水果一样了,这些树是一样的,怎么就只有这一棵长满了苹果啊?......
第二天晚上,宝贝开始读给我听了,虽然有些个别的字不认识,但是已经能够根据画面与内容基本上都能把它读下来了,孩子真的好喜欢,晚上还要把自己扮成小蛇的样子,趴在床上扭来扭去,让我当他的牺牲品,一会儿宝贝开始学着书里面讲到的说,第一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儿子在床上也浑身扭动起来)然后它发现了一个大馒头,你猜猜它会怎么样?啊呜---咕嘟!啊---真好吃!第二天......它发现了一个鸡蛋......;第三天......它发现了一个长满刺的菠萝树......;第四天......它发现了一座大房子,你猜猜它会怎么样?它张开大嘴巴(儿子也张开大嘴模仿)啊呜,给吃掉了。哈哈哈!宝贝愉快的玩着,沉浸在自编自导的游戏当中,就连这两天吃饭时还在说,妈妈做的饭真好吃啊,然后用勺子盛一大口放到嘴里,说道:“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啊.....”呵呵呵,宝贝,那就让我来看看你的小肚子是不是变成了米饭的形状了啊......
读完后感觉一本图画书不光是好看、好听,最重要的是能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让他在书中学会观察与思考,然后快乐的应用到生活中去,丰富孩子的想像力,也正因为有了亲子之间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童年变得快乐,变得多姿多彩!
一、说教材
《好饿的小蛇》这本绘本故事内容简单,画面形象有趣,宫西达也先生用了苹果、香蕉、饭团、菠萝、葡萄五种日本孩子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平行式地展现故事内容,符合小班年龄段孩子最近发展去的需要和内容不断反复并进行模仿的心理特征。另外故事中拟声词“啊呜”、“咕嘟”的反复出现,使故事充满了趣味性,而小蛇滑稽、贪吃的模样深深吸引着孩子,适合小班孩子进行模仿与表演。
整个教学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教师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饿、贪吃”的特点,引导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体验小蛇的贪吃,模仿小蛇的稚笨与好玩,并支持幼儿用简短的词语、短句去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测与想象,强调发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带给孩子们的童真与童趣。最后绘本在贪吃的小蛇吞掉整颗苹果树中结束,意想不到不到的结果使孩子的兴奋点达到了最高点,同时也让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终体验到趣味阅读的快乐。
二、说目标
新《纲要》语言领域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结合绘本《好饿的小蛇》,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情节。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与形状,乐意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游戏化、趣味化、儿童化,因此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PPT课件:通过图片及放大的细节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并感受故事的幽默和滑稽。FLASH课件:让幼儿完整地观看好饿的小蛇,并通过FLASH中幽默好玩的动作来感受小蛇的贪吃和滑稽。
四、说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幽默和滑稽。这一点我准备在给幼儿讲述故事时配上夸张的语气和动作,而且小蛇本身吃过一样东西肚子就会变形的形象也会惹得孩子捧腹大笑。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PPT课件和FLASH课件中的个体展示让幼儿来感受。
难点: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无题的颜色和形状,并乐意表现自己的观察和猜测。小班孩子的语言发展还相对较弱,他们能说出物体的'名称但描述无题特征却相对较难,他们所积累的词汇还比较少,而且小班孩子喜欢动手不喜欢开口。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将问题一个个细化,比如说问苹果是怎样的?我又将问题细化为:他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吃起来的味道是怎样的?有利于孩子进行回答。而且在提问设计过程中也有意地将集体回答和个别回答相结合,开始部分的集体回答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大部分孩子能开口说起来,并且说得响亮。
五、说活动流程
(一)引题部分。
活动开始时直接出示书本,让幼儿认识小蛇,并设计了三个问题为下文作铺垫:这是条怎样的小蛇?他在哪里?他想要去干什么?
(二)看PPT,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这个环节是此次活动的重点,作者在绘本中平铺了五个内容:苹果、香蕉、饭团、菠萝、葡萄,都是先看到水果,吃下去,然后肚子变成了XX模样。考虑到中国孩子的特点,我在设计过程中将饭团省略,四个内容中,苹果和香蕉通过先看水果,再吃变肚子的模式进行,而葡萄和菠萝则先看肚子再猜水果,使活动内容有个递进性。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牢记两根线:一根是对水果的描述,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说说该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学说形容词,猜测水果名称。另一根是通过“啊呜-咕嘟”的象声词和小蛇吃水果动作的模仿,让幼儿感受故事的幽默和滑稽。
在吃完四样水果之后,小蛇做了件让人吃惊的事情——吞苹果树。这个部分是该绘本的点睛之处,使整堂课的气氛达到高潮。这部分讲述使要使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
(三)看FLASH课件完整欣赏故事,体会故事的幽默和滑稽。
完整阅读可以让幼儿的零散经验得以梳理和提升,而且在观看过程中,幼儿可以一起跟着小蛇学说形容词、象声词等。
(四)结束环节:学学小蛇游出教室喝水,想想喝了水之后会变成什么?
一、说教材
一、活动设计意图:
绘本《好饿的小蛇》内容简单、画面有趣。小蛇吃下东西后发出“啊呜、咕嘟”的情景具有趣味性,幼儿乐意模仿。这个绘本中没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蛇的滑稽搞笑画面,以及图书对故事连续性、动态似的表现,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适合托班的年龄特点,因此我设计了《好饿的小蛇》这一课题。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以小蛇的角色贯穿整堂活动,教师以“蛇妈妈”的拟人化的口吻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故事中小蛇蛇出乎常理的好吃,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让幼儿把自己溶入到游戏的角色中,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并实施教育,让幼儿懂得吃饭要“细嚼慢咽”道理,使活动主题得到升华。
二、目标定位
(1)通过阅读故事绘本,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传达的幽默与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本活动的重点是: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
活动的难点是: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三、活动准备
幻灯片、葡萄图片、小蛇身体变葡萄形状的图片、菠萝图片、小蛇身体变菠萝形状的图片
二、学教法
一、情景创设法:利用教师扮演蛇妈妈、幼儿扮演小蛇,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孩子参与活动的欲望
二、多媒体课件法:我将这个绘本的图片拍摄成一幅幅漂亮的图片,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给幼儿看。
三、提问法:此教学方法是让幼儿在观察图片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图片内容用准备、好听的话来讲述图片。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提问的方法,用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它能体现了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三、说学法
一、讲述法:绘本教学以幼儿讲述为主,教师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利用有效提问帮助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述,并学习使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等,以此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多渠道参与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绘本教学产生兴趣。
三、游戏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参与画面中小蛇吃水果的各种场景,同时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对吃水果时发出的“啊呜、啊呜”的声音进行表现。
四、说流程
一、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二、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指导语: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听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东西。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
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四、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图画书《好饿的小蛇》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五、结束
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呼的睡觉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25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