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合计100条-经典语录
卖木雕的少年
今天,我们学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我”到非洲旅行时,很想买一件构思新奇的象墩木雕工艺品带回国留作纪念,可是又担心路途遥远、行李太重、木雕沉重,所以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特地在大瀑布旁等候“我”的出现,然后把一个做工精致的木雕小象墩送到了“我”的手中,并且还对“我”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是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多么感人的啊!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中非两国的深厚友谊。读了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这位非洲少年的行为感动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感人的一幕:在一个晚风吹拂的晚上,在美丽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前,“我”望着那栩栩如生的木雕小象墩,紧紧地与非洲少年拥抱在了一起。我真想对那位非洲少年说:可敬的非洲少年,谢谢你!你让“我”实现了心中的`愿望,让“我”在这次非洲旅行中不留遗憾地回到了祖国,你更让“我”感受到非洲人民的深厚友谊。我们中非两国的友谊一定能地久天长,你们的心灵如同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般美丽、纯洁!
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我很喜欢,我就来回读了三次。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赛,“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能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丽的心灵。
黑人少年你真善良,也很大方,如果有机会你来我们中国,我也一定会像你一样,真诚对待朋友,希望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因为文章里面的非洲少年竭尽全力地帮助我们中国人,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课文记叙了"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样子很可爱的木雕象墩做纪念,可是"我"回国的路途遥远,这个木雕太重不能带上飞机。虽然"我"心里很喜欢,但是"我"还是没有办法买这个可爱的象墩,卖木雕的少年看出"我"很喜欢这个木雕。他望着我笑了笑。晚上"我"在中国人住的宾馆前面散步,又看到了白天那个卖木雕的少年,他拿着一个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笑眯眯在对"我"说;"中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木雕送给你,再见!"拿着造型与白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我"连声说:"谢谢,谢谢!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这个少年想得真周到呀!可是这样精美的小木雕不知他费了多大的劲才弄到手的。就要做非洲少年这样的人,为了别人能过得开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设计特色: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读中悟情,合作学习;盘活课堂,落实主体。
教学目标:
【第1句】: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第2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第3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第1句】: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2句】: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第3句】: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1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第1句】:出示世界地图,介绍非洲,相机出示智力题:这里的什么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第2句】:播放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图片,配乐介绍。引导学生读P112第二自然段,要求找出形容瀑布的词语。
【第3句】:导入故事: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第4句】:板书课题。
【第5句】:过渡: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学生抢答,并根据课前预习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欣赏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感受美丽风景。学生看后找词:“名不虚传”“十分壮观”。
3学生齐读课题。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设想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2句】: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第1句】: 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词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2句】: 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
【第3句】: 请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词义。
【第4句】:请学生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按要求自主学习。
2学生自读,当小老师带读。
3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不懂的做好记号。
4学生齐读词语。
5学生叙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新词,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3句】:引领学习“买木雕”。
(3—4自然段)
【第1句】: 根据学生叙述,提出思考:“我”为什么特别想买木雕。要
【第2句】: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这些坐凳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两个句子。
【第3句】: 鼓励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的词语。
【第4句】: 突出显示这些词语,出示木雕的图片。
【第5句】: 指导朗读。
【第6句】: 出示填空。
1学生再读思考。
2学生汇报。
3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的印象,画出来。“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颖”“栩栩如生”。
4学生观看木雕图,理解这些词语。
5学生品读句子,指名再读。
6学生填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 抓重点促表达,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词语时,我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层次,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4句】:自主探究,读中悟情“弃木雕”“赠木雕”。
(5—9自然段)
(10—14自然段)
【第1句】: 指导学生再读(5—14自然段),想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的人。画出少年的言行、神情的语句。
【第2句】: 组织学生汇报。
A“那少年走到我眼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真诚)
B“‘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C“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D“‘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E“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F“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第3句】: 请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方式再读句子。
【第4句】: 组织交流阅读感受,相机引导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相机板书:弃、赠。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想少年的为人,并画出相关的句子反复读。
2学生汇报自己画出的句子。
3学生自主选择自读、组中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喜欢的方式,品读句子。
4学生朗读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交流
【第5句】:读写结合
拓展延伸
【第1句】: 训练写话:你想和他做朋友吗?对他写几句话。
【第2句】: 师简单小结。
【第3句】: 鼓励探究,设疑引兴: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汇报。 【第1句】:学生把心中所想写出来。
【第2句】:交流,评价。
【第3句】: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课下探究。 抓扩展促说话。
说话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山区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我创设了让学生说和写的活动,如让学生评价一下这时一个怎样的少年,你想和他做朋友吗,对他写几句话。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去获得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
27 卖木雕的少年
买 弃
作业设计:
【第1句】:查找中非两国互相支持的资料。
【第2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25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