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的心理学读后感精练66条-读后感
作文一:撒谎作文
今天是星期一,早晨一起床,我便坐到沙发上,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节目来。也许是今天的节目太精彩了,我看了一个又一个,以至于把爸爸今天给我布置的作业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等我猛然间一看表,哇!都11:30了,这可怎么办哪?爸爸要下班了,可是布置的作文我一个字还没写呢,爸爸回来可是要批评我的!正当我手忙脚乱、无所适从时,无意间看到了书架上摆的一本《出国留学网作文选》,我顿时眼睛一亮,有了!从中抄一篇不就是了,反正爸爸也不知道,这样既节省了时间,还能得到爸爸的夸奖。说干就干,我翻开作文选,从中找了一篇名叫《劳动的滋味》的作文,急急忙忙的抄了起来,等我刚刚抄完,爸爸也下班回到了家。一进门,爸爸就问:“今天作业完成了吗?”我深吸了一口气,故作轻松地说:“完了,完了,还不是小菜一碟,一会儿你检查就是了。”爸爸听了很满意,拍拍我的头高兴地说:“这就好。”
吃过午饭,爸爸拿起我的作文认真地看了起来,我站在一边,心里就像揣了一只小兔,怦怦地跳个不停,生怕爸爸看出了破绽。真是越怕有事越有事,只见一会儿,爸爸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好像看出了我这篇作文是抄袭别人的。果然不出所料,爸爸指着作文严肃地问:“这篇作文真是你自己写的吗?”听了爸爸的话,我紧张极了,感到头上都冒出了汗珠。心想:是实话实说哪,还是再骗爸爸,承认了怕爸爸批评我,不承认又怕爸爸知道了实情,说我不诚实。最后我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决定再骗他一回:“作文确实是我自己写的,我要骗你我就……”爸爸的表情更严肃了,还没等我说完,就打断了我的话:“别说了!你的眼睛已经告诉了我你在撒谎,你从来没做过饭、炒过菜,怎么可能写得这么详细、清楚?你肯定在骗爸爸。犯了错误不要紧,可是如果不承认错误,那可就是错上加错了。你是想做个诚实的孩子还是做一个不诚实的孩子?”听了爸爸的话,我的脸羞得通红,低着头向爸爸说出了实情。爸爸听了,没有再批评我,而是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慈祥地说:“这才是爸爸的好儿子。你一定记住,干事要认真,做人要诚实,如果从小就学会说谎,养成坏毛病,长大了也是没有出息的。”我羞愧地对爸爸说:“我错了,我今后一定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作文二:撒谎作文
在生活中,你若是个有心人,便能悟出生活中的启示。那一天发生的一件小事,就让我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悟出”是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呢,怪不得印象深刻。那是一个周末,我和家人去晋江探望姨婆和从香港回来的表妹一家,姨婆安排我们住在晋江的国际荣誉大酒店。
晚上,我和表妹阿b吃完了美味的自助餐,擦了擦嘴巴回到了我的房间,迫不及待地玩起了电脑,我们一会儿进“酷狗”听听音乐,一会儿上“人人”喂喂狗、偷偷菜、捞捞鱼,玩的不亦乐乎,并大喊着为对方加油。就这样时间在我们的大喊大叫中流逝了。讲述玩乐的过程,为下文做好铺垫。一小时,两小时。我们喊尽兴了,口也可得要冒烟。我满怀希望地看了看热水壶,空的;水壶,空的。没事,实在没有水喝茶也行。我和阿b拿来一个杯子,我提起茶壶,倒了倒,可令人失望透了,一滴茶也没有。我失望极了,有很发愁:怎么办,没有水,早知道刚刚吃自助餐时带几瓶水下来!我和阿b恨不得接杯自来水喝个痛快。我心急如焚。突然,我眼睛一亮——床头柜上有两瓶矿泉水!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心急如焚”真实地写出了当时的感受。
矿泉水!我像看见了救星一样抓起矿泉水,看也不看,迅速地“叭-”地打开了瓶盖,招呼着表妹:“嘿,有水了!快来呀!”表妹犹豫了好一会儿,说:“姐姐,别喝吧,这好像是进口矿泉水,可能要收费,好像挺贵的!”“想那么多干嘛!”我把水“咕噜咕噜”地喝了下去。表妹的犹豫,表现出了她的心思比较细腻。“吱扭——”门开了,妈妈回来了,一眼看到桌上喝一半的矿泉水,说道:“谁,谁喝的?”阿b正准备脱口而出,我知道大事不好,捅了一下阿b,抢着说道:“不……,不是我们呀!”“捅”和“抢”表现出我当时心情的着急。妈妈满腹狐疑问了我一下:“真的?不是你不然还有谁?谁放在这的?”我被逼到了墙角,小声地说:“是我喝的。”妈妈气急败坏:“你可以喝水,喝多少都可以,绝不能说谎!”
妈妈的“气急败坏”可以看出她内心是多么失望啊。我本以为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可是妈妈跟我玩了局“狼来了”的游戏,从那以后,她便不再相信我的话了。朋友们,千万别撒谎。妈妈的“不再相信”是对我最大的惩罚。
作文三:撒谎作文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呆站在门口,心儿仿佛知道了什么,随着我的情绪疯狂跳动,一下,两下……已是深夜……
那天周五,三点就放学了,回家的路上,心血来潮,突然想去同学家玩玩,这样想着,转眼间就到了她家——她家和我家只隔了一个小卖部。这样的距离让我松了一口气——爸爸不喜欢我去同学家玩。
她家电脑是没有密码的。想开就开,而且她父母一直都很欢迎我,这让我更没了芥蒂。一到她家,就把电脑打开,入迷的玩起来。竞技,副本,机甲,复活……玩的不亦乐乎。时间?爸爸的警告?理智?分寸?早已飞到九霄云外捡不回来了。
时间仍是滴滴答答地一分一秒过去,不停滞,不逗留。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殊不知就只跟我隔了一层墙的外面,已经“方寸大乱”了,若不是爸爸打电话给我,只怕这个时间我该在同学家吃夜宵了。“在哪?”接下电话,一声冰冷的询问传来,我顿时被泼了一盆冷水,清醒了,同时内心也百感交集:我该承认我做的吗?如果承认了,现在是九点,而且还在同学家……我怎么有勇气承认呢?可是如果不承认,不就是撒谎吗?我可以撒谎吗?我可以撒谎吗……脑海里不断地盘旋着这句话,垂下眼帘,默默地念着……
猛然间!眼皮倏地抬起,“爸,那啥……我在外图看书,忘记看时间了……”好拙劣的谎言啊!我咽了咽口水,眼皮一跳一跳的。电话那边却没再传来声音。我们就这样静静对弈着,没有人说话,气氛格外的`凝重,我仿佛可以听到自己疯狂跳动的心脏的声音。良久,我张了张嘴,想开口说话,电话却挂了,宛如我砰的一声落下的心。
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很懊恼,明明我可以说实话的,说实话还可以得到原谅,但是我却撒了谎。到了家门口,我突然不敢把门打开,一种莫名的心情将我紧紧裹住,让我不得动弹,不知道站了多久,我伸出手开门,却发现开不了,这样我松了一口气。
我在门外站了一夜,但是我却很庆幸。不是庆幸没接受那质问,而是庆幸我直接受到了惩罚,对于这惩罚,我并没有什么怨言,反而很高兴。
犯了错,过了,很快就会忘记,正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痛。但是,一旦你主动去承担了,主动给自己一个惩罚,这种错误便不会再犯,你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正明自,错误便不再。
作文四:撒谎作文
每当看到那张成绩单的时候,一股愧疚之情便会涌上心头……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正在上一年级,一次
做到一半时,我抬头瞧了一眼我们班的班长——苟芮笠,只见他正拖着下巴,双手不停地敲着脑袋,嘴里还叽里咕噜着什么,肯定是遇到了“拦路虎”。哼,还敢跟我挣第一呢,这次肯定让你望尘莫及!
不知不觉,我做完了所有的题。这时,我心里想:还剩30分钟,我何不第一个交卷,这样还能增加我的风采呢!想着想着,我一蹦一跳地上了讲台,把试卷轻轻地放在上面,然后又一蹦一跳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周围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向我投来了惊叹的目光,好像在说:哇塞,你真了不起!我得意地望着他们,心想:按你们这蜗牛速度,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交卷!
过了几天,卷子批出来了。老师念到:第一名,苟芮笠,100分;第二名,杨雨鑫,98分……第十二名,古力菲,92分……
92分!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晴天霹雳!要知道,我可是堂堂副班长,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我在心里一个劲地说:“一定是念错了,这怎么可能呢……”
等卷子拿到手里时,我才确信这是事实。我又恨又无奈,拿这种分数回去,屁股上准会开“花”。我左思右想,最终趁大家都出去玩的时候拿起红笔,战战兢兢地把“2”改成了“8”。
回到家,我紧张地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考了98分,是全班第二名呢!”“哦,是吗?不错,继续努力。”爸爸高兴地说,随手拿起笔签了字。
晚上,我用小刀偷偷地把“8”刮掉了,“98”又变回了“92”。
睡在床上,我心里很不踏实,总是担心如果被人揭穿了怎么办……就这样,我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老师检查签字。看到大家都签了,她很高兴。我心里却在想:说谎可是不好的行为,如果那样,我一辈子都会被困扰。不行,我得诚实,我得把真相告诉家长!
这天回到家,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对大人们说了。虽然不可避免地“吃”了一顿“竹笋炒肉丝”,但我还是觉得美滋滋的,因为我战胜了谎言,战胜了虚伪,也战胜了自己。
一、关于幼儿“说谎”的相关理论
幼儿说谎行为是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行为,有研究表明,成人在与别人交谈时,10 分钟之内会说3 个不同的谎言,因此,幼儿的这种说谎行为在真实情况中并不能全部称之为“说谎”,与我们成人认为的说谎行为有本质性的区别。关于幼儿说谎的研究由来已久。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的“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说谎是一种恶劣的品质,是许多恶德败行的温床和庇护所。他认为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成人在这种环境下不停的说谎,影响了幼儿的行为,助长了幼儿说谎的心理原因,提供了不良的环境。虽然成人努力掩盖自己说谎的事实,但要想做到让幼儿难以察觉是很困难得,所以成人应该以身作则,严加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幼儿在一个良好氛围中成长。所以洛克的观点认为,应该成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找寻导致幼儿说谎行为的真正原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阶段说”认为,是认知发展水平的原因导致了幼儿说谎行为的产生,皮亚杰把幼儿说谎行为的产生建立在认知结构心理学上,是站在了幼儿思维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角度,将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他的观点指出,当幼儿正处于前道德阶段时,思维发展水平受限,不能准确辨认出主客观世界的实际差别,这时候就会出现与事实相差别的“谎言”;当幼儿正处于他律阶段时,会服从规则,遵从权威并以自我为中心,会因为自我中心和成人权威强制之间出现分歧而产生说谎的行为;当幼儿处于自律阶段时,幼儿会有欺骗性的谎言行为。
二、幼儿说谎行为的主要原因
皮亚杰的理论指出,当儿童成长到10~11 岁时,才具有能准确判断有意识谎言的能力。所以,对于幼儿说谎行为,可以从两个原因来分析: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一)无意说谎
由于在幼儿思维意识中没有察觉到自身的说谎行为,也就不存在要故意说谎的主动动机,所以幼儿的这种行为属于无意说谎。当幼儿说谎时,内心并没有内疚、不安、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幼儿的无意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一、认知水平发展不成熟。这个阶段的幼儿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的影响,主要处于无意记忆程度,有意记忆还没发展成熟,认知能力正在发展,这是每一个幼儿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幼儿的识记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常有心理错觉,这个时期的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多数时候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去看待事物,不能换位思考。孩子虽然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悄__悄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了家,并谎说是小朋友借他玩的。孩子并不认为那样做有什么不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违反了什么准则。幼儿道德判断的依据在于主观意图,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同于成人。
二、 想象与现实混淆。这个阶段的幼儿常常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所以有很多幼儿很希望或者很想去做的事情,经过头脑中反复的想象就会成为“真正的”事情,幼儿会自然地说出来,结果却是与事实相反,这个阶段的思维模式就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例如,5 岁的淘淘在电视上看见小朋友在游乐园里玩得很开心,感觉很羡慕,第二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告诉老师说自己去游乐园玩了。这种情况就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三、时间概念掌握不准确。幼儿对经历过的事物记忆不清晰是幼儿的年龄特点之一,幼儿年纪小对很多经历过的事情都会记忆模糊,常常被成人误解为是故意说谎。例如,幼儿园老师请果果把家里爸爸刚给她买的玩偶“功夫熊猫”带来给小朋友们看看,结果果果回家的时候却跟爸爸说,老师让爸爸今天给她买一个“功夫熊猫”带到有幼儿园,强调说是老师安排的,显然幼儿记错了老师的安排,这种情况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就会不治而愈。
(二)有意说谎
说谎者在与别人交谈时,有不说真话,故意说假话的主动动机,这种行为就是有意说谎。与无意说谎的区别在于说谎者的心理感受,有意说谎者在故意欺骗别人的情况下内心会产生内疚感、不安感和害怕的心理波动。
一、为逃避惩罚而撒谎。哲人罗素曾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造成幼儿这种由恐惧害怕所引起的说谎在生活中很常见。幼儿害怕的主要原因就是来自成人的惩罚,成人会随时用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幼儿做法,这种行为会让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当自己不小心做错事的时候,就会特别害怕,很怕成人会责备或者体罚,这个时候就会产生说谎的行为。
二、成人不正确的言行。对于幼儿来说老师和家长是他们心中的权威和榜样,所以老师和家长对待说谎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如果老师为了哄幼儿,随口答应了一件事,但事后却没有兑现,在幼儿的心目中就会认为是一种欺骗的行为。如果家长总是在幼儿面前说谎,幼儿就会认为说谎也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就不会惧怕说谎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由于幼儿在这一阶段的模仿和观察能力特别强,判断对错的'能力很低,因此对于成人的撒谎行为,幼儿也会学习模仿。
三、自卑感的反常表现。心理学上认为有一种由不正常的心理活动产生的“病态性说谎”对幼儿说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类型的幼儿总是具有软弱、胆子小、总是落单等特点,在集体活动中没有存在感,总是被小伙伴和老师忽略,这种长期的不被重视的感觉导致幼儿有很严重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往往会使他们用说谎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即以优越感来代偿自卑感。如幼儿回家跟爸爸妈妈说自己今天在幼儿园得了5 朵小红花,表现非常好,老师总是夸她,而实际上她今天表现非常不好,这种行为就是自卑感的反常表现。
三、解决幼儿说谎的对策
(一)无意识的说谎行为
成人不必过分担忧幼儿无意识的说谎行为,伴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认知发展水平会不断发展成熟,这些行为会自然而然地消失,成人不要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而是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幼儿,让幼儿把心里真正的想法都说出来,听一听幼儿的心声,成人才能真正理解幼儿。成人真正的责任是要教会幼儿说真话,用准确清晰的语言来表述事情发生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一味不分真相地批评幼儿,用自己成人的权威来迫使幼儿服从。伴随着幼儿经验知识的积累,思维程度的提高,语言水平的发展,理想与现实相混淆的情况会逐渐减少,以至最后消失。
(二)有意识的说谎行为
根据幼儿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在明晰了幼儿的说谎行为原因后,应该对幼儿的有意说谎进行诚实教育。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榜样,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幼儿。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家长有时当着孩子的面说了谎,随着时间的积累,幼儿慢慢也会学着家长的样子说谎。所以,发现孩子说谎话,家长应该先做自我检查。当幼儿第一次说谎时其实内心已经有内疚和不安的感觉,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理解幼儿,耐心地对待幼儿,以身作则,以避免幼儿不良行为的再次发生。
二、全面认识儿童心理,重视儿童的自尊心。幼儿说谎的动机是有多种原因,但是说谎不都是不良的、恶性的表现,更多的时候是幼儿一种虚荣心的表现,想要自己表现的更好,自我显示的情况。因此当老师和家长在面对幼儿这种说谎问题时,不能用成人一贯的思维模式和道德标准来衡量幼儿的行为,而是要冷静心态,站在幼儿的角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爱护幼儿,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防止再犯。相反如果成人粗暴地对待幼儿,幼儿很可能会继续这种严重的行为。
三、幼儿园和家庭一起教育孩子。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应该把二者有效结合,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出现问题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和培养目标,对不良行为有效地加以制止。如果孩子具备了清晰的道德意识,明白撒谎将会受到比对于他的过失更严厉的责罚,如果家长改变一下思路,勤于沟通,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就会自然消失。
综上所述,幼儿的说谎行为不能一概而论,具有多种原因,当说谎行为发生时,老师和家长应准确判断是有意说谎还是无意说谎,从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来解决问题。幼儿生来就是善良的单纯的,成人应该不应该用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幼儿,只要耐心地教导幼儿,就能预防幼儿说谎行为的再次发生。
3-6岁小朋友,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己观点,我们常可以看见某个孩子说了句谎话,家长听了会这样训斥:“小小年纪就会说谎,长大了还得了”?别人听了会这样议论:“小小年纪就会说谎,真是没教养”,浅谈幼儿说谎的心理分析及纠正方法。老师听了会这样反映:“小小年纪就会说谎,道德品质差。”孩子说了句谎话,就应该被判上“教养差”、“品德差”的“死刑”吗?
本人想用从事幼儿德育工作二十多年的经验分析一下幼儿说谎的原因,找一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幼儿说谎时的心理
诚实是一种美德,不说谎,是诚实的表现,成人发现幼儿说谎,首先应冷静客观地分析他们说谎的原因,寻找说服教育的方法。
孩子说谎原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于记忆、想象上的错误而说出了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话。
例一:一天早上,蒙蒙兴冲冲地跑进教室,“老师,今天我过生日。”我很高兴,立即组织全班幼儿向他祝贺,我们共同唱起了《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工课,孩子们正在为蒙蒙准备生日小礼物,突然,梦梦跑过来:“老师,今天我也过生日”。不用说,生日礼物一人一半,两人都美极了。放午学时,王梦的妈妈来接他,从他妈妈的口中得知:梦梦生日早过过了。
幼儿的想象属于初级阶段,往往没有特殊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容易把已发生的事记为目前的事,把这件事记成那件事,当孩子十分渴望或羡慕一件事或得到某一件东西时,他会把希望发生的事通过想象变成现实。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事:一个孩子说:“我妈给我买了个变形金刚”,另一个孩子说:“我家的变形金刚有柜子那么高”,其实这不可能。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和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弄明白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区别,要求幼儿记忆事情的经过,逐渐提高他们辨别真伪的能力。梦梦因为看别人过生日这么有趣,就幻想自己过生日,这时教师或家长可以帮他回忆他过生日那天的情景,告诉他:人一年中只能过一次生日,而且过一次生日就长大一岁。今年你的生日已经过过了,说明你已经长大了一岁。如果你喜欢在幼儿园过生日,明年老师和小朋友再帮你过好吗?我想,梦梦会很高兴地盼着明年的那一天的。
假如你再遇到幼儿说“人那么高的变形金刚”时会一笑置之了吧。
二、由于想逃避现实或逃避责骂而撒谎。
例二:小明正在屋里扮侠客,持大刀,身披斗篷。突然,刀到之处,砰的'一声,花瓶碎了。爸爸闻声赶来:“这花瓶是你打碎的吗?”“不是我,是小猫。”而此时,小猫正在厨房里忙着吃鱼呢!
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他们头脑简单,遇事不会从多角度考虑,认为好孩子就不能做坏事,做了坏事就不再是好孩子,幼教之友《浅谈幼儿说谎的心理分析及纠正方法》。如果承认错误,大人会把自己当成坏孩子看待,他无法接受一个好孩子却做了一件错事这一矛盾。也有的幼儿因为以前做了错事照实承认了却遭到大人的斥责、打骂惩罚的缘故,而故意用说谎来掩盖事实,或用假话来取得家长的信任,讨得家长的欢心。综上两种思维,所以当你问他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弄乱了稿纸,弄脏了地板之类的话时,他就会说谎,或推到别人身上,以此来逃避现实,逃避责骂。
我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成人应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用诚挚的态度去说服教育,应就事情本身的破坏性、严重后果分析给孩子听,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分清是非,培养其诚实的品质。
三、由于幼儿认识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弱,不能抵御物质的诱惑,也会出现不诚实的言行。
例三:庆庆有把枪,文文羡慕极了。课间,趁庆庆不注意,文文把枪拿到,又是打鬼子又是捉坏蛋,神气极了。庆庆看见了,找文文要,文文却说枪是他的。
年龄较小的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缺乏分辨“自己的”、“别人的”、“公共的”意识,几个人在一起,有东西就吃,有玩具就玩,喜欢时就拿起,厌倦了又丢下,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私有”的观念。
稍大一些的幼儿,虽然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所加强,但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弱。如果长期处于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有适当的机会,也可能会拿别人的东西,如果被别人发现,为了继续持有这种东西或不想承认错误,就只能靠说谎来掩盖事实。
文文太爱那把小枪了,以至于犯了错误,教师应在不损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分辨是非,学会自我欲望的控制,让他明白: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人同意,使用完毕要归还致谢,这才是正确的。
二、纠正方法:
一、坚持正面教育,培养诚实的品德。
教育幼儿不说谎,首先要进行诚实教育。教师在进行诚实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步加深,一经发现幼儿说谎的行为要及时教育。
小、中班重在教育幼儿分清自己的、别人的或幼儿园的东西,不经别人允许不去拿,学会自我控制,不说谎话。如发现有的幼儿拿了别人的东西又撒谎说是自己的,教师要在不损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分辨是非,学会自我欲望的控制。让他明白: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人同意,使用完毕后要归还致谢,这才是个好孩子。
到了大班则重在教育“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小明不小心打破了自然角的花瓶,说不是自己干的,教师应充分分析他的心理,用诚挚的语言去说服教育,让他看到事情本身的破坏性、严重性。花瓶是用来插花的,打碎了它,小朋友就再也不能用它来插美丽的花了;花瓶碎片会割破小朋友的和脚,带来许多麻烦。让他明白:做错了事不承认是不诚实的表现,不是好孩子所为,最后和他一起打扫碎片。这样处理就会事半功倍,既教育了小明,又教育了其他孩子。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运用榜样、范例的力量,以讲故事、做游戏的形式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如故事《诚实的列宁》,让幼儿懂得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故事《狼来了》,重在教育幼儿不要说谎,说谎骗人,于人于己都无益。
二、加强家园联系,协调一致地进行教育。
加强家园联系是教育幼儿不说假话,养成诚实的品格的重要保证。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使说假话的孩子无机可乘,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诚实品格的形成。
教师和父母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犯了错误,不要“一棍子打死”,恶语相伤,态度粗暴,而要和风细雨地给他讲道理,这样孩子才会对成人有信任感,才肯讲出真话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