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汤勇的致教育者读后感合集76条-读后感

汤勇的《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幸福教育读本。一篇篇扣人心弦、生动活泼的教育讲演,一个个启迪心智、发人深省的心灵故事,带我们行走于幸福教育的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背负着理想、智慧、激情的行囊,阳光自信、从容宁静……

的确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充满激情的,也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因此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自身应该拥有诗意的生活

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有学者风范、书生气息、书香人生。在言传身教中感受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融化、组合、萌芽、生长的满足和快乐。在这样的风范、气息、人生里诗意地生活,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加有活力、有朝气,我们的教育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一名

早春三月,草长莺飞,一场春雨潇潇而下。带着激情诗情,踏进教室的那一刻,高声朗读韦庄清词一首: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告诉学生这首词描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画面:绿色的溪水、嫩黄的柳枝、 一对玉鸟在飞、一个女孩倚着栏杆、看着远处几片淡淡的云和笼罩着烟雾的树……老师最爱这句“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它清新明丽又富含生活的哲理。

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春雨诗词并说出妙处——

“春水碧如天,画廊听雨眠”,江南的春天湛兰透碧、深彻见底,胜于一碧兰如洗的兰天,三五只装饰华丽的游船在碧绿的江面自由自在地游弋,躺在画舟中的人们在欣赏两岸风光,细心品味打在船篷上的雨点声,悠闲自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透过雨丝遥望草色,似有似无,让我们感受早春草色朦胧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意境新美,诗人于清丽的诗句中流露了仕途失意的忧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曲千古绝唱,唱出了清明时节,那种悠悠洒洒思念已故亲人的哀伤。

就这样于风起时、花开时、月落时、雪飘时随时随意给学生种下诗的种子,诗的情怀,让他们的诗情诗怀像水边苍翠蒹葭一样,散漫无边,但却茁茁而生,假以时日,便成一片郁郁苍苍之势。

其次教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的心看待学生,你会被学生眼中饱含的纯真所鼓舞;被学生对你的尊重和认可而感到幸福;被节日里的卡片、小礼物所深深感动……你也会发现学生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所以,常怀感恩的教师,一定是面带笑容,自信,给学生以力量与鼓舞的教师。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拥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其实每个教师心中都洒落着或多或少的感动和温暖的记忆。

记得毕业第二年,接手一批学生,一次在我心情不佳时,一个学生上课与我发生摩擦,结果我的泪水竟然当着学生面禁不住地流了出来……后来知道我教的第一批学生中一个男生要去揍那个惹哭我的学生,虽然为他的鲁莽感到不安,但是也被他如此的“拔刀相助” 所感动,后来我们保持了很长时间的一段师生情谊,十八年过去了,至今想起心里仍然暖暖的……

离开一中两三年后,一次,在胜利街提着东西匆匆而行,结果一个高大帅气的男孩从市医院站点下来,喊我“老师!”可是我怎么也想不起到底是在初中还是在一中教过的学生。他提示我在一中教过他,现在他已经上了大学,这是回家过“十一”。可是我对他的面孔仍然很陌生,又不好意思问他的名字。我不知道我对这个学生曾经有过怎样的关心与呵护,可能是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或是借过他名著读?让他竟然在车上瞥见我而早下了一站路的车。遗憾的是即使今天我也仍不知道这个中游的学生是谁,但是他特意下车陪我走的一站路,却让我久久感动着……

在府前,去年课代表去办公室问作业,当时正好有个老师要跟我调课,我不经意中说了一句:“明天我过生日,最后一节别调给我好吗?”结果,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一见我进了教室,全体起立,高声齐喊:“祝老师生日快乐!” 我当时一下子愣住了,感动一瞬间泗溢飞溅…… 下午有课的'另一个班级也给我以同样的感动,这一天我还收到了有个女孩子题意为我送的生肖奔马。我们周主任对我说:“老王,今天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了!”

意大利曾流传着一个单纯美好的民间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名叫弗雷德里克的田鼠,在夏天快过去的时候,它收藏了阳光、颜色和单词,等到冬天到来时就将它们拿出来与小伙伴们分享,伙伴们欢呼:弗雷德里克,你真是个诗人。故事的题目叫做《收藏阳光》。

我想起了一句相近的中文诗句:往事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拣闪光的在心间。

如果我们能拣拾这些洒落的温润的阳光收藏,点亮自己,温暖自己;如果我们能收藏这些温馨的爱,美丽自己,暖融自己,收藏阳光收藏爱,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彼此情怀濡染、灵魂交融,建构起一种师生同往的曼妙丰盈的温暖人生,又何尝不能感受工作的美丽,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再次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北师大肖川教授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记得有这样一个教师必读的:经典故事: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面对犯错误的小和尚,无声的温暖关爱,却胜于严厉的惩罚。可见转悟、觉醒,来自于温暖的关爱之中。如果我们教师都能够懂得如何蹲下,何时蹲下,怎样才算蹲下,就会有很多的学生在我们的包容之中感化,从而向善向好。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宽容包容的心,学会心疼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抓住各种机会善待学生,尤其要善待那些近来表现不佳而被我们警告过的学生。其实一些后进生、边缘生往往都有着不幸的生活经历,一颗颗脆弱却充满渴望的心灵渐渐冰封了自己。因此,教师应该做火把,用智慧和关爱融化冰霜,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光明,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只有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才更可能在师生情谊的自然加深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育的职业。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的心灵可以自由舒展,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而教师也只有自身拥有了诗意生活、感恩之心、宽容之心,才能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行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笔记1

自从上了班以后,发现自己的生活规律给全部打乱了。每次下班之后就不知道干些什么,无奈之中跑到书店去看看有什么书可以消磨时间的。在书店打转了很久,无意间看到一本《做温暖的教育者》这本书和我的工作很有像,用该说很符合才对!

依稀的还记得书上写的作者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我觉得要是我想做好我现在的本职工作,就应该和他学习,同样也要看看他的书,我想以后一定对我的工作会有一定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者,自己本身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工作姿态,有一种寻求的境界。还记得书中的第一段写道:站在冬日的阳光下,倍感身体的温暖;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母爱的温暖;手捧一本书,触摸文字的温暖;观看陶妙如教授的讲座,感受心灵的温暖;学生进入校园,自然要得到教育的温暖。温暖是一种感觉,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呢?

就是这么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同时也感动了我。我在想,里面的指认公也是一位老师吗?就是一个个的问题,让我把这本书看下去。

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书里说到了很多对教育和的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是有境界的。有得境界是教育自成格调 、有的境界是教育才有生命力的、还有的境界是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总体来说,教知识,教心态,教方法,可以形成教育的三种境界。

刚刚我们说到的是我们的态度,下现在是书里给我的做法,或者说是给我们教育者提的建议。我们不妨来看看吧!第一,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比不了学生,我们时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要要

第二,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而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和自身胸怀的宽广。权衡利弊,微笑一下又何妨?我们不妨把微笑写在脸上,将微笑送给学生,让孩子多些自强与自立;多些爱他人,少些爱自己;多些宽容,少些狭隘;多些善良,少些丑恶相信在与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们定会变的慷慨大方、充满自信、真诚善良、勇往直前!

我希望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我也希望能经过书上提出的意见,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在教育者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后送你们文中的原文: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笔记2

陈震老先生写的这本书首先打动我的是标题——做温暖的教育者。简短温馨的用语,却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植根在人性的土壤,植根于呵护心灵的花园。可是,我又觉得是一种呼唤,一种祈求,一种渴盼,一种鞭策,一种拯救。所以,他又刺痛着我,刺痛了我似乎已经沉睡了的教育情怀,刺痛了我每天奔波于冰冷的教育现实的苍白与迷惘。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孔子这个教育家。

孔子和几个弟子谈人生理想。他的一个弟子曾点说,我的理想是,在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穿上新做的春装,陪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冻的沂水中,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后沐着春风,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然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了。我只想做这样一件事。

孔子听了他的话,长长地感叹一声说:“吾与点也!”“与”,赞同。即是说,孔子的理想和曾点是一样的。这个理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天地万物与心灵的和谐,充满人性的温馨与高贵。正因为如此,所以孔子才能安贫乐道,才能在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性情耿直、敢于抨击。而文中所提到 “爱心、真心、公心、慧心”, “教师的三宽”宽松、宽容、宽厚”,教师的教学三宝——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等,就是在告诉我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一个美丽的灵魂。

文中有许多教育思想也是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的。比如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而本书中提出的“教育之根在于人性”。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等;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等,在这本书中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当然,根据教育现状作者在这本书中做了更为明确的阐述。比如关爱是要有能力的,教学为什么需要吸引力,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等等,都是可贵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比如《教学之根在于悟性》说到:“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弄明白事物的规律、道理。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领悟到所学事物的规律和道理,并能在实际中运用。这就是教学的成功。”一句话就把看似讳莫如深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让人有豁然开朗。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给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多读经典涵养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温暖的教育者的行列迈进。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笔记3

这本书是陶妙如先生的教学随感,是她在教育实践中提炼总结的教育智慧。本书从教育的不同角度分为:享、想、研、养、换、用、化、创、悟、赏、度十一个篇章。下面是我读“想”这一部分做的整理以及自己的浅显思考。

陶老师提出了三“想”:想象着我们自己能抵达的层次、想象着学生能登临的高度、想象着我们能创造的妙境。

一、想象着我们自己能抵达的层次

想象着自己能抵达的层次,其实也就是在教育事业中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初涉教坛,陶先生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了“我的目标:教育家”。经过十年的历练,先生认识到教育局的价值在于开启人类的心智,提升时代的思想境界。于是她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成为教育实践家”。先生化用《苏东坡突围》的话,概括了自己的理想的高度:光辉、从容、大气、温和、淡泊、厚实、高度

优秀的教育者应当有自己的教育理想,理想能给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在不断学习中进取,不断进取中调整,不断调整中成长。

二、想象着学生能登临的高度

每接一个班,我们都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些学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把他们的优势或者潜能都发掘出来?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老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现状,发掘他们的个人潜能,激励他们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进取。

陶老师接到一个基础很差的高三普通班,在第一堂班会课之前,她了解了班上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她理解孩子们常受批评,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心理,但是她抱定一个想法:不管他们原来怎样,我只坚信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想优秀的。

接下来,陶老师让学生自己选座位。第一堂班会课主题定为——“大学欢迎你”,用七张幻灯片展示七所名校的照片和

陶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了目标,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之火,下一步就是测量自己离目标有多远,正视起点,才知道怎样去努力。于是,老师展示他们高二成绩表与上一个层次班级分数的对比表和高考划线标准,让他们清楚自己跟目标的距离。

现实跟理想差距很大,看到录取分数线,学生刚提起的兴趣又明显地低落下去了。这时陶老师打开网站,让学生看一位学长给学弟们的一段演讲《读书是读不死人的》、《绝不让自己后悔》。

聆听同龄人的心声,学生这次真的心动了,陶老师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心静,所以又讲了《呆若木鸡》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心不能为外物所牵制。学生若有所悟,老师紧接着提问:十八岁成人礼意味着什么?做事要五讲:讲秩序、讲规范、讲方法、讲合作、讲发展整堂班会课,陶老师理解并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可能达到的高度,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激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从这堂班会课里,我看到了一位温和宽厚、循循善诱的师长,陶老师果然是一个温暖又有智慧的老师!

三、想象着我们能创造的妙境

科任老师,接手一个新班级的学科教学,要让学生在第一二节课就喜欢上老师,喜欢老师上的课,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追梦般的感觉。开始给学生上学科课,既要简明扼要地纵向介绍本学科的体系轮廓,又要横向生动形象地展示学科的奇妙与璀璨、博大与精深,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文明的充满情趣、理趣、无尽的妙趣甚至妙境的艺术天地。

在第一堂语文课上,陶老师来了一个幽默的开场白:请同学们抬起头来,眼睛平视前方,微笑着注视着前面这道风景——将陪伴大家一道学习的老师,我!学生笑声起,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这堂课陶老师给出的主题是:情趣理趣妙趣——语文,我们享受的时候。语文,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来了,自然就感受到了。陶老师带领学生会名人:季羡林,启功大师,钱钟书,苏轼,孔孟。介绍这些文化大师,使他们感知到语文知识的广博与璀璨,以激起孩子们的向往之情。最后老师总结:心灵之所以会枯竭是因为没有扩充精神这一时空以厚度和深度。跳出井底的那一刻,开阔的不仅仅是眼界,更多的是心境以及今后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

老师给学生描绘出语文的妙境,让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美好愿望,再给出语文学习的方法,提出语文学习的要求和建议,学生就能欣然接受,学生就愿意追随大师的方向,从而走进语文的妙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278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