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铁人读后感200字左右汇总56句-读后感

在新中国初期共和国的开采历史上,有一大批普普通通的者,他们背井离乡,怀揣着梦想,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荣誉和使命,不惜牺牲青春岁月,甚至整个生命。他们的努力和奋斗,换来了收获的光荣,他们的奉献和牺牲,不应该被忘记!《铁人》影片以宏阔的史诗场景,和工人们各自的斗争历程,谱写出几十年来,两代石油工人在东北大地上的生命壮歌,这其中既有王进喜式的英雄好汉,也有刘文瑞般的文弱书生,既有粗犷豪迈的战斗情怀,也有迟疑彷徨,怀疑和否定自己价值的时刻,所有这些,都表明了所谓的铁人全是一群普通人,但是他们以平凡的脚步,走出了伟大的历程,深深的震撼着每一个观众。

可歌可泣王进喜——铁人是这样炼成的

王进喜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感召力不仅来自他高度的责任心,工作激情和

影片以大量的性格与细节刻画,为一个可歌可泣的铁人形象的诞生奠定了丰满的性格基石。他对于钻井的痴情,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地步(但是哪一种成功不是如此呢),最后他们以5天4个小时的时间,创造了记录,成为钻井先锋和榜样。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有了他前期对于每一个成员的动员,有了他的生动而鲜活的思想,有了他以身示范,有了他在关键时刻的果断,所有这些所焕发出的战斗热情是惊人的。这是怎样的5天,他喊着号子,给大伙鼓劲,眼看着线磨断了,但是,靠着身上的一股子劲儿,楞是让大家伙齐心协力把机器拉上去了,在很多时刻里,眼看着不行了,仿佛就靠着他的一口气,让大家走到最后,撑到胜利的时候,人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在危机时刻所迸发出的力量!

当井喷发生的时候,他不顾被压伤的双腿,在得知应急措施无法预期达成,急需的材料不能及时运到之时,他当机立断,变通方法,没有搅拌水泥的机器,他作出惊人之举,以血肉之躯充当搅拌机——铁人就是这样炼成的,正如他在发言的时候说的那样,“宁可少活0年,拼死也要拿下大油田。”

可悲可感刘文瑞——一个普通的灵魂能够走多远

刘文瑞的形象,非常重要,也非常感人。他不仅是上一代和下一代石油工人的一个桥梁和过渡,也通过自己的平凡和普通衬托出了上下两代石油人的不同寻常的铁人精神和侠骨柔情。

刘文瑞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一个无法适应残酷的时代和残酷的生活的普通人的悲剧,他做不了英雄,却被迫和英雄们一起战天斗地,他无法适应环境和生活,却不得不坚持着一天又一天,他完成了他自己能够完成的工作,直到再也支撑不了。他的失败正反衬出在场的每一个石油工人的大不易,可以说每一个坚持下去的人都是英雄,王进喜只是这个英雄群像中的一名。

刘文瑞努力过,战斗过,坚持过,但是他懦弱,所以当别人不给他至关重要的晶石之时,他没有拿起菜刀和人拼命的勇气;他身体孱弱,一到残酷的冬天,他的老寒腿就犯病了;他还笨手笨脚,把师傅王进喜的双脚给砸伤了。是的,他犯过大大小小的错误,但是王进喜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这个小知识分子的引导帮助和关心,这个小知识分子也一直挣扎着希望可以做得好些,但是他没有坚持到最后,他实在撑不住了,选择了逃走。王进喜一直追到火车站,抓住了他,还是放了他,最后一刻不忘把身上最宝贵的全都给把本文              了这个徒弟,悲怆的哭号着他的不争气。

刘文瑞不是个孬种,他用自己的专长,扎根乡村教育,和老婆一起支撑起一所小学,直到生命的终结,在另一片天地中,完成了一个新的领域里的铁人的自我塑造。正如他的儿子所说,他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他完成了自己,虽然平凡普通,但是他没有放弃奉献和努力。他同时也完成了一个好的角色,把一种奋斗的精神,一种执着与坚持,传承给了他的儿子,从这一点来说,刘文瑞的一生是成功的,也是值得尊敬的。

可赞可叹刘思成——平凡的脚步也可走出伟大的历程

思成是新一代的石油工人,一个年轻的标兵,但是他所面临的困惑更多,新的价值理念不再具有王进喜时代的单纯和朴素,而是很容易在迅速多元化的时代里,迷失自己,许多身边的同事都说他是傻子。他迟疑过,彷徨过,甚至失眠过。他变得很沉默,变得很孤僻,虽然他还在干活,但是干活的意义随时被抽空,怎么办?这位年轻的铁人为自己寻求自我调节的方法,就是面对现实,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他一直有一种动力,这个动力起初来源于父辈的光荣和精神感召,他在自己的宿舍里也装饰着当年铁人时代的荣誉徽章,他为自己营造了一种奋斗的情怀,他要撇开众人的干扰,独自努力,他做到了,他一次次面对各方面的质疑,包括自己内心的动摇,又一次次在精神上超越自我。

但是,有一天,当他得知是一个逃兵的时刻,他的痛苦格外深沉,因为榜样没有了。赖以自豪的传统和父辈的荣光一下子成了笼罩在头上的阴影,如何战胜自己呢!他回避过,别人却偏偏一次次提起,他试图忘记过,但是瑜伽和拳击也无法抹杀这样的事实,在最痛苦的时刻里,他甚至控制不住和最好的朋友扭打起来,影片再一次表现出英雄和标兵的普通,也正是在这种普通里,我们看到了超越自我的可贵和动人。

思成终于愿意接受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同时用自己舍身救人的壮举,实现了对父辈的超越,对自我的超越,同时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出伟大的历程。

影片没有塑造一个个钢铁意志的伟人,却勾画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石油工人,勾画出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时刻里的坚持、执著、挣扎和牺牲,他们的业绩和贡献是了不起的,但是他们的为人和做事又是朴实无华的,他们是平凡的英雄,是有缺点的好人,这样的生命壮歌才更有味道,影片的魅力也就在这里。

5月13日,我厂全体员工在公司领导的倡导下,集体观看了专题影片《铁人》。这部被中宣部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影片以全新的视角,演绎了新旧时期两代钻井工人的先进事迹,“铁人”王进喜那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震撼着我。

在铁人身上,我感受到了满腔的爱国热忱。影片中,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在建国初期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施工设备严重缺乏。为了让新中国用上自己开采的`石油,王进喜在大会战动员大会上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地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铁人用这种以苦为乐,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他带着他的团队用撬杠抬,用大绳拽,将数吨重的泥浆泵拖上井架。他们用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连续数昼夜的奋战,使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铁人正是把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热忱,化作了对工作的动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在铁人身上,我体会到了伟大的奉献精神: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第二口油井突发井喷迹象,同事们建议到安达找领导,铁人听了大吼一声“等你们去安达找领导要回重晶石粉压井,钻机早掉进地球里头去了”.紧急时刻他当机立断用水泥代替石粉,水泥沉在泥浆池底必须搅拌,现场却没有搅拌机,王进喜便扔掉双拐,不顾自身的安危,纵身跳进泥浆池......看到此处,我不禁感慨万分。一个病人,跳进刺骨的水泥浆中充当“人体搅拌机”,那滋味可想而知。这需要多大的精神支承啊!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铁人们无私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健康甚至生命!

在铁人身上,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实。影片中的铁人不再是英雄式的人物高高在上,而是通过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使之丰满起来。使人感觉铁人王进喜就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一员。他气急了也会讲脏话,也会踢人,他也会抢领导的烟抽,也会向他组队里的人偏心。这就让人感觉铁人很真实,在真实中甚至还有些可爱。令我尤其感动的是铁人追送徒弟的那场戏。最器重的徒弟王文瑞在最困难的时候当了逃兵,他疯了似的到处去找。当终于在火车上找到了徒弟,徒弟泪流满面地说“师傅,我熬不住了……”铁人面对“背叛”自己的爱徒,眼里没有过多的责备,只有痛惜,嘴里吼着“熬不住就给我滚!”却给徒弟留下了当时稀缺珍贵的三个馒头和一小袋米。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铁人,在工作中豪情万丈,在生活中也有“柔情”的一面。

在新一代的铁人身上,我看到了铁人精神的延续。影片塑造了一位新时代石油工人刘思成。作为大庆石油工人的后代,刘思成深受铁人精神的影响。但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他的所作所为却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与认同。作为单位的业务标兵,他曾经孤独、困惑过,但是,在工友失踪的突发事件面前,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找工友的征途,让铁人精神在新一代身上得以回归。

影片在感动与震撼中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同铁人时代相比,我们虽然拥有了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却缺少了一种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多了一份对金钱名利的追求,却少了一份纯净的心灵,美好的向往;我们多了一份对物质上的要求,却少了一份精神上的奉献......在经济危机的今天,在吉化掘起的未来,正是需要我们拥有这种敢于吃苦,勇于奉献,不计较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铁人精神。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如何能让生命过得更有价值,如何能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我想那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都要将铁人精神进行到底!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有所耳闻。在我的心目中,铁人王进喜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影片《铁人》后,我对“铁人”王进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影片中上个世纪60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在环境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展开的“大会战”。旧时的火车站,高耸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头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历史通过银幕在我们眼前再现。昏暗简陋四处透风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粮,就是在这样及其恶劣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用人拉肩扛的'方式竖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带领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关键时刻,他能大吼一声,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肉搅拌机”。看到这里,我被这种忘我拼搏、无私奉献,不以牺牲个人生命来保卫国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是啊生活中,生产中就需要这种精神,幸福是要靠勤劳的双手去拼搏创造的。

影片中还重点刻画了另一位楷模,他就是刘思成。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庆石油工人的后代,在物欲横流的新时期,对着茫茫无际的戈壁,干着每日重复枯燥的工作,他困惑过,彷徨过,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踪的突发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寻找工友的征程。这样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们铁人精神并未泯灭,他在新时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

上世纪60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他们的理想和目标就是振兴国家的石油事业,为此可以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看完影片,回过头来看我们,在经济危机时刻,在企业举步艰难之际,这种铁人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让我们大家向铁人王进喜学习,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坚,让“铁人”精神永放光辉,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快发展!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330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