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读后感450字选录50条-经典语录
上学期,我学习了《水》这篇课文,知道了作者马朝虎小的时候,他的家乡严重缺水,但幼年的他并没感觉到缺水的苦涩,反而觉得大人小孩一同在雨中洗“淋浴”、四兄弟用一勺水洗澡都很痛快。读着课文,想着前些日子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干旱的电视画面,我感慨万千,也产生了些许自责。
当我读到“村子里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水回家。”“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些话时,觉得这水真的来之不易啊!而我们这儿,只要轻轻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就能哗哗地流出,相比起来,幸福之感油然而生。当读到他们在雨地里洗澡,快乐得像过节一样时,真担心他们会着凉感冒,因为我们只有夏天才在家里洗澡,而且都用热水,即使盛夏下河洗澡,也只在晴天的中午进行。想起自己平时用水的奢侈甚至浪费,读着他们对水的珍惜与渴望,我心里真有些后悔与不安。
课上,通过老师介绍,我还了解到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国家,许多城市面临缺水,国家正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路过我们响水的一段已经竣工。学了这课,我进一步懂得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决心从今天开始节约用水,还要督促家人投入到这个行列里来。否则,也许过不了多少年,我们这儿也会遭遇作者家乡那样的缺水,或许更严重到公益广告说的那样:假如人类不珍惜水源,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
今天我学习了《水》,心情十分沉重。
《水》的作者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要走十公里,再排一个小时的队,才可以挑一担水回家。“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是村里人说的最多的话。一年到头,只有下雨天男女老少才能淋在雨里痛痛快快洗个澡。这时候男孩子都脱得光光的在雨里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夏天,酷热把兄弟四人折磨得像“四根快被晒干狗尾巴草”。母亲从水窖里舀了一勺水,淋到他们身上,他们舒服得“啊啊”大叫。
读完课文,我联想起我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场面:干裂的池塘底,干枯的庄稼,几个衣着简单的孩子站在大人的身旁,热辣的眼睛望着天空,祈盼雨快快降下来。
我出生在青岛市区,我们喝的水来自近三百公里外的黄河。我听说过自来水要经过沉沙、输送,净化、杀菌等过程,才输送到每家每户的,来得十分不容易。但因为从来没缺过水,也就不懂得珍惜水。我洗脸刷牙不用脸盆和杯子,打开水龙头任由水哗哗流淌;洗手后,不及时关闭水龙头,让水白白流走;洗澡的时候,我打开喷头只管往身上浇。从今天起,我要这样节约用水;洗脸、刷牙的.时候,我要使用脸盆和杯子。洗手后,我要马上关闭水龙头。洗澡的时候,我要先用喷头从头到脚淋湿,再全身涂抹肥皂或沐浴液,然后搓洗,最后打开喷头冲洗干净。我要告诉家人,淘完米的水,要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要用来擦地、冲厕所。我还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爱绿护绿的活动。另外,我要利用一切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水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一旦发现有污染水源破坏环境的现象,我要向政府举报。
有一条公益广告说得好: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为了我们一直有水喝,有水洗澡,我要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读了《向晴天要水》这一文,我感触颇深。不禁被“科学院”院长樊采薇细心观察,提倡环保的行为所打动,更明白了一个道理,科学大于等于“无中生有”。
《向晴天要水》这个标题本身就带给了我极大的吸引力。“怎么向晴天要水?晴天怎么要水?难不成是太阳雨?”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我继续往下读。原来,樊采薇是利用彩钢瓦的聚水能力,把水蒸汽采集起来,从而达到“向晴天要水”的目的。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才是最令人振奋的'。“一个玄武湖那么大!”真是难以置信啊!还有“自动滤水器”和“烟花安全卫生燃放装置”等,都是我从未耳闻,从未眼见的。樊采薇巧妙地运用了铁丝网和黄沙土,设计并制作出了实用且耐用的小发明,实在是令人敬佩。
这篇文章着实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启示。在啧啧赞叹时,我们也总是替自己感到惋惜:“哎,明明这小发明挺简单的,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其实,那不是我们笨,而是我们不像采薇那样,总能从身边发现一些灵感。虽然这些灵感平时我们也能遇到,但是我们常常是任其溜走且不予理会。采薇却能敏捷地抓住它们,并加以修缮。最后,我们只好自怨自艾:“哎,明明真的。”
其实,“搞科学”并不难,但最难莫过于抓住灵感“无中生有”。只要细心观察、留心一切,就会向樊采薇一样,成为一名小科学家哦。难道不是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3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