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玉传的读后感收集100句-经典语录
《霍小玉传》读后感1
读了《霍小玉传》,心里不禁愤愤不平,世界上居然就有这么傻的女人!李益对她从头至尾也没有付出过真实的感情,她却为了李益这个薄情汉而送了性命。
李益是个薄情之人,从文章开头就已崭露头角,”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他一开始就抱着”博求名妓“的想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想玩玩爱情游戏,找寻刺激。而且,他还仗着自己些许有些文采,自吹自擂地觉得非一般女子陪他不上。这样夸夸其谈的人,霍小玉一开始居然没有看出来。
再者,当李益见到霍小玉,才说上几句话,还没混熟的时候,他便”请玉唱歌“,这样的行为,难道还不能表明,他是来寻欢作乐来的么!
固然李益是为世人所不齿的,可是霍小玉却执迷不悟,当她明明已经看清了李益的真实面目后,她还是一味地往里陷,而没有及时收回自己的感情,搞得后来自己一命呜呼。文中提到,当李益在京城时候,霍小玉千方百计,费尽钱财去请他来,他都不肯来,可见他心肠有多狠,有多绝情了,可是直到那个时候,霍小玉还不觉醒。试想想,要是霍小玉为自己打算打算,就此放弃这个背信弃义的混蛋男人,以她的姿色,她的才气,不怕得不到爱,而且,她要是早点收手,对李益死了心,而不是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积蓄用在他的.身上,脱离风尘,用自己的积蓄好好谋算一番,也能过上好日子。
在这里,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霍小玉的母亲,按文章里的思路看来,净持是霍小玉的亲生母亲,但是,在整个事情的发展中,净持作为她的母亲,并没有祈祷正面作用,相反,当时还是她把霍小玉力推给李益的。因为霍小玉第一次见李益时,因为害羞而不肯唱歌,而净持却”固强之“。天地下哪有这样的母亲,不盼着女儿好,却还把她往火坑里推。
霍小玉的爱当然是令人可怜可敬的,但是她的悲凉下场,不光是因为她的痴心错付,还因为她太过执着。
《霍小玉传》读后感2
“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即王之宠婢也。”相信读过蒋防《全唐诗》的朋友一定知道这是他那名篇《霍小玉传》中的句子。《霍小玉传》之所以那么著名是它反应了封建门阀制度的腐朽,抨击了封建思想,文中霍小玉虽聪明,美丽,善良,却终因母亲身份卑微而沦为名妓,在鲍十一娘的撮合下虽与李益结成连理,却最终难逃背弃的痛苦,最终含恨而死。
在文章开头就为她与李益的这段恋情埋下了伏笔“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喈。”这就为霍小玉的出场做了铺垫。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主人公——霍小玉。
“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这句话描画出了霍小玉的美丽,而“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这两点加起来就使得李益这位才子不得不爱上眼前这位姑娘。而霍小玉的聪明之处更是在于她能预见未来这在文中也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论点“妾本娼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从这一点出发霍小玉对她与李益的这段爱情的结果已经预想到了,而后李益又是写保证书又是哄霍小玉开心是为了后文李益如何如何负心寡意,始乱终弃做了一个小的伏笔。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封建社会的缩影,而在主人公霍小玉身上我们又看到了封建门阀制度对于一个普通女子的压制,霍小玉应该是旧社会妇女的翻版,她应该是一位谨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典型。然而她所不同于她们的大度与宽容在李益上京之前她与李益有过这么一段对话“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途虚语耳。然妾有短愿,欲辄指陈。永委君心,负能听否?”生惊怪曰:“有何罪过忽发此辞?试说听言,必当敬奉。”
玉曰:“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士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必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喈秦晋,亦未为晚。”从霍小玉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女子能有如此觉悟确是难能可贵的。而李益的负情寡意则体现了在那个男权社会多是妻妾成群从这一点足见封建制度的腐朽。在见到李益之后霍小玉痛斥到“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痛佂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决,我死之后,必为历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霍小玉既无泼妇的乱叫行为,同时又发誓报复李益使其终生不安,足见主人公对李生的痛恨已达极点。
《霍小玉传》描绘了一位美丽,善良,聪明的女子,通过她与李益的这段悲惨恋情来烘托也封建门阀制度的残酷,而作者运用语言的描写更让我们发解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在与李生见面后因久病成疾最终饮恨而死,霍小玉因美丽得到李生的倾心,因门蒂之分而被遗弃,因为善良而得到他人的帮助,因聪颖而能预见结果。本文描绘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女形象,更衬托也其敢爱感恨的特点。
《霍小玉传》所描绘的是一位被封建制度所摧残,被负心汉所遗弃的妇女形象,她不慕财物委身于人,却落得个悲惨的结局。本文用犀利笔尖刻画腐朽的制度,使霍小玉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确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奇葩。
《霍小玉传》,唐代传奇小说,略晚于《李娃传》、《莺莺传》,代表唐传奇发展的又一高峰。小说叙述的是陇西书生李益和长安名妓霍小玉凄楚动人的'爱情悲剧。 此书约作于元和四年(809)前后,作者蒋防,字子徵,义兴(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
【故事简介】
霍小玉系霍王府庶出,沦为艺妓,与名门出身的新进士李益相爱。小玉担心自己身份低微,不能与李益长相厮守,李益以缣素书永不相负之盟约,“引谕山河,指诚日月”。霍小玉遂和李益两年日夜相从,之后李益授郑县主簿,离别之时,小玉向李益请求八年相爱之期,李益再申皎日之誓,并答应八月来娶。
李益归家觐亲,其母已为他订下甲族卢氏之女,李益惮与母亲严威,知必负小玉之盟,遂与小玉断绝书信及往来,并自秘行踪,断绝小玉想望。
小玉日夜悬想,多方赂遗亲知,打探李益消息,资财用尽,变卖妆奁。“怀忧抱恨,终岁有余,羸弱空闺,遂成沉疾。”终有一黄衫豪客携李益至小玉家,小玉历数自己的不幸和对方的负心,长恸数声而绝。后李益因小玉冤魂作祟,三娶皆不谐,终生不得安宁。
玉,有透明的纹理,温润的质地,也有宁折不屈的品性。古人云:玉,有五德。这是一个关于玉的诚实守信的故事。
台儿庄战役那年,一位军官把一块祖传玉玺——无价之宝朱元璋印,交给苏老先生代为保存,以免打仗时落入日军之手,并说:“生,我来取玉;死,玉归您。”苏老接过玉,深感责任重大,许诺说:“你放心打仗去吧,人在玉在,人不在玉也要在。你的玉,等你来取。”
大战结束后,军官未来取玉。苏老以为军官已战死,就把玉深深地埋在地下。几年后,苏老先生病死了。临死前,他让自己的'儿子把玉放到更深的土中不要动那块玉。可是,一年后,几个山贼让苏老先生的儿子交出那块玉,可他却摇了摇头最终被山贼活活烧死。后来军官去苏老先生的家中取玉,得知了这件事,执意要把玉送给苏老先生的孙子。可老人的孙子却还是不要,最终军官含泪拿着玉走出了苏家。
我敬佩老人和老人的儿子和孙子的诚实守信精神,并敬佩老人与老人的儿子的守玉精神。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3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