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莲花里的钻石读后感800集合80条-读后感

莲花的作文1

莲花,在我眼中就如一位天仙,挥舞着轻纱飘落人间,它的清秀脱俗,高贵典雅已深深地刻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夏,来了,带着炎热欢快地飞来。在没有任何遮掩的莲花池旁,依然不乏观赏的人们。我喜欢静静地蹲在一旁,沉醉在莲花所带给我的美妙之中。注视着池塘,那香气袭人的莲花们千姿百态。有的从荷叶中冒出来,宛如一只独秀,向千万人展示着自己清雅的魅力;有的羞怯地躲在圆盘下,时而现身,时而隐藏,犹如害羞的少女始终不敢迈出闺房半步;有的还只是花骨朵,露珠形的圆脑袋,显现出几分雅嫩;还有的半开半合,让人不免觉得好奇“里面有什么呢,是不是在指引我去探索……

细细品味着每一朵莲花,那花瓣娇嫩,仿佛用手轻揉,也会留下印痕。白里透粉。淡紫红下又紧连着白,越往上越深,好似那慢慢渗透的水滴,一开始印痕最深,逐渐变深变白,可无论怎么变,也改变不了它们与生俱来的那份生机,那份高雅。

早晨,荷叶、莲花上都沾满了晶莹的露珠,这水珠酷似珍珠、宝石,或是水晶,给池中的植物于增添了一份秀丽随着冉冉升起的红日,那珠水呼应着,也洒上一片金色,而我,也已变成蜻蜓,穿梭其中,忽而立在花头,忽而站在碧绿的荷叶上,融进这妙不可言的一景。

雨天,大雨淋湿了莲花,而荷叶就如一把伞,扶持外表柔弱的睡莲,而实际上,在莲花的身躯里,有着一股随时会爆发的生机,它早在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便已出现,循规蹈矩地生长着,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的宝贵,也等待着为人们而奉献自己。

雨停了,空气变得更清新,我又来到了令人流连往返的莲花池边,那刚出浴的莲花就如杨贵妃带着神秘,却又不失高贵,它们冒出了头,好像模特儿秀出真风采,它们迎风轻轻摇荡,让人也跟着眩晕,化成一朵莲花,感受着自然,感受着微风。

莲花让人不由地赞叹,因为它外表的秀丽,更因为它内在的坚强,我欣赏着它们,初夏被清风轻抚的它们……

莲花的作文2

喜欢莲花,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

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她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

情人眼里出西施。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可比。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他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百花争艳,牡丹芍药,艳丽妩媚,使人为之震惊;夏日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

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也常常是不公正。

夜深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被这个问题烦扰着。回忆的匣子被偷偷地打开,往事,重现眼前。

因对个别人的崇拜,我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畏惧,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脸皮要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因为自己的喜好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猛然发现,曾经,自己是如此没有主见,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认清每一事物,应抛开自我的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主见,更能感觉自己的存在。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间,不随山水、飓风而改变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独自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没有人路过,仍开得那么鲜艳那么快乐。

爱莲,却不溺莲。爱生活,应该做个公正的裁判。

莲花的作文3

许久未见莲花了。

这美丽的生灵只在夏天绽放,实则有些可惜。但也是与它的天性有关。

还能记得去年夏天去欣赏它的情景——一池碧绿的滚着水珠的叶子,层层叠叠,中间透出一抹白,一抹粉白,一抹粉红。底下水中鱼儿乌龟悠闲地,享受地游着。看着这些,不由得让人放松。

粉白的居多,一株有一株的白荷花穿插其中。茎或长或短,荷花随着或高或低。随着阳光撒下,给荷花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色彩,打上了一束自然的光芒。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描写了莲的体态——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啊,从古至今,人们最喜欢的花种应该就是牡丹吧,它不仅是中国的国花,也是富贵的.象征。但也有例外,晋代的陶渊明喜欢菊花、宋代的林逋喜欢梅花、宋代的叶绍翁喜欢杏花……但莲花,它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吧。

莲花有高洁、清廉、富贵的意思,它代表纯真、圣洁的爱情。

每一种花都有它需要的生活环境,莲花则生在满是淤泥的池塘,但若从淤泥池中拔出它,却不会沾上一点泥,将它栽入清水中也不会玷污了清涟,依旧那么圣洁,也不显得妖艳。这就是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吧。

周郭颐爱莲,因为莲是那样的圣洁;是那样的高贵;也那样的清廉。

泥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干净的脸庞,没有我们认为是漂亮的样貌,世间万物都可以践踏它,它被所有生命践踏着。但它还是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哺育出幽幽的倾莲。

繁花落尽,我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爱莲说》是落花中最美的那一个。

回过神来,夏日的池塘中,不仅有莲花,还有莲叶。红花要在绿叶的衬托下才更美丽,却不是说绿叶本身的不美丽。

莲叶上滚动着水珠,柔和的阳光照射着,叶上的水珠闪闪发光,如同在莲叶上放上了钻石。莲叶下,躲着许多小鱼,它们好似在玩捉迷藏,又好似呼朋好友一起乘凉。

池塘中的莲花与莲叶,构成了我夏天最为美好的景色。

莲花的作文4

北极,现在是寒冬,雪莲花在这里是不会开放的。可是有一朵比腊梅还坚强的雪莲花,正在灿烂地开放。

它看起来生命很脆弱。它自己知道,要尽快离开这片雪地。但是它不能像动物那样移动。它多么希望有一只动物把它带到别的地方去呀。但茫茫雪原,哪里见到一只动物?忽然飘来一丝热气,这让它联想到了动物。是谁呢?凭它的感觉

----驯鹿!一头驯鹿!这只离群的驯鹿在这片雪原只能吃草根。但是现在它看到了一株雪莲花,这对它来说是美味。可这对雪莲花可是大难临头呀!雪莲花知道不过几秒钟,它就会被驯鹿嚼个粉碎。但是,驯鹿却跑开了。有一只北极狼发现了驯鹿,准备将驯鹿列入它今天的菜谱。北极狼绕过雪莲花跑了。

没有动物在身旁,雪莲花又感到了寒冷。它现在感觉自己在结冰。雪莲花似乎已经为自己定好了命运:以后,天气会越来越冷,雪莲花结的冰会越来越硬,之后会下大雪,雪会把雪莲花结的冰覆盖住。没有什么动物会注意它,而且没有食草动物会吃掉它,等到春天,冰雪融化,它结的冰也会融化。那时候,它的生命就此结束了。

但事情没有雪莲花想象的那么糟。

有一天,一只富有好奇心的小旅鼠,看见雪莲花,就想尝一尝,刚用嘴叼到雪莲花,就被一只猫头鹰给抓住了。小旅鼠还是紧紧叼着雪莲花,雪莲花被连根拔起,跟着旅鼠和猫头鹰一起飞过冰海,飞过雪原。忽然,雪莲花看到了一个雪莲花丛,觉得它想去的地方已经到了它想到的地方,就开始把自己体内的寒冷抒发起来,搞的旅鼠嘴巴冷冷的,就不得不把雪莲花放掉。雪莲花落到了雪莲花丛里,却被一个北极考察队员捡到了。考察队员把雪莲花带回家,装进了特殊花瓶里,打开冰箱,我们可以看到:雪莲花的花瓶最下面是冻土,中间是考察队员收集的雪,最上面,就是那朵开的很艳的雪莲花。

这朵雪莲花,经历了大自然的风风雨雨,最后,来到了所有雪莲花都不能去的地方,那就是:人类世界,在这个人类的世界里,它不用再担心会有酷寒,也不用再担心有动物来吃它了。

莲花的作文5

莲花,您亭亭玉立,天生丽质,孤傲高雅,风韵飘逸,因而,世人爱您,赏您,赞您,都因您除了玄妙美丽,还有着生存的智慧,生于世俗间,却植立于清水里,与世人若即若离,与陆地上争奇斗艳的百花相比,平添了不少魅力和神奇。

莲花,您出生在污泥之中,出身卑微却不卑不亢,心高志远,气节凛然,终于以纯洁的品质昭示世人。您以清水为镜,以绿荷为友,以鱼儿为客,与清风相戏,与蜻蜓相吻,与人类相望。您超凡脱俗,又脚踏实地。您在淤泥里孕育,在阳光里生长,在高温里盛开,在清风里结实。您品貌都是优质。您全身是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荷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疗多种疾病。于是,带着几分感恩,静静地品您,赏您,品味您的清质,赏析您的灵魂。莲花啊,您的心灵,竟也这般美丽和纯真!

莲花,您盛开在诗文里,盛开在书画里。我要慢慢而细致地品读您,在诗经楚辞的古典里,在《爱莲说》的赞美里,在唐诗宋词的婉约里,在朱自清的月色里,在余光中的诗雨里,在席慕容的画笔里。您含苞待放,一分娇羞;您粲然盛开,二分奔放;您风姿绰约,三分妩媚;您清香脉脉,四分温柔;您祥和宁静,五分佛性。

晶莹的雨珠滚动在您的面颜,您便诗意盎然了。是的,诗情与荷花难以分离。荷花人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有人借荷香淡淡抒发散淡的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的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倾吐离别的情愫……凡此种种,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怀的华彩诗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花只应天上有,此花真合在瑶池”“灼若芙蓉出渌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入画,则成为了对于生活的礼赞,对于和平的祈祷,对于幸福的憧憬。

莲花啊,您这“花中君子”,您这“凌波仙子”,您这“风露佳人”,承载了世人多少美好的希望!印度人和泰国人把您尊为国花,佛教把您作为圣洁的象征,中华民族则把您看作是真善美的化身。

让圣洁的莲花,盛开在您的心湖吧。

莲花的作文6

莲花,你亭亭玉立,天生丽质,孤傲高雅,风韵飘逸,因而,世人爱你,赏你,赞你,都因你除了玄妙美丽,还有着生存的智慧,生于世俗间,却植立于清水里,与世人若即若离,与陆地上争奇斗艳的百花相比,平添了不少魅力和神奇。

莲花,你出生在污泥之中,出身卑微却不卑不亢,心高志远,气节凛然,终于以纯洁的品质昭示世人。你以清水为镜,以绿荷为友,以鱼儿为客,与清风相戏,与蜻蜓相吻,与人类相望。你超凡脱俗,又脚踏实地。你在淤泥里孕育,在阳光里生长,在高温里盛开,在清风里结实。你品貌都是优质。你全身是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荷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疗多种疾病。于是,带着几分感思,静静地品你,赏你,品味你的清质,赏析你的灵魂。莲花啊,你的心灵,竟也这般美丽和纯真!

莲花,你盛开在诗文里,盛开在书画里。我要慢慢而细致地品读你,在诗经楚辞的古典里,在《爱莲说》的赞美里,在唐诗宋词的婉约里,在朱自清的月色里,在余光中的诗雨里,在席慕容的画笔里。你含苞待放,一分娇羞;你粲然盛开,二分奔放;你风姿绰约,三分妩媚;你清香脉脉,四分温柔;你祥和宁静,五分佛性。晶莹的雨珠滚动在你的面颜,你便诗意盎然了。是的,诗情与荷花难以分离。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有人借荷香淡淡抒发散淡的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的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倾吐离别的情愫……凡此种种,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怀的华彩诗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花只应天上有,此花真合在瑶池”“灼若芙蓉出渌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入画,则成为了对于生活的礼赞,对于和平的祈祷,对于幸福的憧憬。

莲花啊,你这“花中君子”,你这“凌波仙子”,你这“风露佳人”,承载了世人多少美好的希望!印度人和泰国人把你尊为国花,佛教把你作为圣洁的象征,中华民族则把你看作是真善美的化身。

让圣洁的莲花,盛开在你的心湖吧。

莲花的作文7

夏日的风,带着丝丝午后的乏倦,怜爱地抚弄着那清潭。微微泛起的涟漪,似少女因羞涩而腾起的红晕,竟触动了歇息的红鱼,红尾轻摇,莲叶周身即碎成一盘细金。诗意朦胧的午后,伴着几声闲适的蛙鸣,大片的莲与叶相交辉映。有的莲,含苞待放,羞涩一如孩童;有的莲,盛开许久,尽情展现魅力,却是孤芳自赏。莲叶,绿如翡翠,似托着稀世珍宝般与其映衬,恰成一体。一位少女伫立湖畔,伫立在这香气馥郁的世外桃源之中,与氤氲水墨相融……

自从爱上莲后,我的心被收拾得前所未有的干净与纯粹。虽不敢与敦颐兄相论,却也被她的魅力所沉沦……

莲的魅力,多半来自旁的花没有的“仙气”。外表清冷孤傲,内在热血奔腾,犹如冰山下的火种,正义如她,善良如她,高洁如她,隐逸如她。

一向觉得红配绿太乡气,每想到粉红配墨绿竟这样纯澈、唯美。或许牡丹庸俗,或许水仙娇气,或许昙花短暂,或许月季妖媚。而莲,不同于世俗,纯洁,淡雅。不是我夸张,她当真可谓花中之王了。

淤泥不染,人淡如莲,或许是最理想主义的人生吧。毕竟,莲生得太纯粹超脱了,她对环境的要求几乎为零,即使是浊气的沼泽,污淤的泥潭,她的身子一样清洁得没有任何瑕疵与污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呵,面对纤弱旖旎的莲,我们只能远远地细细品味她娉婷袅娜的倩影,不允许,也不能对她有任何亵渎与侵犯。

洁身自好,超凡脱俗,清雅洁净,却不显媚态,可谓花中极品。

只可惜,人不能象莲一样活的自在却不失尊严。生活如染缸,金钱,美色,权利,诱惑,被任何一项陷住都能使人不能自拔,最后身败名裂。人所谓的底线与道德观逐渐被这些“凡尘俗物”所吞噬,仅留的,便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种种:虚荣,攀比,托关系……

看到舞厅中狂欢的青年男女了吗?看到公司里点头哈腰的下属了吗?看到酒桌上被金钱贿赂的企业老总了吗?

一声悲叹……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我轻轻呢喃着,

却不觉被莲那刺骨的傲灼痛,她在笑我吗?这不怪她,只有强者,才有资格去“傲”,去“笑”,“笑”世人的无知与狂妄。

一席清风扑入荷丛,而莲,却是空梦一场……

莲花的作文8

我的家乡是一座江南小城,在我的脑海里,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最美好的,而我最欣赏的是家乡的莲花,它让我更深地留恋着家乡的美好!

每年六月,静悄悄的,那碧绿的湖水中便会钻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莲角,默默无闻地挺立在湖中。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却“早有蜻蜓立上头”。夏日的微风轻轻吹过,在微风的爱抚下,小莲角渐渐舒展成了碧绿的“大圆盘”,悠悠地荡漾在湖面上,很快它们占领了整个池塘,但又开始争先恐后地往高处长似乎在比谁更适合做这个地方的“霸主”。你可别小看这些“大圆盘”,将它们煮水喝,不仅可以治疗感冒发烧,夏天喝了还可以避免中暑,并且提神醒脑呢!当人们还在想法儿摆脱夏日炎热的追赶时,在莲叶的遮挡下,一个个小花蕾冒了出来,害羞地张望着四周。花蕾渐渐长大了,洁白似玉的花瓣渐渐绽开,花瓣都有规律的形成一圈,中间有一个淡黄色的小莲蓬,一朵朵亭亭玉立。远远望去,好似一位位少女翩翩起舞。当然,荷花也有自己的用途。可以将花瓣摘下洗净,放入杯中冲上水,加入糖并盖上杯盖,几分钟后,打开杯盖,一股清香甘甜的味道便扑鼻而来。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莲叶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清新典雅,再加上那风姿绰约的莲花,令人心旷神怡,还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看到了这景象没有人会相信莲花是从淤泥中长出来的。

随着夏天的消逝,与秋天的来临,莲花枯萎了,可是它为我们留下了两样有用的东西——莲子与莲藕。莲子即可吃,也可入药,有这清火滋补的功效。莲藕则可做成佳肴,先将已去皮、洗净的藕分成段,然后把淘洗干净的糯米灌入藕孔即可放入锅中煮,并且加入蜂蜜、冰糖等调料,几个小时后,将藕取出切成片,再淋上蜜汁,一道蜜汁莲藕就做成了,闻着甜蜜的藕香和糯米香,拿起一片,一条条细丝将藕之间连着,让人禁不住垂涎三尺。

每年夏季,在寂静爽朗的夜晚,我都会在湖边散步,并欣赏这一池淡雅朴素的莲花,它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着我,而那香甜的莲藕也为我的童年增添了许多甜蜜。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莲花。

莲花的作文9

记得这是通往外婆家的路上的一个小池子,其实我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存在的,也许,它也只在那个地方独释暗香吧。

就是一个初夏下弦月的夜,我正与亲人在漫步在小路上,小路不狭窄也不宽敞,也有些许石头。夏夜的晚风是凉爽的,轻轻低拂过,引起一片沙沙声。寻声而去,在不亮的夜里发现了几枝含苞待放的荷花,视野并不宽阔,但也能在隐隐约约中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低地的黑影,想必就是荷叶吧。

不知不觉中,走近了。借着月光看见那几枝莲花的模样,还没开放,花瓣尖有点粉色,收拢着的,香气却在风中漂浮,说不清是什么味道,但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不是浓郁呛人的,只是若有若无的香。晚风一吹,香气就萦绕着这片小小地方,安静平和,偶然沙沙地响,这是它们熟睡的鼾声。

啪嗒,啪嗒,啪嗒啪嗒……窗外愈来愈急促的雨敲打着窗户也没能打断我的回忆。

我又想起了在雨夜路过那潭小小的莲花池的情景。

也是夏的夜,却也是雨夜,开着小车路过,本是晕车又逢上雨水,头感到愈发的沉。

朦朦胧胧的恍惚间,我又看见了那池莲花。雨中,晶莹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倒影出一世界,雨中的莲花有着非凡的美,是一种脱俗的气质,清新而淡雅,是真的,有种如画般的感觉,而在这画中也含着诗,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雅风姿更盛牡丹。

打开车窗,雨的气息带着莲花的清新扑来,贪婪地呼吸着雨中清新的空气,雨细蒙蒙的,风一吹,飘进车来,脸上也有银线似的雨,冰凉的,渐渐的,头清醒不少,一直压抑在心中的阴暗的情绪也随着这清香的飘远一点点离开了。

雨中清新的空气混着淡淡的香气,是莲花独有的气息,雨中,一池莲花或全开,或半开,或含苞,雨中,一池碧叶或沉,或浮,甘当陪衬,雨中的那池莲花集秀,暗香轻浮,承载无限的那以往的回忆。

烟雨中的莲花,是那惊艳的美,在雨雾中,闪烁着迷离的光芒。我是不经常路过那儿的,有时路过那儿就有种宾至如归的感受,也许这就是周敦颐喜爱莲花的原因吧。

莲花,可谓为花中君子者也……

那池莲花,那池碧水,从何而起,早已不在,却也不托清风诉与来世的重逢之地。

不爱牡丹,不爱名贵之花,只钟情于那池子,那池子里的荷花,那份清香,它是我的世界。

莲花的作文10

我喜欢很多的花,有金灿灿的迎春花,洁白的百合,紫色的薰衣草,多姿的菊花……但我最爱的是纯洁莲花。

她“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洒清香而天然独秀,既玲珑又纯洁谦虚,亭亭玉立,惹人喜爱。

走进莲花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有的荷叶只露出了一小点的嫩芽,小小的,绿绿的很可爱;有的才长到一个大人的手掌那么大,一阵阵微风吹来,荷叶随风舞动;有的荷叶已经长成一个大盆子那样大了,颜色碧绿碧绿的生机勃勃。一片片荷叶都紧紧地连接着,好像是一个大家族,每一片荷叶都是大家族里的一份子大家心连着心。一阵风吹来,绿色的海洋立刻翻起了波浪,一阵接着一阵,大海翻腾着。荷叶上还有一地滴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水珠好像在发光一样就仿佛是一颗颗洁白的闪亮的珍珠。

绿色的荷叶衬托着千姿百态、娇艳欲滴的莲花。莲花洁白无瑕像水晶一样透亮,有的还只有一个青里透白的花苞,含苞欲放;有的只开了一半,一半的花瓣已近垂了下去在莲花的四周,中间还有一些花瓣紧紧地簇拥在黄色的花蕊旁,好似一位十五六岁的青春少女;还有一些莲花的花瓣全部绽放了,就好像一个穿着华丽衣服的贵人在翩翩起舞;有的莲花花瓣已经全部凋零了,露出了碧绿碧绿的莲蓬,连碰上的一个个小孔就似乎是一张张这小嘴,在焦急的大喊:“我成熟了,我成熟了,快把我带回家出我那香喷喷的莲子吧!”

莲花成熟,发出了淡雅的清香,着淡淡的香味引来了蝴蝶,蝴蝶在朵朵莲花之中嬉戏,令人赏心悦目,而那顽皮的蜻蜓在和莲花之中飞来飞去到这朵,到那朵在与莲花玩耍嬉戏。我被眼前的这一景象深深地吸引了,我陶醉在了这一美景之中,我认为眼前的莲花是一位位美丽的在翩翩起舞的仙子。

莲花不仅美丽,而且还很有用处。荷叶能泡茶还能做中药,莲藕能吃,莲子是在酷热的夏天清凉解暑的最好食品,总之,莲花全身都是宝贝。

莲花不像牡丹一样雍容华贵,不像如兰斯馨的兰花,也不像傲骨的梅花。然而,她是默默无闻地为酷暑奉送着丝丝凉意。我爱莲花,我爱她那亭亭玉立的姿态,更爱她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风亮节。

《莲花》读后感1

20XX年12月24日 安妮宝贝的《莲花》,述说的是两个年轻人徒步走到墨脱,期间所发生的事情。由于最近中国唯一没有公路通往的地方——墨脱,已经成功通公路了。便想起这本小说。

《莲花》,描述了前往墨脱的所见所闻,期间的险境,自然,都让我一度想要去看看。不过,还是没有书中人的信念与耐力。书中的主人,善生和内河从小一起玩,一起长大,一起经历喜与悲。但是,随着人的成长,他们各自经历了坎坷与悲剧。对于善生,内河,我无法判定他们是幸运的或是不幸的。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找到直抵心灵的朋友?真正懂得对方的心,体谅对方,照顾对方,无需言语的表达,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即可明白心中的感情,或许,现实的人正在苦苦地追求着这样的精神伴侣。

然而,我觉得善生与内河太冷静,太理智,以至于无法享受普通人“麻木”的幸福。所以,他们都无法得到来自对方给予的自己所要的真正的幸福。善生的两次婚姻均没有爱情,第一次只有功利,第二次只为结婚而结婚,他没有把任何一个女人放在心内,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善生决定到墨脱探望内河,感受到了善生心中对内河的真挚,不灭的感情。 墨脱,正是善生和内河两人感情的栖息地,没有杂质,纯净。

《莲花》读后感2

满怀喜悦爬上山顶,为的就是愉悦心情,又何必为怎样下山而苦恼呢!人生,就是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又何必为发生的事情而苦恼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莲就是这种品质吧。孑然一身,不卑不亢!这种静,是我们做不到的。永远不要自己和自己生气,因为这样是没有意义的。与其和自己生气,还不如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和自己生气,结果只有两败俱伤。静下心来,一切也就有了头绪,或许,还会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

浮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昧的抱怨难道能让自己好受一些?就像是文中的年轻人,他没有失去什么,他欣赏了美景,愉悦了心情,却只是因为没有及时下山。而紧接着换上了郁闷心情,这么一来,这次旅行不就全部失去意义了么!换一个心态,不是更好吗。

“莲之所以为莲,是因为莲不慕牡丹之雍容华贵,不慕百合之馥郁馨香,不慕兰花之优雅美丽,不慕秀竹之修长挺拔。莲之所以为莲,是因为莲安静地做着自己,守望自己,内省不浮。”这正是莲最宝贵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也是一种心态,超出自我,放空自我,净化自我的一种心态。

就像文中所说:生活着,美好着,就是最好的。

《莲花》读后感3

墨脱。莲花隐秘的圣地。在看安妮宝贝的《莲花》之前,我从未听说过世上有墨脱这个地方,更没有在地图上见到过,但却一下子喜欢上那里,那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超脱凡俗。

佛家里,莲花是不可取代的宗教圣物,观音与如来的莲花座就是一种圣明的象征,所以听说有一个隐秘莲花的圣地,自是神往。 纪善生与庆昭前往墨脱的路充满了艰难险阻,有着路经许多城市乡村都无法面临的危险情况,安妮的描写与叙述让人身临其境。或许墨脱真的是圣地,所以远离尘世,让世俗之人无法接近,也只有庆昭、纪善生、苏内河能够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圣地,只是墨脱,到达与不到达都不会有太多的兴奋或是遗憾,因为他们一定会到达。 想起那句古老的话,心诚则灵,心若是不诚,即使再怎样身体力行,也无法到达梦的彼岸。所以当许多人都无法到达墨脱而望尘莫及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畏艰难地走过一道道阴霾,穿越风沙,划破手掌,坚定希望,一直到路的尽头。

他们可以算是墨脱最虔诚的朝圣者。

他们的虔诚,他们墨脱的目的地,只因为一个爱字,是爱,不是爱情。当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之间只有爱而没有爱情的时候,我会想到纪善生和苏内河,所以后来看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的时候,看着齐铭和易瑶,我想到了《莲花》。

纪善生因为年少时父亲的死去,生活在母亲的阴影里,内心苦苦地想要挣脱却又一切顺从母亲,从不会反对什么,不做违背母亲心意的事,即使是要牺牲掉自己的什么。因此他是寂寞的,是他的寂寞接纳了苏内河。他从不和别人交朋友,从不试着接受一个女孩的爱慕,自闭,沉闷,忧郁,与众人隔绝。他和内河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是不同的是内河勇于接受,寻觅所有,而善生,只会冷漠地拒绝。所以她带着他在夏令营的一个晚上去看蝴蝶,他可以陪她去打掉孩子,他可以和她背对着背睡在同一张床上,他枕着她的长发。后来,即使两个人已经十几年不见,依然通信,见了面,依然谈笑风生。再后来,即使内河死去,唯一可以帮她取走遗物的,仍是善生。他和她没有爱情,却有爱,是彼此一生唯一的朋友,纵然彼此的人生之路,永远地截然不同。

善生为了自己工作上的利益和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结婚,几年之后有彼此离开。第二个妻子为他割腕自杀,虽然不曾死掉,可是爱情已经不在了。纪善生不会爱别人,不爱他的母亲,不爱他的妻子,他只会爱自己,如果还有,那就是内河,苏内河。

而苏内河,那个十几岁便与一个大她很多的美术老师私奔的女孩,也是不幸福的。童年的过去让她在别人的心里不再贞洁,加上没有父亲的阴影,除了善生没有人愿意和她在一起。内河,她曾轰烈烈地爱过,美丽过,挣扎过,但到头来,最最受伤的,仍是当初爱得最深的,内河。

当年幼的苏内河在黑板的角落写下她的名字的时候,善生与她的一生,便注定终将颠覆。几番的风雨周折,寻觅挣扎,爱,受伤,一次次地躺在善生的床上,与善生背对着背,彼此难过,然后黎明的时候,悄悄地离开,又一次寻找没有成果的爱。爱,她一直寻觅,却一直无法得到。两个人彼此温暖,只有爱,没有爱情。因为没有爱情,所以无需彼此折磨,因为有爱,所以善生在内河死后,回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领回她的遗物。有爱而没有爱情的彼此。

我相信安妮是想告诉我们,或者是我读到,世间种种万象,也许有些朋友同事同学,只会永远爱你,关怀你,给予你无尽的温暖,为你提供不需回报的帮助,可是,不能给予你爱情。

爱情不是爱,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苏内河与纪善生都只是一个人的爱,所以会感动,不会感伤,不为爱情的爱。

莲花代表一种新生,超脱凡尘。18岁,不曾有过爱情,不晓得爱情的纯洁,但是,爱的纯洁,感谢安妮,我懂得了。

《莲花》读后感4

花了三个晚上睡前安静的时光读完《莲花》,它或多或少勾起了我年少时孤独而空洞的情绪,如果没看过她之前的书,或者没有进入社会这几年世俗的经历,我会觉得这本书足以感染并吞噬我,毕竟我们是都经历过韩寒、安妮宝贝、郭敬明那个忧伤的文学时代,所以,理所当然比现在年轻一代的读者对这类作品抱有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可是很遗憾,正因为15岁就开始看她的书,如今30岁再一次温习,发现安妮写的故事还是那些故事——《莲花》里的苏內河就是《告别薇安》里的安蓝、暖暖、安……《莲花》里的纪善生就是《告别薇安》里的城、林……

作为作家,尤其是知名作家,安妮宝贝的地位跟那些写什么霸道总裁、校花校草灰姑娘的网文写手是不同的。

所以,无论是模仿他人还是模仿自己的故事,都不是值得肯定的,无论你多喜欢自己的故事,改头换面再卖一次,都离不开“炒冷饭”的嫌疑。试想余华再写一本《活着》改名《苟活》、雨果再出一本《巴黎圣母院》改名《纽约圣母院》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总之,《莲花》如果不是出于商业目的,那就是作者性格上过于“敝帚自珍”了。也许是因为归于俗世,也许是到了瓶颈,安妮宝贝已经无法从有限的人生经历里挖掘更新的素材了。这是很多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并非贬低她的写作水平和技巧。

但是有些作者,他会甘心于一生只成就一本书。

《莲花》读后感5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还记得林清玄向我们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华灯万盏,“从远处看,每一个人的家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这声音与那“海拔五百”、“以林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欢”。那是一种欢愉后的平静,无奈后的超脱,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释然。我们正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尘世中重温“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心境,在红尘中傲对“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心灵叩问?我唯有在一片佛鼓声中虔诚祈祷……

彼岸的绝望之花开满蔷薇的岛屿花朵。对于花朵,安妮总有一中割舍不断的情结--莲花。"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污垢,在黑暗中趋于光。一个超脱幻想的世界的诞生。"

《莲花》讲述了庆昭和善生,在陌生和偶然中邂逅,然后结伴前行墨脱,运着善生心中的女子苏内河的故事。故事的情节简单,但其中关于每一个人:变幻的心里,隐秘的叙述却在荒芜苍凉的旅途中大篇大篇的展开,想读者诠释每个人千疮百孔的内心,最终所有的繁华,疯狂,挣扎,绝望,都在宿命的掌心中得于平息。

读到安妮的文字,总会被她的情绪所导引,被她的情感所震撼。在她的笔下人生犹如一场苦行,在这苦行中有鲜活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追寻"是莲花的主题,绝决它的基调。文字简洁朴素,仿佛写在清冽的水中:--庆昭,善生,内河--故事浮现在眼前。这一过程仿佛是一场巨大的倾诉,发生在对话中。但更多的是来自于他们内心的独白,寂寞的大段独白。表面平静无澜,但内心早已暗涌成大海。无一例外,在安妮的小说中,必定有一个这样的女子:身处边缘,清冽暴力,分裂的生长,能把一切世俗的东西才在脚下,不懈一顾,但同时有需要大量的感情来填补内心的空缺。那种矛盾的痛苦以及性格的缺失,不喜欢担任何责任的存在,就如同身处绝境边缘,极端危险,却兀自迎风而笑,把正个世界抛在身后。内河,《莲花》中最大大的谜,也是承载关于一些边缘生活的载体:在她身上,我们再次读到她有别于众人普通生活的人生:没有亲情的独自成长,过早涉世,不被应许的爱情,颠沛流离---自由,孤独,桀骜,漂泊,人生......而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善生,正如内河所说,整个人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因为他根本就不爱自己.善生的大半生,都背负着别人的夙愿与天长地久,沿着传统意义和主流世界设定好的人生轨迹慢慢滑行。工作,结婚,生儿育女。和所有其他的人一样......然而,却无奈,疲惫,空虚,厌倦生活,厌倦一切,直到最终放弃一切,失去一切.....墨脱,内河,这是一个路途,唯一的,最后的,属于他自己的.路!

安妮作品中的人物仿佛永远都逃脱不了宿命的掌心.她在内河身上寄予了一种神秘的气质,受到命运的支配.关于内河的出生,她也描绘得相当唯美:母亲看到的河,由高山顶上的雪花和雨水融化而成,平静宽阔,闪烁只宝石半摧残的银亮光芒,跋涉过山峦平原,穿越过村庄,漫过家里的门槛,当穿越而过的时候,河面上绽放了大朵大朵的花,像粉红的灯笼,漂浮着远行.大和就如蛇一般缓缓滑行,除了后门,蜿蜒而去.....这无意是对内河一生的概括:精彩,丰满,多舛!而善生,那一个同样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生命,一株失踪于晚石炭热带雨林中,从盐化石中被临摹,然后复活的植物:细而寂静的叶尖,独自不能被参照的意志。命中注定,他将从时空中消失,杳无音讯。毕竟,一开始,他就不属于这个世界,如同内河!

一如继往,书中的绝望,依旧多情而温绵.

高中时代的内河,幼小的完美主义者,渴望感情,追寻感情,带着火焰扑向他那郁郁不得志的美术老师--一个已婚的男子。她迅猛地扑向他,扑向她的爱情。而她的爱情,不过是拥抱镜中那个寻自我认同以及感情的女子,带者危险的使命!而他,只不过一个失败的容易手幻觉诱惑的人!爱恋如此纯粹剧烈,却终究无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灰飞烟灭,难以挽回。对感情的需索如此卑微真切,不过是需要来自另一个人的重视肯定。十年后,当她奋力推开善生,哭喊着连滚带爬地靠近尸床,紧紧拉着那男人的尸体不放,并持续地沙哑失声的喉咙发出歇斯底里的惨叫时,一切,不明而喻:苦难青春所留下的创伤,依旧明亮!时间终究不能愈合彼时的伤痕!其实,她对他早就没有了爱,也没有任何恨意。在医院,只看到自己沦陷于卑微苦难的青春,无能为力。心中有的,只是怜悯!这是多么虚无的一件事!"我们挣扎的意义何在?"绝望。无奈。

有的人即使在认识多年以后仍然很陌生,彼此之间总是有一种隔膜存在,仿佛走在河的两岸,遥遥相对,不可触;.而有些人在出场的一瞬间就是靠近的。"这是一种直觉!.内河和善生,他们之间不是世俗层面上的爱情关系,他们之间是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意,包括忠诚,羞耻,疏远,信任,伤害,慰藉,温暖,冷漠...

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属于这个世界! 命中注定他们最终将离去.

"如果我们在这个世纪的光明已谢,是否会前往另一个世界."

"来,来,来,,善生,跟我来"熟悉的声音来自远方的召唤.

内河说自己是一个走钢丝的人,走过去是虚无。命中注定要漂泊一生。一直徘徊在世间的边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349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