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的读后感汇总56句-经典语录
《我说德育》作者孙学策是我国著名的德育教育专家,多年从事德育研究工作。文章中作者遵循和谐﹑民主﹑人性的教育原则,从多角度谈到了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最前沿的班主任,读了此书收获良多。
一﹑班主任要有“金子观”的摆位
《我说德育》中主要的观点之一就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塑造成国家有用之才。他给每一位班主任的启迪就是:班主任要坚定自己的工作摆位。承认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金子,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打造成亮闪闪的'金牌。而班主任就是铸金过程中的工匠。能有这样的摆位,需要一种勇气,需要更多的艰苦的付出。承认每一位学生都是可造就的人才,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成功人生,是公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真谛。“成功塑造每一位学生”,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是很难做到的。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如人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处理即是艺术问题也是工作摆位和心理摆位问题。她要求教师能宽容的接纳同学的失误,同学的不如人意,甚至同学的一次次错误。
二﹑班主任要让学生在“活”和“动”中升华自己
《我说德育》中着重强调了学生活动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管住学生”﹑“规范学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听话﹑守纪只是学生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要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得以发展,就要求班主任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和“动”中升华自己。学校本来就该是充满歌声和欢笑的园地。生活的真﹑善﹑美是学生在“活”和“动”中才能真正体味到的。让学生在激情中学会感激﹑学会生活。每一次活动都会给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带来无尽的启迪。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光大学生的美点,弥补学生的盲点。通过无数次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三﹑班主任管理中的大敌——情感有亲疏
《我说德育》中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要求我们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切不能有情感上的厚薄﹑亲疏。能否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喜爱好学生易,喜爱不如人意的学生难。在应试大棒的指挥下,不冷漠学习差的学生,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关注差生,让差生在一段时间内提升自己,缩短和他人的距离是教育的真谛。在教学上,让学生低进高出,在学习上让分化后落后的学生追上来,是教育的根本。改变一个学习差的学生,重塑一个“问题生”。使之昂首步入优秀生行列是班主任的天职,也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和和谐校园的前提条
德育的读后感(1)
近日,于再清的“德育说”在国内体坛上引起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纷纷。各媒体、记者对此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
德育,撇开别的不说,它确实有重要的意义。鲁迅先生曾说“德才兼备,才为正品,有才无德,则为危险品。”可见德育的必要性。现今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注重人才教育培养的同时,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周洋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体坛人才,对她进行德育无可厚非。只是,让这么个年轻的运动员在展示了自己才能而获奖后接受必须先感谢国家,再感谢教练,等感谢完一大堆人物后,才把父母放在最后的卑微位置上的德育似乎有些变味。
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洋感谢父母,将父母放在第一位何错之有?获奖后第一时间就是感谢父母,这是人之常情。倘若进行了所谓的“德育”后,每个获奖员都是满嘴“感谢国家”……诸如此类的话,听起来似乎十分有理,实在已失去了它真正的含意。这种德育,还是摒弃为好,别让我国运动员得奖后满口都是空话、套话,这具公式特色的话。爱国、感谢国家是必要的,但这得要出于真情实感,强迫他们接受这样的德育,这就与其目的背道而驰了。
在我看来,德育应注重人性化、真实化、时代化。
所谓“人性化”就是要与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自身经历相符合。比如,你对一个刚做坏事而坐牢的人进行德育,你硬是要他过多几天要成为雷锋式人物,这必定是要闹笑话的。而“真实化”与“时代化”常联系在一起。曾经,有小学生对《西游记》提出质疑,认为这小说情节太假,太千篇一律了。作为老师则立即对其进行德育,说作者的地位高,我们要尊崇他。像如上“伪德育”现象屡见不鲜。
德育,算得上是一个亘古的话题。从先秦至现在,千百年前的人们与我们一样懂得德育的重要性。德育,虽从古至今都存在,但每个时代却有不同的含义及措施。
因此,德育应着眼于现在,立足社会,真正地发挥德育的作用,让其与人才教育一起在文化大观园中争芳斗艳。
德育的读后感(2)
是老师,助我们成长。是老师,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感恩。是老师,带领我们走向未来之路。
我校实行导师制。当学生有学习、心理上的`问题,则可向导师进行交谈与沟通。导师也会主动地与学生、学生家长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战奠定基础。
一次,我班某同学因家庭中出现矛盾,心情极度糟糕。这时,他的导师主动询问其父母孩子最近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得知原因后,主动与该同学进行沟通、疏导。对父母的矛盾的缘由及后果进行分析。同学受其开导,状态有所好转,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更卖力地学习。
导师与学生的坦诚交往,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成长导师制应到我们走向成功之路,让我们学会了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
去年我校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校领导因故并未为教师们举行活动,而是选择了让身心劳累的老师们回家休息,而同学们却借此机会,纷纷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有些忧心的同学制作了一份份奖状,写着:奖给辛苦工作,天天为同学们着想的XXX老师最佳劳动规范奖。
有些同学走访了老师的家,送上了一份份感恩与祝福。还有一些同学,看望了那些早已退休的教师,给他们送去了温暖与祝福。
篇三:德育小故事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 每个人都有一只手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之歌。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它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而地狱的人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所以才望“汤”兴叹。”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选择独霸利益。
篇一:《道德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一书是以2007年首届全国道
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的道德模范人物的真实经历为依据而撰写。本书的结构和当时的颁奖晚会章节一致,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10位左右的道德模范。在通读全书过程中,一桩桩真实的感人事迹,使我多次落泪;除了感动,还有他们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都使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并鼓舞着我要不断向他们学习。
书中记录的道德英雄共有53位,其中既有矢志不移、默默奉献,在科技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袁隆平,又有舍命救人的殷雪梅;既有乐善好施、扶贫助学的丛飞,又有一往情深、用人间至爱谱写爱亲乐章的罗映珍;既有在洪水中放弃自家8万元财物,奋力抢救32个生命的李明素,又有一诺千金、历经困苦,一笔一笔地偿还270多万元债务的武秀君。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但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风貌,不愧为时代的楷模、公民的榜样。在这些模范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时代精神。
道德模范的事迹告诉我们,生活中离不开道德,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建设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上做一个好员工、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形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融洽关系,为和谐社会增添新的光彩。
道德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融会在民族精神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比如敬业奉献的精神,当付诸于科技和智慧的时候,便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便可以创造出新的科学技术;比如诚实守信的精神,如果人人都诚实守信、每个企业都诚实守信,那么社会上便少了尔虞我诈,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整个社会生产关系将变得更加和谐。
社会主义道德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的价值理念,明确了人们道德行为的价值尺度和善恶标准。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然而,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我国社会中还存在不少影响人们幸福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既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但也更需要发挥社会主
义道德的力量。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坚持用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引领社会思潮,能够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妥善地解决社会变革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和社会问题。
读完《道德的力量》一书已有一周有余,那些生动的有血有肉的感人事迹,仍然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力量、他们所诠释的道德的涵义,我将铭记心中。当我看到那么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促使我向他们学习,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做一名讲道德、讲奉献的共产党员。
篇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我看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热心的伙计》,看完以后,我有很大的启发。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对老夫妻找了很多旅馆,旅馆不是房客已经住满了,就是早早的关门了,这对夫妻又冷又饿,更多相关范文>>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我看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中有一篇文章《热心的伙计》,看完以后,我有很大的启发。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对老夫妻找了很多旅馆,旅馆不是房客已经住满了,就是早早的关门了,这对夫妻又冷又饿,真希望早点找到住处,好安顿下来。接着他们来到了一家简陋的旅店结果,还是没有客房。店里的小伙计不忍心让这两位老人继续受冻,把自己的小床让给了这对老夫妻,自己的店里打了地铺,这对老夫妻非常感动,心想:小伙子具有高贵的品质,于是他们造了一座酒店,请小伙计来当总经理。感想一:小伙计不忍心这对老夫妻再受冻,把自己的小床给老人睡,自己在店里打个地铺。这个小伙子太善良了!我自己平时连车位都不肯让老人,我十分惭愧,以后,我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感想二:这伙计不但把自己的小床让给老夫妻,而且,还做好饭菜给他们吃,这伙计,做好事,还想得这么周到。我平时帮自己做事情都没有想的那么周到。我真的应该向他好好学习。感想三:老夫妻跟小伙子说:小伙子,只有想你这样的品质,这样经营旅店的人,才有资格做一家五星级酒店的经理。小伙子呵呵笑了说:起码经理的收入可以养活我的妈妈了!我想:他真是个孝顺的人哪!一想到父母亲平常那么勤苦,我也要和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做一个孝顺的人。一次举手之劳的主人行为,体现了一个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篇三:《道德高于一切》读后感
心纵如马、道德为缰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金戈铁马、气吞山河,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都有自己不可碰触的底线和内心的`那一抹执着,为了梦想我们都在努力着,按照自己的节奏在逐步谱写着自己的乐章。
但是现在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在经济是一个极度膨胀的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那颗梦想的心变得不在平静、开始慢慢躁动、逐渐变的不安,攀比心理的滋生、仇富心理的加剧,让我们更加迷失自己,找不到方向,逐渐放弃了自己的执着,随波逐流。
那么现在的社会,我们靠什么管理自己?靠什么管理团队?靠什么管理企业乃至国家?是法律么?是制度么?是绩效么?
站在企业的角度,法律或制度只能规范我们的基本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绩效强调的是做好的回报,不断的向员工宣导绩效主义,就是通过外部回报引导员工的一种手段,但是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而是只出于想赚钱或升职的世俗动机,那就会逐渐失去工作的乐趣,因为要考核业绩,所以大家提出的都是容易实现的低目标,追求眼前利益,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就被轻
视,即基础工作被轻视。
纯金钱的绩效主义就是业务成绩和报酬直接挂钩,员工为了拿到更多的钱而努力工作,外在的动机被逐步加强,内在的动机就会减弱,如果总是向员工说,如果你努力工作我就给你加钱,那么工作的乐趣这种内在的动机就不复存在。 索尼的创始人常说:“工作的报酬是工作”通过对员工的认可(尊重员工)和好评,让他下次可以做更好,更有意义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精神潜能,这样才有可能让员工为追求工作的乐趣而埋头苦干。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必来自于一种积极而进取的道德精神。
一个公民的高贵品质必来自于一种文明而高尚的道德修养。
现在我们每天学习《
当乐观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终身奉行的生活方式,带给别人的永远是阳光。
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
处理手头的工作,踏实的做、高傲的飞。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359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