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大设计》读后感摘录70句-经典语录
之前也翻看过一点霍金的《时间简史》,但是仅仅看了一点就看不进去了,虽然作者努力的让文章看起来简单而有趣,但是过多的物理知识也没有办法让它像小说一样耐读。
这次是因为选的自然辩证法的老师要求读这个《大设计》,然后写一篇读后感,自己才不得不拿起来认真的读了一读。也许是因为必须要认真读,所以在读的时候也就没有别的神马杂念,认真的一章一章的往后看。但是在公司看这个文章总是不太好的,看的话也不太敢光明正大的看。
大概花了几天的时间看完了第一遍,第一感觉就是:学物理的都是神经病。虽然我们大学里也学到了一些物理,但是从没有相关宇宙是这样的,更不用说去讨论是否存在我们现在的宇宙。然而书中却讨论了诸如我们生活在一个10维还是11维的宇宙这种高深又无法捉摸的问题。
当自己感觉对这本书有了一些了解之后,就找张禄讨论了一下这本书,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理解作者到底在讲些什么。看他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写了满满十几页的笔记。我才知道自己差了很多,虽然那些文字我都似曾相识,但是读完整本书那些还是零散的文字,没有串成文章的脉络。
于是读了一遍他的笔记之后,我又去通读了第二遍《大设计》。读了第二遍之后感觉大概理清了作者的思路,然后开始写老师要求的
感觉自己看书还是和随便看看的区别很大啊。
关于定律,从最初的亚里士多德的“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再到牛顿的三大定律,然后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都是曾经物理课上学到的。后来所发展的量子物理,弦物理,M理论什么的曾经都没有接触。我们一直在追寻一种物理模型使得能够找到解释一切现象,并预言一切将会出现的东西。
关于实在,有一派叫做“实在排”说的是我们都处在实在的世界中,另外一派“反实在派”的则说我们所有的体会也许都并不存在,即使身上感觉到的疼痛也只是一种脑电波而已,也许有更高级的生物设计了如今这个世界,让我们处在其中相互争斗从而他从中取乐。
关于可择历史,就是我们的观察能够影响到历史,例如双缝干涉实验。如果我们不观察也许就不会干涉了。还有一个叫做费恩曼求和的东东指出所有的现象都是存在概率的。虽然我们沿直线踢出的`足球会按照直线行进,那是因为走直线的概率无线趋近于1的结果。
关于万物之理,提出了一个叫M理论的东东,现在我也不太确定这个理论到底是什么。大概是包含了弦理论,我们存在的空间是由十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组成的11维空间中。我们的宇宙源于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M理论是我们希望找到的终极理论吧啦吧啦。
还有可能会有10^500种可能的宇宙,我们只是处于其中之一,不同的宇宙定律也都不一样。我们幸运的处在了一个能够繁衍生命的星系之中。没有什么上帝,因为基数太大,虽然条件苛刻但终究还是有的。我起初认为这和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一样的,但细细想来还有一些不同。选择的宇宙的并行的,我们只处在其中之一;选择的生物是串行的,优胜劣汰。但都会通过选择留下适合的,淘汰掉不适合的。
(一)大设计读后感
回家几天把《大设计》剩余半部分看完了,作为霍金十余年的力作,我还是要表示失望的。先给个总评分吧,【第9句】:2。
这本书并未如预期的那样满足我。自从《薛定谔的猫》后,我便一直期待着答案。在《猫》中已经有了答案的轮廓,我本期待《大设计》能给我一个满意的,新奇的答案,其结果是它将《猫》中的结论清晰,明朗化了。
继《时间简史》30年之后的《大设计》,我预想会如《时间简史》般给我无限的惊奇与惊喜。可是这本书的前四章,甚至包括第五章,对我都无甚意义,无外乎知识的回顾,天文物理的,量子力学的,这些我都再熟悉不过了,耐着性子等待霍金给出回答,可是,可是,却发现他一直在躲闪,似乎不太愿意给出,只在第六和第八章有提及,相比较,他更多的是在引发读着的思考。最终章里狡猾的抛出一个死亡游戏来作为“大设计”的回答,不过它确实很有趣。
必须承认,我对它的期待定位太高了,它毕竟是一本大众科普读物,旨在与每一人分享。它远不能满足我这样,有一定基础,渴望更深一步探知的人。
相较于《时间简史》,《大设计》有更多的'思考,《时间简史》展示的是宇宙的奇妙,《大设计》则是在发出一系列的诘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设计》和《时间简史》一样,是一部伟大的,经典的,划时代作品。
最后还应感谢译者吴忠超,应该深深庆幸,我们有这样一位完美的译者,没有人比他更合适这份工作了,霍金的学生,毋庸置疑的理论素养。
(二)大设计读后感
看《大设计》,却收获颇丰。一方面,这本书的内容重复了《时间简史》的很多理念,同时语言更通俗,案例更易懂,另一方面我也算是有所长进。所以看完该书,激动了颇久。这本书确实颠翻了我的三观,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对于现实可能一点价值都没有……
这本书让我感到有趣的有以下几个部分:
关于科学
科学,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名词,即便是某党也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样的理念。但是什么是科学,是我们一直没有特别关注的。易经八卦算不算科学?法律是科学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到底谁是科学的?这些问题虽然我们多少有个答案,但却不明所以。看《大设计》的第一个收获就是,让我更加明白了科学的定义。
插播一段闲话,在这本书里,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古希腊文明是多么的牛掰,在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人已经提出了以下理论:杠杆定律;人应该是由其他物种进化而来;发现了空气;原子论;提出地球,甚至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是的,这些我们熟知的现象可能在近几百年才被逐步验证,但是在2000多年前,已经被古希腊人提出来了。不得不佩服这个文明的伟大。
好,回到正题,尽管古希腊人已经把以上现象或定律提出,但是还不够科学。以至于在接下来的2000年里,许多正确的观念反而被错误的观念代替并被深埋在旧纸堆里。问题出在哪里:
【第1句】:他们还未发明科学的方法,他们发展理论并不以实验检定为目标。(因此不存在客观方法来解释两种假设的争端)。
【第2句】:在人类的律条和物理定律之间没有清楚的区分。(经常把应归于物理定律的现象通过道德进行解释)。
【第3句】:经常以法律的术语描述物理过程,并且相信他们是需要被实施的,尽管被要求“服从”定律的物体无生命。
古人专注于自然为何如此行为,而非自然如何行为,因此很少有预言价值。而且拒绝宇宙由中性的自然定律制约的观念。
17世纪的时候出现了自然定律的现代概念,在此之后科学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发展起来。在今天,大多数科学家会说:自然定律是建立在观测到的规律性基础上能够为它所给予的直接情形之外的情况提供预测的规则。
在我看来,这里至少有两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1句】:自然定律是建立在观测的基础上,而不是想象上的。是的,前面所提到的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争议:质量不不同的物体下落速度是否跟质量成正比,谁说的对,不是靠谁更能口生莲花,而是应该通过用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做实验来验证。即便是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的难于验证的事实,也只有在验证之后才能作为一种定律,相对论虽然是基于数学计算的结果,但却是经过实践检验后才成为一种被大家接受的理论。更多的基于推测得到的结论并未成为定律,是因为他们无法通过观测这一环节,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被各种各样“神奇”的理论所迷惑而无法发现其中正确的那部分。其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概念的一种表述。
【第2句】:能够为它所给与的直接情形之外的情况提供预测
是的,自然规律一定要有预测性。如果你提出太阳东升西落是一种自然规律的话,那么除了我们观测的这一天应为如此之外,明天、后天、大后天天天均应如此。
《轮椅上的霍金》这是一篇人物介绍,写的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的生平事迹,赞扬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的毅力,为大家分享了轮椅上的霍金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1
霍金,人们认知的天才,一个成功者。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光辉背后的不易和努力。
他,在轮椅上别禁锢了40年。他失去的太多了。他却坦然面对一切,专心把时间用在了研究上,成为了卢卡逊数学奖的教授。并耗费了比常人更长的时间,写下了闻名于世的科学佳作《时间简史》。
最让我感动的是面对女记者尖锐的提问,霍金打出的话……“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用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的心灵受到震撼。连霍金也认为生活是快乐,我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一次我遇到一道极难的题,做不出来,急得快哭出来了。我便把作业扔在一边生气。我想起了霍金,比起他,我是一个健全人,他乐观向上的精神,我怎么能做不到?我又重新拿起作业,不断思索着……
这时我忽然感悟到了,是心,有一颗感恩的心。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感恩。如同霍金所说。恍惚中,透过课本,我似乎看到斜坐在轮椅上,面带怡静微笑的人。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2
这几天,我们在教《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让我感慨万千。
霍金仅凭全身唯一能动的三根手指,让他成为世界公认的“宇宙之王”。他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43岁又因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又彻底失去了说话功能。而然,再一次报告会上,霍金的一段话,让我久久不能遗忘: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很喜欢霍金这个人物,由他,我想到了像他一样的人:海伦?凯勒,阿炳……命运对他们很不公平,但他们丝毫没有考虑,而是坚强的活了下来,不仅这样还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我是一个健全的人,所以我要好好读书,争取也有大收获。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3
人生有许多挫折,有人正在被病魔折磨着,也有人再为工作发愁,还有种种被“挫折”这个恶魔折磨着的人,你听说过他吗?
他有“宇宙之王”的尊称,撰写的《时间简史》为我们讲述了宇宙的奥妙。但命运对天才是非常残酷的,21岁正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正逢旺盛的生命力时,他得了卢伽雷氏症,他瘫痪了,他哑了,他残了,但不是废了!他依然在学习,在探索。
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史蒂芬·霍金。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虽然身残但志坚,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乐观的人格力量深深感动了我们。
我呢,我又怎能与他相比呢,想起我以往的认识就太可笑了。
今天,我们举行了数学考试,我数学不好,只考了80几分,我伤心极了,觉得我是世上最悲惨的人。
现在我要打破以前的认识,改为:向霍金先生学习,面对困难,永不退缩!
霍金先生,我永远敬佩您,尊敬您,以您为榜样!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4
有句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啊,没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就什么事都做不成,用一句最流行的话来说:没有了身体的健康,神马都是浮云——。
然而,就有这么一个人,创造了这个奇迹。他全身只有3根手指能动,还没有说话的能力,却有着众多的成就。他,就是物理天才—史蒂芬·霍金。
霍金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年仅21岁就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可是在风华正茂之时,却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失去自由,失去快乐。幸运的是,被诊断只能活2年的霍金却一直活了下来,他撰写了有着无数读者的《时间简史》,推断出黑洞的大爆炸……被人们所深深敬仰。
霍金能成功的原因是他不会向困难和挫折低头。无论前面有什么障碍,越过它就是了。虽然命运使他的身体瘫痪了,可却限制不住他的思想,正是靠着这一次次的想象、论证、计算、思考……最终获得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有一些困难和挫折,如果摔倒了,爬不起来,那无异于死掉,如果站起来了,那就是一个英雄!只要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那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霍金。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5
读完《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我有很大的感受,上天对霍金很不公平,1963年,21岁的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加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不久后,霍金因患肺炎又被剥夺了说话功能。40年过去了,疾病已使他的身体彻底变形了,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霍金顽强地活了下来。人称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正是在这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它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他通过电脑打出了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通过了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霍金对生活的渴望,像霍金这样有顽强意志的人还有很多,现在的人们一碰到困难就退缩、放弃,我们应该像霍金一样碰到困难就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下来就没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的,我要向霍金学习,学习他那顽强的意志。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6
今天我们学习了《轮椅上的霍金》,让我深有感触,其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人称“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患上了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了,而且还被剥夺了说话的能力。身体也完全变形,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但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还成为了公认的科学巨人,并且是最年轻的、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霍金虽然身体严重残疾,但是面对生活他十分的乐观、顽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斗志,战胜病魔,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面对身体的缺陷和命运对他的不公平,他却毫不抱怨,反而对现实感觉非常满足。
从文中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也感悟到了很多:有些时候上苍会给不同人以不同的命运,但这并不一定会影响到他的理想和他追求美好的权利;时间不等人,生命也不会重来,暂时的失败和坎坷又能证明什么呢?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只有面对挫折和失败不低头、不放弃、勇往直前的人,才是真正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他的生命才最意义、最有价值,他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同样作为我们每个孩子,大家都有健壮的体魄,是没有战胜不了的苦难的,每个人虽然先天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智商上其实都差别不大,学习成绩的好坏、将来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上帝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辛苦一分甜。同学们,让我们珍惜童年这美好的时光,重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7
他,在上大学时突患卢伽雷氏症;他,在全身瘫痪后写了著作——《时间简史》;他,只用三根手指就推测出了宇宙奥秘。他就是人称“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轮椅上的霍金》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一个众人皆知的科学巨匠,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读完全文,我叹服,我惊讶,我更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是的,世界上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才处处充满了奇迹!同样,桑兰也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人。
桑兰,一个曾获世界冠军的跳马选手,本来,她前途无量。然而,在一次跳马比赛的试跳时,不慎从马箱上摔了下来,导致残疾。就这样,一个优秀的中国体育选手,一个活蹦乱跳的人,一个健健康康的人,在摔下来的一刹那,就变成了残疾。然而,桑兰没有悲观,没有退缩,仍然一往直前,在亿万观众面前,树立了坚强、乐观的形象,让我们明白,成功属于不向困难屈服的强者!
是的,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句话说得真不错。记得暑假里,我要古筝考级,面对每天【第3句】:四小时反复枯燥的练习,我烦躁,我害怕……我真想退缩,想放弃。是霍金的故事感染了我,鼓励了我:坚持就是胜利,永不退缩。最终,我熬过了那日复一日的练习,战胜了自己,顺利地通过了考级。此时此刻,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霍金,了解了像霍金一样的人。
遇到困难不退缩,做生活的强者吧!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8
霍金,一个非凡的人,一个挑战命运的人。他用自己的智慧对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是这样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谁也不会想到,他居然是一个身患绝症,被永远禁锢在轮椅上的残疾人……
霍金是不幸的,他不能说话,不能写字,甚至不会动。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想要探索宇宙。他做到了!但霍金承受的痛苦却是常人无法感受到的。霍金在病魔折磨中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科学。换成我们任何一个正常人,我估计他也不可能完成如此深奥的科学推论,也不会有这样坚持不懈的信念。霍金有着智慧的大脑,但一切成功都离不开他的努力。我一直记着霍金说的一句话:“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是啊!世界上的确有聪明人也有傻瓜。但是傻瓜他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成功,“笨鸟先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反过来说,有些聪明人自以为什么都会,不学也不听,久而久之,就是因为他骄傲的心理,使他一落千丈!
霍金虽在科学领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从不为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他从不喜欢别人对他顶礼膜拜,不想要什么虚荣。我想想自己,经常要吃好的,穿好的,虚荣心是否太强了呢!霍金面对困难并没有悲观消沉,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这实在令我们深深折服!
霍金,他是一个传奇,他用自己的信念创造了辉煌!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9
学了课文 《轮椅上的霍金》后,我对霍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霍金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人,是一个物理天才,是一个生活强者,他有着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他深深地感动了大众。霍金的全名叫斯蒂芬·威廉·霍金,别名史蒂芬·霍金。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他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思想家。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他的主要成就有:2009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2006年获得科普利奖;1988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奖;1978年获得爱因斯坦奖章,发现“霍金射线”,提出无边界条件猜想。他的代表作品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著名理论: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
虽然霍金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但是他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甚至是活泼好动的。听起来有些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三根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被他臭骂一通。
这位被称为“宇宙之王”的霍金,正视命运、乐观向上、意志顽强,是一个真正的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给我的启示是面对残酷的命运不要退缩,应该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360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