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七里香席慕容读后感合计70句-经典语录

篇一: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席慕容的诗和散文,尤其是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淡淡的罗兰香,清新朦胧,如梦似幻。她的诗总是带着淡淡的苦涩,可却能很好地表现她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追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这个写出优美诗句的女子曾说“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她的诗里,有爱情、乡情,每一种感情都丰富细腻,让人沉醉。

很喜欢她是那首《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看似淡淡的语气,却包含了浓浓的情感,如果那棵树有自己的意识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当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红颜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时看见,最好那个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没有谁会喜欢红颜空逝,在宿命中独自徘徊,一觉醒来伴随着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无限孤单,却又苦于无人欣赏。“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多么震撼人心的决心,多少人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来了又还,我们是否想过要努力留下谁?多少事在我们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记忆,为此我们是否曾想过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遗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叹息和四个字—不过如此!

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席慕容的诗的世界里,乡愁是一支永远回旋着的曲调。祖籍内蒙古的她,在46岁以前,从未见到过故乡,深远而辽阔的内蒙大草原永远只在诗人心中魂牵梦绕。“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不会老去。”浓郁的乡愁,贯穿在席慕蓉的字里行间:“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这句诗出自她的另一首诗《送别》。作者错过了某些东西,首先感到的是后悔和遗憾,但作者善于调节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后说道“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看透,总归是很有效的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可现在的我们总是容易沉迷于一件事,一种情绪,一个人……不知是忘了将自己从中抽身,还是不想,不愿,以至于生活总是浑浑噩噩,然后继续着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我们需要的就是像作者那样的心态,珍惜现在。回忆过去,是为了现在能更好的生活。

席慕容的诗总是给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不止是《一棵开花的树》或《离别》……

篇二:《七里香》——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几年前,当第一次听到周杰伦的专辑《七里香》这个名字的时候,便想那真是一个极好听的名字,和歌曲那轻柔的调子正好珠联璧合。后来偶尔在书店里看到席慕容的一本诗集,第一篇便是《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读席慕容的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怎么全是情诗?而待到细细品味罢那盛满忧伤的一本诗集,我才明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

青春里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定是一段忧伤、温馨也有诸多遗憾的爱。那些所谓爱情也许不算真正的爱情,但是她们却实实在在存在过,并且让我们为她们心动、憧憬、落泪、心碎。曾经沧海难为水,无论生命中还有多少浪漫甜蜜或是轰轰烈裂的爱情,青春时的爱一定是永生难忘的,那些明明暗暗的回忆被优于世界上任何一种保鲜技术的一种叫爱的东西保存着,无论何时想起,都像刚刚发生过,心依旧在悸动。

然而事实上一切都那么模糊。她也只是记得,年轻的他们在那个路口挥手告别;在她心中,对他的印象也只是那青青的衣据;那些曾经让她那样流泪的爱情,再回首时也不过,恍然一梦……

我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可后来我终于明白,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用于样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成长中,难免为那些不成熟的爱忧伤,每当那时,我都会捧起那本盛满重重思念的书,靠近哪一颗柔软如水的心,同她一起,感悟青春,感悟爱,在挣扎之后蓦然回首,发现痛楚也可以化作甜蜜的热泪。

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篇三:席慕容散文诗歌集读后感

假如能给我一个任性而不羞愧的机会,我想我就是这时候的席慕容。我也能这样大胆地坦露我的渴望。我羡慕自由的人,我害怕被人怀疑,我的心里有个柔美朴实的梦想,我难过的时候大骂让我难过的家伙,我要抱怨。可也知道这是任性的人才会这样,只在乎自己的感受,难免觉得羞愧了。就像作者所说回到现实就知道这些不可行。

当自己不再表现出渴望和软弱的时候,也是在以另一种勇敢的方式过活,担当责任,回以一笑。这不是麻木,不是冷漠。这是我与作者不同的想法。尝试就算最爱的事不能如愿以偿,也可以活的坦然,不觉的违背了自己。

这样,最后终结没人能说出哪个是镜里的CD,哪个是境外的CD,那都是真实的啊。虔诚的希望你会理解以前软弱胆小的CD,喜欢后来勇敢坚强的CD。少年时候的我是前者,慢慢希望在长大过程中的我能成为后者。不是被迫这么做,只是因为身上有了责任,不能不顾一切的做事。还有倪婕眼里所谓残酷的现实。我会希望成为后者,就算过程会很痛。

成长需要付出代价,我体会到了,很不好受。不能一直懒下去,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讲话不考虑后果,不能纠缠一件事不放,必须放弃有时候。那种成熟的成就感都狗p的,留到我50岁回望的时候再说吧。但很清楚接受责任的人会成功,就算不圆满。而那些任性到底,不顾一切的人最后伤害了自己还有亲人。

我想我不会逼迫自己去做距离梦想太远的事业。又或者就让自己爱上后来的事业。 说不定那些所谓的羁绊和放弃会让我更加去珍惜我曾留恋的人和事。手和心还是CD的,我想我会选择的。让自己不会太累。

至少我还喜欢看书,写文哪。这里我是会说心里话的。文字就是CD休息的小岛,永远不会变。

祝她有一天真正的勇敢了,成为知性的好女人,O(∩_∩)O哈哈~

篇四: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高中时候朋友送过我两本席慕容诗集回家闲来无事又翻出来细细品味了一番,实在是感触席慕容的文字功底可以把文字的魔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让我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我折叠着我的爱》澄明热烈,真挚动人,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和舒缓的音乐风格。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美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充满着对人情、爱情、乡情的领悟。这是我的最爱,只能意会不能言语。

在诗集中无意中读到那首《印记》甚是喜欢。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 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总有一些什么,会留下来吧!留下来作一件不灭的印记,好让好让那些,不相识的人也能知道“。不仅仅被诗中的含义打动更被那美丽的文字吸引,读过不少的书,也读过很多唯美的文字,却从未有一位作家像席慕容那样给我如此多的记忆。

“青春有时候很短暂,有时候又极为漫长。我很想知道,因为我曾如你一般年轻过”,是啊,我们可能在青春有着这样的那样的伤痛和无奈,何不让她淡淡流去,只在时光中惊艳。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是经、空间是纬,细细密密地织出了一连串的悲欢离合,织出了极有规律的阴差阳错。而在每一个转角,每一个绳结之中其实都有一个秘密的记号,当时的我们茫然不知,却在回首之时,蓦然间发现一切脉络历历在目,方才微笑地领悟了痛苦和忧伤的来处。

小时候,很向往着长大后无拘无束的生活,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是在偶尔间回想起年少时的嬉戏,想象着每次在外玩疯了回家很晚,妈妈那半带愤怒半带嗔怪的模样。是啊,慢慢的,我们告别了过去,不再有那些无忧无虑的轻松,席慕容说:“烟尘滚滚/一路行来/我很可能是迷了路了/不然 自己怎么会/在举手投足里/越来越不像起自己来了。”她又说:“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或许我们曾有着迷惘和愤懑,有着伤感和离愁,而这些却真正构成了最美的青春年华,就像席慕容告诉我们的:青春,最为诗意。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上了大学之后,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开始学着自己独自生活,有时候会突然想起父母,想起远方的家,有时候想着想着啊,就突然想起席慕容说的那句话,“故乡是一首清远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请用美丽的颤音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这些诗句,有时候就好像是一个慈善长着对我的`娓娓诉说,那么真挚,那么善解人意。我始终认为,席慕容的诗歌一定有一种魅力,在她的诗歌中沉醉,而后,在美中徜徉,回归最真的自我。

席慕容还有一首诗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不过依然记得那句词“我的真实是我不真实的梦“当时读这首诗的时候,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或许是自己经历的不够,没有那种感触也在所难免,又更或许是对美好的一种希冀吧!我的青春还在,我会用我的这段美好时光去了解去透视我的梦。

最后再以一首席慕容的诗结束,用她美好的言语衬托我这苍白无力的文字。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

在这时候

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

而黑暗尚未来临

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

还有着最后一笔激情

我也喜欢将暮未暮的人生

在这时候

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

而结局尚未来临

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

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

—— 席慕容 《暮歌》

篇五: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读席慕容的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怎么全是情诗?而待到细细品味罢那盛满忧伤的一本诗集,我才明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

青春里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定是一段忧伤、温馨也有诸多遗憾的爱。那些所谓爱情也许不算真正的爱情,但是她们却实实在在存在过,并且让我们为她们心动、憧憬、落泪、心碎。曾经沧海难为水,无论生命中还有多少浪漫甜蜜或是轰轰烈裂的爱情,青春时的爱一定是永生难忘的,那些明明暗暗的回忆被优于世界上任何一种保鲜技术的一种叫爱的东西保存着,无论何时想起,都像刚刚发生过,心依旧在悸动。

然而事实上一切都那么模糊。她也只是记得,年轻的他们在那个路口挥手告别;在她心中,对他的印象也只是那青青的衣据;那些曾经让她那样流泪的爱情,再回首时也不过,恍然一梦……

我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可后来我终于明白,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用于样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成长中,难免为那些不成熟的爱忧伤,每当那时,我都会捧起那本盛满重重思念的书,靠近哪一颗柔软如水的心,同她一起,感悟青春,感悟爱,在挣扎之后蓦然回首,发现痛楚也可以化作甜蜜的热泪。

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篇六: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这句话是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明人洪应明的对联,亦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越是长大越是向往那种淡泊自然的生活。为此我还曾自己作诗一首,诗名《一梦》

心向山水云深处,

弄诗品茗仙也妒。

笑看红尘多琐事。

一杯清酒引为赋。

因此我比较偏爱那种远离尘世烟火的文章诗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候,总喜欢一卷在手,细细品读作者书中的意境和情感,那时候总是有种独立于世的悠然之感。

我很喜欢读席慕容的诗集和散文,尤其是她的诗作,字里行间总是如紫罗兰般的清新朦胧,似远还近,如梦似幻,着实让人着迷。那个总是写出那么温柔美丽的诗句的女子曾说过:“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她的诗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很容易让人沉醉其中。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

席慕容的文章和诗歌总会让人心情宁静或是带上少女莲花般淡淡的轻愁,就如她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中“如何让你遇

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看似淡淡的语气,却包含了浓浓的情感,如果那棵树有自己的意识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一本书,一首诗,读的人不同感受也不尽相同。关于这首诗席慕容自己的说法却和大多数人所理解的不同,她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我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当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红颜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时看见,最好那个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没有谁会喜欢红颜空逝,在宿命中独自徘徊,一觉醒来伴随着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无限孤单,却又苦于无人欣赏。“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多么震撼人心的决心,多少人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来了又还,我们是否想过要努力留下谁?多少事在我们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记忆,为此我们是否曾想过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遗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叹息和四个字—不过如此!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这句诗出自她的另一首诗《送别》,犹记得那时看完后不由得端起手边早已凉了的茶水喝了一口,那茶来的比以往要苦涩,离别总是会让人遗憾和伤感,作者错过了某些东西,首先感到的是后悔和遗憾,但作者善于调节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后说道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看透,总归是很有效的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如今的我们总是容易沉迷于一件事,一种情绪,一个人…不知是忘了将自己从中抽身,还是不想,不愿,以至于生活总是浑浑噩噩,并且这种生活看似永无终点!然后继续着一次又一次的错过……

席慕容的诗总是给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不止一首《一棵开花的树》或《离别》有时候独自品味这份苦涩也别有一番风味。于她的作品我最后依然想写词一首,以舒胸臆:

秋心为愁,好梦留时,难度。

篇七: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这两句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所记载的《越人歌》。 冯小刚在拍电影《夜宴》的时候,就选择了《越人歌》的古调。他说,“这两句唱出了人与人之间最深的寂寞。一个人如果懂了这首歌,这个人就不会寂寞。” 寂寞,是因为爱成了一个人的独舞;不会寂寞,是因为他的心中盛满了爱的美酒。只要心中溢满爱,即使是一个人的绮梦,也如晴天落白雨似的的亮丽缠绵。 爱,真的是古今同调。两千多年过去了,隔着浩浩时光的烟尘,再来读这首《越人歌》,我仿佛看到一个清婉朴素的女子立于船头,手摇船桨,目视绿波,眉结千蹙,心事飘扬。 她对他的一见钟情,一下子感动了我。 她慢慢地摇着船,桨落水起,哗哗有声。她时而俯首,时而抬头,目光起落处,全是他气质高贵的模样。

那是一个多么难忘的水上之游啊!她,就这么遇见了他,只惊鸿一瞥,她的心就被搅得波光粼粼了。 那是公元前528年,楚王的弟弟鄂君子皙举行舟游盛会,百官缙绅,冠盖如云。在盛会上,一名越女为子皙撑船摇奖,有幸目睹了子皙的尊容。 字皙依舷而立,峨冠博带,气宇轩昂,飘逸绝尘,高高在上。 越女一见,心像被苇眉子轻轻地滑了一下,一阵悸动。不知不觉间,她脸上泛起了阵阵红云,心儿也不停地狂跳起来。 他无心,而她却有意。 就在这不经意的一瞥中,爱情悄然敲响了她的心门。她站在门外,惊喜惆怅,不知所措。她是地位低下的越女啊,而他却是尊贵的鄂君。身份的巨大悬殊,使她深深地低下头去,低到尘埃里,而她的心里却是欢喜的,欢喜的开出花来。 喜悦和爱恋填满了她的心房,鄂君风流倜傥的容貌,就像那眼前汩汩滔滔的湖水,盈满了她的眼眸。她再也撑不住了,一首真挚的情歌从她的肺腑里一下子涌出来。她抱着船桨,看了看鄂君,深情地唱着: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歌声婉转悠扬,缠绵悱恻,子皙深深地被打动了。

他问身边一位懂楚语的越人:“她唱的是什么呀?”那人把歌词翻译成楚语,意思是: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让我与王子同船泛舟!能为王子摇船,我是多么的高兴!王子是那么的高贵,却不因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见到他,我又害羞又紧张。我心底这么喜欢王子啊,王子却不知道。” 子皙明白歌意后,被这真诚的歌声所感动,走过去拥抱着她,又给她披上美丽的绣花被,愿与之同床共寝。小女子接过丝绸被子,满脸绯红,秋波暗转,双手不停地颤抖。 有关《越女歌》的故事,的确感动人心。真希望,故事的结局,鄂君也能爱上越女,与她白头偕老。 事实真的如此吗?子皙真的能放下贵公子的身份,娶一位地位低下的船女吗?这大概是人们的美好想像和祝愿吧。 而这世上,许许多多的暗恋,就像一朵独自芬芳的野莲花,兀自妖娆着,没有结果。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心里喜欢你啊,你却不知道,这是一场无望的爱恋,是一个人心灵的独舞。心生爱慕,却沧海难渡,隔水而望,寂寞生凉。

一个人的绮丽,还没有开始,就注定了破灭。这样的爱,是多么的荒凉! 最亲爱的你,却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隔山隔水,隔云隔雾地遥遥相望,而是云对水的顾盼,水对云的视而不见。这其中的失落和感伤是多么的苍白和无奈!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在你的目光流转处,哪怕一瞬间的停留,已让我满足。爱你,我从未要求拥有,只是心中欢喜,从不盼你回头。

席慕蓉是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席慕容散文读后感五篇,欢迎大家阅读。

席慕容散文读后感篇一

我想,我应该不可能成为席慕容这么有才华的人,可是我觉得可以细细品读她的每一个文字,那也仿佛是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席慕容她,虽然早已经不是个小孩,但,却有着一颗比孩子还要纯真的心,仿佛她的世界,总比我们的有趣。她用她的心去看整个世界,生活中时刻留一份真诚,把她在眼睛里所见到的事物,用书香去描绘出来,让我们所有读者与她一起品味这个其实很可爱的世界。她描写的那些充满至善至美的平凡琐事,总能拔动人们的心弦,让你一同去发现世界中美好的一面。

我最喜欢她的《朋友》,并不是冲着什么华美语言。这位飘悠在纸墨香之间的“朋友”,不必有华丽丽的外表,它却是最真实的,无意的表露了作者,席慕容的纯真与甜美。

——“一开始,因为小娜杀价太低,伤了他的心,所以扭头就走开了,不再搭理我们这三个游客了……”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头,却已经让我想微微的一笑。如果我不翻封面,我就一定会认为这篇作文,是个有心的孩子写的。虽然简单平凡,但不枯燥,反而让人有种想快一点读完,可又想细细回味的纠结却又快乐的感觉。

让你的思维随着她小夜曲般的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去回忆、去品味那些岁月里捉摸不透的幸福和生活中的真善美,或者,这正是席慕容,从来没有想去刻意做些什么努力的心愿所在吧。

席慕容散文读后感篇二

这是多美的一本书啊!封面那清雅的水墨花,是那么的唯美,它把我的思绪引了进来,我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感染。

她的文章充满温馨。细读进去,她的文章和水墨一样平易朴实:匆匆的过客,小路上的野花、野草、海边小小的贝壳……许多不起眼、会忽略掉,甚至觉得毫无意义,根本不会去看的东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它们内在的美好品质。

我感叹,我感叹于她的细腻和她那淳朴语言,文中没有可以推彻的词语,没有令人惊奇不已的哲理,只是娓娓道出,顺理成章。可却能在人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透明的哀伤》中的《严父》。作者对一个卖牛肉的男子发出感叹,通过男子的面容,猜想出他的家庭。在这样的炎热夏季在外奔波,想必是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这样操劳,又不觉想出他的孩子能理解他的父亲吗?

看过许多写文章,发现父爱的文章是那么的深沉。父亲常常为了家这个家,为了这个家的生存,为了这个家的幸福与美满,常常不分日夜的在外奔波,让处理烦琐事情的父亲有了一张严厉的面容。严父,寂寞无言,表面严厉,实际爱在无言处。可年幻无知的孩子们却不能理解,他们喜欢投向母亲柔软和温暖的怀抱,劳苦了一天的父亲回到家,发现自己支撑的家的那份甜美,自己虽不能进去,不能享有,或许这样父亲就很快乐了吧!不被孩子们所理解,也无所谓,只要是做为父亲,爱着他们,这样就足够了吧!

看完这篇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心情,想流泪,还想立即给父亲一个拥抱,同时也有着疑惑,为什么父亲不去辩解他们行为?让孩子们理解他,让他也享有家的这种温馨,我的思绪不觉想到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虽然不是严父,但他也常常奔波在外,甚至等我睡了才回来,我认为在父亲心中工作比我重要,所以总是对父亲忽冷忽热,有时他说话我也不理,可他什么也不说。

有时我会从父亲的开门声中惊醒,发现他不管回来得再晚也会来到我的房间。夏季,为我关掉电风扇,冬季,为我扯扯被角,当时小,没放在心上,可现在却知道这小小的动作,却也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他是爱我的,我是不是也应该对操劳的他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体谅,多一点爱呢?

父爱如山,深沉。父亲对我们的爱虽然不会惊天动地,但是他对我们的爱却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中,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发现罢了。

席慕容散文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片小雏菊,在这片小雏菊的上方,有七行用金色刻上去的《一棵开花的树》。这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不禁慢慢地吟诵了起来。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说,爱情是缘份;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的勉强;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苦苦等待,爱要拐几个弯才会来呢?诗中的那位女子,总是站在“必经的路旁”等待爱情,做到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他看。“慎重”一词把等待中的忐忑描写的淋漓尽致,又细写了这位女子在等待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一面。她用一颗自己最火热的心去倾听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但是在无声中逝去的又何止爱情呢?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而当他“终于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并不是凄美的花瓣,而是一个少女凋零了一地的心,是血、是失望、失落,如泣如诉,其凄凉之状况,催人泪下,替文中少女感到惋惜。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少女的心竟还不觉后悔,却还在等待着。

哎,几百年的苦求来的却是没有结果的等待,然而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她也竟是没有灰心过,也没想到放弃。她只希望他可以注意一会自己。难道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也将变成奢求吗?

花落了,季节更迭了,来年还是好风光。往事如烟,随风而逝,既爱,爱已倾城,也许相逢一如从前,只是花落了,季节更迭了,来年还是好风光,你呢?经年后,你还是从前的你吗?

这棵树虽然不会叹息,但是这哀怨的声音却又的的确确是从这首诗直传到我心里的。

“若相惜,便知足;若相知,便明了;若相守,便无悔。”这又是她在另一首诗中对这棵树若有若无的回答。

“从妖娆到凋零,只是遵守昙花一现的宿命,魂归梦里。而我,却在繁华颓败时傻傻地守护这那至极美丽不放手。”或许,这又是那棵树在内心最深处的话,只是在偶然时被人们发现了吧!

人生就像一场梦,梦醒后一切又回到现实,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唯一收留你的只是你自己的影子;所以,请学会放弃,放弃也是一种美,退一步也许可以海阔天空。

席慕容散文读后感篇四

十几岁时就开始读席慕容的散文,《七里香》、《有一首歌》、《无怨的青春》,有很美的手绘的插图,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的风格,我都很是喜欢。

席慕容的文章,如一杯香茗,让人在品过之后,感觉沁入心脾,久久不能散去,又如一股清泉,流入心底那干涸的湖,滋润整个灵魂。

她,就是这样,以一篇篇绝好的文章打动着我,感染着我,让我在生活最困顿的时候,给我以人生积极的鼓励和润泽。

席慕容,蒙古族人,全名穆伦•席连勃,

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

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

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等。

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文章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我对她有着特殊的感觉,总认为,她为我们的心灵寄托写了一个极好的诠释。

看完她的《花事》,更让我对生命的价值有了一个更新更深的认识。

对于生命,我们有太多的感慨,也有太多的无奈,而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是对生命的内涵有一个深切理解,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吧!

我们在少年的时候都有着单纯和宽厚的心灵,为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它逐渐变得复杂和锐利?

在种种牵绊里不断得伤害着自己和别人?还要学着不去后悔?

是的,我们应该学着不去后悔,不去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那就让自己拥有一颗豁达的心,去容纳别人的种种的非难,不要让自己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变得那么尖锐和刻薄。

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人问禅师:“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

禅师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容他、信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

禅师所说的心态就是宽容,劝世人用一种宽容的心去面对世间的嘈杂和忧烦。

一个人生活在尘世间,就难免会碰到忧烦的事,与人产生误解、矛盾、和积怨,而从此相互怀疑、憎恨,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这时,如果能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会一笑泯恩仇,化解矛盾,说不定,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人的生命里充满着大大小小的争夺,包括快乐和自由在内,我们也总是急着想知道一切,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付出很多的努力甚至代价去争取。 等到了年龄大的时候,原来认为重要的东西竟然不重要了,而一直被自己忽视的种种却又开始呼唤自己,就像那草叶间的风声,就像那夜里的一地月光。

所以,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把脚步放慢,希望自己能够回答大自然所有的美丽生命的呼唤!

可是,我们又在何时将自己置身于“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境界,让自己真正去感受生命的这种恬淡和怡然?

那么,让我们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着不去做后悔的事情,也学着不要重复自己的错误,学着去真正地爱自己的生命,爱人和爱这个美丽的世界。

时,也许我们终于会明白,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它跋涉的理由,都有它选择的方向,都有它无以言表的艰辛。

那么,也让我们在生活的这一刻,

好好的享用今天,

从容地品尝生命的滋味吧!

席慕容散文读后感篇五

席慕容是我阅读当中尴尬的中转站。

小时候的喜爱是无以复加的,觉得世界上应该她的诗歌是最好的。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

“生命必须由丰美走向凋零。”

这是她的诗歌的全部原因。一切都是为了怀念。她怀念过后,我们沿着同样的道路去怀念。

她的诗歌就是在说:我来告诉你,人生就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得到爱。即使是爱的悲伤,是从一个少女的思想到中年妇女的沉静之美。

是啊。“对于写诗这件事,我一直都不喜欢做些什么解释。只是觉得,如果一天过得很乱、很累之后,到了晚上,我就很想静静地坐下来,写一些新的或者翻一翻以前写过的,几张唱片,几张稿纸,就能度过一个很安适的夜晚。乡间的夜潮湿而又温暖,桂花和茉莉在廊下不分四季地开着,那样的时刻,我也不会忘记。”这样的感觉使我沉醉。

但是岁月真正是不宽恕我的。不过才几年,从学生时期到工作,读书的口味就变了。一样还是喜欢诗,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可是席慕容的诗,其实,也有一个回还的过程。从喜欢到不喜欢,最后再喜欢,三部曲、三个阶段,循环和否定之否定。诗歌就是诗歌。在所有的文学当中,小说是王冠,那么诗歌就是王冠上的明珠。

所有的人大多不喜欢用写诗来记录一个东西。偏偏你的经历就如同文章里面写的那样的感觉。于是隔了好多年,你与那个作者共同叹息。

席慕容画画之后写诗歌、写散文。但是她的诗歌却直接把生命的体验提出来,做成为了金色或者花,展览给大家,或者其实她不过是给自己看而已。

最后的最后我才明白席慕容的诗歌,不是写给少年看的。是写给无尽岁月的。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几年前,当第一次听到周杰伦的专辑《七里香》这个名字的时候,便想那真是一个极好听的名字,和歌曲那轻柔的调子正好珠联璧合。后来偶尔在书店里看到席慕容的一本诗集,第一篇便是《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读席慕容的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怎么全是情诗?而待到细细品味罢那盛满忧伤的一本诗集,我才明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

青春里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定是一段忧伤、温馨也有诸多遗憾的爱。那些所谓爱情也许不算真正的爱情,但是她们却实实在在存在过,并且让我们为她们心动、憧憬、落泪、心碎。曾经沧海难为水,无论生命中还有多少浪漫甜蜜或是轰轰烈裂的爱情,青春时的爱一定是永生难忘的,那些明明暗暗的回忆被优于世界上任何一种保鲜技术的一种叫爱的东西保存着,无论何时想起,都像刚刚发生过,心依旧在悸动。

然而事实上一切都那么模糊。她也只是记得,年轻的他们在那个路口挥手告别;在她心中,对他的印象也只是那青青的衣据;那些曾经让她那样流泪的爱情,再回首时也不过,恍然一梦……

我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可后来我终于明白,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用于样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成长中,难免为那些不成熟的爱忧伤,每当那时,我都会捧起那本盛满重重思念的书,靠近哪一颗柔软如水的心,同她一起,感悟青春,感悟爱,在挣扎之后蓦然回首,发现痛楚也可以化作甜蜜的热泪。

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晚月。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3797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