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灵魂的秘密的读后感总汇50句-读后感

《心灵密码》读后感1

心灵本没有密码,但密码无处不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哪几样东西?如何识得生命中的贵人?她的恋爱为什么总是无疾而终?爱,何以暗中藏着一把钩子?如何预防“七年之痒”?什么使女人变得丑陋?……

本书为作者厚积多年之功的最新力作。以作家、医生、心理师的多重身份,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专业的心理学识,以深沉厚实的诚恳与冷静真刻的良知为经纬,梳理人生顺遂,讲述生命悲欢,挖掘心灵沉疴,解锁心灵密码……

作者是个敏感的女性,书中的很例子都是以她的角度或是她认识的女性的角度作切入。她的敏感是她多年经历以及在写作中得来,她的文字与心理咨询的知识,在这本新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之前看了《心灵7游戏》,也是一不错的书,她是一位好作家也是一位好的心理医生,可以说这位作家写心理治疗带文学性的书已经有自己的风格了,以后我也会期待她的作品。书中写的主题对女性不说比较广一些,例如她提到为什么优秀的女孩找不合适的伴侣,女性的厨房,给女性的花,当然更多的是男女都会涉及涉及的问题,如一夫一妻制,双方的恋爱的问题,其它的当然包括心理健康的问题。书中提到了一个心理疗法是她经常用的。找一张大的A4纸,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写下让你极度忧伤的事情,一条一条地往下写,不能因为想到伤心不已的回忆而停止,写。接下来看看哪些事情可以改变,哪些事情不可以改变,对于那些不可以改变的事情,只能选择顺从接受,对于可改变的事情,就选择改变。最后,就是给自己写一句鼓励的话。上面的方法还是很有效的,心情会立即放松许多。

看完这本书,你将有更多的感悟,比起那些励志的小品,这本书有你疏导你心理问题的实际方法。即便是在这个不景气的经济时期,你也可以活出豁然开朗的人生。

《心灵密码》读后感2

毕淑敏在《心灵密码》中,运用自己人生丰富的经历和病人的事例给我们讲述死亡、情感、工作等,从中我对人生的许多事情都有了不同的看法,读书能够从别人的人生经历学到一些做人的经验,真是受益匪浅。

《向小斑点致敬》和《因为害怕,所以更要直面》等几篇文章中描述了对生命的尊敬,对死亡的思考。《向小斑点致敬》中说道:人到了最后的关头,能够完成的,就是在身边咫尺之遥的范围内极简单的动作了。我由此想到,如果你有什么要说的话,一定要尽早说,不然就无人能听到。如果你有什么要做的事,要趁血脉充盈之时赶快做,不要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中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重要性,让我更懂得珍惜时间,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为国家,为世界做更多的实事。

看完《一定有本书是你的至交》、《书让我们不再陌生》和《完成一套精神的太极》,让我更深地感受到了读书的好处。《一定有本书是你的至交》里说道:“我相信,有一本书,一定藏在远方。它是你的至交,它的肚腹中藏着一句话,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其实,书最大的魔力,在于可能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框架,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最后甚至扭转我们的人生轨迹。”读书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到不同地点,不同时代的事情。自己的人生经验有限,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借助别人的经验,成就自己的梦想。现在我感到非常后悔,在大一和大二上学期都没有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浪费了那么好的读书时间。我要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地珍惜时间,好好好地利用时间和图书馆的资源。我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心灵密码》中的.《为什么很多优秀女子都抱怨找不到合适伴侣》说道:“不要忽视你身边太熟悉的人,宝藏往往就埋藏在你周围。这种忽略眼前、好高骛远的人,基本上也是忽略自我的人。当你看不起自己的时候,你也看不起周围的人。”所以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我们的要求都不能太高。

《你是百分之三吗》里讲述的爱自己的工作,就能够不用工作,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是找到一份工,他不用工作。也确实是这样,如果觉得工作是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很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那么工作就成了娱乐的一部分,而不是工作了。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工作的兴趣,不要把工作当作是工作,而是兴趣。这样我们才能把自己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了,这样有利于自己和企业的发展。而现在我在学校做的学生干部,虽然有时工作比较繁琐,但我也要热爱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更好地生活。

读了《心灵密码》后,真的受益匪浅,还有许多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心灵密码》读后感3

当合上最后一页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心潮澎湃、也没有忧伤或是激昂,只是闭上眼睛,似乎还能感到那些自然的文字,悠长的意蕴和清淡的情感。毕淑敏的文字最大特点便是自然朴实,如同一潭水,清澈平静,淡泊悠远,阅读这样的书,宛如置身于幽静的山间,可以安抚心灵的疲惫与惶然。

心灵本没有密码。但在《心灵密码》中,毕淑敏将其研修心理学的精深体会与她开办心理诊所以来进行心理咨询诊疗的典型案例、精彩故事和优美的文字融为一体,讲述了人生中都会面临的共同事件和感受,如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成败悲欢;讲述了许多人遭遇过的心理痛苦,以及许多人正在经历着的现实困惑。这本书将给旅途中迷失方向的孩子励志领航,有一种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动和反思的力量。

书中,毕淑敏用那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睿智的文字,讲述着女人、情感与家庭。如在《我的恋爱为什么总是无疾而终》里,作家最后总结道:“如果你有很多美丽的照片,请不要把自己的家变成展示这些照片的博物馆。那无意中将是一种排斥他人、唯我独尊的信号,说明你的世界里充满了你,让人却步,男人和女人都对高度自我的人,敬而远之。”这些缠绕在我们身边的琐事,或提醒人们关注感悟幸福,或引发思索联想,令人生出无限美好的情愫。

毕淑敏的书中有的是生活,真实而美丽。她不像学究们舞文弄墨,不像教授们高深说教,不像时评家语锋犀利,不像青春写手愤世嫉俗。如在《让女人丑陋的最根本原因》里,她写道:“女人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导致身体上的病患,是千真万确的。为了不得病,为了不变丑,人们只有更多地让爱意充满心扉。”这样的文字,折射着女性水样的光华,如一剂心灵处方给人恰到好处的滋养。

此外,毕淑敏还对人类的命运进行探究,对深层的人性进行审视。书中她描摹和传达的意境,总会令人产生一种别样的新鲜与惊愕,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获得一种阅读的快感,沁人心脾。

在《心灵密码》中,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还包含着许多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们就像是黑夜里的一扇有着亮光的小窗,使我们麻木了许久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恢复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解读心灵的密码,了解自己,是使我们取得一切成功的基石。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幸福愉悦的感受也是如此”。名医很多,作家也很多,但作家兼医师的人不多,能治病又能医治心灵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但毕淑敏做到了,还做得很好。毕淑敏用她温馨的感悟与敏锐的思索,激发着我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喜欢毕淑敏的书,一直喜欢,更喜欢的是书中给我们的生活启迪,简单、朴实,如一股清泉久久不息,直袭心灵深处……

《心灵密码》读后感4

毕淑敏,著名的作家,最近新出了一本书《心灵密码》,她以作家、医生、心理师的多重身份,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专业的心理学背景,以深沉厚实的智慧与冷静真切的良知为经纬,梳理人生顺逆,讲述生命悲欢,挖掘心灵沉疴,解锁心灵密码……

读她的这本随笔,几乎每一篇都能让我掩卷沉思,从她的书中,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百读不厌的文章。那些简短的篇章,以深沉厚实的智慧与冷静镂刻人世间的变故与悲欢,让人不得不铭记在心,不断地思索。

“心灵密码,心灵本无密码,但密码又无处不在”。读这本书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对于我来说哪怕读了很多遍,每读一次都有不一样的心灵感受和收获。

生命中是由很多最重要部分组成,感情和理智是我们其中的一部分宝贵财富,有时候,远离就是更深刻的爱戴,而宁静则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让人温暖,仿佛自己的脉搏与作者一起跳跃来达到的共识那样心有灵通。

对大自然,她深情的说:“所有地球人,相互之间必须紧密连接。要有悲天悯人之心,不能让高山消融万年雪冠。万物灵长的我们,只有一个心灵的出口,那就是相亲相爱”。

对幸福,她出语不凡:“无数微不足道的幸福堆积起来,如同一滴滴饱含盐分的水珠立体集合,聚成了波涛万顷的沧”。这几句话,让我顿悟,滚滚红尘中,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为自己找个安身立命的支撑点,即使向礁石一样,千疮百孔却仍能快乐的矗立着,从容一生。

世界上最暖人心的时刻,不是夏日朗朗清空阳光的照耀,而是你我内心的共鸣,了解自己,破译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安定的生活,享受持久的幸福,我想心灵密码不过如此。

《心灵密码》读后感5

读完毕淑敏《心灵密码》一书,感触很深。一是有感于她对人性的理解是那么的深刻;二是有感于她对人的心灵深处的秘密的解读是那么的透彻;三是有感于她给迷惑、彷徨在十字路口的心灵指明了方向。

最早读毕淑敏的文章,是中学课本里的《提醒幸福》和《离太阳最近的树》,从课文中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光辉的追求。作者能写出这样细腻而又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除天赋外,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她17岁当兵入伍,11年走遍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山;转业后又从事医疗工作;46岁开始攻读心理学博士,并成为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将目光由星空转向人的心灵,在心灵深处寻找生命的真谛。

《心灵密码》一书,上百篇文章,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人生——人为什么要活着?怎么才能更好的活? 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人性——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每一篇文章都在敲击着读者的心灵,都在和读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

她是军人,她是医生,她是心理咨询师,她是作家。每一种身份都对人生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最后汇聚于一身的她,就对人性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升华——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一一解读人性深处的心灵密码。

《秘密》读后感800字1

阅读《秘密》越读越有趣,并且把它整理成读书笔记;把重点的字眼和哲理性、启发性的词语摘录下来;以便加深体会,我想让我身体细胞都吸收到秘密的信息。

书中的很多词语大多数出自于国外名人名句,可能是为了增加理论的可信度。为了方便我们的探讨;我把言论名人名字隐蔽,因为我相信他们里面任何人的话,不需要权威身份来证明。同时也不影响我对他们的感激;是他们带给我们伟大的心灵的启发。

我们刚刚接触《秘密》的时候,你或许有好多的情绪上的抵触;因为传统教育是告诉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渴望,期盼,那么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只是换一个方式给你而已。或许你认为“天方夜谭“、“痴人说梦”“黄粱一梦”、“南柯一梦”的传说;那么,这本书告诉你;你的梦不要醒了就忘记,要继续义无反顾的做梦。并且把梦想变成现实。或许,你认为是一种“迷信’?这是科学不是迷信,但是;你必须入迷的去相信它;“信则有,不信则无”。还有就是潮汕人的俗语就是;“做食不要想食”。是的。“做”是必要的,只是在“受到启发的做”效果是不一样的。它让你“做”的更加开心快乐,并且获得成功。“穷则思变”,潮汕人大

多数是白手起家的,吃苦耐劳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他们渴望追求财富,努力拼搏,很多成为老板。他们成功了。可能他们不理解或不知道这个秘密的存在。但是他们其实也是运用了这个秘密。再想一想,那些“粒粒皆辛苦”每天早起晚归辛勤耕耘的农民或奔波劳苦的人们,为什么他们大多数一辈子都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呢?那就是他们不知道“秘密”或不相信秘密。

如果你保持着过去的想法,认为金钱的唯一来源只有工作,“我非常辛苦地工作。奋斗才会有钱”,那么立刻丢掉这些想法吧。难道你要继续这么想,让它成为你生命中的必然的结果?这种想法对你根本没有好处。

总的来说,这本《秘密》的书是我识字以来所看过的最令人感到震撼的书。这是一本让我感觉充满正面力量阳光灿烂的书。

《秘密》读后感800字2

《秘密》算是我看的第一本完整的日本小说,标榜着“悬疑”的小说,看完之后却留下了无数的纠结和思考。

《秘密》讲述的是一家三口,妈妈带女儿出去玩,结果遇上了车祸,妈妈毙命,女儿成为了植物人。爸爸百般辛苦地等到女儿的醒来,却迎来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自己妻子的意识占领了女儿的身体,妻子将以女儿的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

原先,在家中,他们还是以夫妻相称,生活还算正常,只是随着女儿身体的成长和妈妈意识的不懈努力,一个优秀的“女儿”形象就展现在大众面前,有很多男生追求她,向她求爱……

爸爸自然受不了这样的场景,但是妈妈意识占领的女儿的身体却无法满足爸爸的要求,爸爸深爱着她的妻子,事故之后没有想过再娶的事情。自从某一次矛盾爆发后,爸爸发现女儿的意识间断性的回到了女儿的身体上,妈妈的意识存在的时间反而越来越少,最终直到消失殆荆

爸爸悲伤地接受了妻子再也回不来的事实,但是也为女儿的复活感到无比高兴。

直到女儿25岁结婚那天。爸爸偶然发现了他当时和妻子的约定的藏好的戒指居然出现在了女儿的手上。

其实,占领女儿身体的一直都是妈妈的意识,妈妈为了不让爸爸伤心,或许为了更多的目的,她选择放弃了自己的意识,去一辈子扮演女儿的角色。

看完以后让我觉得很伤心。虽然我也提不出解决办法,但是现有的办法总让人觉得很不妥。我知道妻子是为了丈夫好,可能是为了丈夫的晚年能够再娶,能够有人陪伴他,可是就这样离开丈夫利用女儿的身体去嫁给另外一个男人就一定是好的么?妻子说过,她要使她女儿拥有无悔的青春,她做到了,却永远回不来了。

无疑书中的丈夫和妻子都是悲痛的。每个人都做出了无可奈何的选择。不论这些选择对不对,而我想知道的是,影响这些抉择的不就是因为妻子的外表是他们的女儿么?这么说来,是不是可以说成是肉体最终战胜了灵魂,使得妻子抛弃了自己的灵魂,甘愿充当女儿的灵魂?

为了在众人面前的表现,或者是为了避免在丈夫面前的尴尬,她就这么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放弃了爱她的丈夫,去含辛茹苦的做另外一个人。

灵魂和肉体,到底哪个比较重要?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会坚定地回答

《秘密》读后感800字3

《秘密》这本书打开一看,这些理念却不像别人说的那么神秘,反而是如此地熟悉。

比如吸引力法则,即你整天想的是什么,就会吸引什么。因此要保持脑袋里积极的想法占上风,最好全部都是积极的想法,把那些消极有害的念头驱逐出去。并且把你想得到的目标想得越多越好。

再比如,愤怒、仇恨、嫉妒等负面情绪,会在你的身体里释放毒素,让你真的生病。而当你心理上感觉良好,身体也会有很好的免疫力并充满活力。

再复习一遍,感觉自己的心又开放了一些,感觉很好。心理和情绪上的健康维护,是需要时时提醒自己进行的。

我们知道,不同的人看相同的书,看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有些字句对我们有震撼,而另一些字句则对别的人有震撼。而我在下面摘抄的文案,仅仅适合象我这一类人。

“一个过于高傲的人往往是精神上的弱者,他太过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相反一个真正胸襟宽广的人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心胸狭窄的人总认为命运亏待了他,因此他不停地和命运作斗争,其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个气度恢弘的人则乐观知命,总生活在满足中。有的人终日奔波希望得到世人的承认却知者寥寥,有的人足不出户却闻达天下。有的人只关爱自己,有的人则兼爱天下,当然他自己也包括在这份博爱之中。”

--这鞭笞的就是我吧,那最黑暗的部分吧。

“当你心生困扰,无法确定自己的目标时,不要急着向周围的人求救,试着剖析一下自己的内心,倾听一下自己的心声,你会在平静之中重新找回自己,确立奋斗的新方向,赶走所有的质问和怀疑……”

--我向你保证,这么做非常正确,没有谁比自己更懂自己,所以我从不抱怨,总是自我消化自己。

“经常有些人在鼓吹自己与众不同,已经超越了现实;但他们其实是现实社会中最普通不过的平庸之辈。”

--这又是我的不足,我惭愧地低下了头。一个人自恃不凡果然需要能力与肯定。

我就在想秘密,何为秘密为什么那么深远又那么近,可能吧,也许是那秘密只是不小心扣问了你的保险箱吧——

《秘密》读后感800字4

生活中我们常提到秘密一词。可这个我们每天都会提到的秘密,每个人都懂,都拥有自己的小秘密。

可今天我读的《秘密》是一本书,一本成功人士的秘密。是千百年来不公开的财富的秘密,健康的秘密,快乐的秘密。

我要怎么形容呢?看它的时候就向是心灵的旅行,它可以带你离开痛苦和烦恼,全身心的享受生活。我多年以前在其他书的.推荐里看到这本书的介绍,但我在书店里没有找到。所以也没机会看成。最近通过我们科士威业主,找到了这本书的电子档(这也是同性相吸的余力吧,我们同样喜欢书籍,同样喜欢成功,所以走的了一起)。当我开始翻阅它的时候,感觉越来越好,我不仅仅用眼看,而是开始朗朗上口的阅读起来。我没有停下,一直把它读完。我理解并支持他说的每一句话,和赞同每一个观点。因为早年有看过类似的书籍,所以我比较容易懂,并接受。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证明了秘密的力量。实现秘密(梦想成真)有三个步骤:一。你必须要求你想要的东西。二。相信,相信它已经是你的了。三。接受,接受我所想要的。

连佛陀都说过: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

很多时候你可能都不清楚你在想什么,当某些不辛发生时,你特别注意不辛的事件本身,你重复的给自己讲:“我怎么这么不幸啊!怎么这些事都让我遇上了。你在不停的抱怨,不停的关注的不幸,所以你的不幸在扩到。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同性相吸的原理。《秘密》法则就是吸引定律。吸引定律就像是磁铁,磁铁只会吸引含铁的东西。而人们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同等频率的,所以当你发出这种频率时,它就会来到你的身边。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好的频率呢?答案就是你发出好的频率时,好事就会发生。

这种好的频率,不是想象的,是感受到的,是存在的。只有这样才会实现(梦想成真)。

我感受到了那股强大的力量在我血液里流淌,我感受到快乐的存在。我感受到了我的爱车和房子。我知道我很快就可以得到这一切了。因为我找到了成功《秘密》,因为我运用了吸引力定律。我向宇宙发出了我的频率,它会回应我想要的。

《秘密》算是我看的第一本完整的日本小说,标榜着“悬疑”的小说,看完之后却留下了无数的纠结和思考。

《秘密》讲述的是一家三口,妈妈带女儿出去玩,结果遇上了车祸,妈妈毙命,女儿成为了植物人。爸爸百般辛苦地等到女儿的醒来,却迎来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自己妻子的意识占领了女儿的身体,妻子将以女儿的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

原先,在家中,他们还是以夫妻相称,生活还算正常,只是随着女儿身体的成长和妈妈意识的.不懈努力,一个优秀的“女儿”形象就展现在大众面前,有很多男生追求她,向她求爱……

爸爸自然受不了这样的场景,但是妈妈意识占领的女儿的身体却无法满足爸爸的要求,爸爸深爱着她的妻子,事故之后没有想过再娶的事情。自从某一次矛盾爆发后,爸爸发现女儿的意识间断性的回到了女儿的身体上,妈妈的意识存在的时间反而越来越少,最终直到消失殆荆

爸爸悲伤地接受了妻子再也回不来的事实,但是也为女儿的复活感到无比高兴。

直到女儿25岁结婚那天。爸爸偶然发现了他当时和妻子的约定的藏好的戒指居然出现在了女儿的手上。

其实,占领女儿身体的一直都是妈妈的意识,妈妈为了不让爸爸伤心,或许为了更多的目的,她选择放弃了自己的意识,去一辈子扮演女儿的角色。

看完以后让我觉得很伤心。虽然我也提不出解决办法,但是现有的办法总让人觉得很不妥。我知道妻子是为了丈夫好,可能是为了丈夫的晚年能够再娶,能够有人陪伴他,可是就这样离开丈夫利用女儿的身体去嫁给另外一个男人就一定是好的么?妻子说过,她要使她女儿拥有无悔的青春,她做到了,却永远回不来了。

无疑书中的丈夫和妻子都是悲痛的。每个人都做出了无可奈何的选择。不论这些选择对不对,而我想知道的是,影响这些抉择的不就是因为妻子的外表是他们的女儿么?这么说来,是不是可以说成是肉体最终战胜了灵魂,使得妻子抛弃了自己的灵魂,甘愿充当女儿的灵魂?

为了在众人面前的表现,或者是为了避免在丈夫面前的尴尬,她就这么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放弃了爱她的丈夫,去含辛茹苦的做另外一个人。

灵魂和肉体,到底哪个比较重要?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会坚定地回答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381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