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读后感汇集80条-经典语录
《一双手》读后感1
看课文《一双手》以后,我想到张迎善的手,这双手显得非常粗壮,布满老茧,手上还分布着人字形的裂纹,手指像三老干蘑,一看就是一个劳动人民。他用双手在小兴安岭,每天栽下一千多棵树,用这双手栽下了26万多棵树,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双手。终于,他成了人们的功臣,得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读了这课书以后,深深想到他的一双手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让自己的手,变得那么粗糙,他的一双手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使山变得更绿,使水变得更清,使环境变得更好,使地球变得更美,人民不会忘记他这双有贡献的大手。
我要向他学习,长大以后,我也要用自己双手为人民服务,建设自己的家,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更加美好。
《一双手》读后感2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双手》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张迎善的光辉事迹。
首先,我来说一下——张迎善虽说没有为我们做出许多伟大发明;也不像明星一样赫赫有名,但是他用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人类。他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不图功名,只图一个能让人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人读到了这,非常疑惑——为什么说张迎善让人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张迎善栽的那26万棵树,世界上会有多少泥石流、沙尘暴、海啸……;如果没有张迎善栽的那26万棵树,世界上会有多少家庭在悲痛中失去亲人,甚至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
张迎善的那双手,非比寻常。虽说他的手是那么的粗糙、那么的丑陋;与那些光滑细腻的手截然不同。但是,有细腻的手的人,可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是张迎善却过着艰苦的生活。
张迎善的那双手,“来之不易”。如果张迎善不种那么多树,他就不会有一双像半截老松木、像鼓皮一样硬、三节老干菇、没有指甲的大拇指、缠着线的手。
张迎善的那双手,大而有力。朋友们,你们亲眼见过一双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第2句】:5厘米的手吗?再看看自己细腻灵巧的手,是那么的小。张迎善长年累月的工作着,由一双与正常人一样大的手变的粗糙、有力;变成天下第一号大手。
如果张迎善现在就在我面前,我会高昂激越地对他说:“张迎善,好样的!你不愧是我们的骄傲!”
《一双手》读后感3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双手》这一课,学完这一课后,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
我认为张迎善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第2句】:5厘米,他的这双手可真大呀!作者用数字来描写,能让我们直观、形象地感知事物的大小,加深对这双手的印象。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第44句】: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真是一双了不起的手。正是这样一双写满数字的手,正是这样一双‘丑陋的手’,他却创造了美。也使我们通过这双手,感受到了张迎善那颗质朴的心灵。
我要向张迎善学习。
《一双手》读后感4
人人都有一双独一无二的手,有的手小巧玲珑,有的手饱经风霜……但我最喜欢的手是《一双手》里面张迎善的那双创造森林奇迹的手。
张迎善的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手的四周,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磨,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也被染成了泥色。他一天栽一千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第2句】:5厘米,这双手已栽树26万多棵,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一双创造绿色金库的手。
读完《一双手》后又看着自己那双温暖细腻且懒惰的手,美术课的时候画画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家闲着从不做家务活,就算是做一件小小的事情洗衣服我都洗得不干净,我们撕下的小纸张一点也不节约,可见树木来之不易,树木是多么可贵呀!
暑假的时候我准备每天学习洗衣服,收拾自己零乱无比的房间和书桌,一张小纸张用了再拿来擦桌子,每天做完作业后抽时间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小树苗种植在河边净化空气。是啊,没有树木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个可爱的世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我还是不能和张迎善的手相比,但我们得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植树,为祖国做一些贡献。
《一双手》读后感5
这是一双粗糙如半截老松木的手。 这是一双强而有力的手。 这是一双创建了绿色金库的手。 这篇《一双手》的课文触动了我的内心,体会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反复阅读每次都有新的感悟,透过这双手感受到林业工人那种甘心奉献,造福人类的美好品质。让我再次走进课文去握一握这双手...... 这双平凡而伟大的手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小兴安岭乌马河林业局工人张迎善的手,本文中三处数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处:手大,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第2句】:5厘米; 第二处:“一千多棵”“三四千棵”等说明了张迎善每天工作量大、工作辛苦; 第三处:“26万多棵”“33垧”“45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数字充分说明张迎善长年累月的艰苦劳动,使他的手变形变得异常粗糙,可正是这双“丑陋”的手创造了美,给人们带来了无法估量的财富。 文章还通过看、问、量、摸等方式生动详细地描绘了普通林业工人张迎善这双让人赞叹、崇敬的手。我能深深体会到这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手,这位普通劳动者真实、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对普通劳动者肃然起敬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我们现在拥有一切美好。
劳动的手能够把石头变成金子,不劳动的手能够把金子变成石头,除了崇敬、珍惜、学习,我还要以身作则,从身边的事、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也有一双手,也应该为祖国创造财富。 一双手,一个动人的故事!
【篇一:《一双手》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双手》这一课,学完这一课后,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
我认为张迎善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他的这双手可真大呀!作者用数字来描写,能让我们直观、形象地感知事物的大小,加深对这双手的印象。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真是一双了不起的手。正是这样一双写满数字的手,正是这样一双‘丑陋的手’,他却创造了美。也使我们通过这双手,感受到了张迎善那颗质朴的心灵。
我要向张迎善学习。
【篇二:一双手读后感】
看课文《一双手》以后,我想到张迎善的手,这双手显得非常粗壮,布满老茧,手上还分布着人字形的裂纹,手指像三老干蘑,一看就是一个劳动人民。他用双手在小兴安岭,每天栽下一千多棵树,用这双手栽下了26万多棵树,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双手。终于,他成了人们的功臣,得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读了这课书以后,深深想到他的一双手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让自己的手,变得那么粗糙,他的一双手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使山变得更绿,使水变得更清,使环境变得更好,使地球变得更美,人民不会忘记他这双有贡献的大手。
我要向他学习,长大以后,我也要用自己双手为人民服务,建设自己的家,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更加美好。
【篇三:《一双手》读后感
人人都有一双独一无二的手,有的手小巧玲珑,有的手饱经风霜……但我最喜欢的手是《一双手》里面张迎善的那双创造森林奇迹的手。
张迎善的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手的四周,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磨,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也被染成了泥色。他一天栽一千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双手已栽树26万多棵,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一双创造绿色金库的手。
读完《一双手》后又看着自己那双温暖细腻且懒惰的手,美术课的时候画画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家闲着从不做家务活,就算是做一件小小的事情洗衣服我都洗得不干净,我们撕下的小纸张一点也不节约,可见树木来之不易,树木是多么可贵呀!
暑假的时候我准备每天学习洗衣服,收拾自己零乱无比的房间和书桌,一张小纸张用了再拿来擦桌子,每天做完作业后抽时间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小树苗种植在河边净化空气。是啊,没有树木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个可爱的世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我还是不能和张迎善的手相比,但我们得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植树,为祖国做一些贡献。
【篇四:《一双手》读后感】
生活就像一张洁白的画纸,是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它绘制的美丽、多彩,不是吗?人类,是靠着无数双勤劳的手,开天辟地,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只要有这双手,并且大胆的尝试就不怕有什么事干不成的。
记得有一天中午放学,当我打开家门时,发现爸爸妈妈都还没回来,就边做作业,边等他们回来煮饭给我吃。时针指向了十一点半,还没听见爸爸开门的声音,我想一定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不用急。我继续埋头做自己的作业。十几分钟过去了,门口还是静悄悄的。说不定在路上遇见熟人吧;说不定临时有应酬不回来了吧。可是就算不回来,也应该打个电话回家呀!让我独自饿肚子。这时肚子“咕咕咕”的叫了几声似乎在向我抗议。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干脆自己动手做饭。可是我怕火怎么煮呢……我心里真像两个小人在拔河。
十一点四十分了,肚子空空的,好难受,我站起来,来到厨房回想起平常看大人煮饭的经历决定自己试一试。淘米,这个我自己会。我打开柜门,勺来一些米,放进微波炉专用的塑料小饭锅,打开水龙头,水“哗”的一声冲了进去。我先把塑料饭锅摇了几下,接着手伸进去拌了拌,只见水变白了。然后我把淘米水倒掉,又用净水洗了两次。听爸爸说过煮饭时,水要比米多出三分之一。还有,外公不会用微波炉煮饭时,妈妈教过外公微波炉里煮饭要调十几分钟。不妨我也用微波炉试试,倒上多出三分之一的水,盖上锅盖,再把它放进微波炉调好时间和火力。十分钟后,只听“叮”的一声响,饭煮好了,我小心翼翼的端出饭锅打开盖子,一阵香气扑鼻而来。饭有了,那菜呢打开冰箱一看,里面有一块生肉,我便把它拿出来切成几片,因为刀法不太熟练,切得厚薄不均匀,然后撒上点胡椒粉,摆在不锈钢架上,放进微波炉里烤上【第1句】:两分钟,一份香喷喷的烤肉完成了。夹一块肉放进嘴里,细细一嚼,味道果然特别香甜。这次我才发现煮饭其实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在家里,可以用这双手做家务事;在社会上,可以用这双手做很有益的事;在学校,可以这用双手做
一双手
看课文《一双手》以后,我想到张迎善的手,这双手显得非常粗壮,布满老茧,手上还分布着人字形的裂纹,手指像三老干蘑,一看就是一个劳动人民。他用双手在小兴安岭,每天栽下一千多棵树,用这双手栽下了26万多棵树,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双手。终于,他成了人们的功臣,得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读了这课书以后,深深想到他的一双手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让自己的手,变得那么粗糙,他的一双手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使山变得更绿,使水变得更清,使环境变得更好,使地球变得更美,人民不会忘记他这双有贡献的大手。
我要向他学习,长大以后,我也要用自己双手为人民服务,建设自己的家,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更加美好。
一双手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双手》这一课,学完这一课后,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
我认为张迎善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第2句】:5厘米,他的'这双手可真大呀!作者用数字来描写,能让我们直观、形象地感知事物的大小,加深对这双手的印象。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第44句】: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真是一双了不起的手。正是这样一双写满数字的手,正是这样一双‘丑陋的手’,他却创造了美。也使我们通过这双手,感受到了张迎善那颗质朴的心灵。
我要向张迎善学习。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4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