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大庆的故事读后感汇编80句-经典语录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

王进喜先进事迹观后感1

看完电影《铁人王进喜》,我深深地被他的英勇事迹所感动着,现在还记忆犹新的是铁人在表彰大会上的精彩发言:个人贫血家庭就贫困,国家贫血国家就贫困,为了不让个人、家庭、国家贫困,我们就得咬紧牙关,挺起脊梁,我们就得付出鲜血,只有不断坚持,我们才能摆脱贫困

电影《铁人》用这样的镜头,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他说糙话,急了打人,脚砸伤了会疼,肚子饿了也会腿软胳膊软。但是,在种种困难面前,他的心不软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你们都听我一句!饿得腿软胳臂软没关系,心软了可不行。心一软,多结实的老爷们也撑不住昏暗简陋的工棚,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一天五两的粮食定量,铁骨铮铮的话语。正是王进喜同志和他的铁人精神,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王进喜是共产党人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精英,铁人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和生动体现。

这种精神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也会和铁人一样毫无顾及的勇往直前呢?我们青年一代,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迫切的,应该是为他们找到一种精神的追求。人,活着,较之那些死去的人,本身就是可贵的,可是怎么样才能活出意义来,不枉这世上几十年,真的值得我们深思伴随着角色的不断改变,我们在工作、生活往往会面对很对困难,如果我们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言放弃、自甘随落的话,那就是一个失败者。人常说:没有经历生活带来磨耐的人,一定是个不成熟的人。只有经过磨耐的不断洗礼,我们才能更坚强,才能真正

作为新时期的我们要始终以铁人为骄傲,以铁人精神作为激励自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王进喜同志的艰苦奋斗精神,知难而上,迎难而进,积极应对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立足工作岗位,扎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王进喜先进事迹观后感2

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O万吨。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为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在大庆油田创业初期,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

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那时,在茫茫大草原上,没有房住,没有菜吃,粮食不够。他们就在野外露营,喝盐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保证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井提前开钻,打出了原油。王进喜为大庆油田的建设,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群众称颂他为铁人。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好大油田。干!干!干!这些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表现出了铁人王进喜是一个有血有肉、生龙活虎、全身充满精气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铁人这样奋斗的工作岗位上的人和事。在去年二月会战中,由于暴雪封路,订单骤增,大胎班组数天工作到三更天。领导紧急开会制定措施方案,员工放弃公休齐上阵,各部门主管积极配合将人力充分调配到大胎班组。在仓库现场,可以看到全体员工无论领导还是员工热火朝天的奋斗在第一线的场面。大家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铁人精神永流传。

王进喜先进事迹观后感3

公司4月份组织广大员工观看了《铁人》这部影片。大家看完之后很受教育,感触颇多。这种观影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工作态度,更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在回想起这部影片还是印象深刻。

电影用彩色描写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色调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现在眼前,那个时代,工作环境坚持,物质贫乏,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起现在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呵~我甚至在想,我怎么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啊。那样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宁静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我觉得铁人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估计是编剧编出来的吧。不过我觉得写得很好。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现代年轻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迫切的,应该是为他们找到一种精神的追求。以铁人为榜样,发扬铁人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王进喜先进事迹观后感4

这几天,公司组织我们观看了《铁人》这部电影,让王进喜这个我们从小就听到的名字更加清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时间也彷如回到昨天,那时的沙漠,戈壁,那时的艰苦环境,使他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小的时候,就在不断听到王进喜的事迹,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也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但是感受却远远不及看到画面。影片就再现了那段历史,在影片的开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荒凉,艰苦是影片的背景。但钢铁意志的王进喜却没有退却,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

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井场,终于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保证了按时开钻。房东老大娘的话,很好的表现了王进喜的这种精神,那就是铁人。

事情没有变得一帆风顺,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第二口油井在即将发生井喷的危急时刻,没有水泥搅拌机,水泥沉在泥浆池底,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进入,经过奋战,井喷终于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

随后,三年自然灾害的来临也没有打垮王进喜钢铁般的意志,他想尽办法激励队友,省出自己的口粮。使工作能继续进行。

这些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就像是一段奇迹,虽然现在的环境不再有过去那样艰苦,可能也不再需要我们人拉肩扛的作业,但是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却是不断时代如何变迁都应该学习的。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我们要深刻学习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发扬铁人精神,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想想铁人精神,我们遇到的困难就感觉变小了很多。想想铁人的话语,坚持,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影片中穿插的年轻的石油工人刘思成的片段就很好的体现了,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永恒的价值,是我们永远要学习的内容。

因此,让我们会牢记这种精神,并运用到工作当中,勇于面对并战胜各种困难。

王进喜先进事迹观后感5

最近公司组织观看了《铁人王进喜》的影片,影片通过两代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讲述了铁人的坚定意识,起初的黑白影像仿佛将我带回到过去那段坚苦岁月,能够感觉到他们真的很艰辛,但他们却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不管怎么艰难都不放弃。当时人们的思想很单纯,从不掺杂其它自私的想法,只要有了目标,就奋不顾身的去努力达成目标,而且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最大的使命。可能当下的人们会认为他们有点傻,说那么苦,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吧!生活逐渐好了,但人们的那份纯真,朴实的生活态度,却渐渐离我们而去了,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活着,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必竟那个年代和我们现代的社会背景完全不同,不是我们在改变,而是社会也在改变,但在这个时间我们通过看这部影片,是不是应该反醒一下自己,不论社会怎么改变,我们的身体里还是应该有那么一种精神的,否则我们的前辈为了我们后代的幸福生活而流下的血和汗,不就是白流了吗?给我们创造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人们都变得自私了,我想这可能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吧?

戏里还有一个情景对我触动很大,就是铁人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作为一名当代没有经历过去那段坚若岁月和战争的党员,无法亲身去体会那份艰辛,但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吃苦耐劳,不要光在形式上入党,而且也要在思

想上真正入党,我们可能不会做像前辈那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们至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起码认真工作,认真生活,珍惜前辈们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美好生活。

王进喜先进事迹观后感6

翻开中国石油工业的史册,在大庆石油混战的'这一页,你会看到一个先锋人物,那就是铁人王进喜。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说了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听到了他的壮举,对他有很高的钦佩之情。听说,但从未真正的了解,在看过《铁人王进喜》电影之后,再通过一些生平的了解,我对铁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铁人王进喜出生在一个平凡不能在平凡的家庭,讨过饭,给地主放过牛,做过苦工。直到1950年春,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苦的,也许正因为是这些不一般的经历,造就了铁人王进喜不平凡的人生。也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钻井工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新中国的第一代钻井工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铁人。王进喜同志是一名党员,他是1958年带领全队创下当时全国最高纪录的领头人,他带领的队伍荣获了“钻井卫星”红旗,这些数不清的荣誉的背后是王进喜和他的队伍不时地艰苦奋战钻井取得的。

铁人王进喜同志带领着他的`队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凛冽,始终会在油田的钻井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他是一个有例文精神、乐于资源,乐于助人的人。在每个队都在争第一的时候,他能协助其他的队伍解决困难,并资源自身的

铁人王进喜同志在种种困难面前,他的心不软,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身的脊梁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任“人体搅拌机”。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在不停地进行着钻井工作,可以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自身有病了也坚持工作。他的这种精神不由让我们大学生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假如没有当初的一切,我们现在不知还处在怎样的一种状况里呢!现在的我们可能不用在面临那么艰苦的工作条件之中,而且因为现在这么好的环境,让我们很少会联想到饥荒、恶劣的天气之类的。但是我们要学的是铁人的这种精神,但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也会和铁人一样毫无顾忌的勇往直前呢?

当这样的一个疑问冒出时,我们踌躇了,我们没有铁人那样的精神,没有铁人的那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敢。我们总是在困难的面前踌躇,迟迟不肯做出果断的决定,解决困难,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身不肯努力克服困难。沉睡的人们,还在踌躇的人们让我行动起来,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来证明任何困难我们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是困难太大,是我们还不够努力,还不够吃苦,拿出铁人的精神,用铁人的乐观和坚持,来克服一切困难。

随同着角色的不时改变,我们在工作、生活上往往面对很多困难,假如我们因为这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言放弃、自甘堕落,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在接受生命的磨难时,没有坚持住的失败的人!有人常说:“没有经历生活带来磨难的人,一定是个不幼稚的人。”只有经过磨难的不时洗礼,我们才干更坚强,才干真正体会到生命带给我们的丰富内涵。因此,让我们牢记自身的责任,牢记自身说承当的使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想铁人一样,绝不轻言退缩,勇敢直视生命的磨难。让我们变得更强,让我们不再软弱,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不再“心软”。

铁人我们永远的典范,永远的标杆,是我们面对磨难时的精神支柱,让我们记住铁人,不时地学习他的精神,向铁人致敬!成为可能人物。

王进喜读后感1

“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这是铁人王进喜的话。

王进喜十五岁时当上了石油工人,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后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又担任贝乌五队队长,带领工人为中国石油做出了大贡献。

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他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他乐于助人,勇于奉献,他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我一直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早晨,我会把同学们的椅子从桌子上搬下来,放学时,我会把教室里的灯和窗户关掉,班级里有东西打碎了,我会及时把它打扫干净,轮到我们组做值日时,因为我个子高,力气大,我会挑同伴够不到的活,如擦窗台、擦黑板、拖地等,在家里,我有时间了就会帮忙洗碗、洗衣服。

就在前几天,学校组织学生给南疆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衣物,我把我自己和哥哥的衣服整理了一大袋,爸爸妈妈担心我提不动,准备开车送我呢,可我坚持自己提到了班里,一路上有好几位叔叔阿姨要帮我提,我都拒绝了,东西很重,我提得很吃力,但想到爸爸妈妈说南疆很多孩子都吃不饱,穿不暖,我就不觉得累了。还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位叔叔因腿部受伤上台阶行走困难,我立刻跑上前去,扶着叔叔过了台阶,叔叔夸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但今天我读了铁人王进喜这篇课文后,才觉得我平时做的这些事是多么微不足道呀,我们都应该向铁人学习,做一名勤劳、勇敢、愿意为他人服务、为国争光的好学生!

王进喜读后感2

半个世纪前,王进喜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动泥浆,止住井喷的场面,如今已经过去了许多年:1960年4月29日,大庆油田召开“万人誓事大会”,喊出“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手下无困难”的口号,数万石油大军从四面八方挺进东北,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没有汽车、吊车,而是靠着人拉肩扛,吆喝着将60多吨重的钻机生生拉上井架……

弹指一挥间,王进喜已经走了41年但是我们还是忘不了他的“铁人精神”和他的豪言壮语“为了拿下大油田,宁可少活20年”。今天,我又看了关于王进喜的故事,看完,我便忘不了他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工人中的一员,他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作奇迹。从1959年王进喜到北京参加群英会开始,他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为祖国开发大油田作贡献。1960年3月,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火车站传来消息,大惊的钻井机运到了,王进喜带领工人们赶到车站。吊车与拖拉机不够用,眼看着60多吨重的钻机躺在火车上,这可急坏了王进喜。最后,王进喜的鼓励和领导下,大家齐心协力,硬是用绳拉,用撬杠撬,用木块垫,把钻机卸下火车,运到采油工地,高高地架设在莽莽荒原上。

王进喜说过的许多话让我刻骨铭心,尤其是他对工友说的“现在我们多流点汗,吃点苦,为的是快快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只要国家有了油,再苦再累也高兴。”从这句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祖国和工作的`热爱。虽然,我不能像他那样为祖国开发大油田,但是,我可以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慢慢积累起来。

记得那个星期一,秋风习习早晨,柔和的阳光洒在校园里,“渣渣渣”小鸟也在为我们歌唱哩!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操场举行升旗仪式。每次,国歌响起,我都会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国歌,想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这都是祖国一次次完美的杰作啊!想着想着,体育委员的整队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两位护旗手把国旗拿好,等待着升旗仪式的开始,主持人一声“升国旗、奏国歌、敬礼!”国旗冉冉升起,我们注视,打着少先队队礼。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升旗仪式结束了。新的一周开始等待我们去挑战、去努力,去征服新的知识!

王进喜的先进事迹,鼓励着我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开拓视野,将来用我们的智慧和知识把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和美丽!

王进喜读后感3

“铁人”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感人的是王进喜不顾一切为我们挖石油,在我们中国石油短暂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们到大庆参加石油大战会,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而是询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记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出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的环境,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竖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就50多吨,保证按时开钻。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过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

我看了这一段,王进喜只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们祖国有多少这样的共产党员,他们为国出力,不怕牺牲自己的身体,他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国为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党的阳光下,我们要像王进喜一样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 篇1

在这个愉快的暑假中,我细细地品读了《人民英模故事》这本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的每一位英雄,每一个“劳模”,都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公安系统的英模”任长霞教会了我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忠于职守;中共早期著名理论家”蔡和森教我要多读书,长知识;24岁的大学生张华教会了我在关键时刻舍己为人……

著名作家张海迪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其实她是一个残疾人,她认为自己的生命不会太长久了,便抓紧时间去学习。她克服了很大的痛苦,坚持学习,经过【第7句】:八个年头的努力,终于学会了外语,并且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完成了《轮椅上的梦》这部长篇小说。

又一个醒目的题目“白芳礼:靠蹬三轮车捐款35万元”跃然纸上,35万元也许一个人一辈子都挣不到,但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却做到了。在敬佩地同时我心里产生了疑问:一个蹬三轮车的人竟然有这么多钱?他是不是捐走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他自己怎么生活呢?这些疑问深深地困扰着我,为了扫尽我脑海里的问号,我决定继续读下去。读着,读着,热泪不知不觉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泪眼模糊中,眼前似乎屹立着一尊神光环绕的雕塑,那就是任劳任怨、爱心无限的白芳礼!那环绕他的正是奉献之光!

当白芳礼回到河北老家,看到许多孩子没钱上学只能在田里干活的情景,他的心被刺痛了,他下定决心回天津重新蹬起跟了他大半辈子的三轮车,一蹬就是8年。一年365天,他没歇过一天。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昏倒了三轮车上;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时,摔到沟里;他在感冒高烧到39摄氏度时,一边吞着退烧药,一边蹬车。就算是生病了,他仍然坚持着……他挣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如果按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所走过的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功夫不负有心人”,省吃俭用的白芳礼靠不辞辛苦地蹬三轮车积攒了近35万元钱,他把这些钱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中小学,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而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且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捡来的。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就已经是“美味“了,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也是一个孤孤单单的零。他把物质生活压到最低点,却把能量释放到最高度,真是“可怜老人这份心”呀。

白芳礼老人的事迹感人肺腑,他倾尽所能地把自己的“光”和“热”洒向众多需要帮助的芊芊学子。他身上有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希望工程。我们要像白芳礼老人一样,真切地关心他人,热忱地服务他人,衷心地回报社会。我们不仅要懂得从小事做起,懂得当别人遭遇痛苦和不幸时,竭尽全力地去帮助、救援和奉献。我们还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并从中体会责任感和幸福感。当我们伸出自己的一双手,捧出自己的一颗心的时候,我们就会和他人心心相印,我们就会和社会紧紧相系,我们就会感到生命的强大,生活的充实,心灵的愉悦,奉献的幸福。

从古到今,我们的祖先就有着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这些“英雄”“劳模”们将它们诠释得淋漓尽致,我们也要将它们发扬光大!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 篇2

梦,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希望能做大英雄,帮助人们罚奸除恶,得到人们的赞美和敬佩。可以谁会知道英雄背后的艰辛呢?

人们只会看见英雄面前的风光,谁会知道到他用了多少的汗水多少的辛苦呢?自从看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多。让我知道到了许多道理,原来,谁都可以当英雄,只要你善良、真诚,有一颗善良的心,肯为人们付出,就会得到别人的赞美。但是他们不求回报,不求赞美。只为能替祖国进一份心力。

这本书上,每个英雄们的故事,都让我敬佩、感动。有些人尽为别人的安全,牺牲自己。真是太勇敢。就如谭千秋老师来说吧,在地震时刻,他原本能逃出来的,但是他的善良不允许他只顾个人安危逃出来,他勇敢地用自己的身体,救出了三位学生。你们说,他不是我们“人民英模。”我们大声肯定地说:“是,是,是!”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

希望大家能乐于帮助别人,让我们向英雄致敬,感谢你们,我们一定会向你们学习的!让祖国盛强!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 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人民英模的故事》的书,这是一本记录了许许多多英雄模范故事的书。

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他们中,有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有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伟人;也有生活在社会底层,默默奉献的一线工人……

其中,令我印象犹为深刻的人物便是王进喜。

旧中国的石油开采技术非常落后,许多西方国家讥讽中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贫油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快了石油勘探工作,1960年,全国各地精兵强将汇集东北松辽平原,展开了大庆油田石油在会战。面对重重困难,王进喜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仍让激动万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庆油田!”一位硬汉发自肺腑的话,体现了报答祖国的拳拳之心。王进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油井发生井喷,而井场又没有重晶石粉和搅拌机,王进喜奋不顾身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用以压制井喷的水泥。王进喜的行动和精神感动了所有人,所以,大家称他为“铁人”。

为祖国奉献一切,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但是,往往社会上有许多人认为,一定要做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才算是报效祖国。我认为,这个观点不够正确。就像王进喜一样,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照样干出了惊人的业绩,体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报国情怀,尽管没有壮阔的历史背景,没能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同样感动了几代人。其实,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都是重要的,缺了哪一行都不行,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报效祖国。雷锋就把自己比作一颗螺丝钉,乐意在细小岗位上发光发热。我觉得岗位不论大小,工作不论高低,贡献不论多少,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最为重要。

祖国的大家庭正是有了各尽其才的你我他,才变得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 篇4

我曾读过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人民英模故事》。书中记载的是许多人民英雄的英勇事迹。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位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罗盛教是一位光荣的中国志愿军烈士,1931年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岁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20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同部队跨过鸭绿江,踏上抗美援朝的征程。在朝鲜的一次训练中,罗盛教为了救一个掉进冰窟窿的朝鲜男孩,自己被冰冻的河水淹没了……

当我看到这里时,不禁热泪盈眶,罗盛教的英勇无畏,大爱无私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异国的落水孩子,他竟然忍受着寒冷,毫不犹豫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救出了男孩,自己却永远闭上了眼睛,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而我呢,不要说把爱奉献给别人了,就连对家人我都是一味索取而不知道回报,难道是我年纪小吗,不,这不是理由,我要从此改变:家里的饭桌上有好吃的,我不能光看着爷爷奶奶把我的碗里堆满;学习累了我不能故意找茬冲爸爸妈妈发脾气;和同学闹别扭了不能光想着对方的不是;在身边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而且我也能帮到他们的,不能视而不见……

罗盛教自我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让我们以罗盛教为榜样,一起前进吧!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 篇5

《人民英模的故事》一书让我品读了许久,这本书生动的记录了为新中国成立作出明显贡献的100位英雄前辈。

一次次的翻阅,一张张的阅读,使我的心灵经受了震撼无比的洗礼。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永远不能忘怀;他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更加在我心中加深了印象。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还向我们介绍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白芳礼爷爷,他靠蹬三轮车捐款35万元,读到这儿,我心中涌出许多令我不解的问题:一个蹬三轮车的人怎么有这么多钱?他是把自己的积蓄捐了吗?没有钱,他怎么生活?他为什么要捐这么多钱呢......这些问题促使我阅读了下去,不知不觉,白芳礼爷爷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起来,他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他无私奉献,却不图回报......

曾经有人计算,这些年来,白芳礼爷爷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如果按每一公里收五角钱计算,白芳礼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他为了让孩子安心上学,用双脚一高一低踩出来的孩子们的学费。他先后资助了300多位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这是他每天不分早晚,用一滴地辛勤的汗水堆积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

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名字,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人民英模的故事读后感 篇6

今年暑假期间爸爸从新华书店给我卖了《人民英模的故事》这本书,看了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书中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劳苦大众当家作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无所畏惧,舍生取义。我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这些无数革命先辈们用生命鲜血换来的,应倍加珍惜。

这本书里有好多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我记忆犹新,如:浩气长存的狼牙山五壮士、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而投江八位女英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其中让我最为钦佩的是年仅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敌人在一次审讯中,对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软硬兼施,企图用血腥的屠杀来逼迫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刘胡兰投降,想从她的口中得到党的秘密。敌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刘胡兰什么都没有说,毅然的走向了铡刀,献出年仅十五岁的生命。

毛泽东主席闻讯后欣然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还有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的转移,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他们五个人伤痕累累,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英勇跳崖,绝不向敌人投降。现在我们处于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革命先烈,应继承他们的遗志踏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此时我们应更加认真学习,苦练本领,将来将他们精神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407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