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珠玑古巷姓氏文化读后感集合66句-读后感

面对沙水湖畔的千年古榕,

我惭愧,

惭愧于旸谷的伟岸扶桑;

面对古巷宗庙群的富丽堂皇,

我惭愧,

惭愧于脉管流着洪洞先民的遗血;

面对古巷城门楼“吾家故乡”的牌匾,

我惭愧,

惭愧于弘农先民的荣光!

扶桑三千年的伟岸雄壮,

撩起我心头多少萦思?

“四知”二千年的流韵馨芳,

勾起我脑海多少回想?

时光倒流,隐隐再现:

洪洞长出的扶桑,

在弘农华阴顽强迸发,茁壮成长!

“四知”的千古流韵,

早已化成杨家的门框,

拱起族群的辉煌!

从洪洞散出的扶桑种子,

经过三千年繁衍播迁,

四千余万颗扶桑散播在地球的四面八方,

无数颗扶桑早已成为顶天的`栋梁,

闪烁着族群的灿烂光芒!

历史没有失忆,历史不会遗忘!

从唐宋到明清,

往南播迁的先民一拨又一拨,

有多少先民曾经从梅关古道衣袂飘飘而过?

有多少先民曾经在珠玑古巷休养图强?

古巷城门楼的牌匾与贵妃塔依然见证着先民的荣光!

而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宗姓庙堂,

已成为各姓裔孙寻根觅祖的神圣殿堂。

但在沙水湖畔、珠玑古巷旁,

何日有我缅怀先烈的圣堂?

让珠玑古巷成为我祖德高耀的地方,

却成为在扶桑树下遮荫裔孙的普遍追求与梦想!

注:珠玑古巷是中国古代四大人口播迁地之一,是岭南地区,乃至东南亚、欧美地区华人寻根问祖的一大圣地;扶桑即杨树,是华夏杨氏图腾;洪洞是古时的杨国,华夏杨氏的族源地。

“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这是明朝黄公辅对南雄珠玑古巷的真实写照。走在古巷内经年的鹅卵石地面上,感觉就像又回到了古代的时候。

走进珠玑古巷,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整齐的古式古乡的祠堂。这些祠堂都是后来新修筑的,每一间祠堂的外观都如此宏伟,祠堂里的每一跟柱子,每一块砖石都洋溢着一种悠久的气息,让人又想起了以往的事情。 我们间一间地寻找自己姓氏的祠堂,好不容易找到了“梁氏祠堂”,进到里面却异常简陋,只有一个神台和一幅祖先的画像,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随后,我们装上了香,烧了鞭炮,祈求平安健康。 接着,我们走进了已经历上千百年的珠玑古巷,这是一条全长1500多米,宽4米多,用鹅卵石砌成路面的由北向南的古驿道。

更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被称为“岭南第一巷”。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珠玑巷情景是“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巷的两侧,都是用黄泥砖头砌成的.房屋,有的更是以前的祠堂,如果不仔细看,还不知道那是一个姓氏的祠堂呢!接着向南走,便会发现一个院子,这个是“陈氏祠堂”,建筑非常雍容,好像是古代富裕人家的建筑一样。再接着走,便有是一个院子,这是“何家祠堂”,足与“陈家祠堂”的建筑媲美。

走到珠玑古巷中的门楼下看到了“珠玑古巷,吾家故乡”的题词时,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温暖……随着最后,已是尽头了。我们发现,这个非常宏伟,色彩鲜艳的祠堂便是新修建的“梁氏祠堂”。如此美丽,雍容,让人感叹啊!

游览完珠玑古巷,不禁感叹:珠玑古巷,吾家故乡!

“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这是明朝黄公辅对南雄珠玑古巷的真实写照。走在古巷内经年的鹅卵石地面上,感觉就像又回到了古代的时候。

走进珠玑古巷,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整齐的古式古乡的祠堂。这些祠堂都是后来新修筑的,每一间祠堂的外观都如此宏伟,祠堂里的每一跟柱子,每一块砖石都洋溢着一种悠久的气息,让人又想起了以往的事情。

我们间一间地寻找自己姓氏的'祠堂,好不容易找到了“梁氏祠堂”,进到里面却异常简陋,只有一个神台和一幅祖先的画像,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随后,我们装上了香,烧了鞭炮,祈求平安健康。

接着,我们走进了已经历上千百年的珠玑古巷,这是一条全长1500多米,宽4米多,用鹅卵石砌成路面的由北向南的古驿道。更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被称为“岭南第一巷”。前人杨廷桂在《南还

走到珠玑古巷中的门楼下看到了“珠玑古巷,吾家故乡”的题词时,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温暖……随着最后,已是尽头了。我们发现,这个非常宏伟,色彩鲜艳的祠堂便是新修建的“梁氏祠堂”。如此美丽,雍容,让人感叹啊!

游览完珠玑古巷,不禁感叹:珠玑古巷,吾家故乡!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425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