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工笔画花鸟画读后感汇总100句-读后感

一、工笔花鸟画的历史发展

工笔画是一种不同于写意画的画种,它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绘画手法表现所描绘的物象。工笔花鸟画历史悠久,在色彩表现与线条处理上,构图与造型都别具一格,画风独特,与其他画种有着截然不同的美感。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用线条造型,这说明当时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式就已经确立。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所描绘的洛神与周围的花草鸟兽也是用线造型,线条流畅如春蚕吐丝,绚丽的色彩也表现出很强的装饰美感。五代时期花鸟画“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所体现出来的装饰美也是广为人知的。到了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装饰美达到了成熟阶段,折枝花鸟尤为突出。其中,代表性作品有吴炳的《出水芙蓉图》,描绘的是夏日的荷花,花色粉白相间,花叶中泛出金色,整体画面体现出装饰美感。清代花鸟画家恽寿平所表现的是淡雅清新的画风,经过处理更加具有装饰美的韵味。当代画家喻继高的工笔花鸟作品《玉兰图》也是具有装饰美的艺术作品,这幅作品可以明显看到宋人小品的影子,但具有很强烈的现代美。工笔花鸟画发展到现在,我们既要传承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也要紧随时代的脚步,融合中西方绘画元素的精髓,拓展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表现领域,使其更具有时代特色。

二、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装饰美是工笔花鸟画审美的表现形式。艺术领域包含装饰美和自然美两种美。自然美是自然形成的美,而装饰美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美。所以,在工笔花鸟画绘画中,我们应该充分表现其特点,将两种美结合起来,在构图、线条、染色以及造型的处理上注意其平面感和装饰性。工笔画与写意画的表现手法有很大不同,它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在线条运用、色彩表现和空间构图上不同于西方绘画,并且在表现技法上也有别于写意画。创作工笔画要求画家具备细腻的表现技法,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花鸟,在绘画中以形写神,表现出单纯、明快并富有节奏、韵律的装饰美。用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造型手段,用几根细腻的线条就能表现出活灵活现的花鸟。勾线之后填色,极透、极薄,体现出装饰美。中国工笔花鸟画在空间的表现方法上,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三维空间,而是以平面化的空间感加以体现,这种平面化处理手法使工笔花鸟画具有强烈的装饰特点。在宋代花鸟中,表现最多的是能传达情感、礼赞生命或寄托画家心绪的题材。宋代皇家画院所描绘珍禽鸟类是主要的绘画题材,如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和林椿的《海棠图》等;文人则喜欢描绘汀花野竹以抒其野逸之趣。不管是富贵还是野逸,在题材的选择上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

三、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工笔花鸟画经受了很大的考验,人们在欣赏它时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美感,更需要许多创新的东西。很多学者、画家认为,保留和发展工笔花鸟画,必须传承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绘画特点,在此基础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色彩、构图和表现技法,还应强化其线条、造型、色彩、构成等其他艺术语言,融合西方绘画艺术语言,保留并发展其装饰美,构建现代工笔花鸟画独立的语言体系,让工笔花鸟画在当今社会繁荣发展。艺术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还应紧随时代潮流。在新的时代中,人们更加注重装饰美的体现,工笔花鸟画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感、表现方法和装饰特点。

结语

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具有十分显着的装饰性,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装饰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在继承传统装饰美法则的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吸收了很多新的元素,这些新旧元素的融合铸就了当代工笔花鸟花的辉煌,成为时代的印记。当代工笔花鸟画正是因为在传统的基础上汲取西方绘画的精华,很好地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色彩、光感、立体构图的原理,在构图色彩和表现内容上更加具有现代感和装饰美。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更加重视对美的体验。工笔花鸟画要在未来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装饰美的重要作用,吸收其他艺术的审美法则,使它更具现代装饰的美感,才有利于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这也应当成为当代工笔花鸟画家探索与创新的方向。

试题内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门类中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从宋代到清代,传承将近千年,其样式与风貌,在历代大师手中演变多端,美不胜收,是中国绘画史无可替代的瑰宝。

然而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描绘、赏鉴及收藏,大致适宜于悠然闲适的农业文明时代.其    精练的美学意蕴、风雅的玩赏价值以及高度成熟的人文积淀,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毕竟不   可强求了。因此,当代工笔花鸟画虽然在图式与技法上丰富多彩,但我们很难从中追慕它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曾经有过的神采,尤其难以承袭花鸟画背后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难免在延续图式及技巧的一面多有用心,而不易兼顾花鸟画创作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于是,我们难以回避的问题是:这一高度精关的画种有可能在不断的重复中,渐渐趋于庸俗的、艺匠式的、应酬应景的装饰性手艺。所以,重新审视、领会并着重探寻历代花鸟画经典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最成熟、最高贵、最华美的两宋花鸟画传统,对提升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内在气质与品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绘画自宋以来的精神渊源,离不开释家与道家静观无为、心领神会的思想传统。    在宏观上,宋代的山水画达到道家精神的空前发挥,在微观上,花鸟画则处处渗透着佛家注重内省的喜悦,并与儒家的现世思想发生微妙的`交接.兼具感官认知与积极入世的特质。犹可注意的是,宋人的花鸟画培育了极其精确细致的观察精神,奠定了古人称之为“状物”,今人称之为“写实”的创作美学。我们在宋代花鸟画的任何作品中,都会为古人参透造物,模写精确的眼力与笔力所折服。

承袭隋唐绘画雄大灿烂的风格,北宋在山水画领域拓展出宏伟崇高境界的同时,又以花鸟画作为宫廷绘画的主脉,形成高贵的院体画风格,将宫廷生活的奢华富贵,形诸名花异草。北宋花鸟画最为神奇的奥妙,是将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形态。不露痕迹地转  化为无与伦比的绘画形态,这一转化的神功,是世界美术史难以破解的奇迹。而在花鸟形态的精准捕捉中,两宋花鸟画刻画工夫的“酷似”与“毕肖”,为植物与动物注入灵妙的神性与温暖的人性,更为花鸟画赋予了纯净的诗意。这种鬼斧神工与性灵教养的兼备.既是宋人的集体禀赋,也不能不归功于先秦时代即已发萌的伟大自然观及丰富的思想遗产。其化育所及,以至两宋近三百年的绘画史造就了世界上最奢侈、最富有贵族气息的宫廷绘画,理所当然地使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再加上几代宫廷画师倾注了无穷智慧.精工巧作,于是成就了工笔花鸟画这一独步世界绘画史的奇葩。

(节选自2012年12月17日《中国艺术报》)

6.关于宋代花鸟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花鸟画兼具感官认知与积极人世的特质,其中渗透着佛家注重内省的喜悦.并与儒家的现世思想微妙交接。

B.宋代花鸟画培育了极其精确细致的观察精神,其作品无不显示着古人参透造物、模写精确的眼力与笔力。

C.宋代花鸟画追求“酷似”与“毕肖”的风格,为植物与动物注入了神性与人性。赋予了作品纯净的诗意。

D.宋代花鸟画把成熟、高贵、华美的花鸟画传统推向了极致,探寻其文化内涵。对当代  花鸟画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7.下列不属于“成就两宋传统工笔花鸟画这一绘画奇葩”因素的一项是

A.道家精神的空前发挥。

B.宋人的集体禀赋。

C.先秦时代即已发萌的伟大自然观及丰富的思想遗产。

D.两宋几代宫廷画师倾注的无穷智慧及精工巧作。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画家只用心于延续图式及技巧的一面,而却不去兼顾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

B.在画家们不断的重复中,工笔花鸟画这一高度精美的画种在当代沦为庸俗的、艺匠式的、应酬应景的装饰性手艺。

C.北宋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继承了隋唐绘画雄大灿烂的风格,前者拓展出宏伟崇高的境 界,后者则形成高贵的院体画风格。

D.北宋花鸟画最为神奇的奥秘,是用“状物”“写实”这一神功不露痕迹地将大干世界的生命形态转化为绘画形态。

试题答案:

二、(9分,毎小题3分J

六、C(“酷似”与“毕肖”是宋代花鸟画的“刻画工夫”而非其风格)

七、A(“道家精神的空前发挥"是宋代的山水画所体现的一种文化境界)

八、C(A项“只用心于”和“不去兼顾”说法错误。据原文,画家"难免在延续图式及技巧的一面多有用心,而不易兼顾花鸟画创作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主要是时代的原因,而非是主现原因。B项将或然判断变成了必然判断。D项“状物”“写实”并非北宋花鸟画“转化的神功”,据原文,“神功"尚未破解。)

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之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中能够生动、形象表现事物的一个画种,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也目睹了由朝代更替所衍生的历史文化的巨大差异,工笔花鸟画领域产生了很多杰出的画家,诞生了许多传世佳作。

一、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花鸟画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 7000 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初见雏形的则是帛画《人物龙凤图》,它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在帛上作画,尽管线条粗硬,但能较好地表现人和动物的形象。秦汉时期,工笔画造型生动,赋色与线条配合得当,如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八描”的工笔画创作手法得到发展,线条运用到位。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花鸟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唐人研究的基础上,五代十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具有专长的画师,逐步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技法成熟,而且创造出多种风格流派的画法,如勾填法、白描墨染法等。元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风由艳丽转为清丽,配色更加雅致。明朝,以梅、兰、竹、石为题材的工笔花鸟画占据主流。清代,受西式画法的影响,明暗法广泛运用到工笔花鸟画中。

二、近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受到战争的影响,工笔花鸟画从清末逐渐呈现衰微的趋势,即便在这一不利于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时期,仍有很多画家为创作不懈努力,如陈之佛等。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绘画进入了中国艺术史的近现代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剧烈,工笔花鸟画挣脱了落后的思想枷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影响着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稳定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三、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基于市场经济极其繁荣的背景,绘画艺术多元化态势显着。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激发了工笔花鸟画家强烈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人们思想意识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更多持支持态度,推动工笔花鸟画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风貌。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工笔花鸟画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历程,其理念和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工笔花鸟画的画法上。不了解画法的观众,往往无法欣赏变化中的美,而很可能感受到画法的单调。其次,市场效应导致的“流水线”之风逐渐充斥着工笔花鸟画市场。一些艺术家为迎合市场而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效果,无心真正潜心探索绘画艺术,使绘画浮于形式,创作的作品缺乏气韵。当代中国的工笔画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随着时代发展,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认清现代工笔画发展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寻求更好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丰富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精髓,注重其本质,这就要求画者在绘画过程中注重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融合,逐步体现绘画的气韵、力度与内涵。

二、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分析

将中国传统理论与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绘画过程,既能体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丰富画作的精髓。文章从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材料运用、构图、色彩运用和技法语言四个方面进行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可行性分析。

一、材料运用方面

众所周知,传统工笔画主要使用熟绢或者熟宣纸。熟绢与熟宣纸的优点是材质细腻、纹理柔和,缺点是色彩附着性较差,无法经受反复的渲染与制作。非宣纸类制品的质地与厚度虽然较之熟绢与熟宣纸好些,但是作品的气韵与表现力度均不如传统制品。笔者认为,虽然非宣纸类制品可以批量生产,但若想找回工笔花鸟画的绘画神韵与灵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绘画用纸的选择上遵循古法,寻求自然的本真。在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中,使用绢和宣纸绘画延续了很多年,因此,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是找回现代工笔花鸟画绘画气韵的首要方式。

二、构图方面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构图方面讲究人物与风景的主次之分,前后讲求搭配,追求的是浑然天成的境界,隐藏人为处理的.痕迹,恢弘大气,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思想。现代工笔花鸟画尽管作品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构图也比较饱满,能够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也会让观众很明显地发现人为痕迹,存在刻意而为之的现象。因此,笔者大胆地建议: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在构图方面应回归理性,运用自然、和谐的构图理念,返璞归真,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独特的底蕴,使画面形成一种宁静祥和的美好氛围。

三、色彩运用方面

传统工笔画在色彩运用方面在不同时代存在较大的差别。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方面基本遵循的是根据绘画对象的类别赋予其不同色彩,这也是谢赫“六法”之一,而这种颜色的再现种类较少,这也是传统颜料制作手法单一导致的,这种颜色鲜明、气韵十足的配色恰恰体现了工笔花鸟画的精髓。现代工笔花鸟画的配色丰富,导致了无法通过色彩辨别是哪一流派的作品的现象。笔者认为,中国古典文化讲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颜色或清丽或鲜艳,均有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作也要注重色彩的运用。

四、技法语言方面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画法上主要通过勾勒、填色与渲染完成。之后发展出的“没骨”画法,指的是在未完全渗透的熟绢或熟宣纸上进行“撞水撞色”处理,从而逐渐弱化线条勾勒的作用。现代工笔花鸟画在传统技法上演变出众多的画面处理和表现方法,如皱纹法和局部矾染法等。多种技法的运用和处理,使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面保持着一种复杂、高难度的特色,大大拓宽了创作题材与表现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的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传统工笔花鸟画古色古香的气质。因此,在技法语言方面,将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工笔花鸟画相结合是保持画作气韵特质的重要途径。

结语

中国的传统绘画一直以来追求的是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升华和满足,而不是单纯追求绘画的现实性、形象性。现代工笔花鸟画由于受到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影响,其所选题材、表达内容和绘画手法不断拓展,出现了新的审美境界。探索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必然要考虑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这一影响逐渐加深。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正确发展路径是理性回归,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技巧相结合,汲取中国古典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而拓展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逐步创造出既能表现现代生活场景和情感,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的作品,这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画家不断为之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燕秋。现代工笔花鸟画溯源。莆田学院学报,2006(3)。

[2]赵小萍。现代工笔花鸟画技法探索。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S1)。

[3]宋丽荣。浅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现代造型的构成性。中国科技信息,2009(15)。

[4]张娟。对现代工笔花鸟画表现形式的探索。美与时代(下),2023(6)。

[5]张珂川。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变化浅析。美术教育研究,2012(14)。

[6]马芳。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6)。

[7]刘斌。浅谈工笔花鸟画的现代感及表现手法。景德镇陶瓷,2013(6)。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472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