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读后感100精练76条-经典语录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写一篇
无价读后感1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有赠品而购买了你并不需要的东西?或是觉得划算而购买了过量的物品?酒店推出的天价年夜饭,奢侈品商店里无人问津的罕世名表……,推出这些明摆着有价无市的东西,商家脑子难道进水了吗?
人是有限理性的。商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大张旗鼓的玩着价格游戏,而作为普罗大众的消费者,则满脸堆笑的成为游戏中任人摆布的小木偶。听上去可真是令人泄气,不是嘛,不过没关系,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透过威廉·庞德斯通(WilliamPoundstone)的《无价: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你至少可以成为一个较为明白的消费者,而不会被铺天盖地的价格信息弄得晕头转向。之所以说是较为明白是因为有些手法比较绝,即便你知道,你还是无法做出纯理性的判断。我们来看看书中提到的几个概念吧。
【第1句】:令人惊诧的任意连贯性
所谓任意连贯性是指“消费者其实并不知道什么东西该值多少钱”,“买家的主要敏感点是相对差异,而非绝对价格”。也许你是一名有着多年购物经验的老手,你心里会说,“嘿,这可难不倒我,我对商品的价格了如指掌。”果真如此吗?你可能经常去超市买卷纸或抽纸,虽然它的价格可能长期没有变动,可你是否注意到厚度和长宽的变化呢?
你觉得一杯奶茶应该卖多少钱?当你看到这个问题时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开始回忆最近一次喝奶茶是多少钱,如果你常喝路边小摊那种不知名的奶茶,你可能会说3块钱吧,如果你常喝快乐柠檬、85度C等品牌连锁的奶茶,你可能会说6块吧。换句话说,你一直在通过寻找一系列的价格参照来确定某种物品的价格。
【第2句】:神奇的启动和锚定效应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用Iphone时,你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用Iphone,当你挎上那个你倾心的包包时,你觉得大街上“每个人”都挎着这个品牌的包包。这就是“启动”,而启动在影响数值估算时,心理学上就称之为锚定。对于启动,我可是有切身的体会,那就是情人节和玫瑰,我是个比较实在的人,情人节从不给妻子送花,每次情人节妻子都要就此事抱怨,而且每次说辞几乎一样:“你看,大街上哪个女人手上没有花,连大妈都有。”我是个讲究实证的,于是在某个情人节的傍晚(送花的高峰时段),我蹲在某个路口开始数来往情侣手中有花者的比率,三个小时过去了,有花者不足30%。我当时得意的把这种发现称之为选择性无视。看了《无价》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心理学早就对此有所研究。
至于锚定,那可真是个好东西,看你怎么用了,看完《无价》之后,你一定会知道为什么批发市场的小贩经常狮子大开口,为什么经验老道的买手在对方开价的基础上除3后报价;你也一定会知道天价年夜饭和楼王存在的道理;你甚至会知道谈工资时你先开口报价的好处。
【第3句】:混淆视听的捆绑大法
“按看似便宜的价格同时销售若干项目的做法”称之为捆绑,这也是商家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手法,肯德基里的套餐,一箱牛奶送几小袋快过期的牛奶(或新品)等。“捆绑销售是要诱使你选购额外的东西”,额外的薯条,额外的可乐,额外的洗发水等。采用该策略的另一个原因是“混淆视线”,使价格缺乏可比性。
前几天去超市,看到一对老夫妻买了【第7句】:8瓶大大小小同一品牌的洗发水,我问他们为什么买这么多啊?他们说,买满198送个帆布小拖车,多划算啊,反正洗发水用完了也要买。商家多精啊,一次性卖了一大堆洗发水不说,以后你每次拖着小车去买东西就相当于该品牌的活体广告,多大一只logo印在那个帆布袋上啊!
【第4句】:让商家睡着都能笑的损耗和延误
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折扣券上,损耗“指消费者从来就没有把打折券寄出去”,延误“指返还折扣的支票寄还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消费者没去兑现”,不管是损耗还是延误“都是带动利润的'强力发电机”。
书中提到“每年商家大约要提供4亿美元的折扣券,面值为60亿美元。只要从这个数上稍微砍几个百分点下来,那就是9位数了。据信,有40%的折扣券从来没被人收集”。国内的数据不知怎样,从餐饮来说,我们可以从点评网、维络城等各种媒介上弄到打折券,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不会使用这种打折券的(一般年轻人使用居多)。正如书中所说“只要不是折扣券100%的兑现,那就是白捡钱。”看完《无价》后,你也许会恍然大悟,为什么这么多商家都在推出自己的打折券。
以上这几个概念不过是管中窥豹,还有许多价格魔术躺在书中,等着你去发现,比如神奇的数字9,性别差异对价格的影响,利用著名的博傻游戏,环境对价格判断的影响等等。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眼中定会有一千个《无价》,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像一本工具书,解释了心中诸多疑团,更多时候它无关价格,而是对决策心理入木三分的深刻诠释。《无价》用实验和案例展示了一系列最基本的决策心理,初看上去生硬而笨拙,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其中精妙之处,需细细品味方知。
无价读后感2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 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 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中国,被世界誉为“礼仪之邦”,孝心是礼仪之中最重要的一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经济繁荣的现代社会,他永远被人所重视,特别是对生我养我的父母,对关心和教导我的长辈,我们都要有“知恩图报”的孝心,虽然他们不希望我们用什么去报答他们,但我们是在他们的支持和教育下成为今天社会有用的人才啊。我们都听过这样一首歌《常回家看看》,里面写出了父母的心声,特别是“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盼个平平安安”。这首歌唱出了天下父母的心里话,歌词用平凡的语言表达出天下父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关怀――盼望儿女多回家看看,从侧面也表现出儿女对父母的了解河关心。从《孝心无价》中可以看出,爱子心是多么的深,爱是无止境的。
正如题目所说的,“孝心无价”。“孝”岂可用“价”来衡量呢?然而,有些人并不懂,认为“价”比天高,“价”比“孝”贵。我亲眼见证了有这么一家兄弟姐妹为了金钱可以对自己的母亲不闻不问,可以狠心对医生说不用动手术了,可以在葬礼上只是默默的站着,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大摆所谓的“红白喜事”,可以为了老人留下的区区四万元而开三个小时“家庭会议”却不欢而散。
四个兄弟姐妹,三位是共产党员,一位是高级工程师,员。在外人看来,他们的母亲是多么的幸福,拥有如此出色的子女。这位老人也的确经常对外人夸赞子女们有出息。可是她内心很清楚,四位子女一个月来拜访一次,坐下不到半个小时,每人留下100元的赡养费。就像一个循环程序一样,直到今年两月份老人摔倒,被邻居送到医院那一刻才停止。
这位可怜的老人就是我的外婆,我亲眼见证了外婆在医院里的:健谈→不能开口说话→没有意识→呼吸困难→病危通知。可惜的是,外婆走的时候没人在身边,因为她的子女们去了医院隔壁的饭店吃饭去了。那一刻,我很无语,为大人们的冷血感到无语,我也很欣慰,为外婆终于去了那个世界而欣慰,至少不用留在人世间看子女的脸色了!
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不论是父亲家里还是母亲家里,居然都出奇的相似。从小到大我也一直相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是一直存在的,至少我有什么话从来不会对他们讲。都说父母的一举一动子女都学着的,若真是这样就太可怕了,虽然我不爱父母,但应该不会如此无情吧。虽然他们并没有在自己父母健在的时候好好珍惜,但我不会忘记他们是如何爱我的,就算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子女也不会忘记的,至少此时此刻的我认为以后不会。
看了《孝心无价》后,更坚定了我这个信念,就算父母有再大的过错,但他们毕竟对子女的爱是始终如一的。为了不让外婆这样的悲剧重演,只有靠我自己以后给他们的“无价的孝心”来弥补了。
无价
读完《无价》这本书快好几天了,这期间一直没去看别的书,对于这类型的有点偏心理学的书籍,其实之前没怎么读过,也是群友推荐才进行阅读,读完后,影响很大,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重新梳理一下书里的内容,也算是对自己的阅读进一步加深。文笔不好,书也只是读了一遍,以后会再读,本文也会再改动,如有哪里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交流。
《无价》其实看书名大家就知道是关于一些价格的问题和理论,但事实也不完全是如此,书里更多的讲价格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有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有什么样的陷阱来坑我们,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尽量的去避免这些坑,而作为商家,我们又是如果利用好这些坑去坑更多的消费者(对不起消费者,讲得有点实在)。
一 、价格
价格是进行对比后才会出现的一个东西,一种东西你没有进行对比,你根本不知道它所代表的价或者说价格是多少。比如一 张张国荣的CD,如果现在让你给这个CD定一个价格,你会定多少?是的,你现在并不知道应该定多少,但是如果我跟你说,梅艳芳的CD,当时的卖价格在1000元的话,那你的定价,估计不会少于1000元。 这个就是价格的对比性,对比才会有价值,才会有价格的产生。
【第2句】: 锚点
1其实锚点的解释也可以用上面的例子进行,如果我跟你说,梅艳芳CD当时的拍卖价格是8000元,那你会猜张国荣的CD是多少?对的,8000元左右。当相同属性或者品类的产品进行对比时,高锚点带来高价格,而当一个店铺,所有的产品都是高价格产品,而有一个产品价格低时,这个时候你不会考虑到这个产品的质量,而是考虑到人家是在做打折促销,价格确实很便宜(说不定这类型的产品在别的店铺比它还便宜很多呢),高锚点带来高售价,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店的档次。
2当LV的店里,有一个3万,一个1万,一个3000块的包里,你觉得哪个的销量最高?是一万的,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子,想买东西,又怕自己败家,买到太贵的,又不是自己买到差的,质量不好的,所以就是退而买中间的,3万不买了,买个一万总行了吧,这样子也不会花得太多。所以那些名牌店,总有一两个最贵的包包,这些包通常没有买,但是高高的价格在那里,就显得其它的包价格不贵了。
3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这是从小到大,父母都跟我讲过的一个算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思想。这也是跟锚点有关的,当你有一件东西,这个东西只有你独自有,没有其它的对比可以言,这个时候你报价比较高,往往你后面的售价就会比较高,这个其实跟拍卖行有些类型的关系,我们常常看到在某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当一个文物,来定它的价格时,专家往往会说一下,当年在某拍卖会上,同样类型的产品拍卖价格是多少,这个时候这件文物的价格就是在这件当年拍卖的东西的价格作为锚点,进行参考。价格至少不会低于拍卖品价格太多,所以那些拍卖会上价格贵得离谱的东西,通常都是拍卖行自己炒起来的,炒一亿的东西,过个半年,有人要脱手卖8000万,你有钱你买不买?
高锚点=高售价,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产品定价上,你要分清是不是自有品牌,为什么人们喜欢做自己的品牌,因为自有品牌才有一定的溢价能力。有逼格才有溢价能力。
【第3句】:打折
其实相对于产品的直接促销,客户更喜欢你送他更多的赠品:买的东西便宜和占到你的`便宜是两码事,你买的东西便宜了,也许你想的问题会更多,这件东西是不是快过期了,或者人家卖不出去在清仓,你的东西本来的价值就掉了,但是当你送更多的东西时,消费者目光更多的就在赠品上面,这个时候也是促销,也是打折,但客户心理想到的是,我花同样的价钱,得到了更多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他以后不一定用得到。(电视购物大家都看了,其实都是一样,花一样东西的钱,往往送你超多的东西,可惜这些东西你不一定用得到,但是你看到了,会觉得很划算,这个时候你就冲动了)
【第4句】:产品的套装
套装跟上面讲到的促销、打折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是客户愉悦感方面的问题。毕竟我们要让客户付款,让客户愉悦是很重要的。 他不高兴,你怎么能让他更好的付款呢?
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一次性中彩票100块钱,和一个一次中70块, 一次中30块,哪一个更高兴?
没错,更高兴的是那个中了两次的,这个时候客户的愉快感,其实跟彩票的金额多少无关了,()而是跟次数有关 ,两次能让客户的愉悦感翻倍。
所以电视购物中,常常送的东西,都会分门别类、更详细特点的为你讲清楚,这个时候里面的每一件东西价格多少你已经不在意了,每一样送的东西为让你的愉悦加倍,这个时候你更兴奋的是,你花同样的价钱,但是你得到了更多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它的价格往往不贵。
这跟大熊经常讲到的阿芙精油的营销案例有关,卖什么不吆喝什么,在阿芙买精油常常送很多的东西。 以前一些老板卖增高药,送增高鞋,(而且还把送的增高鞋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说明)其实很多客户抱着买鞋有态度去的,药没用,鞋高点吧。而且东西多,越大份,客户的愉悦感会更强。
一个人的善良读后感无分数教育读后感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读后感。
无价读书笔记《篇一》
【第1句】:人们想要什么,愿意付多少,取决于问题如何措辞的微小细节。跟寓言故事中的盲人摸象差不多。摸到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像一条蛇,摸到了躯干的人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了象腿的人说大象像一根柱子。每个瞎子都说对了一部分,但他们在整体上全错了。
【第2句】:人类不是为了快乐而演进的,而是为了生存和繁殖。
【第3句】:“贪婪”和“慷慨”这类概念总是依赖于参照框架的···公平竞争的社会规范没那么容易摆脱。就算“伪善”,也不一定是坏事。有时,不管你最初怀着什么样的心机和目的,光是假装做个比本身更好的人,你最终都会真的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第4句】:某个研究透露出如下信息:人们从事大量交易的文化似乎具备公平分享的准则;而在成员不怎么交易的文化里,准则是这样:给你多少你就拿多少,还有我不指望你给我任何东西,所以哪怕是一点点也能让我满意。Ps:响应猩猩会知道一共有10枚葡萄干嘛??
【第5句】:忍受不了损失的人,很可能会接受先前接受不了的赌博。
【第6句】:40号公路旁,立着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免费的72盎司牛排。这是“大得州牛排牧场”餐厅的招牌菜,内容包括色拉、基围虾、烤土豆、肉卷、黄油和一块超大牛肉。餐厅的要求是:你必须在一个小时里把所有东西全都吃完,要不然,你就得掏72美元埋单。
【第7句】:为了提高廉价品牌A的市场份额,你只需要提供一种更便宜的选项C。C成了诱饵,它本身可能不会得到太多市场份额,但它会产生一种吸引效应,把消费者的选择转移到原先的廉价品牌A上。类似地,增加一种高价诱饵D,会把消费者的眼光往上拉,扩大高档品牌B的市场份额。
【第8句】:积分卡的'数据能告诉市场,对价格最敏感的顾客最定期地购买哪些品牌和物品。通过数据分析,知道哪些商品调价顾客会更敏感,哪些购买不频繁的东西,即使提了价,几乎没人有意见。以及通过数据挖掘更深层次、更细分的市场,帮助确定其他营销决策~有意思的。
【第9句】:成功的商店利用高价物品来创造“混合着愤怒与幸福的复杂感受”。不卖的东西可以影响正在卖的东西。某个以所售产品质量好、价格高而出名的品牌,有一款售价279美元的面包机,销量较差,后来新增了一个稍大型号,售价429美元,立马279美元的面包机销量差不多翻了一番。
【第10句】:操纵性零售的两大原则:【第1句】:避免极端。比如要想卖出800美元的鞋子,方法就是在它旁边摆双1200美元的鞋子;【第1句】:权衡对比。倘若甲物质比 较差的乙物要好,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甲。比如样子相似的寇驰包,一个鳄鱼皮7000美元,一个鸵鸟皮2000美元,2个放在一起,鸵鸟皮的销量就提高了。
【第11句】:菜单心理设计的目标是把顾客的注意力转移到盈利(也就是“标价过高”的)项目上。按餐饮行业的传统,菜单上的项目分成明星、问题、耕马和瘦狗。捆绑销售是要诱使你选购额外的东西。价格顾问C说:“给第三个项目打个小小的折扣,总毛利就上去了。”
【第12句】:操纵性菜单设计往往还要借助排版的力量。尽量把省略号、美元符号、小数点和分位数全去掉,这样就可以把价格敏感度降到最低点。典型的就餐者打开菜单,最先看到的是右手页的上部,菜单顾问利用这部分最佳菜单空间列出高利润项目和价格锚点。心里物理学说,在刺激的邻近区域对比效应最为强烈。
【第13句】:在人们心里,抽奖和排队要比高到没边的市场价更公平。当消费者认为物品的真实价值高于其销售价格时,购买它会带来正交易效用。物品的感知价值低于价格,人们就觉得卖方是在敲竹杠,交易效用为负。泰勒的观点是,购买决策不光取决于价格与愿望的传统权衡,还取决于交易效用。
【第14句】:要给消费者看重的要素定个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好把他们拉拢过来,至于消费者不怎么看重的东西,则可以维持较高的、没什么吸引力的价格水平。心理定价中最有力的一种工具是统一费率偏爱。各种年卡、季卡、次卡等的优惠,可能实际很多人都没怎么用到~
【第15句】:A开过一家餐厅,香菇加神户牛肉的汉堡卖100美元,餐厅顾问B说“兴许每个星期只会有人点一回100美元的汉堡,但要点不是靠卖这种汉堡狠狠赚钱,而是为了让菜单上的其他东西显得比较便宜。有人看菜单上一个汉堡就卖100美元,再看到50美元一份的牛排,就会觉得选后者占便宜了。”
【第16句】:在菜品周围围上方框能吸引注意力,通常来说,也能吸引顾客点它。文字说明和照片也能带动盈利项目的销售。对于不赚钱的主菜,可以通过取消方框或文案,把它放到菜单最不起眼的地方。电视购物中,一般都是捆绑销售若干产品,每一发子弹打出来,都激得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蹭蹭上涨…
【第17句】:折扣券的推行看起来消费者可能有所受益,但更大的赢家无疑是发行者。机票的价格敏感性令航空公司采用了分拆的做法:托运行李收钱、充气枕头收钱、吃饭收钱、咖啡收钱、选择座位收钱等等,分拆的真正目的和捆绑销售一样—是让人难于比较价格。
价格只是一场集体幻觉。在心理学实验里,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公平价格”,反而受到无意识、不理性、政治等不正确因素的强烈影响。这是一本关于价格的书,营销策划者如何通过价格游戏来左右消费行为。有很多恍然大悟、耳目一新的感觉。更是从营销策划者、组织者的角度理解了周遭的生活。
无价读书笔记《篇二》
“讨价还价”不过是文雅一点的啰嗦,逻辑和最终结果没什么关系。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契约精神的环境。这也就是为什么客户根本不讲理、贪得无厌的原因。
感觉大多数客户感觉是只要买了我们的房子,我们就好像欠了他一样,一旦触及到客户一点利益,哪怕是本不属于他的利益,客户瞬间就炸了。
并且提出无理要求的客户通常得到的会更多,我们通常心中鄙视一番,就纵容了他们行事。
书中所讲的最后通牒博弈(A(资源拥有者)向B提出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案,如果B同意这一方案,则按照这种方案进行资源分配;如果不同意,则两人都会什么都得不到。按照理性人假设,只要A将少量资源分配给B,B就应该同意。因为这要比什么都得不到好。但实际情况是B只有获得较多的资源,方案才能通过。)可在谈客时多想想。
我们手中的优惠就像是A手中的资源,情绪影响行动,对比引发情绪。如果让客户感觉到被分配的资源(获得的优惠)比别人多,占到便宜,那么这次博弈就是我们成功。
而如果客户觉得优惠没有放尽,并且感觉与其他人比自己吃亏,或者没比别人占到更多便宜,那就意味着失败。
无价读书笔记《篇三》
为了推出一套房子B,可以为客户提供三个选项,位置楼层好但很贵的A以及位置楼层很差但很便宜的C。
A和C都是诱饵,迫使客户做一个比较折中的选择,因为这样他们感觉最安全。
因为客户会避免极端,不会买最好的和最差的,最贵的和最便宜的,大多数人会选择中庸之道。
并且客户会权衡对比,每一次决策其实是一个认知失调的过程(同一时间有两种矛盾的想法,让自己产生不适的感觉,人们都会在无意识间去解决这个矛盾),客户都会去做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去缓解自己的焦虑。而正常来说,中庸的选择最能解决认知失调。
奢饰品的定价同样适用以上道理,“混合着愤怒与幸福的”复杂感受。在奢侈品店里都有几件巨贵没人买的产品(锚定点),消费者买不起而感到“愤怒”。
跟这些产品一比,其他奢侈品价格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都能买得起,满足了对品牌和身份的需求而感到“幸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503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