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王开岭读后感精选90句-经典语录
18岁不可承受之重
①18岁,在千辛万苦熬过了高三之后,我没有考上清华。原因竟然不在数学,而在文科综合。揭晓分数的那天,我听完电话里的报数,在草稿纸上加了3遍,得到的仍然是那个我不想面对的数字。我倒在床上蒙头痛哭了整整一天。母亲坐在客厅,也是默不作声地落泪。过了很久很久,她悄悄地来到我的床边,抚摸着我的头,那么无奈而痛心地安慰我:“不要哭了,乖,不要哭了。”
②烈日不怜悯我的悲伤,耀我致盲。彼时过于年轻脆弱,我只知道蒙头痛哭,在盛夏7月,眼泪与汗水一样丰沛而无耻。我仿佛听见命运的大门缓缓关上的吱嘎声……我一度以为,我一度那样真真切切地以为,这是我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在后来高中好友们一一被名牌大学录取的报喜声中,在后来一次次首都顶尖高校的昔日好友满面春风的精英型同学聚会中,在后来的后来,我愚蠢而耐心地反复咀嚼着这一次失败的味道,几近一蹶不振,为这一个理想的幻灭赔上了此后将近3年的无所事事的荒凉青春。在20岁出头的关口,我才明白过来,不懂得从一次失败中站起来,永远跪在地上等待怜悯并且期待永不可能的时间倒流,才是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
③母亲想要安慰我,像《我与地坛》中那个欲言又止的可怜的母亲那样,对我说:“带你出去走走吧,老这么在家里不成样子。”
④是带着这样一种失魂落魄,真的是失魂落魄的心绪,去往稻城的。自驾车2000多公里,从川西南,北上到甘肃南部的花湖,再南下,去往藏东的稻城亚丁,途经红原、八美、丹巴等与世隔绝的绮丽仙境。巍巍青山上,神秘古老的碉楼隐匿于云端,触目惊心的山壁断层上苍石青峻。月色辉映的夜里,沿着狭窄的公路在峡谷深处与奔腾澎湃的大河蜿蜒并驰,黑暗中只听见咆哮的水声。翻滚的洪流在月色之下闪着寒光,仿佛一个急转弯稍不注意,便会翻入江谷,尸骨无存。
⑤7月,在行驶了2000多公里之后接近了稻城。那个黄昏,潮湿的荒原上开满了紫色花朵,落雨如尘,阴寒如秋,孤独的鹰在苍穹之上久久盘旋。我眺望窗外的原野,身边坐着母亲。
⑥高三时,我在外读书,母亲常常专程来看我,一早赶30多公里路,给我带来我喜欢吃的东西,热乎乎地焐在包里,外加很多她精挑细选的水果、营养品。我由此越发懂得什么叫作可怜天下父母心。
⑦有次她借着出差的机会,又带上很多东西来看我。白天忙完工作,傍晚时才来到学校。母亲就这么静静地坐在我的宿舍里干等我一个晚上。那天晚自习照例是考试,我急不可待地交了卷,匆匆赶回宿舍和母亲相见。没说上两句话,很快就有生活老师催促熄灯,母亲说:“那我走了,你好好的,要乖,妈妈相信你会努力的。”我送母亲到校门口,那时下着雨,母亲想让我早点回去,就说司机已经来了,宿舍关门了就不好了。我想也是,生活老师不太好说话,我就先回去了。
⑧而后来的事情是,那个下雨的凄凉夜晚,为母亲开车的司机在市中心吃完饭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睡得连电话响都听不到。母亲瞒着我,要我赶紧回宿舍睡觉,她自己一人站在学校外面空旷的公路边等着打车回去。可是因为过于偏僻,她打不到车。她一个孤身女子在那黑暗冷漠的马路边,从10点30分一直站到深夜12点,手机也没了电,无法求助。偶尔飞驰而过的车,像划不燃的火柴一样,擦着她一闪而过,没有一辆停下。她冷得发抖。最终她拦到一辆好心人的私家车,狼狈落魄地赶了回去,因为受寒,病了一个星期。
⑨高三结束了很久后,有次母亲轻描淡写地对我说起这件事情。我们正吃着午饭,我强忍着眼泪,放下碗筷,走进厕所咬着自己的嘴唇,痛彻心扉地哭了,眼泪喷涌,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然后迅速地洗脸,按下抽水马桶的按钮,佯装才上完厕所,然后平静地回到饭桌上。
⑩我在心里想着,如果那个夜晚母亲发生什么不测,那我余生如何能够原谅自己?幸而她平安无事。因此我不知道除了考上一所体体面面的'名牌大学,还有什么能够报答母亲的一片苦心。
这也是为何我高考失败后,这么久以来无法摆脱内疚感和挫败感的原因,我觉得我对不起她。她寄予我的,不过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期望,期望我考上一个好大学,希望我争气。
稻城的夜,雨声如泣。在黑灰色的天地间,7月似深秋,在我所有的旅行当中,18岁的稻城是最荒凉的一个站点。可悲的是,它最贴近人生。
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
(选自《意林》2014年12月 作者:七堇年 有删改)
【第5句】:请概括全文表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具体事例。(2分)
【第6句】: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5分)
⑴母亲坐在客厅,也是默不作声地落泪。过了很久很久,她悄悄地来到我的床边,抚摸着我的头,那么无奈而痛心地安慰我:“不要哭了,乖,不要哭了。”(句子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⑵我们正吃着午饭,我强忍着眼泪,放下碗筷,走进厕所咬着自己的嘴唇,痛彻心扉地哭了,眼泪喷涌,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然后迅速地洗脸,按下抽水马桶的按钮,佯装才上完厕所,然后平静地回到饭桌上。(这句话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3分)
【第7句】:第⑤段中的风景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第8句】:(6分)⑴题目“18岁不可承受之重”中“重”指什么?(2分)⑵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文中最后一句“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的感受。(4分)
参考答案:
【第5句】: ⑴母亲在我高考失利后安慰我,带我去旅行;⑵母亲在看望我后告诉我说司机来接自己,实际是母亲在寒风中站了两小时,回来后还生病了。 评分标准:共2分。每点1分。
【第6句】: ⑴“悄悄地”写出了母亲强忍伤心,又不忍打扰我,耐心等我平静下来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评分标准:共2分。每点1分。
⑵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我强忍悲痛的样子,表现了我不想让母亲知道我知道这件事之后的伤心难过,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 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
【第7句】: 通过潮湿阴寒的环境,孤独盘旋的老鹰的描写(1分),烘托了我当时高考失利悲伤的心情(1分),推动情节的发展(1分)。
评分标准:共4分。只答出作用的得3分,答出具体环境特征和作用的得4分。
【第8句】: (6分)⑴“重”指的是:①母亲对自己的苦心;②高考的失利;③不懂得从失败中站起或如何面对失败。(2分)。 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⑵感受(示例):我明白了人生就像行路,可能会碰到无数的坎坷、挫折,但绝不能丧失信心,甚至一蹶不振,一定要勇于面对挫折,勇于承受重压,懂得从失败中站起,才能创造辉煌的成绩、灿烂的人生。(4分) 评分标准:共4分。明白道理2分,结合生活体验2分。
当她十八岁的时候
①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员的女儿,(A)美丽的西部森林使她出落得像仙子一样亭亭玉立,像花朵一样迷人。18岁那年,为了迎接新生活,她告别父母,来到首都奥斯陆。
②傍晚,她在公园边散步,远处飘来了美妙的交响乐声。
③原来是在举行盛大的露天音乐会。她挤在人群中,使劲地朝舞台那儿眺望。猛然,她一阵战栗,报幕员在说什么?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④“下面,请演奏我们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最新作品……这首交响乐的献辞是: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18岁的时候。”
⑤达格妮惊呆了。这是给自己的?音乐响起,如梦如幻的旋律似遥远的松涛在蔚蓝的月夜中汹涌,渐渐,少女的心被震撼了。她虽从未接触过音乐,但这支曲子所倾诉的感觉、所描述的景象、所传递的语言……她一下子就懂了!那里有西部大森林的幽静、脆美的鸟啼、黎明的雾、枞果的清香、露珠的颤动、溪水的流唱、松软的草地、云雀疾掠树叶的声音,还有一个拾枞果小女孩颤颤的身影……她被深深感动了,隐约想起了什么。
⑥十年前,她还只是个满头金发的小丫头。秋日的一天,她挎着一只小篮子,在森林里采摘枞果和野花。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她突然看见一个穿风衣的陌生人在散步,看样子是从城里来的,他看见她便笑了……他们成了好朋友,陌生人非常喜欢她,给她讲故事,帮她摘枞果,采野花,做游戏……最后,陌生人一直把她送回家。就要分手了,她恋恋不舍地望着他:我还能再见到您吗?陌生人也有些惆怅,似乎在想心事,末了,他突然神秘一笑:“谢谢你,美丽的孩子,谢谢你给了我快乐和灵感,我也要送你一件礼物——不,不是现在,大约要十年以后……记住,十年以后!”
⑦达格妮迷惘又用力地点点头。时光荏苒,森林里的枞果熟红了一个又一个秋季,那位陌生人没有再来……她想,或许人家早就把这事给忘了吧。
⑧此刻,达格妮什么都明白了。那曾与自己共度一个美好秋日的,就是眼前音乐会的主人:尊敬的爱德华·格里格先生。
⑨音乐降落时,少女泪流满面,她竭力克制住哽咽,弯下身子,把脸颊埋在双手里。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⑩ (B)演出结束了,达格妮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她像一只羞红的小鸟,朝着海滩跑去,似乎只有大海的胸怀,才能接纳自己内心的澎湃。在海边,在六月的月夜,她大声地笑了……
【第1句】:选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个划线句任选一句加以评析(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某个角度入手)。(4分)
【第2句】:选文③-⑤段细腻地描绘了少女达格妮听到音乐时的'感受,请从中找出4个表现她心理变化的词语。(4分)
【第3句】:音乐大师为什么要把音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音乐大师是个怎样的人?(4分)
【第4句】:文章最后写“在海边,在六月的月夜,她大声地笑了”,这“笑”中蕴含着女孩怎样的感情?(3分)
【第5句】:读罢文章,你的内心必定有所感动,心中有许多话想要倾诉。此时,你想对文中的哪位人物说几句话?把你想说的写下来。(3分)
答案:
1.例:A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女孩美丽的姿态与容貌。B句:一个“跑”字,写出了女孩内心的无比激动。(4分,评析可以选用题干提供的角度,也可自选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2.战栗、惊呆、震撼、感动(4分,每个1分)
3.纯真美丽的女孩给了他快乐和灵感,他想用音乐来答谢她并作出了承诺。音乐大师是一个有才华、真诚、友善、守信的人。(4分,每问2分,意思符合即可)
4.女孩对音乐家的感激和崇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之情。(3分,言之成理即可)
5.例:我想对达格妮说:你真幸福啊!你的善良、真诚与美丽,使你得到了生命最珍贵的馈赠。或:我想对音乐大师说: 你真高尚!你的行动使另一个生命变得如此灿烂美丽。(3分,表述符合题意即可)
②
③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再没人为他和母亲遮风挡雨了。
④办完丧事,他想,自己必须成为一棵大树,来为母亲遮风挡雨。
⑤父亲留给娘俩的,不是财产,而是债务。父亲生前举债办了一家石粉厂,谁知厂子办起来后,产品严重滞销。
⑥他和母亲商量后,关闭了厂子,变卖了设备,连同家里积攒的钱,都用来偿还了债务。但依然有八家没能还清。都是村里的乡亲,当初父亲借钱时,他们连老底儿都拿出来了,指望着父亲年底能给一些分红,可现在……
⑦几个不眠之夜后,他告诉母亲,决定休学一年,出门打工挣钱还债。母亲长久不语,泪流满面。
⑧临行前,他将自己高中的课本都装在包里。他要去的是一个叫紫川的地方。那里小煤窑比较多,村里好几个人在那里打工。那一年,他十八岁。
⑨辗转奔波之后,他站在了小煤窑前。第一次下井,他惊恐不已。巷道
⑩拉拖,就是将绳子拴在用汽车外胎做成的筐上,套在肩上,用近乎爬的原始方式往外运煤。运煤巷道只有半人高,根本不能直立。
⑾近一年里,他一直在巷道里拉拖。刚开始时,困扰他的是孤独、寂寞,还有累、疼。绳子紧紧地勒在后背上,磨得脊背火辣辣的疼。但他从没想过放弃。他总在盘算着,再干几天活,谁家的债就能还上了。这个念头,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亮。
⑿他慢慢适应了,后背渐渐消肿,大概已磨出茧了。他在拉拖的时候思考着高中课本上的问题,消磨漫长的时光。
⒀闲暇时间,工友们打牌喝酒。而他,捧着高中课本写写画画。晚上,别人睡了,他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读书。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大学校园里。
⒁这不是梦想。
⒂终于有一天,他真的坐在了宽敞明亮的大学教室里。打工的第二年,他还清了债务,还留有一部分结余的钱。他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被顺利录取。
⒃大学毕业后,他在这个城市安了家,把母亲接到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
⒄多年后,单位组织旅游,他又到了当初打工的地方。小煤窑已不复存在,被当地政府关停,建成了旅游区。
⒅站在曾经流过汗的地方,他透过时空,看到了当年在井下匍匐拉拖的自己。
⒆他感谢那段岁月,正是当初的匍匐,才让他褪去了青涩和稚嫩,学会了真正的站立,这样的十八岁,属于真正剽悍的男人。
(摘自2010年9月10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第15句】:阅读②-15段,请将“他”这段经历的几个过程补充完整。((4分)
辛苦打工 坚持学习
【第16句】:阅读12段中画线
“慢慢适应”的内容:
“慢慢适应”的原因:
【第17句】:请结合文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除用行动描写外,还通过什么描写来逐步表现人物的“剽悍”性格的?(150字左右) (7分)
答:
【阅读答案】
【第15句】:答案示例:放弃高考,承担责任(或照顾父亲);变卖设备,资不抵债(或偿债未清);决定休学,挣钱还债;还清债务,高考录取
评分:本题4分。每空1分。表达准确、规范即可得分。
【第16句】:答案示例:内容:一是孤独和寂寞;二是累和疼
原因:有“还债”这一坚定的信念;后背已消肿,磨出茧子。
(本题应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思考作答)
评分:本题4分。每个要点各1分。
【第17句】:答案示例:作者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逐步体现“他”的剽悍的。首先“他”的“为母亲遮风挡雨”的心理,体现了他的敢于担当,“休学一年”“打工还债”凸显了他的果断与勇气。打工时靠“一定要还清债务”的“念头”挺过来了,最后以“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大学校园里”的坚定信念实现理想,此刻,一个剽悍的男子汉形象跃然纸上。
评分:本题7分。答出心理描写1分,举例与分析3分,体现“逐步”1分,语言表达2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5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