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卖梨信守诺言读后感汇编66条-读后感
信守诺言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信守诺言》文章讲述的是一对贫穷的父子,那年冬天,儿子读小学,他看见同学们都有一双手套,他也很想买一双,于是吵着向父亲要买,可是父亲没有钱,儿子伤心地哭了,父亲于是跟儿子说“别哭,孩子,爸爸明天一定跟你买,一定!”可是儿子不相信父亲,一直到晚上,儿子还在哭。
第二天,当儿子放学回家,父亲真的帮他买了一双手套,而父亲却病了,原来父亲是冒着大雪去冰冷的河里捉鱼,拿到集市上去卖,用卖鱼的钱买的手套,儿子问父亲为什么,父亲说,他是想以自己的行动告诉儿子:要记住自己说的每一句话,一定要尽量做好,这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我从这篇文章中体会到了信守诺言,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如果我说明天做作业,可到了第二天又不想做时,我就想想那位父亲说过的话,坚持把作业做完,因为我知道,如何一个人不遵守诺言,就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以后我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是我自己答应过的事,我都会尽力做好的!
我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遵守诺言,同时也希望大家要信守诺言,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做一个诚实的人。
信守诺言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信守诺言》这一篇文章。里面主要讲了一个冬夜,一位妇女请求一位军官帮忙。向一个信守诺言、不肯“下岗”的孩子下达撒岗的命令,孩子欢跳着离去的一件事。
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而且一定要讲究诚信,文中的那一个小男孩非常信守诺言,无论别人怎么劝他,他还是不肯走,还是要等“指挥员”来命令他下岗,从中体现了男孩讲究诚信,信守诺言的精神。
阿米尔曾说过:“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许下一个诺言是轻而易举的事,但要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呀!生活中有谁不曾许下过诺言,但信守了多少呢?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我和一个同学勾肩搭背的一边走一边聊天,我说:“咱们去玩捉迷藏吧!”“好呀,放学就应该轻松轻松!”同学毫不犹豫地签应了。一开始,由我闷眼,同学藏。我数到10的时候,就转身去找同学,找呀找,找呀找,总算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他,轮到我藏了,我一看,哇!都已经给快傍晚5点了,再不回家,要让妈妈骂了,我趁同学还在数数时,就趁机溜回了家。
后来,那个同学家长打来电话才知道,那个同学找了好长时间还没有找到我,吓得哭了。这时,我感到无比惭愧,觉得自己应该和同学一块回家。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世界,因为信守诺言而变得绚丽而美好!
信守诺言读后感3
今天,春光明媚,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叫《中国名人故事》,蓝色的封面,五彩的图案,我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打开它。
书中有一个叫“信守诺言”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宋庆龄一家吃过早饭,正准备到一个朋友家玩,她的哥哥姐姐们都穿上了美丽的新衣服雀跃地向大门外跑去。宋庆龄却停下了脚步,“怎么啦?孩子。”爸爸不解地问。“今天我不能去了,因为我和小珍约好到我们家来叠花篮”。
她撅着小嘴说。爸爸淡然地说:“改天教她行吗?”她说“不行,我跟她约好了的。”爸爸拉着她的小手可亲地说:“不要紧的,明天去见小珍。”“爸爸你们去吧!”宋庆龄肯定地说。宋庆龄目送着全家走远了,在家准备了纸等着小珍的到来。爸爸他们到家她还没有吃饭呢!她笑着说“今天我很开心。”妈妈疑惑地说:“为什么?”“因为我信守了诺言。”
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了:我们应该信守诺言,做人要诚实守信。在我身上就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放学后,我漫不经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卖发夹的小店,门面装修得很美,我便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地方虽小,但满屋子的饰品琳琅满目,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突然一个美丽的发夹映入我的眼帘,紫色的外衣,两个娇艳欲滴的苹果镶嵌在上面,我好想拥有它,我看看四面无人,偷偷地把它装进了我的口袋,装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走了出去。
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自己的这种形为是不道德的。我略微思索了一下,毫不犹豫地回头向小店走去。我惭愧地低着头对那阿姨说;“我错了,阿姨我拿了你的发夹。”阿姨和气地对我说:“这个发夹就送给你吧,因为你是个诚实的孩子。”阿姨帮我戴上了发夹。
我希望大家要诚守信,因为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
信守诺言读后感4
无意中看到一篇题为《信守诺言》的文章,让我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
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农家父亲答应为孩子买手套的故事。在大雪纷飞的寒冬,我的小手冻都冻裂了,看着同学们都有漂亮的、厚厚的手套,我也多么渴望能有一双。回到家就吵着问父亲要,可父亲掏遍了全身的口袋,只有一元五角,根本就买不了一双手套,我伤心的哭了。可父亲紧紧的抱着我说,明天一定给我买双新的手套,他重复了好几遍。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门了,直到晚上才回家。一进门,他就把一双漂亮的手套给了我,那时的我不知道有多么的高兴。可是,父亲回来后就病倒了,一连几天都没能起床。我才知道,父亲是冒着大雪下到冰冷的河里捞鱼,拿到集市上换来的钱,才给我买下了手套。
望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我的.泪水禁不住的流了下来。父亲用他大手摸着我的头,安慰说:“孩子,人活在世上,要记住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尽力的实现,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是啊,文章中的父亲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那么,信守承诺,我们都能做的到吗?我们总是说明天怎么样,下次如何之类的话,其结果到底如何呢,不得而知!
扪心自问,作为一个教师,也没能做到言行如一。如今,在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也迫于压力,畏手畏脚,不能大胆的管教学生。
总是说,谁谁该要怎么做,要不就要受惩罚,但过后就不闻不问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无所谓了,反正老师只是说说而已。这样,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这个老师凡事只是嘴上说说,没有实际的行动,而老师也就失去了管教学生的威信。
所以,信守诺言尤为重要,特别是我们教师,能做到言行如一,才能很好的教育自己的学生,才能很好的培养出人才。
信守诺言读后感5
今天读了一篇短文,名叫《信守诺言》。
短文记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个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两只小手都冻裂了。望着其他同学戴着的漂亮手套,就找爸爸要他也要买一副。可是爸爸没有钱,但仍然同意了。为了实现对儿子的承诺,爸爸冒着严寒到冰冷的河里摸鱼换钱给儿子买了一副手套,自己却病倒了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非常感动。并且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既然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绝对不能食言。正像我们的古人所说的那样:人无言而不信。下面就讲一个我曾经经历的关于信守诺言的事情。
曾经妈妈给我报了一个课外班,可是每一节课的时间都很长,所以上课的时候我都不认真听讲,只听得半半拉拉的。在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今天学得如何。
而我因为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完全回答不出来。过了一会儿,妈妈对我说:“下次上课要认真,可不能再像今天这样了,上课时间是很宝贵的,不认真听怎么行。”我也答应了。妈妈紧跟着又来一句:说到还要做到啊!
下次下课的时候,我认真地听老师讲的每一个细节,那天的听课效果特别好。在回来的路上,我主动和妈妈把上课的情形都说了一遍,妈妈高兴地夸我真是一个说话算话的孩子。
也许我讲的这个例子不一定有多么深刻的道理,也许在别人那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想,不管事情大与小,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好,就像那篇短文中提到的一样:人活在世上,要记住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然后尽力去做好,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你……而我和妈妈之间,也有这样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关系。
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篇1
“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教学枯燥,像泉水枯竭一样。”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的一句话。起初,我觉得这句话没有什么,直到这个暑假妈妈给我买了本《爱的教育》,我才明白了这句话的重要性。
《爱的教育》又名《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作者是意大利19世纪最著名的作家:埃·德·阿米琪斯。他从小酷爱学习,喜欢军旅生活。著作有《朋友们》《军事生活》《大家的马车》等。特别是《爱的教育》这本书令他成为世界级的大作家,全世界的小学生几乎把《爱的教育》当做教科书来看。
这本书主要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恩利科的四年级小学生一学年里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了师生之情、父子之爱、同学、朋友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使我读完每则日记,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
在《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但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正确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爱是什么?”的.答案没有限制,也不会有正确答案。读完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了爱的真正意义。爱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教育!就算爱有些时候像空气,容易被人们遗忘、污染甚至消失……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多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篇2
爱的感受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文章写了当地震发生后,在混乱中,这位父亲以第一时间冲向儿子的学校,可发现那个三层教室已经变成废墟,便在地上大哭一阵后,想起自己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在那一分钟里,地震中的儿子,感情千变万化,地震中的父亲更是坚定不移。虽然两个人在那“短短”的时间中并没有相见,但是心都是连着的,都是彼此信任对方的。 父亲万分悲痛,决心救子,不顾劝阻,执着挖掘。阿曼达,而是相信父亲,坚强等待,先救他人,欣喜相拥,如果两个人没有彼此信任的念头,父子两人就不会再相见了,就没有现在这个美好的情景。
我懂得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我们作为子女的应要尊重父母。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位父母不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儿女的,虽然,现在的父母工作繁忙,没有好好地跟孩子谈话,玩。但,你知道吗?我们的父母却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篇3
昨天,我们学习了描写人物一组中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文中描写的是严监生临死前的情景,作者吴敬梓把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写的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文中,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吝啬鬼,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如果花了,如同要他的命。当我读到“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到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手指头”时,我觉得十分纳闷,一个快要奔赴极乐世界的人,何不快些离去奔赴极乐,还偏偏伸出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再往后读,直到文末才知道原因: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严监生不放心,恐费了灯油,才将生命一直挺到现在。想到这时,我不禁觉得可笑,一个快要死的人了,并且家财万贯,怎么还担忧两茎灯草都点燃的话会费油。
我们不难看出严监生的吝啬,他吝啬鬼的形象已跃然纸上,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闻其声,如见其形,仿佛就在严监生身边看着他。看着他这个吝啬鬼,他爱财如命的特点已在我心中深深留下了烙印。
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篇4
最近,我津津有味地在读一本书,名叫《夏洛的网》。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恪守承诺的蜘蛛夏洛。
在阿拉布尔的猪圈里,一头落脚猪来到了人间。经过弗恩再三请求,阿拉布尔先生同意将小猪留下来,并把小猪交给善良的弗恩。弗恩给小猪取名“威尔伯”,他很喜欢威尔伯,天天推着它散步。不久以后,阿拉布尔决定将小猪卖给朱克曼先生。威尔伯在谷仓认识了蜘蛛夏洛,并与夏洛成了好朋友。
威尔伯有了夏洛的陪伴,生活变得美好起来。有一天, 老山羊告诉威尔伯, 它将被做成炸火腿。威尔伯非常害怕,它告诉了夏洛,夏洛答应帮助它改变命运。聪明的夏洛想出了办法,在网上织出“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等字样。许多人前来观看这神奇的景象,并注意了这头小猪。后来,威尔伯被人带去比赛,获得了特等奖,从而彻底改变了它的命运。
此时,夏洛因劳累过度而奄奄一息,最后时刻,威尔伯带了夏洛的卵袋回到谷仓。后来,从夏洛的卵袋里爬出了几只小蜘蛛,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
夏洛,一只普通的蜘蛛。为了一句承诺的话,花费了一生的心血。目的是什么?就是不失信于别人!我也能做到吗?给别人一个承诺,并完美地实现自己的诺言。世上能够做到的人不多,而我以后一定尽力做到这一点。
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篇5
今天我读了《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这篇文章,感触很深。家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文中作者强调陪伴的重要性。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照顾。同时,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理念。但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父母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时间。有时候,父母不会教育不可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因为,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情。
就拿我自己来说,因为自己做生意,常常忙的顾不上孩子的学习日常习惯。我心里也感到有愧于孩子。现在,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再忙,也要抽时间多陪伴孩子。因为在陪伴和相处过程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更融洽的相处,孩子才能更快乐的成长。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为何突然觉得孩子和父母越来越不亲近,我想这就是我们作为家长缺少陪伴,缺少与孩子沟通的表现。我们家长忙着挣点钱,没时间陪孩子。说到底,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我们家长问过孩子真正需要什么?陪伴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不让自己在以后的日子后悔。让孩子把以前缺少的爱找回来。也希望其他家长也能够尽量多些时间陪伴孩子。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译文]做事情不要慌忙,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要知难而进,同时不要马虎草率,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
[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徐文靖的少年,非常调皮捣蛋,经常打架、骂人。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这使他决定痛改前非。为 了能够改掉不良习惯,他找来两个小瓷瓶,准备了一些黑豆和黄豆。每做一件好事,就在一个瓶里放一颗黄豆;每做一件错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颗黑豆。过一段时间,他就把两个瓶里的豆子倒出来,进行检查、反省。渐渐地,黄豆多了,黑豆少了,最终他成了受欢迎的孩子。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译文]遇到喧闹争斗的场合,绝对走近;遇到不正当的事情,也少去打听。
[小故事]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从小做事认真专注,从不分心。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坐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门外的大街上人声嘈杂,原来是一个有名的大官经过这里。管宁不以为然,仍专心致志地阅读,可是华歆坐不住了,心想:出去看看也许可以交一个朋友。于是他放下书本看热闹去了。管宁对这种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的态度很生气,于是拿出刀子,割断了坐在身下的席子,表示自己决定不和华歆一样,,要和这种人绝交。
将入门 问孰在 将上堂 声必扬
[译文]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正屋,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
[小故事] 杨时是宋朝著名的学者,读书时,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程頣、程颢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者,杨时十分敬仰他们的学问,就到洛阳去拜访。一天,杨时读书碰到了疑难问题,便冒着大雪去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时,老师正在睡梦中。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就站在门前等候。老师醒来时,杨时脚下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厚了。老师非常感动,忙把杨时迎进了屋。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译文]别人问你是谁,要明明白白回答出你的名字;光说一声“是我”,人家还是不知道你是谁,心里就会犯疑。
[小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出山辅助,便带着关羽和张飞前去拜访。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外出了;第二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访友去了。当第三次前去时,张飞很不高兴地说:“大哥别去了,让我用绳子把他绑来。”刘备责备张飞无礼。随后,他再去拜访诸葛亮。刘备见诸葛亮在睡觉,便站在一边等候。诸葛亮醒了后,见刘备这么有诚意,便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辅助刘备打天下。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译文]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当面向人家请求;如果不问一声,那就是偷。
[小故事] 宋朝时,查道有一天和仆人挑着礼物去拜访远方的亲戚。中午时分,他和仆人都饿了,路上一时又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又没带午饭,怎么办呢?仆人建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些食物吃。查道说:“这怎么行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就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怎么可以偷吃呢!”结果,两个人只好饿着肚子赶路。查道把送人的礼物当成人家的东西,不随便处理,那么借用别人的东西时,就更要征得主人的同意了。
借人物 及时还 人借物 有勿悭
[译文]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有,就不要吝啬。
[小故事] 明朝有一个叫宋濂的人,他很爱读书,但家里太穷,根本买不起书,他常常只有借书读。但是许多富有的人家虽然藏书很多,却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了,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着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译文]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都是不可以的。
[小故事] 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辅佐秦孝公进行了变法。变法之初,为了取信于民,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天,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当众宣布,谁能把它扛到北门,赏赐黄金十两。可是到了下午,还没有人去做,这时商鞅又下令把赏金增加为五十两,这时有一个人把木杆扛到了北门。商鞅马上把五十两黄金奖赏给了那人。人们见商鞅说到做到,以后推行什么政策都积极响应,商鞅变法于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说话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译文]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无误,千万不要花言巧语。
[小故事]诸葛瑾是三国时期孙权手下的大臣,平时话不多,但常常在紧要关头,几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有一次校尉殷模被孙权误解,要被杀头,众人都向孙权求情,只有诸葛瑾一言不发。孙权问:“为什么子瑜(诸葛瑾字子瑜)不说话?”诸葛瑾说:“我与殷模的家乡遭遇战乱,所以才来投奔陛下。现在殷模不思进去,辜负了您,还求什么宽恕呢?”短短几句话,孙权就感到殷模不远千里来投奔自己,即使有过错也应该原谅,于是就赦免的了殷模。
刻薄话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译文]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
[小故事] 战国时期的服子,在言谈举止方面特别讲究礼貌。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朋友。那家人非常客气,邀请了许多朋友陪他一起游玩。有一位客人想趁机向服子请教问题。服子直率地说:“你有几个不足之处。”客人一楞,说:“主讲。”服子说:“第一,你有一种轻浮的表现;第二,交谈中你不称我为老师,是不够尊敬我。第三,我们初次见面,交情很浅,而你谈得很深,太随便了。”几句话说得那位客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译文]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了解得不明白的,不要随便乱传播。
[小故事]直不疑是西汉时期南阳人,为人好学,不图名利,是位忠厚的长者。后来,直不疑被朝廷任命为高官,有些图谋不轨的人嫉妒他,就诽谤他说:“直不疑相貌虽好,但品行不端,与他的嫂子有不正当的关系。”许多人听说后,都这样传开了。这话传到直不疑耳边了。直不疑说:“他们真是一派胡言,我根本没有哥哥,怎有嫂子呢?”后来,谣传就不攻自破了。可见,遇到事情,如果没有根据,就不要轻易地乱讲,也不要轻信。
是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译文]别人要你做的事情如果不适宜,不要随便答应;如果信口答应了,不论做还是不做,都是你的错。
[小故事]古时候,有一对勤劳的父子到集市上卖梨。很快就有一个人看中了他们的梨,双方谈好了价钱后,那个人就回去取钱了。这时,又来了一个商人,看到这对父子的梨新鲜,个大,立即要出高价买下,儿子动摇了,父亲对儿子说:“说话要算数,怎么能因为有利可图而放弃信用呢?”后来,第一个买主来了,他们父子把梨卖给了他。这对父子信守诺言的故事也被人们传为佳话。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译文]说话时,吐字要郑重舒缓,不要急急忙忙,模糊不清。
[小故事]裴秀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大臣,从小就知道勤奋学习,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裴秀出生于一个官僚贵族家庭,所以家中常常有客人来访。家中每次宴请客人时,母亲总是有意让他去端饭送菜,服侍客人。裴秀也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在接待过程中,裴秀总是言语虔诚,举目有礼,借机和客人交谈几句。客人们见他如此虚心懂礼,也都很喜欢他。由于裴秀养成了优雅的谈吐,所以他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已 莫闲管
[译文]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事情很难说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管。
[小故事]董仲舒是汉朝著名的学者,为了能够潜心学习,他整天钻在书房里,什么事情也不过问,吃的,穿的也不像别人那么讲究。据说在他家的旁边有一个菜园,然而,由于学习过于刻苦,董仲舒三年之中竟没有踏进过那个菜园一步。所以后人说他“三年不窥园”。经过不懈的努力,董仲舒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这和他专心学习、不为杂事所累的精神是分不开的。直到今天,他的这种精神仍值得读书人学习。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译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质,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总会赶上去的。
[小故事] 东汉末年,有位叫郭泰的文人,他学问高深,为仍谦和。有个叫魏照的人,不仅常来听他讲课,还把行李搬来,整天和他住在一起。郭泰很奇怪他听完课为什么 不回家。魏照说:“能找到一位传授知识的老师很容易,但找一位能教自己做人的老师却很难。我天天和您在一起,是要模仿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的高尚品格。”郭泰很感激,尽心竭力地教他,魏照很快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志向远大的人。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译文]看见别人有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有错,就应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
[小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叫曾参。他是个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的人。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总是对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我这一天做了什么事情,哪些事做得有意义?做错事情了吗?给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要学习的东西都掌握了吗?正是他的这种勤于反思,时时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的精神,使得曾参成了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成了一个爱人尊敬的人。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译文]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方面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
[小故事]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外出讲学,走到一个路口时,见一个孩子正在路上玩垒城池的游戏。孔子叫那个小孩子让路,而孩子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孔子见小孩说得很有道理,一连提出了四十多个涉及天文、地理、自然、人生的问题,小孩都能对答如流。孔子便诚恳地拜小孩为师了。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译文]穿的、吃的这种不重要的事如人家,不要悲伤生气。
[小故事]阮咸是晋朝著名的文学家,年轻时他家不富裕,吃的穿的很平常,但他一点也不自卑。当时有个风俗,就是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中的衣物拿到太阳下面晾晒。据说这样衣物不会被虫子咬。这一天,富人都把自家的贵重衣物晾出来,相互炫耀攀比。阮咸也把自己的旧衣服拿出来晾晒,结果引来许多人的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的关键在他的德性和学识。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译文]如果听别人说你有缺点就生气听别人说你的好话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接近你,而好朋友就离你远去。
[小故事]秦末,刘邦率军攻入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进入秦宫后,刘邦见宫殿高大雄伟,美女珠宝不计其数,心中无比羡慕,想全部据为已有。大将樊哙劝刘邦最好不要这样做,刘邦很不高兴。谋士张良对刘邦说:“秦王之所以不得人心,失去天下,原因就在于他穷奢无度。现在您刚入秦宫就想像秦王那样享乐,岂不坏了大事?樊哙的话可是忠言啊!”刘邦听后深为感动,采纳了樊哙的意见。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译文] 如果听到好话就心里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缺点就高兴,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
[小故事]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个著名的大臣叫宋璟,以刚正不阿著称。有一天,有人推荐给宋璟一篇文章,并对他说:“写文章的人很有才学。”宋璟是个爱才之人,马上就读起这篇文章来。文章真是不错,宋璟边读边赞叹。可是读着读着,宋璟的眉头皱了起来,原来这个人为了巴结宋璟,在文章中对他大加吹捧,这让宋璟很生气。后来,宋璟对送文章的人说:“这个人的文章不错,但品行不端,不能启用。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译文]不经意间做了不好的事就叫“错”,还可以原谅;存心做不好的事就叫“恶”,一定要受到惩罚。
[小故事]三国时,有一次曹操率军去打仗。出发前,他警告将士不许毁坏麦田,否则杀头不赦。队伍行进在田间路上时,忽然一群小鸟从麦田中飞出来,曹操的战马受惊,冲向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对军法官说:“我违反了军令,应按军法治罪。”说着,他拔出宝剑,说:“我是主帅,不能自杀,就把头发割下代替砍头吧!”说完,用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曹操严于律己的品格,表现出了他政治家的胸怀。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译文]有过错能马上改正,别人就当没有这回事 ,还是把你当好人看;如果有错不肯承认,还要为自己掩饰,就等于又多了一个过错 。
[小故事]周处是西晋时期人,他年轻的时候,凭借自己有力气,会武艺,成了地方一霸。人们背地里称他是本地的三害之一(当地河里的蛟龙、南山的猛虎再加上周处)。周处为表现自己的侠义,上山打死了猛虎,又到河中与蛟龙进行殊死搏斗。最后蛟龙被杀死,周处也负了伤。人们以为周处也互了,都拍手称快,认为三害都除掉了。周处见乡亲都盼着他死,才知道自己以前作恶实在太多,从此改过自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51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