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改变-从阅读开始读后感精练56句-经典语录

《改变,从阅读开始》

曾经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之所以能今天崛起于沙漠之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与其民族优秀的阅读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如果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人、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那么拜读朱永新教授的书《改变,从阅读开始》,更让我的心灵得以洗涤、净化和认识上的提升。“不读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潜力的孩子;不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庸俗的家庭;不读书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校;不读书的社会也必将是一个落后的社会。” 一句话,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多么富有哲理。

阅读《改变,从阅读开始》,就是一种震撼了,他的书中,选编了19位智者的讲话,这些智者,是活跃在上个世纪中国文化舞台的大人物,他们学贯东西,出入佛老,担当着接续中国文化慧命的历史重任。这19篇讲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中解读,有儒家、佛教、道家等不同角度,但它们实质上说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我对书中的辜鸿铭特别感兴趣,辜鸿铭是个怪人,一生共获得十三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法、日、俄、拉丁、希腊、马来等九种外语,曾为六国使节充当翻译,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第一”。这么一位在学问上几乎全盘洋化的学者,却以一副灰白小辫、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的打扮直到终老。

文章中,辜老谈到,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与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而这种温良,来源于同情心。他指出,在他生活的年代,中国人实际上已经变种,不再是真正的中国人了,因为几乎丧失了“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既有着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

另外,辜老还从宗教、科学、艺术和哲学的高度,叙述了中国人的这种使民族永远年轻、让心灵与理智得以和谐的秘密的源泉,是来自于中国的文明。

宋真宗《劝学文》:“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有自有颜如玉。”读书,从古到今一直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当我们自己改变了,一切似乎都改变了。

《改变,从阅读开始》读书笔记二

回想起来,不觉中自己在教育战线上耕耘已有十余载,在教育教学中收获的过程中时常会伴随着困惑,也常听到老师们在感慨:新教改让我们转变角色,我们教师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给了他们自主的权力,而他们却时常见着老师偷偷把头低下,失去了最起码的礼貌;走廊里,老师苦口婆心地告诉要静、礼 ,可还会有人被告之违犯纪律;操场上,扔纸的同学刚被教育完,可另一学生又会“不小心”演绎着近乎相同的事件;在运动会结束时,老师们对操场的垃圾杂物,不仅要怀疑,到底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这时就会向往一种教室内书声琅琅、走廊里井然有序、操场上文明礼仪的书香校园。这种矛盾一直漫延着……

假期,我有幸 拜读了朱永新博士的《改变,从阅读开始》这本书。它对我的影响不能用某个词来概括。它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撞击了自己的朦胧的意识,如一股清香的甘泉从心田流过,那么纯净香甜;又如一束阳光射进自己的心窗,使我找到教育的方向。无疑它改变了我的教育的历程……是呀,朱教授让自己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而又没有找到的道路,那就是阅读。

正如朱教授所言:“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她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

听了朱教授的讲座,我感到我们做基础教育的太需要阅读了,阅读会让我们豁朗,阅读会改变我们的校园。会让孩子们滋生纯洁的心灵,会让课堂中成长智慧之花,会让校园文明礼仪,更会让我国的文学珍宝接传下去,且赋予我们新的民族精神。于是我想, 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就从我开始吧 !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改变,从阅读开始”。我想我是最应该去认真读书、汲取更多知识的人。从高中起开始学美术,艺术生的文化课相对较差一些,高中、大学,很多的时间给了专业课,本就懒惰的我读的书屈指可数。现在我担任小学二年级的

所以读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事情,教师恰如其分的比喻引用,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因读书而来;灵活多变的教育机智,旁征博引的课堂讲解,因读书而来;妙趣横生的师生互动,和谐轻松的教学风格,亦因读书而来。我一直坚信读书能让我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第1句】:与孩子们共读共乐

为了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经常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所以童书也就成了我的必读书目之一。晨诵、读写绘自不必说,从秋诵到冬,又从春诵入夏,从金子美玲、谢尔大叔到顾城、金波,一首首诗歌印入了孩子们的脑海,也印入了我的心。每周一课的读写绘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课。每隔一段时间定期向孩子们推荐一部书,有的`是学校里发给班级的,有的是从孩子们那寻来的,推荐给孩子之前,我都要把它看一遍,然后精心的准备一个推荐

【第2句】:阅读经典教育著作

在新教师培训上,一位校长曾说“读书,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作为老师,要阅读经典教育著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高,望得更远。因此,也在一直试着读苏霍姆林斯基、吴非、刘铁芳等教育大家的著作,增强自己的教师专业素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感谢学校定期给教师发一些书籍、报刊,提供了浓厚的读书气氛。《孩子的早期阅读课》一书,为我解决了最实际的困难,上半学期刚执教,我搞不清读写绘、晨诵该怎么上,上哪些内容才适合,怎样才能上精彩,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众多的教学案例及分析,以及绘本书目、童诗的推荐,让我有了方向。管建刚的两本教学

【第3句】:不拘一格,广泛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们不一定只是把自己限制在教育理论的著作上,当你觉得枯燥了,不妨看看其他的,对人的成长、气质都是有利的。对了,还有网络也是不可忽视的哦,现在不是流行微阅读吗,电脑上的一些短篇小文章偶尔读读,也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了许多。我还有个习惯喜欢看电子书,《明朝那些事》一共七部,那么厚的,我也是用手机看的,还有《窗前的小豆豆》等哈,不过要注意保护眼睛,似乎有点损伤视力。

四,读书心得——《改变,从习惯开始》

最后,我讲一点点近期正在阅读的《改变,从习惯开始》,看她的书之前先了解了有关她的故事,知道了顾老师用书籍的力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真实故事,知道了顾老师曾承受失去爱人仅一个月后为了孩子们的呼唤拖着病躯回到教学中时,我真的被她感动了。看完了书里那73篇饱含真情的书信时,我觉得顾老师不再“普通”,那一封封书信传递着顾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与事业的爱。每周一篇给家长的信,在信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家长提供一些家庭教育方法,还精心挑选一些学生课外读物供家长参考。一封封的书信无疑使家长更信赖老师,架设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这本书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尤其适合我们年轻教师学习。

也许,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 书,让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喧嚣的人返璞归真。改变,从阅读开始。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

这学期开始阅读朱永新老师的《朱永新说教育》一书。最开始接触朱永新老师的作品,是去年读过的,朱永新老师写的一首教育诗《让爱陪教育一起走》:“无数次,我思考教育的真谛。多少回,我探寻教育的源流。三位老人的话语,一直回响在我的心头:夏丏尊说,教育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终于明白一个真理——让爱陪教育一起走。”将自己对教育的感悟汇集成诗,这样的题材我过去没大接触过,所以一下子吸引了我。

【第1句】:这本书强调了文化的自我创新。在朱永新老师眼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新教育实验的源头活水,新教育自觉地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

朱永新老师强调: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刻理解教育在其传承中应该承担的特殊使命”。那么,我作为

我们常说,教育是百年大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再度兴盛乃至生生不息,完全有赖于我们今天的努力。为此,我们不仅要有匹夫有责的文化自觉,更要有舍我其谁的教育担当!

【第2句】:这本书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第二编整整一章的内容,都是介绍了阅读的重要性。

朱老师说:“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是一种主动地继承和发展的力量,也可以通过“阅读”绘画作品、雕刻作品、音乐作品,以及阅读不同的人生,进而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结合这学期开展的读书互动,在对待学困生、激发潜能生、备课上课等方方面面,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过去,自己是凭“知觉”来教,而现在,对于存在的表象,结合书中的理论,也有了不同的认识。

阅读,能使我们具有生活的智慧。过去,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那些伟大的知识,就藏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之中。伟大的书,本身就拥有伟大的力量,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拥有这种力量。

当然,最好的阅读,就是师生共读,老师读起来了,但是学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以后的阅读系列活动中,还要结合本班实际,杜绝形式主义,将我们班的阅读“落到实处”。

【第3句】:阅读朱永新老师的书,每一个理论基本上都会提供一个佐证。这种佐证不是滥竽充数,而是有充分的逻辑思考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朱永新老师一直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去为自己代言,这其实就是实践的力量。再好的理念,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从提倡的书香校园的建设到聆听窗外的声音到每日一事,再到缔造完美教室等各项活动来看,每个活动都有丰富的理论支撑,而且时间证明了这些活动的卓有成效。

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仅在朱老师的言语中学到了新教育的理念,还在他的行动中明确了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这八个字的含义!

朱永新老师在他的书中以通俗的语言阐述了新教育的真谛,并立志做一个教育改革的呼唤者和组织者,以唤起越来越多的教育志同道合者。感谢《朱永新说教育》这一本书,给我带来了方向,点燃了我的教育热情。带着美丽的教育情怀,我将踏上新的征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5159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