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柳永词的读后感整理86句-经典语录
读柳永读后感1
今天我又翻看了梁衡在散文海外版发表的那篇《读柳永》,已看过多遍,还想读。柳永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大人物,但他那歪打正着的成就,揭示了做人成事的道理。
梁文中说:"柳永像封建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更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更大的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一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官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自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而窥视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文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蓄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以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中国知识分子志向的多元化,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是从政的路上还是太挤,因为在中国的现实社会中,为官从政会显示更大的作为,也会得到更多的个人私利。于是无论有抱负的还是有野心的有私欲的人都蜂拥而上。我也不能说自己高尚得不想当官,只想当一个有追求、有品位、有独立人格的官,而半官半文就是一个追求。官要当得正,文要做得精,官文并举,相得益彰。而我现在的职务,也是文化官,管文者要习文能文,才算称职。而文学对我,已是一种生存方式,乐在其中。我很佩服作者在此篇所表现出的高超识见,都很有眼力--他以"见识"取胜。
读柳永读后感2
读这篇作品使我得到很多美的感受和不同凡响的观点,在《读柳永》里,他告诉我"艺术的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读后感《读柳永读后感》。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柳永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才考取了进士,两朝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顺利的做了官,或许还做的很显赫,但他们早以被历史忘的干干净净,只有柳永至今还享次殊荣......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梁衡先生的座右铭是:忧心为政,真情为文。从这篇文章中更能体会到作者的认真思考,为文的真情。
读柳永读后感3
《读柳永》中阐述了一个逆境成才的道理,但在阐述中却包含着对逆境中成才之人的同情与歌颂。读梁衡的文章很过瘾;过瘾,是因为解渴。梁衡的散文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我从不认为那种堆砌华丽辞藻而言之无物的东西是真正的散文,我也不喜欢读那些有一些内涵,但枯燥无比的'文字。对于梁衡来说,语言的运用、选材的把握已不是问题,他已经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追求境界。"意匠惨淡经营中",他已经不满足于内涵的一般性挖掘,而是去寻求一个人、一件情、一处境的境界,洋溢着哲理美。
每读一次梁衡的文章,就有一次收获,而且感觉到,这是把山水游记和人物融为一体的绝好的范例。《读柳永》写得行云流水,既从中增长了历史知识,对词人柳永有了新的了解,又感受到其中的一种词的意境美。"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多么的富有诗意。而柳永那坎坷的人生之路,那郁郁不得志的情怀,又是那样让人同情。正因为他的不得志,他的"奉旨填词"更有悲剧色彩。总之读后,留下了深刻印象。
读柳永词有感1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山岭之上,黄昏的云彩纷飞,晚上江边, 暮霭沉沉。眼前是一片烟波万里,我凭栏久久望去,只见山河是那么清冷萧条,清秋处处凄凉,让人心中不忍难受。在那遥远的神京,有一位盈盈的如仙佳人。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回想当初有多少相见的美好时光,谁知聚散不由人,当时的欢乐,反变成今日的无限愁怨。千里之外我们无从相见,只有彼此思念。每当我又见山水美景,都会勾起我的回忆,只好默默无语,独自下楼去
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柳永擅长写离愁别恨之类的词,并且能将自己内心的愁苦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或用巧妙的手法将感情表达的更加委婉深沉。正如第一首词中,词人所描写的画面前后大有差别:前两片写自己的孤独,通过对秋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悲秋之情,同时融合了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而第三片又写往日的愉悦欢乐,今昔对比,昔日聚会之乐更衬出今日别离之悲,将内心的愁苦,更形象的表现出来。 柳永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但,作为七尺男儿,又怎会没有建功立业之志,只是壮志难酬罢了。第二首词的上片之中,词人直接描述了自己想要实现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无奈没有得到朝廷赏识。下片写词人流连于酒楼之间,虽有颓唐自放之念,但更多的是怀才不遇的遗憾和内心的激愤不平。词中脉络回环往复,充满了无奈,憾人心魄。
读柳永之词,即便本心情舒畅,也会变得哀伤、情绪低落,就好似自己已经化作词中的主人公或化作词人自己,常年在外,忍受着内心的凄苦,孤独;又好似与友别离,内心的不舍、无奈和愁苦一股脑儿的从心底倾泻而出,好像就是哀伤,也是那么痛快,断肠是如此之痛。
读柳永词有感2
“无意苦争春,一群梅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历来是我国诗人赞美的对象,这是因为它经霜傲雪,不惧严寒,在它的身上寄予了人们对美好品格的向往与尊敬。
今天我再次读了《梅花魂》这篇课文,依然感慨万千。
这篇课文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叙述身在异国的外祖父对梅花的敬爱以及他对祖国的无比眷恋,和对祖国的真切回忆。
本文用三件事讲述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一颗无比热爱祖国的心。第一件事:写了作者看到故乡的梅花总会想起漂泊海外,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象征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比眷恋和思念之情,就像这梅花一样美丽而幽香,散发着像梅花一样的傲骨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品格。
第二件事写了回忆外祖父一副墨梅图的往事,当他老人家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之类的句子时不禁暗自落泪。而我们回国时外祖父像孩子一样哭起来,让人真切的体会到了外祖父心中的苦涩感情,和对自己亲人的真切怀念。
第三件事写了我每当看到外祖父所送的那副梅花图和绣有梅花的手绢时,就会感受到这些梅花的品格,令人尊敬的骨气和气节,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出了无数的人物,他们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都不低头。
啊!我们要有梅花一样的品格有他傲骨的精神,不肯低头的品格,保持向上的态度,总之它就是我们人类的导师,我们要永远向它学习!
《蝶恋花》读后感篇一
“春天已经到了,他现在是怎样的呢?”城楼上,一女子眉头微皱。微风徐徐,吹乱了她的发丝。“一曲新词已竟谱成了,可是他还没有回来。那这首词要弹给谁听呢?”她的泪水流下沾湿了衣襟。竟突然发觉泪水原来是这样的温暖。“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城楼下的绿色越来越浓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她感到全身乏力,便轻轻地依靠在了城楼的栏杆上。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她慢慢的踏上了归途。她不知道远方的他是否此刻也踏上了归途?只是今天她感到回家的路特别漫长。
晚上她做了一个梦,一个关于他的梦。她梦见他在边塞中仰望苍穹,举杯饮酒消愁。她有些心痛,她想告诉他饮酒伤身却忽然想起那日她“拟把疏狂图一醉。”。明明知道“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何必还要饮那么多的酒呢?她不知道她是对他说还是在对自己说。
这一仗又输了,在夜幕中伤员们互相搀扶者安慰着。一种悲凉袭面而来。他仔细地观察伤员们的伤势。他的眉头紧皱起来了。她想上去抚平他的眉毛,她不想让他如此的担心和疲惫。可是她发现他动弹不得。难道她连在梦中都不能助他一臂之力么?
“将军,你在家乡可有思念的人?”一名伤员问他。“有啊,我有一个家。家里有我的父母还有我的妻子,我无时不刻不在记挂着他们。我希望他们都能好好的!”他抬起头望着头上的月亮说。“其实,我和湘军一样,我也很想你按我的那个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啊!”伤员的话刺痛了将军的心。”“等我们赢了,我们就可以回家了。相信回家的日子马上就会到来的。”他在鼓励伤员的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将军,今日的月亮好像特别远。”伤病也抬起头来疫情仰望那月那星空。“是啊。”将军感叹之余竟听见了号角的声音。边塞的月色更浓了,那气氛让人感到无尽的悲伤。
“敌人来偷袭咱们的营地了!让我们为了国家,为了家人!冲啊!”她看见他带兵冲上了战场。血腥味顿时弥漫开来。厮杀声久久没能散去。就在她的耳膜盘旋盘旋。
梦醒了,她的脸色越发苍白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她想起他的话,她决定用汗水代替泪水。她决定护家人和自己周全。不让远方的他为之担心。
她打开窗望着窗外的那轮圆月说“我们都会好好的,你也要好好的.。知道么?”
《蝶恋花》读后感篇二
记得少时,初次看到《蝶恋花》词牌名,便被她蕴含的旖旎情致所吸引,心里涌起隐隐的喜欢,面前浮现出一幅曼妙的图画:江南三月,和风怡人,“草长莺飞”,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雕梁画栋的园子里,两只美丽的彩蝶围绕着花丛翩翩起舞……一位妙龄少女,眼波流转、美目盼兮,凭息敛神,悄悄躲在花木掩映的亭台后,偷偷打量着从前面走来的衣袂飘飘的少年……
于是便联想到了爱情,联想到那千古流传的一对璧人“化蝶,”的神话,耳边便响起了那幽怨、缠绵的绝世名曲……
而柳永笔下的《蝶恋花》更是将这种男女之间缠绵悱恻、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相思之情引申、延展到极致。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解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醉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古城郊外,凉风习习,落日余晖。城外芳草萋萋,一望无际,烟色迷离。一位身材修长、郁郁寡欢的白衣书生默默扶靠着栏杆,久久凝望着远方——微蹙的眉头,落寞的神情,痴痴的目光。向晚的凉风吹乱了他的长发,掀起了他宽松的衣袂,而他却浑然不觉。暮色四合,林中鸟儿啁啾着渐次归巢,而他仍像木桩一样站在那里,痴痴地凝望……这份情,比山重;这份情,似海深。可茫茫暮色中,有谁能知?有谁会意?漫漫的相思如海水般扑面而来,压迫的他无法呼吸……
唉,“空缱绻,说风流”。黑夜完全包围了他,寂静的林中,传来了子规的哀鸣。他无奈地转身,还是把这份痴缠消磨在酒里吧,学那魏武曹操,对酒当歌,快意几何?可谁知,“抽刀断水水更流,”酒入愁肠愁更愁!这如鬼魅般的情思又缠绕过来,锁柱了他的心。伊人的影子,伊人的笑貌,伊人的泪眼,又频频浮现在眼前。“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罢,罢,索性就敞开心怀,痛痛快快、酣畅淋漓地想你吧!为了你,我宁愿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岂管面容消瘦如霜打,岂管衣带渐松人憔悴!
读着这样摄人魂魄、扣人心弦的句子,面对如此重情重义、情深似海的男子,试想,那个女子能不为之心旌神摇、泪洒衣衫,恨不得马上“妾拟将身嫁予一生休”呢?哪个男子不侧目而视、嫉恨交加、新潮难平呢?怪不得当时“凡有流水出,皆能歌柳词”。
然柳永的一生,却坎坷多舛。少年时为求功名,踌躇满志奔赴京城,谁知却意外落榜。年轻气盛、自恃才高的他心绪难平,愤然一阕《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惹恼了皇上。就连后来继位的仁宗也余愤难消,御笔一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这注定了柳永大半生仕途无望,郁郁而不得志,从此流落在酒肆歌楼,“偎红倚翠。”
柳永多情,但他又不同于当时其他纨绔子弟或文人墨客,他是怀着无比尊重的心态无限同情和爱怜的来对待这些流落在社会底层的青楼歌妓。“柳永词的一大题材是描写男女情爱,刻画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
他把青楼歌妓当成自己的亲人当成精神寄托。这在当时的社会高层士大夫里是很先见的,甚至有些堕落和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正是因为此,他被当朝一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们所鄙视和排斥!
他的生命里有许多个至关重要的女子。在他的笔下,这些女子一改之前文人诗词作品里被娱乐的对象,变得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精致、娴雅,重情重义,丰满、可爱!他为她们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词篇。”《雨霖铃》、《定风波》等等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既爱又恨娇痴可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柳永重情,他在赶赴余杭任职途经江州时相识自己的粉丝名妓谢玉英后念念不忘,三年后任期已满重赴旧约。面对失言的谢玉英心绪怅然,挥笔愤而写下: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擅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大为感动,羞愧交加,急忙变卖家产赶赴京城找寻柳郎!京城相见,重修旧好,从此以夫妻之名相称,情深意笃。
这阙情深足可撼海的《蝶恋花》是否是写给谢玉英的,我们不得而知,但那份情,那份念,却让每个读者为之动容!
伫倚危楼风细细,寥寥七个字,便将一幅形神兼备的图画精妙地勾勒出来,人物形态和物景栩栩如生;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简直是神来之笔!人物的内心活动似露非露,“欲说还休,”言有尽而意无穷!延展开一片悠远、伤感、缠绵的意境。似乎比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得更加自然、灵动。春愁,既春思离愁。可见作者所思所想的是念念不忘的心上人,是否谢玉英?不可知。但据说在他死后两个月,谢玉英悲痛过度,身心俱损,追随而去。可见两人感情之深、之烈!
草色烟光残照里。以景衬托心情。夕阳渐渐西沉,草色迷离、氤氲,倦鸟陆续归巢。人在何处?日暮乡关,更加深了词人的惆怅。无言谁解凭栏意?笔触轻延,淡淡的无奈流露在外。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笔锋逆转,情绪波动,似欲把此情宕开,然情感百折千回,又婉转而来。真是步步铺垫,层层深入,宛如登山,步步升高,直达顶峰!进而引出千古经典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种执着、决绝的态度,令人震颤、荡气回肠!完成了不朽的爱情词篇!
清人王国维还将此句比喻成人生研究学问的境界之一,也足见对这句诗的喜爱。
但遗憾的是关于柳永的生卒年史等宋代正史中并未提及,尽管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为宋词的词体、语言、风格及内容意境延展、开拓了无限的空间,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后来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柳永脍炙人口的词篇很多,甚至笔下的江南美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还引来了金人的觊觎,但他还是不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接纳。原因是柳永是个率性、坦诚的人,敢作敢为,他可以毫不避讳地记录下他和风尘女子欢歌爱语的情景,甚至热情讴歌、念念不忘。不像当朝有些道貌岸然的官员,玩弄百姓和女性于股掌之间,却翻脸不认人,录像都让人发到互联网上了,还试图抵赖!
柳永死后,身后分文无家产,众歌妓慷慨凑钱为他治丧,整个东京城里,歌妓全部出动,场面蔚为壮观,“半城缟素,一片哀声。”
其实歌妓青楼女子,历经风尘,饱经世事,阅人无数,她们辨别人性的真假、善恶、美丑能力,也非寻常人所能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柳永内在的人格魅力!
一代词宗于萧疏、寂寥的窘境中郁郁而去,而他的不朽词篇却永远流传下来。“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成为流传很久的一个风俗习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566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