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读后感汇合50句-经典语录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

好书是不怕反复读的,怕就怕我们缺乏反复读的决心。一些名作,虽然被各种各样的文章反复推荐,却总是缺乏阅读的时间与机缘。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就是这么一本书。从在经济学史的地位来看,它显然比不上《国富论》、《原理》与《通论》的重要性,而且这本书与其他名着相比又太过单薄,很难让人提起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一直以来也就是对李嘉图的这本书翻翻而已。直到形势所迫,非逼得我要得认真阅读其中某一段的时候,才突然发现经典文献何以叫作经典。李嘉图是个有商海实战经验的人,他的文章处处都表现出一股从某某商业重大战役凯旋后的霸气。虽然历史已经发展了近200年,但他的经历对我们来说仍是十分罕见。或许他从来没有接受正式的.大学教育,使得他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文风,他所用寥寥几语描述的问题看上去平淡无奇,但事实上却涵盖了极为丰富的内容。而如果我们对他同时期的重要学者的主张不甚了解,也会错过思考李嘉图的机会,自然也无法读出100%的李嘉图了。

话又说回来,可能正式因为李嘉图说什么东西都是点到为止,他的思想才能与各种各样的事物发生联系。李嘉图这种只逻辑推理不实证的习惯已经被称为“恶习”,而他在很多问题上只说表面一半的风格也着实让人大伤脑筋。那些伟大的思想往往就在几段之内就予以带过了,如伟大的“比较优势”,就用了不到一页的纸张,而对“比较优势”的进一步的讨论却包含了他的国际金融与资本循环思想。并且我们还得时常站在李嘉图局限上理解他的结论,(如那个悲观或不人道的“李嘉图定(铁)律”)我们不是李嘉图,却还得揣摩李嘉图当时是怎么想的,怪不得斯拉法会用一生去研究他呢!

《赋税原理》属于经济学史第二批阅读书目,这是毋庸置疑的。想要完整了解马克思和马歇尔,都需要对李嘉图的思想有所掌握。之前因为我的兴趣在1870年以后,对传统政治经济学有所忽略。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这个缺少的一环应该补上了。经济思想史是条漫长的道路,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研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知其然”的目标应该是能够达到的。

最后,说一下读书的好处。一段文字,把它大声朗读出来与埋头默读相比,效果是明显不同的。而许多人聚在一起再对讨论一下,哪怕不是那么在点,也是比较大有裨益的。经济学的经典文献还有很多,完全是可以把朗读方法复制到对它们的研读之上的。

今年5月13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经济学专业认知实习。

对经济学有了全新的认知,如下是我对经济学专业新的认知: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西游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时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经济学是有系统地探索财富的转化和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财富的转化和传递就是指财富的创造、财富的消费、财富传递等过程,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经济规律,即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论述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经济学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有:

《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学说史》、《资本论》、《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而最能体现经济学特征的课程主要有《资本论》、《经济学说史》、《产业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个偏重于理论的专业,如果要在经济学方面有所成就,首先我们应该具有一下技能:

【第1句】: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第2句】: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个计算机应用技能。

【第3句】: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第4句】: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恩呢管理。

【第5句】: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第6句】: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第7句】: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及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能熟悉掌握一门外语。

除此,我们还要了解经济学十部经典著作:

【第1句】: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提出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

【第2句】: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3句】: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影响巨大。

【第4句】: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

【第5句】:费雪(美国)《利息理论》,提出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风险的报酬。

【第6句】: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第7句】:马歇尔(英国)《经济学院里》。

【第8句】:萨缪尔逊(美国)《经济学》,把经济学知识标准化、体系化,改变经济学知识的传播和复制方式。

【第9句】:布坎南(美国)《同量的计算》,开创“公共选择理论”。

【第10句】:刘德(中国)《财富论》,阐述了财富规律,财富规律是经济学的客观规律。

如果阅读了以上十本经济学著作,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经济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之所以读书,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生活的精彩。当我们队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也要了解经济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

就业方向包括考公务员,当然了,就目前形势而言,其难度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可以进入商业性质的银行、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证券公司、大型企业、财富公司、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从大方向来说,经济学就业很难,主要是经济学太宏观,不实用,公司或者企业里面需要这类人不多,读经济的一般都会去搞研究、读博,然后在大学里做教授。

为了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适合心意的工作,我为后三年的大学生活做了一个规划:

【第1句】:去图书馆和上网购买欲经济学专业有关的书籍,夯实和拓展专业知识。

【第2句】: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第3句】: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

【第4句】:准备出击会计师和理财规划师的考试。

【第5句】: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6句】:做兼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培养交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7句】:争取进入相关单位学习,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之中,大致了解有关经济学专业工作的基本状况。

目前,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两极分化都很严重,如果不努力,温饱都有可能是问题,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就会广泛,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因此,在大二一年里,我打算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和银行从业资格证。

不论目前就业形势有多严峻,生活中的挑战有多大,我们都应该勇往向前,不论付出多少汗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丰富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褪变,在压力中奋斗,在艰难中坚持不懈。我相信,凭着一股韧劲,我们终会取得成功。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蛮干,应该掌握一些技巧: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大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有些毕业生要求太高,自身条件不过关;其二,整个社会用人的不合理,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多多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另外大学学习若非很紧张的话,自己搞些创业,增加社会经验,多懂些东西。

虽然我刚读完大一,但大学四年时光如流水,转瞬即逝,对于我这样没有家庭背景的孩子,自己应当皂皂地做好打算。

现在,我要做好职业定位,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问自己五个问题:

我要去那里?

【第2句】:我在哪里?

【第3句】:我有什么?

【第4句】:我的差距在哪里?

【第5句】:我要怎么做?如果我能很好的回答者五个问题,并且付诸行动,那么我的未来也许会柳暗花明。

虽然经济学专业很宽泛,不精细,但我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点,通过对经济学认知实习,我了解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这对我以后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会把自己像商品一样推销出去。

在经济学浩瀚的海洋中拾得属于自己的一颗扇贝,虽然它很亮、很广,但我会精干一面,挖掘其根源,学出精彩的自己。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在父亲的教育下完成全部知识学习和训练,最终成长为杰出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学家。穆勒的成长过程,反映了一代思想家对知识和精神进步的执著追求。一个思想家的成长,也留下了那个风云际会、波澜壮阔的时代的痕迹。

(一)早期教育

约翰·穆勒是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的六个孩子中的长子。当时的詹姆斯·穆勒是一个自由撰稿人,靠给杂志写文章获得不稳定的稿酬养家活口。在艰苦的条件下,詹姆斯·穆勒一边写作《印度史》,一边亲自教育小穆勒。对小穆勒的亲自教育实际上是老穆勒在实践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 “他是其父按照边沁的教育法培养出来的。”①

在父亲的指导下,穆勒童年就学会希腊文和拉丁文,读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不少古典历史名著。8岁起攻读几何和代数,12岁开始系统学习经院派逻辑学。13岁时小穆勒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先后学习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4岁时,小穆勒完成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早期教育。他的知识水平达到了一个在正规教育环境接受了全部高等教育的人所达到的水平。“他正像他父亲所希望的那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的学识就像40岁的人那样。”②

(二)功利主义思想的形成

1821年,小穆勒开始学习法律。当小穆勒打开边沁的《立法论》,一个新的思想世界向他开启了窗口。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从行为的效用来判断人的行为的道德性,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来判断立法的正义性——给他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此前,经过长期的艰苦学习,穆勒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他所继承的人类知识仍然象一盘散落的珍珠,他需要一根红线将它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 “当我读完《立法论》的最后一卷时,我的思想完全改变了。……象边沁在三卷《立法论》中那种方式运用的‘功利原则’,确实成为把我分散零碎的知识和信仰融合一起的基本原理,使我对事物的概念统一起来。”③

自此,穆勒成为边沁功利主义的信奉者和传播者。1822年冬,穆勒组织成立了功利主义学会,宣扬边沁的思想。1824年,边沁创办了宣扬功利主义思想的《威斯敏斯特评论》,穆勒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正式的学术

(三)精神危机:生命的意义和情感的陶冶

穆勒面前呈现的是灿烂的学术前景。有着学术界权威的鼎力支持、有着无与伦比的丰富的人类知识、有着一个蓬勃向上的充满友爱的学术圈子,这一切将为穆勒铸就成功之路。但是,学术上的成功甚至功利主义意义上的人生的辉煌又意味着什么?如果说幸福的意义在于人生目标的实现,那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 1826年秋天,这些问题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穆勒袭来。

穆勒陷入精神危机之中。“自从1821年冬天我第一次读到边沁的著作起,……我对生活可以说有了真正目标,就是做一个世界的改造者。我把这个目标看作个人幸福的所在。……但是到1826年秋天,那样的时刻终于来到,我犹如从梦中醒来。……我不禁自问:‘假如生活中的所有目标完全实现,假如你所想望的全部制度和思想的改变就在这个时候完全实现,你会觉得非常快乐和幸福吗?’一种不可遏制的自我意识明确地回答‘不’!至此,我的心下沉,我生活所寄托的整个基础崩溃。我全部幸福原是对这个目标的不断追求,现在这个目标已失去吸引人的力量,追求目标的手段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生活对我似乎是一片空虚。”④功利主义强调行为的结果是行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在否定动机的评价意义的同时也否定了过程即行为本身的意义。于是,生命本身的意义受到怀疑甚至否定。这是穆勒精神危机产生的关键。其实,作为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生活本身就是意义所在。但是,在穆勒所接受的教育中,这重意义被父亲粗暴地否定了。

对于一个以学术为志向的人来说,穆勒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是成功的。但是,即使是一个学者也不可能成为一台学术机器。尤其是在以人为对象的人文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对人的关怀必然以自身的人文情怀为前提。因此,自然的情感陶冶是人的成长的一个必要的'过程。在老穆勒对小穆勒的早期教育中,他否认并刻意贬低了情感的价值,代之以生硬的逻辑和分析。 “分析的习惯会磨灭人的情感;……分析的习惯对深谋远虑和洞察力来说是有利的,但对热情和德行来说却永久是根部的蛀虫;更重要的是,分析的习惯可怕地破坏由联想引起的所有希望和所有喜悦。……我所受的教育未能建立起具有足够力量以抵抗因分析带来的瓦解感情的影响,……我的人生航程就这样在刚开始时就搁浅了,因为我驾驶的装备良好的船有舵无帆。”⑤正是情感陶冶的缺失使穆勒陷入精神危机之中,最终怀疑生命的意义。穆勒精神危机的结果是对边沁功利主义的怀疑。穆勒对边沁不再盲从。他将从自己的体验出发,给功利主义注入了更有人性化的内容。

(四)思想的发展(I):穆勒与圣西门学派

对边沁功利主义的怀疑使穆勒急于寻找新的理论基础。圣西门学派的理论不仅为穆勒提供了整理其丰富而复杂的人类知识的有效工具,也成为指引其走出精神苦海的灯塔。1829到1830年间,穆勒先后读到圣西门学派的几本著作,对他们的新颖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圣西门学派对穆勒思想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其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上。“当他们第一次向我提出人类进步自然秩序的那个与我有关的观点时,我感到大为惊讶,尤其是他们把全部历史划分为建制时期和批判时期更使我兴奋。”⑥建制时期和批判时期理论揭示的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建制时期人们接受某种政治纲领或思想理念,随着实践和人类认识的发展,既有的纲领和理念失去对现实的解释和指导能力,于是进入批判时期。人类的认识就这样周期性螺旋推进。 “这一套理论与我的思想十分合拍,它使我的思想更具有科学性。”⑦

圣西门学派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及其空想社会主义纲领对穆勒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对自由主义一般理论的批评,在我看来充满着重要的真理;我看清楚旧政治经济学价值的局限性和短暂性,部分也是受他们著作的影响。”⑧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沿着圣西门学派的思路,穆勒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归结为生产

(五)思想的发展(II):穆勒与哈丽特·泰勒

穆勒精神危机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其理论支点的动摇,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早期教育中情感陶冶的缺失而导致的感情空虚。前一个方面,穆勒从圣西门学派那里得到了支持;而后一方面的支持则来自哈丽特·泰勒(哈迪)的友谊。穆勒家族与泰勒家族是世交。处于精神危机中的穆勒认识哈迪时,她已经是泰勒夫人。 “就在我达到心智发展的这一时期,我得到一位女士的友谊,它是我一生的荣誉和主要幸福,也是我为人类进步所奋斗或希望今后实现的大部分事业的力量源泉。”⑩在穆勒灰暗的生命中,出现了一缕亮丽的色彩。穆勒在与哈迪的

思想交流中体味者生命的价值,丰富着人生的意义。泰勒先生去世后,1851年,穆勒与哈迪结婚。1857年哈迪去世于法国阿维尼翁并葬于此。此后穆勒长期生活在阿维尼翁直到去世。

哈迪给予穆勒的,决不仅仅是情感的慰籍。在穆勒看来,哈迪不仅是他思想上的同行者,甚至是他思想的启迪者。认识哈迪后,“我的思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以前有进步,懂得更多事物,过去懂的东西,现在理解得更透彻”⑾。认识哈迪前,穆勒的理论偏重于思辩而对现实的关照不足,正视在哈迪的影响下,穆勒此后的著作具有了明显的现实性。“人们认为我的著作比大多数同样善于大量概括的思想家的著作有较多的实用性,因而我常常受到称赞,其实我应得的称赞只有一部分。那些被称赞的有实用性的著作不是我一个人思考的产物,而是两人合作的结果,其中一个人对当前事物的判断和认识是非常切于实际的,对预测遥远未来是高瞻远瞩和大胆无畏的。”⑿

(六)成就和评价

自1824年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后,穆勒就走上了学术研究之路。1936年,穆勒担任急进派刊物《伦敦和威斯敏斯特评论》主编并成为主要撰稿人。穆勒1843年的《逻辑学体系》一书长期以来一直是这一课题的主要著作;1848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被奉为经济理论的圣经,政治经济学必读的教科书,一直到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问世其垄断地位才被取代;1859年的《论自由》一书迄今还是关于人类权利的经典著作; 1863年的《功利主义》是功利主义学派最好的代表作之一。穆勒的其他重要著作还有:《论政治经济学中几个未解决的问题》(1844年)、《论述和讨论》四卷(1859——1875年)、《代议政治论》(1861年)、《汉密尔顿哲学探讨》(1865年)、《孔德与实证哲学》(1865年)、《在圣安德鲁大学的就职演说》(1867年)、《英格兰和爱尔兰》(1868年)、《论妇女的从属地位》(1869年)、《自传》等等。

对穆勒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卓越贡献,思想家们给于了高度的评价。

“自从穆勒去世后过去的五十年中,还没有出现一位学者,对同代人的思想的影响有象他那样深远。……对于变革,除了达尔文外,他比任何其他思想家发挥了更大的影响。……没有人能怀疑,穆勒提高了与他同时一代人的精神境界,这是同代人中没有其他人能做到的。”⒀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学术界享有的持久地位,稳如磐石,能做到这一点的科学著作为数甚少。固然,亚当·斯密更具有启发性,马尔萨斯更富于独创性,李嘉图更有条理性,可事实依然是,穆勒知道如何总结这三个人的发现,知道如何把这些发现首尾一致地联结在一起,使普通人对其有所了解。他的伟大不在于为后人发现了真理,而在于充分表达出了当时人们所信赖的那些真理。……不管整个经济理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穆勒的著作都将永远具有不朽的重要意义。”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5677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