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孟德尔读后感100字精练80句-读后感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然而,如何落实课标要求,却非一朝一夕之功。看了《遗传因子的发现》一课的教学,在如何进行“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方面做了不同的尝试,给我们呈现了表面相似,实则在教学思想上有质的不同的两节课,让我在学习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思考本模块的设计思路、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与实施途径,的确让人受益非浅。以下是对课堂的思考与反思:

一、在教学设计方面

必修二模块是以科学史为主线展开教学的,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之一是“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即,究竟是教“科学史”,还是用“科学史”来教,显然,更重要的是“科学史”中所蕴涵的科学思想方法,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尤其是创新的科学思想才是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关键。因而,在教学中,以分离定律的发现为载体,借助对经典实验的层层剖析,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将实验过程分解成紧密相关、层层深入的探究问题串,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引发出新的问题,在学生心中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保持兴奋,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二、在教学策略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强调了“做”中学,如:两人小组有一朵豌豆花,先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豌豆花的特点,再让学生尝试去雄,了解杂交实验的操作,体会孟德尔做科学实验时的严谨和勇于创新。又如: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学生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从中体验孟德尔假说的合理性。孙老师在教学中也设计了学生活动的环节,试写出对一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释(遗传图谱),考虑到这是本节的'难点,教师用学案的方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应该说这一策略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反思

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的重要环节之一来自他大胆的假说,这也是科学家之所以能超越前人、形成新的理论体系的关键。例如;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可能有几个?尝试用1个、2个、3个字母……来表示,然后用图解的方式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进行分析,看能否进行合理的解释。或许在出错的过程中,学生能更信服孟德尔假说的合理性,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分离定律。教师应该大胆地挑战自己,只要坚持,并不断学习、内化,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其实也是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应该坚持的方向。

《受苦受难的科学家》是《可怕的科学》丛书之“经典科学”系列中的一本。这本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风趣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从古希腊的科学先驱到现代科学天才,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大事到科学家不为人知的失败体验,为我们展现了一部翔实的科学史话。

这本书从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开始,其中有一小节专门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和科学家。比如风筝、手推车、瓷器、养蚕来制造丝绸,以及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等等,我还知道了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就开始钻探天然气。

书中重点讲述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故事。

让我们来回顾进入了荣誉殿堂的古今科学家们:

古代科学家:古希腊的泰勒斯,通过磨擦一块琥珀发现一种神奇的力,能吸引小东西,这种力现在被人们称作静电;亚里斯多德写了大量有关自然和自然力的书,在生物学上有着重大的贡献。

天文学家:欧玛尔,波斯古国天文学家,通过长期跟踪100多颗星星的运动,计算出一年的长度有365。2424天;波兰科学家哥白尼通过观察得出了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结论;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物理和天文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德国科学家卡罗琳发现了7颗彗星并列出了所有主要的恒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提出了宇宙爆炸学说,改变了科学家看待宇宙的方式。

化学家:爱尔兰化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关于化学物质即元素、原子,化合物的理论;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发现了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瑞典化学家卡尔·舍勒发现了氯气、钡、锰、钼、氮气五种元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物质可以以气体、液体、固态三种状态存在。

生物学家:荷兰生物学家玛利亚致力于研究昆虫,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法国生物学肖巴斯德是研究细菌的第一人;英国生物学达尔文提出了物种进化学说;奥地利生物学格里高利·孟德尔发现了基因和遗传学;英国人富兰克林·罗莎琳德是最早研究DNA的女科学家。

物理学家: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日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并提出了万有引力理论;英国科学家法拉弟发现了“苯”,并在电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苏格兰科学家麦克思韦推导出了著名的麦克思韦方程式,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发明了广播和电视;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学说。

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一些物理、天文、化学及生物学的知识,也认识到成为一名科学家是十分艰苦的,要有对科学的献身精神,还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危险、穷困和寂寞;要进行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耐心观察,用复杂的数据和公式证明自己的发现,还要进行没完没了的实验,甚至为科学研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比如古埃及女天文学家希帕蒂亚被残忍地剁成碎片,布鲁诺被活活地烧死,居里夫人不得不在工棚里工作了四年,患了白血病而死,拉瓦锡被砍头,费舍尔不得不忍受强烈的臭味,罗伯特·本生研究有毒的砷时,一只眼睛瞎了,几乎丧命……这一切都说明:没有献身精神,就没有科学的发展。

这本书也介绍了发生在科学家身上的一些错误,比如,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阻碍了科学近2000年的发展;伟大的牛顿也曾经迷恋于无用的炼金术;最聪明的爱因斯坦也没有意识到宇宙的膨胀……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对待科学要有怀疑一切的态度和创新精神,不轻信权威,敢于创新。

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科学是可怕的,但为了成为科学家受苦是值得的。执着、勤奋、毅力和坚持是走向成功的基石,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最大收获。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625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