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写作教学汇编80条-读后感
教学目标:
一、认识、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
二、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方法。
三、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读后感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组织同学们参加征文比赛,咱班有没有同学参加过征文比赛?看来同学们都身经百战。陈老师班的李静同学寒假里写的征文《<狼来了>读后感》得了一等奖,正好咱们第四次习作就要来学写读后感,这节课,咱们就借助李静同学的读后感一起来研究研究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好吗?(板书:学写读后感)
二、阅读范文,感悟写法
《狼来了》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狼来了》这个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否则后果很严重。
(介绍题目,点名感受)
这个故事主要是讲了一个小孩子放羊时觉得无聊,便大喊:“狼来了,救命呀!”在山下干农活的村民听了他的喊叫,第一次,第二次都信以为真,发现小孩撒谎后都很生气,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小孩再喊狼来了,村民不再相信他了,最后小孩和他的羊都被狼吃掉了。
(概括内容,紧扣感受)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一身冷汗,说谎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啊!狼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诚实是多么重要。要是你多次欺骗别人,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如果你失去别人的信任,那你还能干什么呢?
(详谈体会,围绕感受)
读了这个故事,也让我想起了我平时做过跟那小孩类似的事。记得有一次,寒假时我为了玩耍骗妈妈做完了作业,妈妈便相信了我的鬼话,说:“做完了就去玩吧。”结果,等到放假最后几天,妈妈检查我的作业时,我才手脚忙乱地做起作业来,那几天,妈妈怎么也不相信我的话。当时我真后悔,为什么我要像那小孩一样说谎,害得连妈妈都不信我呢?想起来,我就觉得很惭愧。
(联系生活,再谈感受)
最后我奉劝大家:谎言只能蒙人一时,不能蒙人一世。说谎会成习惯,让你越来越失信于人。久而久之,不仅你的假话没人信,就连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能说谎。
(首尾呼应,总结感受)
一、出示范文:
这就是李静同学那篇文章,请大家轻声读一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边读边思考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二、读完了,同桌两个互相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班级内交流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来,谁能起来说给大家听听?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1)介绍篇目,点明感受:用一句凝练的话写出自己最深的一点感受。我们来齐读小作者的感受吧。
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来说说。
(2)概括内容,紧扣感受:介绍内容不能过多的重复原文,要简练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且要紧扣感受。
点拨:怎样紧扣感受呢?同学们看第一段的感受是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否则后果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概括内容中提到了你找出来。(村民不再相信他了,最后小孩和他的羊都被狼吃掉了。)这就是紧扣感受概括内容。
(3)围绕感受,详谈体会: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对,是小作者在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你看,小作者是围绕着什么来具体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想的?对,是诚实的重要,这也正是文章开篇点明的感受。这个感受,多重要啊,我们每一步几乎都离不开他。(板书:详谈体会,围绕感受)
(4)联系生活,再谈感受:
这一段写了什么?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是结合社会现象来谈,这样才能体现出读书以后的深刻感悟。
(5)首尾呼应,总结感受:
写作文要讲究首尾呼应,开头点明了感受,结尾要与开头呼应,进一步来强调总结感受。
四、总结齐读读后感的基本写法:大家看,要写好一篇读后感,每一步都离不开文章留给你的深刻感受。这个感受就是贯穿整篇读后感的灵魂。来,对照板书,我们齐读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五、有一位同学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后,写了一篇读后感被印到了语文书上,全省的同学都向他学习,打开语文课本78页,大家快速默读这篇读后感,思考:这篇读后感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读完了,说一说这篇读后感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受?作者对八国联军愤怒与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贯穿了整个读后感。再看看基本写法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三、按照提示,选材交流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一、《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快速默读,说说给你的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句话说说
二、对照读后感的基本写法,按照提示先自己说说怎样写?
三、按照提示同桌分段交流写作内容
指导详谈体会,围绕感受:详谈体会是难点,怎样才能写好呢?我们可以从正面谈他及早听取了别人的劝告会是什么结果,从反面谈如果他一直不听取别人的劝告会是什么结果。可见__________、正反面谈完后,再来总结一下你的感受。这样的感受才是详细的、具体的、全面的
四、按照提示整篇交流写作内容
咱们接下来男女比赛按照提示整篇交流写作内容,规则:
女同学交流的时候,女同学可以提示补充,男同学认真听记住哪一段,她有什么优点?那一段有什么缺点?交流完后进行评价,反之也是这样。
四、布置作业:课后完成读后感的写作
五、总结习作成果,鼓励勤写读后感
同学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浩淼而深厚,很多文章让我们读了都感觉余音绕梁,深受启发。在今后读书时,请同学们时常拿起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让我们的感想之花处处绽放,成为一个有内涵有思想的人吧
板书设计:
读后感
介绍篇目、点明感受
概括内容、紧扣感受
详谈体会、正、反结合感受
联系生活、再谈感受
首尾呼应、总结感受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
读后感作文教学反思1
如何写读后感,对学生来说是个困惑,对老师来讲也是个困扰。借助《鲁滨孙漂流记》的教学,我把吉春亚老师的读后感教学搬进了课堂。以下是首次课堂的教学片段:
一、导入“巧”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写好读后感,一起读题。课件出示题目:眼睛明亮身材合体——如何写读后感师:读了题目,你有疑问吗?
生:“眼睛”和“身材”是指什么?
师:题目就是读后感的“眼睛”,非常重要。“身材”是指文章的各个部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才能使读后感的“眼睛”明亮,“身材”合体。
亮眼睛,让学生学会从题目入手,使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给读后感命名。拿《鲁滨孙漂流记》为案例,让学生从中总结出读后的感点:积极乐观、坚忍不拔、自立自强……学生明白了主标题就是读后感受最深的核心精神,进而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读《……》有感这类题目。
二、“身材”部分的巧引
导师:同学们,读后感的“眼睛”部分明亮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读后感的“身材”是指什么。我们人的身材是由头、手、上身、腿、脚组成的,文章和我们人体一样,也有“身材”,读后感的身材是由这几个部分组成的。
板书:
引——所读的书
概——主要内容
身材 议——文中内容
联——身边现象
结——总结全文
三、从结构入手,让学生明白了写读后感的布局。
以课文内容为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交流如何引出所读的书。概括内容教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用三句话简要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议和联是读后感的重难点,学生不知道议论什么,联系什么。于是,我让学生联系主标题,从文中找出描写主标题的内容,然后对比生活中的自己做到了议论鲁滨逊的内容了没有,最后进行总结。
从学生的初次习作成果来看,存在的问题有:感点概括的太大,太多,与下文内容形成了头重脚轻的状况;议论内容与感点脱节,南辕北辙;联系生活部分有的学生写的过于具体,细节描写太多;段与段的过渡意识太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我的教学还缺乏“一线串珠”的思路,从学生习作作品整体性不强即可看出,在习作评讲课上,我将补充并引导学生着眼点要小,议论和主题要照应,联系生活不光可以联系自身,还可以联系社会,联系身边人、身边事。
读后感作文教学反思2
《学写读后感》是人教版
一、破译“复述内容式”读后感的形象密码
在教学中,我发现,对于“为什么不能大段大段复述故事内容”很多同学表示疑惑。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怎样解释就能让学生真正明白呢,于是我从两个方面作更多尝试。我问同学:“你大段复述故事内容意义何在?”学生大都回答:“最精彩的故事我想与同学们分享呀。”这一回答言之有理,可我立刻找到了反驳的理由:“最精彩的故事内容如果读者要看的话,你认为是看你写的呢还是去找原文(原著)读呢?”学生思考后明白了,如果要读的话,自然不如找来原文原著读好。
为了让学生弄清读后感的重点在于写“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上课的时候,我灵光一现,用了这样一句来归纳:“读后感不是读后抄。如果大段大段地复述故事内容的话,那就成了‘读后抄’。”如此形象的比喻,很快让学生谨记在心,有了初步的体验。大部分同学都注意到了在自己的读后感中,用三言两语高度概括文章内容,集中精力写好自己的感受。问题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写着写着就又把故事内容写下来了。于是,我作了一条硬性的规定:文章内容最多不能超过100字左右。这样一来,对学生的约束力就起了作用了。
二、破译“无感、弱感”的深度密码
一、读后感是写给自己看的
“读后感”是一个人自己读了书之后的感受,这点亳无疑乂。也就是说,读后感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写作对象是自己。所以,我对孩子们说:“你自己都已经对这本书了如指掌了,你写给自己看时还需过多重复故事内容吗?”一石激起干层浪。讨论交流后发现,其实很多文章都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比如
二、如何让读后感变得厚起来
让学生写读后感,能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不能光一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就完事,而应该给出方向,使之能明了我到底能写什么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了。在课中交流时我发现:
从故事主公想到自己,是大部分同学的首选。因此,我在这一点上指出,引导学生往这个方面到自己,是大部分同学的首选,用以下语言去联接或展开:“看了这本书,我不由地想到我自己……”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自己生活或周围,包括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报道中是不是有些类似教学经验的事情,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教学中,我归纳出这样几个语题:“针对人物评头论足,写写自己联系生活抓住一点勇于质疑,大胆想象参与创作。”学生写起来几乎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再也不用抓耳挠腮、犹豫半天了。
读后感作文教学反思3
当上完了“学写读后感”这堂作文课后,我没有半点兴奋和激动,听到同级组的.老师说很好,我有些许欣慰。因为我所上的这节课是超常态的课,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课。
当我们六年级语文组确定了《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难对策的行动研究》作为本年级组研究的这个小课题后,我们就立即分工合作了。我很享受这个合作的过程,也非常乐意承担公开课的任务。
我之所以选择上“学写读后感”那是有原因(哈哈,根据需要而上吧)。开学初,学生们交上来的读后感,不是原文的缩写,就是满纸都是大道理,满肚子的大话、空话。概括一下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读”和“感”分离。有些同学写读后感,只写“读”而不写“感”,成了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简介”。也有同学写读后感,只写“感”而不写“读”,成为无根底无病呻吟。
第二,“读”和“感”在文章之中两分天下,前边的“读”实际上是写文章内容简介,后边发一通感慨就算了事。
第三,选不好感受点,不会结合实际,感想很空泛。
看来,学生们还没有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于是我便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就选择了教“学写读后感”。
为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我设计了这一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给“读后感”下定义(写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及方向。然后通过范文《勤能补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读后感》引路,让学生通过读、思、议等形式,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领悟并归纳出写读后感的方法——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联系实际,有感而发;观点明确,叙议结合;格式正确,过渡自然。接着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美词汇,要求达到读准确,读流利;懂意思,快速记,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来,这里也是教会学生积累和运用。然后在学生掌握了写读后感的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流沙岁月》这个故事,讨论并解决解决两个问题:
一、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二、你觉得自己是一只正在酝酿“珍珠”的河蚌,还是一只贪玩的河蚌?最后让学生拟题习作。
课上完了,我觉得自己能按预期的计划完成,如果接下来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动笔,老师能在学生的习作过程作及时指导,并对作品进行及时点评,可能收效更大。
其实,学生要写好读后感,首先做到对给出的文章用心地读,用情地读;其次要选好“感受点”,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书,可写的感受点很多,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或身边的实际选择一个自己最善于写的来写;最后要联系实际,有感而发,因为没有情感的读后感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能感染人的。
总之,不管上什么课,一定要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确定学生掌握的知识就要落到实处,绝不能蜻蜓点水。若果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及内容的重难点后,能根据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思路清晰,突破重难点,过渡自然,随机应变,在善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中肯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我看这节课就算成功了。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问题1:读后感分哪几个部分
老师解答:孩子,结构一般是:引-议-联-结,各部分中,引:不要太长,简洁凝练就好。议:一定要明确。联:围绕“议”展开,结:可以总结全文,也可以升华中心。
问题2:怎样可以写出动人的内容呢?
老师解答:学生你好!读后感不重在动人。而是主题提炼是否精辟和独特。在写读后感前要多去贴吧网站了解相关的评价,综合上述,获得新鲜主题的灵感。才会吸引你的读者。
问题3:写读后感的开头、结尾怎样才能写得完美呢?
老师解答:开头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结尾要注意点题,从中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对作品如何评价等等,要能够跟开头有所呼应。
问题4:怎样把梗概部分写得又精炼又能主要概括内容呢?
老师解答:平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样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你要做的是在写作之前有个大概的提纲,按着提纲把每段想要交代的内容交代清楚,夹叙夹议,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插入进去!
问题5:如何写好读后感?如何概括主要内容?
老师解答:首先要读懂原文抓中心:我们在读中可分三步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其次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再次读感结合有侧重:指导学生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要联系实际谈感受:指导学生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问题6:读后感写作不知从哪里写起,但又很多感慨怎么办?
老师解答:这就涉及到一个抓重点的问题了,一本读物或者一部电影肯定会有它的一个中心思想的,你的所有感想肯定也会和作品想体现的中心思想有重合点的。所以要先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再结合自己的所感所悟进行情感的抒发!
问题7:平时练笔少,读后感像流水帐怎么办?
老师解答:你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有,平时作文写的少,到考试的时候想写却写不好了。首先建议大家在平时多练习,无论是观后感、读后感还是平时的日记、周记,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应试作文,不要着急下笔,在心里列个提纲,我要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要写几件事?如何润色?如何开头结尾?这些在脑海里先有个规划,在提笔开始写,这样就不会变成流水作文了!
问题8:读后感的感悟怎样写?我总是在总结完故事后就草草收尾,要怎样改正呢?
老师解答:每一本书,读后选择文中最精炼的一个文案,作为读后感的题记,围绕你的心得,重组和串联事件,而非简单按照章节顺序概述文章。最后利用题记变式结尾。不失为好办法。
确定你的主题或主人公,每部书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和众多鲜活的人物。选择一个人物可以将与她相关的事件串联起来,如同回答记叙文阅读: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选择书中主题的一个侧面,将与之相关的事件串联,这样也可以显示你的视角的独特。
问题9:请问老师,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吗,读书笔记的体裁属于什么呢?谢谢您。
老师解答: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是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代有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读后感一般要写成正式文章,是读书笔记中心得的正式表现,而读书笔记可以是旁注、片段赏析、小短篇或正式文章!
问题10:怎么是写好读后感?注意哪几点要求?我写的有读有感,不过之间加诗歌可以吗?我想这样好表达感情。
老师解答:读后感的写法大体上遵循三个步骤,分为三大段就行:第一段,最近读了或者看了一部什么书或者电影,你感触很深影响颇大。第二段,从书或者电影里事先罗列好几个感动的点儿或者免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展开描述,可以记叙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第三段,对你未来的影响,下一个决心或者表明一个态度,或者以此及彼警醒他人。写作文并不难,静下心来打个草稿然后起笔正式写,一气呵成。平时多看些对写作有帮助的课外书,多写读后感和观后感不仅能使这方面的作文水平提升,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希望大家有时间多练习!
问题11:写读后感时无从下笔怎么办?读后感怎样写才能充分表达情感又不失美感呢?
老师解答:孩子,读后感的基本步骤是:引-议-联-结,其中“议”一定要明确和突出,“联”一定是与“议”密切相连的,也就是所选取的事件不用面面俱到地详细说,围绕你的“议”来展开就好。“结”的方法很多,可以参照平时写作文时的结尾方法。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