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我的文学梦》读后感总汇96句-经典语录

“在旷野上奔跑,在险滩上跋涉,在峭壁上攀登……那是我吗?我似乎在追寻着什么。”一觉醒来,还在苦苦思索着。朋友们谈起他们的梦,有的人说梦见自己成为服装设计师;有的人说梦见自己成为画家。可是我的梦是什么呢?

寻梦·灿烂

一天,拜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双手微微颤抖,那清新隽永的文字如此灿烂,即使再历经百年,依旧会焕发出华美的光辉。我终于明白了,是文学梦,我梦寐以求,想当个作家。

入梦·鲜活

从此,我会在案头放一杯饮品,手中捧一卷书本,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丝丝淡淡的书墨之香时,那是何等惬意,何等安详,何等舒畅!《边城》中那个天真烂漫但又遭遇着不幸的女孩翠翠;《笑面人》中那个心地善良却被雕琢着一张怪脸的“笑面人”;《范进中举》中那个因中举喜极而狂的范进……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这些“良师益友”拓展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文学修养,使我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无限乐趣。

圆梦·跋涉

我不再满足于欣赏文学经典,开始尝试着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在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里,我投出了第一份稿件。信中贮满了我的希望,绿色的邮筒中有我的热情。然而,当一次次在报纸上没有看到我痕迹时,我气馁了。它将我的文学梦摔得四分五裂,我一次又一次抱怨上天的不公。当我重新拾起报纸再次审视时,我发现在同龄人那些文采斐然、技法巧妙的文章中,我的文字显得过于苍白和稚嫩。

我明白了,不甘心做一株飘在文学水面上的水草,就得扎实文学基本功,丰富文化底蕴,乐于思考并善于观察,在一次次感悟中,获得长足的进步……我多了几分稳重,少了几分浮躁。

祈梦·深情

“在旷野上奔跑,在险滩上跋涉,在峭壁上攀登……”,是实现我的文学梦的必由之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文学的殿堂里,看着花开花落,望着云卷云舒,我会大胆地写,写出心中的感慨;我会用心地写,写出世间真情;我会快乐地写,写出自我风采;我会尽情地写,写到梦想成真。

轻闭双眼,柔柔呼吸,聆听点滴的感动,传递音乐的力量。音乐是酒,拥有陶醉人心的力量;音乐如海,拥有包容一切的力量;音乐似书,拥有博学乐知的力量……我听过《梁祝》,声声滴泪的唱词,婉转飘扬的曲调,似乎要把上天感动,要让大地震颤。听过的人都会不禁神往那化蝶飞舞的美景,心怜那份楼台哀怨的悲情。“……不思量,自难忘。”我每听一次,就会想起这句词,思绪便随着这隔世之恋的感动回环,余音绕梁。这《梁祝》便成了不屈于封建礼教,大胆追求自我的最强音。它,向我传递着音乐的力量!

漫步音乐的`殿堂,点点滴滴的感动让我感受到音乐无穷的力量。

还记得吗?那曲振奋人心的《生命交响曲》,贝多芬用他的一生缔造的辉煌,仅凭着一双手,一份对音乐的执着追求,他完成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伟大,我铭记他。无声的夜晚,寂静的楼台,你的耳边可曾想起悠悠的《夜曲》?此时,舒赫化身夜的精灵,他轻舞指尖,那是神奇的魔法棒,你的眼前便是夜的淡泊,心的宁静。还想什么呢?闭上眼,享受着夜的美妙赞歌吧!

我喜欢帕瓦罗帝的高亢雄浑,也喜欢莎拉·布莱曼的婉转悠扬。哦一那是天籁!但谁又说良夜虫鸣不是音乐,潺潺流水不够动听呢?

每当我的朋友遭遇不顺,我就带他去江边,静静地坐着,聆听江水拍岸的声音。我给他哼一曲《欢乐颂》,他心生澎湃,破涕为笑,我也笑。我想,这种力量只有音乐才能够传递。又如学习遭遇困境时,我习惯打开音响,听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跟随着音乐我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体味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品读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的壮烈,感受孔明“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豪迈。我又重拾了信心。

时至今日,我对音乐的热情依然,我会给残疾的朋友唱起《隐形的翅膀》;我还给彷徨的孩童奏响《我心飞翔》;我愿给天下的所有华人献上一曲《爱我中华》!

音乐的力量无限,传递音乐的力量,让我们创造人生的辉煌!

只要一想起你,我就像仰望着,天空中的月亮。

——歌德

像许多立志要有所作为的人一样,还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个梦想。

我的梦想是将来要成为一名作家!

孩提时代的梦想多半是不会变成现实的。第一,梦想大多虚无飘渺,不着边际;第二,大部分人很少将梦想当作一生的目标,化作具体的计划;第三,人们往往为眼前的生活所困扰,难以为梦想付出实在的努力。正如我们熟悉的激励培训师安子所说的,梦想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变为现实。

而我却有了一个作家梦。后来才知道,作家并非谁人都可以做成的,甚至能否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这与主观的愿望似乎没有必然的关联,因为作家除了需要丰富的学识修养之外,还必须有深厚的生活积累,有些感悟只能在特殊的经历包括磨难中才会产生,是强求不得的。

当年我还不了解一个作家到底必需哪些方面的素质和准备。有一天,老师问我们将来想干什么?有人说当科学家,有人说当飞行员,有人说当老师,有人说当医生等等,那个年代的人都会这样说。大概出于好奇,也出于对书籍的喜爱,我也想成为一个写书的人,当一名作家。

很多人说过之后,立刻就忘了。我没有忘记这个梦想,就像在地里播下了一颗种子,我的梦想从那时起就深埋在我的心里,并渐渐长出了树苗,这令我感动不已。

认定一个目标并持之以恒,这与我的启蒙老师的教诲有关。在我走进小学校门的第一天,报名的时候,彭孟君老师见到拄着拐杖的我,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叫谢小衡,她沉默了片刻,微笑着对我说,我给你把后面这个字改一下,你的学名就叫谢小恒吧,从小就要有志向有恒心,将来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这句话从此铭记在我的.心里。

童年对我来说是苦涩的,这除了我自己身体的原因外,也有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在那场众所周知的政治运动中,我同父母家人一道下放老家乡村,这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乡下生活场景和那些朴素、善良的农民。

回城后我已无心念书,整天浑浑噩噩,不知所终。就在这时候,命运安排我与张治浩老师相遇。那是在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因为新换了一位班主任而在下面交头接耳,谁也没有听他讲课,我自然也不例外。忽然间,新来的张老师点了我的名字,要我回答一个问题。我根本没有听课,哪里答得上来?后来他又问我:“你的身体情况跟他们不同,将来能做什么?”这句话问得我面红耳赤,我牢牢地记住了。

后来,还是这位张老师,为了提起大家对语文课的兴致,在课堂上阅读了他自己的几篇日记,当时听起来觉得挺有意思的,于是我们开始喜欢上了语文课。我也是从那时起培养起写日记的习惯,这也许就是我作家梦的雏形。张老师当然注意到了我们的变化,更没有忽视我这个作文积极分子,每当我写出稍微令他满意的作文,他就拿到课堂上点评,并且极力赞赏和鼓励。他还把我叫到他的家中,讲一些我从未听说过的东西,比如托尔斯泰、鲁迅、老舍、巴金等等,听得我心里一愣一愣的。他讲起这些来就眉飞色舞,忘乎所以,甚至忘记了他本该要去吃饭或本该要去洗澡的事情。那时候,他特别向我推崇一位名叫肖育轩的工人作家,说他是如何执著于写作,如何勤奋笔耕,写出的草稿堆满了房间,甚至堆满了床底,他拿出载有那位作家作品的杂志给我看,我心里便生出一抹羡慕和敬佩,还有一些跃跃欲试的冲动。

这样一来,便有了我那些自我感觉良好却屡遭报刊编辑呵斥的诗歌小说出笼,我的个人收藏中便有了数不胜数的退稿信。我每次向张老师诉苦,他总是微笑地鼓励我:坚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于是我又强作镇静,打起精神来安慰自己:我的退稿还没有堆满房间堆满床底呢!勇敢往前走吧,别急!

走上社会,开始了艰难的人生之旅。为了工作和生计,有好多次我几乎又要放弃这看不到希望的文学之恋:搞什么劳神的文学呀,还不如找女朋友,谈恋爱,结婚生孩子来得实在。进厂的第三年我就恋爱了,可没谈多久对方却移情别恋,原因是我的腿有残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气之下,我跑到某部队医院去治疗腿疾,在医院与一位来自新疆的健全姑娘相识相爱,最终携手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她就是我的妻子李端秀。原以为从此之后可以安居乐业,过一种平淡无求的小日子。可结婚的第三天我就发觉自己打错了算盘,妻子望着我那满柜子的书籍,不合时宜地说:“你的书真多,读了这么多书的人,不会写书才怪!”一句话煽起我心中的文学之火。特别让我“只能前进不可后退”的是,她不仅仅是口头上支持我,更在行动上鼓励我坚韧前行。在她的爱心呵护下,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及创作之中,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深入到广阔的生活之中,于是,便有了我的长篇小说《一再疯狂》和诗歌集《蔚蓝的诱惑》的出版,还时不时地拿回一些大型文学竞赛的获奖证书,也便有了这本“写给心灵的文稿”,我的散文和诗歌作品在《中国残疾人》、《湖南文学》、《深圳特区报》等多种报刊发表,并被《中国作家网》等数十种网络文学专集转载。命运之于我是残酷的,而生活则给予我厚爱。如今,我已是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湖南省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自豪而骄傲地跻身于作家、诗人的行列。

现在想来,我拥抱着作家梦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虽然并无多少值得夸奖的建树,然而,这种有梦相随的感觉真的很好。我一直对自己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的,在这追求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无与伦比的幸福与喜悦。尽管这过程中充满着坎坷和磨难,却又是这样奇妙,回味无穷。

我的作家梦之所以能做到今日,还与我的恩师郭龙有关,与我的挚友周虹、黄永健教授有关,是包括他们在内所有的关爱、支持、帮助和鼓励着我的朋友和好心的人们,注视着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并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向前进!

因为梦想,我的心路没有黑暗,只有朗朗的月亮和灿烂的阳光。我踏着这无限爱的光明,实实在在地、永不放弃地生活着,追求着,并且快乐着!

我自幼极少阅览课外读物,因为家庭环境的局限。有时候看见别人拿着一些我比较喜欢但又未曾见到的小人书,心里有一种长久的失落感。父亲总是严厉的斥责我说,把自己课本上的东西弄懂就足够了,看那些书有什么好处?每次讲到此处,我都要默默地流泪,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的希望破灭了。

小时候写的

也许是没有这方面的细胞,也许是过多的偏科(因为我的数学比语文要优秀),渐渐地对写作产生强烈的反感和厌恶,有作文课就不由得头痛。日子一长,居然放弃了这当子事,若是有所逼迫,只好找书来抄。

初中生涯是我文学道路上新的起点,刚步入初中殿堂的第一次作文我就失败了。文章的题目是《第一次流泪》,我实在不知从何落笔,于是干脆按照惯例匆忙拼凑一篇算是完成任务。我的作文发下来,后面的评语至今回想起来都感到惊讶,不再是以往的那种责备和辱骂,而是用温和的口吻写道:“文章写的不好,是因为你没有用心,任何事情只要带着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我很谦虚的接受了,并且自动请婴重新写了这篇文章。第二周的评语简直让我欣喜若狂,我想我的老师也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和安慰。老师用疑惑的语气评道:这是你自己亲手写的吗?如果真是,那太好了。

以后的日子我为写作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无论是主课还是副课,无论是忙碌还是闲暇,我都趴在课桌上紧张的“工作”着。让我感到特别高兴地是父亲居然开始支持我买书,第一本书是《朱自清散文》,正是这本散文让我对于中国文学作品有了新的.理解和喜爱;之后我又读了《茅盾作品》《鲁迅作品》《三毛作品》《萧红作品》《老舍文集》《巴金文集》及很多国外名著,获益匪浅。

我的努力使我收获了信心和自豪,也获得了真挚的友情。

有一次朋友借我一本韩寒的《三重门》,我简单的从大脑过了一遍,并没有过多的去体会其中滋味,而是被这个当时大我几岁的男孩子所震撼。他那颗对文学执着的心到现在我还是钦佩的。我们有共同的特点:只有语文一科比较突出,其它科目一落千丈。韩寒对文学的执着激发了我深藏的所有潜能,我的文章日渐变得风韵独特、成熟稳重,多了大家之风,少了孩儿口气。

2001年一次偶然的感想,开始对写诗产生兴趣,我的第一首诗是《思君》是对一位挚友的思念之作。以后灵感多了起来,写了很多感情和友情上的作品,到现在总计四百余首,不过和当时相比多为立志之作。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狼魂》是和一个朋友闲暇之余合著的,由于初次写小说,各方面特别生疏,后来读起来索然无味,不过已经丢失有些年头了。我自己亲手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惊梦》,由于过多的浏览和关注金庸作品,一致语气笔法都有金庸小说的风格,我一直喜欢语气词汇硬朗的文学作品,当然属金庸和鲁迅正是我的首选对象。

对文学的过度沉迷使我失去了学业,从此浪迹天涯,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创作的生活。

在这漫长的十多年打工生涯中,虽然生活拮据、居无定所;但无一日敢懈怠文学之梦,坚持看书、写作和记日记,并在看书网和逐浪网分别签约了数万字的小说《清梦》及《80后没有眼泪》。

当年一同起跑的人,有的输在了起跑线;有的败在了中途,而我,矢志不渝的坚持着。

没有专业作家指导,只能投石问路、孤军奋战。

当我加入淳化诗词学会以后,得众位老师悉心指点,获益匪浅。承蒙几位老师推荐加入市作协,却吃了闭门羹。其规定必须是在地市以上的刊物发表文章五篇以上,我几乎从未发过。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给读者看,把我们要表达的信息通过文字传递出去,只是选择的平台不同。仅仅因为这层薄纱,就已使那颗赤诚稍有寒意。数万字小说抵不过五篇散文诗词;十六年笔耕不辍,却只能望洋兴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6681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