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汇聚76句-经典语录
禅宗有言:"借的火,照不亮自身的心灵。"意思是:不是自己体会和领悟到的真理,不能真正属于自己。然而,借的好书,倘若能够用心品读,细心体味,领悟其中的精髓,则可获得心灵的启迪。如阅读高万祥老师的《我的教育苦旅》,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些鲜活的、精彩的、精准的语言字背后所蕴藏的作者博大精深的教育力量与智慧!
【第1句】:在"精神的雕像"中建构崇高的教育思想
感谢我可爱的光复小学,让我在今年的暑假走进《我的教育苦旅》,感受了高万祥所感受的一些教育家、特级教师的伟大与崇高。
陶行知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圣人,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非同一般。他美国的同学称陶行知为"最中国的学生"他认为:"老百姓把孩子送进你的学校,便在不知不觉中把整个家庭托给了学校。办学如治国,眼光要远,胸襟要大,否则事情会愈办愈局促。"一位教师如果能够时刻践行这样的理念,把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放在治国的高度对待,那么我们的办学质量将有多高啊!对照自己,时常感觉每一天的工作似乎都"鞠躬尽瘁"了,然而现在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狭隘,每天都只是做着眼前的事情,又如何能够实现"教学生六年,育学生六十年,为国家六百年"呢?想真是惭愧!另外,先生的"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也充分体现了"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精髓。
夏丏尊先生在《教育的背景》一中尖锐地批评道:"教育上的第一事要以人为背景……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学店的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中间但有知识的接受,毫无人格上的接触,简单一句话,教育者是卖知识的人,被教育者是买知识的人罢了……真正的教育需完成被教育者的人格……"言辞虽犀利,我校也虽然没有这样的现象(或极少极少),然而人格的完善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就像我校许多优秀教师有人格做背景,好比佛菩萨有灵光,所以不威胁学生,学生见他也自生敬畏。我们要使我们的学生都有"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自信。正如苏氏所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有人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人的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美好的人性因子开发出,加以培养、升华。我校的"爱的教育"就是完善学生健全人格的绝好途径。
许许多多的一线教师都是教育实践的好手,他们早出晚归,认真教学,爱心育人,勤勉辛劳,我认为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渴望结识一位位目光如炬、思想精深博大的化名人,虽不能在现实中如愿,但我们可以借助字走进这一条条精神的长川和智慧的清流,瞻仰这一座座思想的花园和人格的丰碑。
【第2句】:在"语的诗意"中体验丰富的语世界
高万祥是语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他在语教学领域颇有建树。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语教师,你引领过你的.学生为父母写传记吗?你充分地认识到学生读书与
高万祥认为:"语教育的最大价值是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价值观念,传递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最大的意义是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使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性、正义感、公正性,能自律,善于与他人协调并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人格、人权,热爱自然和生活,这些都是语教育超越时代的永恒不变的价值。"从这一点上看,语教师所承载的任务太艰巨了。读书与日记是达成语目的的良好途径。
苏氏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书籍对少年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泉。"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衡量自己。当然,读书也不仅属于语。当我们的学生都能这样去比对,自己借助书籍教育自己,而不仅仅是从我们教师的口中获得道理,那么我们的教育效果将事半功倍。
"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给教师的建议》
他在十四五岁的年纪,就应当在自己灵魂的深处有一份丰富的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给教师的建议》
苏氏: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同样,高万祥认为:不读书的教师只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因为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感染。高校长在他的学校实施了"一二三四五"人教育工程:三年高中,让学生人人有一副好的口才,背二百首古典诗词,听三十场名人报告,读四十本学(化)名著,看五十部经典影片。这样的工程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小学六年要达成什么目标呢?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会展示出哪些特色程呢?
这本书将带给我一个崭新的学期,它不仅带给我许多字似的东西,更是给我注入了精神上的力量。让我企盼在新的学期在语世界里大展拳脚,也为我在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推动作用。
最近,我又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一书,李老师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激情,取得了成功真是让人羡慕让人钦佩。
说实在,现在的我们工作越来越熟悉,但是对教育的激情却没有了,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李老师给我们送来了享受成功教育的秘诀!一起来分享!
【第1句】:永远保持现在这种纯净的童心永远保持纯净童心的支撑点是把教育当成信仰,不为名利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不能让自己的心生锈。我们的工作环境决定了我们大多数的时间是和孩子在一起的,让自己保持童心有很多种方法: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看他们喜欢看的书,和他们一起说一说对书中故事的理解,对人物的感受,对优美词句的赏析,会无形间拉近和孩子的心灵距离,也会让你自己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有机会的时候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队伍中,放飞童心,感悟童真、童趣;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谈谈心……只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都要去尝试,要把纯真保持到永远。
【第2句】:要有爱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爱满天下”从师范起就一直陪着我们,但是,当我们从教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对还能像最初那样爱他们每一个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似乎不再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开始慢慢喜欢成绩出色的学生;不再有十足的耐心,对学生也有了些许“简单粗暴”的痕迹;不再走进学生,与学生有了心理距离这种种表现都说明了,我们没有真正的爱我们的学生。只有对孩子充满了爱,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激情,才会取得成功。
【第3句】:要善于积累智慧
【第4句】:要加强阅读在书香满校园的.学校工作,我们是幸福的,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
【第5句】:要勤于写作
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那么,写作其实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新教育强调,“坚持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如果能够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不断挑战自我,在现有的基础上做的更好。
守住自己的教育心,做成功的教师!
发现母亲读后感1
朋友推荐后,有时间就看看,有些感触。
书中的观点:我们应从小就修炼自己,才能对孩子有好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们“教”了什么。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些优秀的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刻意地去教什么,只是自己有很好的品行、很好的习惯。我们爱孩子,我们希望他(她)成才,希望他们快乐,希望他们健康,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先做到。
这一点说着容易做着难,但看你怎么想,既然自己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不要要求孩子达到完美,不要让孩子来实现你自己未实现的愿望,而让他们自己来决定该做什么。我们父母活好自己,也要让孩子有自由,也活好自己。
一点体会,愿父母们共勉之。
发现母亲读后感2
读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母婴顾问,一个母婴护理培训老师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皮肤传爱、哺乳连心、母子感通、子宫心理、宫外孕育、脂肤性格”。这一系列的育儿真谛需要我们去传播、、、
从小我就一直坚信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好的母亲,阅读过后并仔细揣摩,我懂得了: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
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是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没有母爱,孩子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虽然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我很庆幸在我还未成为母亲之前能够理解“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意义。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成人,我们回报了她们什么?她们现在积累的只有白发、皱纹、驼下的背。
发现母亲读后感3
有些人已经长大了,应该出去工作养活自己,但却不知道努力,还让母亲不停地劳动或者向父母要钱花。这种人根本就是寄生虫,不需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社会也不需要这样没用的人。他们父母养大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他们,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这样的人活着也没有任何价值。
有些孩子,稍微有点不如意就会冲着父母大喊大叫发脾气。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时候,母亲的心比他自己要难受的多。哪个母亲不愿意看见孩子高高兴兴的笑脸,而愿意自己孩子成天愁眉苦脸的。
我不要做这样的孩子。虽然我也做过一些感觉愧疚母亲的事情。但是我会好好报答母亲,用我的学习成绩用我的本领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一定会是好样的。
最后我要对妈妈说:“谢谢您,妈妈!”
(1)在我们的生活中,换了哪个母亲出于对自己小宝贝的爱都会这样做的。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2)有的人因为母亲给的钱少了,甚至会用刀刺向母亲,这样的人比毒蛇还狠毒,那是生他养他的妈妈啊!
(3)要是换了我,我不会那样做,我要用实力证明自己,创造辉煌!
发现母亲读后感4
前段时间,读高万祥老师的教育随笔《我的教育苦旅》,得知这本书《发现母亲》;我看了高万祥老师推荐后,那时恨不得马上去图书馆借来。
当我在图书馆,静静的阅读,我的心灵被震撼,被作者那种有先见之明所折服。刚开始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以为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做母亲的书,我身边的'许多同学见我看这么厚一本书(差不多600页)很惊讶。这么早就开始关注母亲的事:如何做母亲,如何教育小孩。
可是当我看完整本书,我发现其实我们当初的想法都错了,作者在全书中几乎没有论述过如何作何做母亲,告诉你做母亲的细节,而是提倡一种理念:让我们关注母亲,关注母亲教育,母亲教育的重要性,及我们国家母亲教育的落后,我们如何转变这种观念等等。
作者在书中说,我们国家的许多职业都要经过学习、培训,要考试:会计专业、计算机、电工、钳工等等,特别是现在提倡专业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要经过专业人员经过大学期间认真学习。而我们母亲呢,很多人都是凭经验,没有学习过,接受系统的母亲教育。很多人都是“无证上岗”。做了母亲之后都不知道如何做母亲,即使是我们许多做老师的,都如此。都停留在感性阶段,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栽花的人需要懂得的栽花方法,花才能养好;养蜜蜂的人先要懂养蜜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好……养蚕,养猪,养羊都如此,而我们养、教育孩子的母亲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对教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没有准备,事后又很少人去研究……真是个奇怪的事”。
在这我想起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说过“我们国家的师范教育也一样的很不着边际,它只教人如何做人家的儿女的老师,没人教如何母亲,做自己儿女的老师”。我还想补充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那就是:“我们的师范学生总是被谆谆告之要献身教育培养人类,可是却没有个人教授他们:教育学生应该先教育自己的孩子开始”当我读到两句话,我觉得他们说的偏激,当静心想时,的确如此,不但这样,即使我们现在的师范教育也是很多不合理的,很落后;我们在大学里要学习许多课程:有专业课;有公共课:马哲等等;和公共师范生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评价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还有大学英语或者还有其它。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师范生教育的课程有多少,占我们的大学四年学习课程比例有多大?当我静心想时,发现二十分之一的比例都没有。
我们师范生在将来是教书育人的教师。教书就是教我们的专业知识或者还有其它,育人要我们懂地教育学生,在专业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在大学的课程里还算挺多的,但是在教育类课程少的得可怜;而我们做老师的不但要教好我们将来的专业课,还有懂得育人,育人需要我们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等。也许有人说,这些我们不是学过吗?是的,我们学习过,但是我想对于我来说,我都很客气还给老师了,其他同学我不知道如何?你们还精通吗?这段时间我在看《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现代心童心理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深感到我们师范教育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性、不科学,在这我也许是真的无病呻吟了,但我想引用前段时间看的特级教师吴非的教育随笔《前方是什么》的一句话“是杞人忧天?是无事生非?是大惊小怪?事关教育,当然是大事” 。
将来,我想做个好老师,有思想的老师:我必须要不断读书和思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发现母亲读后感5
这周五,我们五年级同学一起到阶梯教室,听王强老师作报告《发现母亲》。
报告是用幻灯片来演示的,看完片子,我们眼睛里都充满了泪水。
这些泪水,有我们因为自己做了愧疚的事情而流下后悔的泪水;有母亲为我们做了太多太多事情我们却无法回报而流下愧疚的泪水;也有想到了将来可能还未能报答母亲的恩情,母亲就已经离开人世而流下伤心的泪水。
发现母亲读后感6
在上小学的五年里,我看了许许多多大小不同的讲座,然而这一次与以前不同的是让我对父母改变了观点。
“母亲”一个多么亲切的词语呀!这次讲座的题目就是“发现母亲”。母亲在我们身边时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健康成长,教育我们做有用的人。
虽然每个人的爸爸妈妈不一定都是一个样子的,但是在他们心中你一定是最聪明,最勇敢的人,在他们的心中你一定是最完美的化身,当你冲破铜墙铁壁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在你受委屈或是被欺负时,爸爸妈妈永远会是第一个来保护你的。在你摔倒哭泣时,来扶你的不是别人,就是母亲。
妈妈你辛苦了,我会做一个好儿子。我爱你妈妈!
发现母亲读后感7
当我看完《发现母亲》之后,我才深深地感情到,母亲是那么的伟大,的确是一部天下都应该共读之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江山是银,母亲是金。”
我们都应该体谅一下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成长,让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总是想,无率我人寿了什么事,或受到了批评,都不用母亲一直维护着我,保护着我,因为我的一生不是一直在母亲的身边,总有一天会分开,所以遇到困难,都要一个人自己扛着。不然母亲会忙前忙后的替我们担心和害怕。
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比教皇更伟大,比圣徒更无私!母亲的力量是无私的。
发现母亲读后感8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在我奶奶去世以后,我读过一篇读者文摘上的文章,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个,我哭了好几天。刚看到了这句话还是很心酸。可能我的恋母对象是我的奶奶和姑姑吧。对有妈妈的孩子来说,妈妈就是精神支柱吧。我希望自己做好我儿子的精神支柱,努力成为儿子的骄傲,也让儿子成为自己和我的骄傲。
在《发现母亲》第五章里面:教育,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向“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发问:
“第一任老师”是最容易当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谁都可以胜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有任期的吗?
“第一任老师”是可以推卸责任的吗?
“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仅仅限于“老师”吗?
“第一任老师”说不能状母亲职责之万一:母亲教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师教的是别人的孩子──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
我也会扪心自问,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人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每当这个时候,许多人说自己运气不好没有养个好孩子。但是真的是孩子不好吗?是不是我们自己不好,把孩子教成这样得呢?为人父母的问过自己吗?我们都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习惯定终生。可是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个习惯,是取决于孩子吗??还是取决于自己呢?在我看来,取决于父母。父母的好习惯,孩子会继承,比较容易坚持。
发现母亲读后感9
《发现母亲》这本书,在xx年刚进入母婴中心时,就听曹主任说过,更清晰的记得她说过书中的两句经典“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但我却一直没有接触过它。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他提出:“女性的特点适合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点适合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
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发现母亲读后感10
在《发现母亲》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有一位母亲,肚子里怀着宝宝,她骑电动车在过马路时,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她被撞倒一米多的空中,就在即将落地的一刹那,她保持着用双手捧着大肚子,用头和膝盖着地,顿时头部鲜血直流。路上的人看见了,赶紧叫了救护车。后来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位母亲的脸虽然毁容了,但是肚子里的孩子却正在安详地睡着,丝毫不知母亲经历的危险。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明知这样做轻则毁容,重则丧命,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好好活下来。还有很多母亲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也都用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保住孩子的生命,是伟大慈祥的母爱让她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我们今天还做了一个游戏。一条船上坐着爸爸、妈妈、姥姥、我和弟弟。船要沉了,只要每次把一个人丢到水里,船就会在上天的保佑下向岸边靠近一步。我不喜欢这个游戏,觉得它很无聊,船上一共五个人,要抛下4个人,才能保全一个人的生命。游戏的最终结果是母亲和我在船上,母亲为了救我自己跳下了船。要是换作我,一定不会保留自己的命,要么全家人在一起同生共死,要么也会先救其他人。要不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6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