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谈礼貌》读后感汇聚66句-经典语录
【第1句】: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课文通过三个生动的事例说明,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以礼相待,这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减少矛盾,和睦相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第1自然段点明题旨。先以中国的古训为引子,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第2至4自然段用三个事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第5自然段发出呼吁,指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第2句】: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欣赏:
议论性的文章一般都要用一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一段就选用了《说岳全传》里的一个小故事,生动而又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做人有礼貌才受欢迎的道理。故事很小,但很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了故事,牛皋的莽撞、无礼,岳飞的诚恳、彬彬有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3句】: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说明观点:选择合适的事例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有古时候的.,有现代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普通人的,有伟人的)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议论相应,有助于作者借助它们说明自己的观点。试想想,如果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这样一个事例来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个道理,用小朋友踩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这个事例来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用牛皋、岳飞问路这个故事来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这都是不太合适、不够准确的。
所以,我们在写说理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取合适的事例说明观点。
【第4句】: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第1句】:中国向来被称作礼仪之邦,你知道哪些名人讲礼貌的故事?搜集一下,讲给大家听。
【第2句】:有关礼貌的名言很多,请摘录几条写在下面:
【第3句】:课文中的三个事例选取恰当,也适于表演,可以几个同学一起排练一下。
谈礼貌课文主要内容: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有一天,一个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她的长裙拖在车厢的踏板上,被一个跟在后面的小学生踩了一下,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师傅听了总理的话深受感动。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附:
谈礼貌课文教案
教学内容: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传统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列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
【第1句】: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研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第2句】: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教育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3句】:理解文中的古训、俗语,积累关于礼貌的名言警句,尝试自己写名言。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习惯养成训练点:情感朗读、乐于表达
教学重、难点:
【第1句】: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第2句】:教育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第3句】: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微视频、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1句】: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第1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写作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说勤奋》:课文开头先提出观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勤奋)浇灌出来的;然后举例论证:(1)、司马光“警枕”自勉。19年时间完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2)、童第周,勤能补拙。在生物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归纳总结: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再来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先写现象(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大奇观)并提出观点:做任何事都要目标专【第1句】:持之以恒;接着举例论证,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等,齐白石的画技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雨滴不能滴穿石块;最后归纳总结,只要目标专一,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就能做成事。
【第2句】:那么这节课我们接着要学习的课文《谈礼貌》,也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最后归纳总结。(板书)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问题训练单,完成练习。
【第2句】:解读古训,明白观点。
【第1句】:这篇课文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为了说明这个观点引用了哪句古训?
【第2句】:古训中的“色”如何理解?这句古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
所以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请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3句】:研读事例,懂得道理。
【第1句】:为了说明提出的观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事例?(相机板书:问路 踩裙 理发)
【第2句】:精读故事一:问路
(1)自主读,思考:岳飞和牛皋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岳飞:彬彬有礼;牛皋:傲慢无礼)。从哪些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指导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体会,教学生在文中作批注)
(2)抽生分别读牛皋和岳飞的话。
(3)如果你就是这位老人,你听了他们俩的问话,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4)这两人性格不同,问路的结果怎样? 演一演。
(5)这正如俗语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礼貌待人会使人心得到温暖,没有礼貌会遭到别人的嫌弃。)
(6)小结学法:(出示)
学习指导
a、读一读,抓住人物的态度、语言和动作等体会人物特点;
b、有感情地朗读;
c、了解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d、明白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第3句】:按照上面的学法,自学第【第2句】:三个小故事。
【第4句】:汇报交流:(出示)
【第5句】:除了课文中所举的事例,你还在书上看过或自己亲身经历过哪些礼貌待人的事例?抽生说一说。
【第6句】: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几个,我们一起读一读。
【第7句】:那么课文中为什么列举这三个事例?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谈的都是礼貌待人 不同:举出的人物有古人、今人、伟人,有正反事例)板书
【第8句】:通过这些事例,我们知道(1)当我们请人帮忙时要讲礼貌,因为(2)当自己无意间犯错时要主动道歉,因为(3)当别人无意伤害到自己时要宽容有礼,因为
【第9句】:所以最后作者这样说: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第10句】:总结写法:依据板书,小结整篇文章的写作方式。(三个故事,先是讲故事,后说道理;整篇文章总说道理,故事举例,最后在强调讲礼貌的重要性,总分总的写法。)
【第4句】:拓展延伸,实践礼貌。
【第1句】:过渡:其实,古今中外都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名言和成语故事,老师收集了一些,送给同学们:出示,生自由地朗读与礼貌有关的名句和故事。
【第2句】:过渡:是啊,礼貌其实很简单,老师写下一首小诗,作为这节课的总结。(出示,师配乐朗读)
礼貌其实很简单,
礼貌是相遇时, 彼此的问好。
礼貌是马路上, 你遵守交通规则。
礼貌是课堂上, 你乐于倾听。
礼貌是别人失败时, 你给予鼓励。
礼貌是有人掉了东西,你帮助他捡起来。
礼貌是说到做到, 你交给老师整洁的作业。
礼貌通过你的一言一行来表现,
礼貌在一个个细节中得以彰显,
它是这样简单,就在你我他的不经意间……
【第3句】:善创新的你创作一句有关礼貌的格言展示给大家。
板书设计:
谈礼貌
提出观点: 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举例论证: 问路(历史)
乘车(身边)
理发(名人)
总结观点: 和谐、美好
《谈礼貌》是一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的说理文。文中谈到的“礼貌”这个话题对于每个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为了让作者的观点能“深入人心”,让学生真正从情感上产生认同,教学中,我从三个小故事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潜心会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第一个故事为例,我让学生先谈谈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比较牛皋和岳飞的表现有什么不同,通过对关键词的品悟、交流,学生意识到原来“礼貌”首先表现在对待他人的语言和态度上,至此,学生对“礼貌”的认识变得逐渐具体了。“如果有人像牛皋一样对待你,你会怎样?”学生立即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出迅速而坚决的回答,“我会骂他!”“我会不理他!”…不知不觉中,“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的观点便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朗读始终是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投入情感和智慧,读出课文应有的情趣和理趣,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就一直思考的问题。抓住关键词,是我们常用的指导朗读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感悟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并不能奏效,果然在指导朗读描写牛皋一段话时,多数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进行朗读,然而朗读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再加上牛皋说话时的动作!”这一恰当的点拨,学生们似恍然大悟,一男生迫不及待的举手。逼真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将牛皋无礼的形象演绎的活灵活现,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其他学生也纷纷争着要读,整个课堂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统一。那么本节课的“训练点”放在哪里呢?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进行整合?结合文本的特点,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先说说,再写下来。我将这一环节穿插在第二个小故事之后。“故事中的小朋友不小心踩脏了阿姨的长裙,像这样的小事,也会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紧接着,我创设了几个生活场景:
【第1句】:上操的路上,后面的同学不小心踩掉了我的鞋——————————————————。
【第2句】:早读课上,同桌不小心把墨水弄在了我新买的羽绒服上——————————————————……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他们的身上,一女生这样写到:一天早上,我不小心将墨水弄在了坐在我前排的王婷身上,我赶忙对她说:“对不起,我把你的衣服弄脏了。你脱下来让我妈妈帮你洗干净吧!”王婷笑着说:“没关系。
反正这衣服旧了,以后也不会经常穿了。”刚读完,学生们就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知道,这掌声一半是因为她写的精彩,一半是因为这两个同学的谦让,看来无须多说,学生已经明白: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而这正是第二个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三个故事和最后的总结之间过渡不够自然,衔接还不够紧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67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