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凌叔华绣枕读后感汇编100条-经典语录

凌叔华

大小姐正在低头绣一个靠垫。天气闷热,小巴狗躺在桌底伸出舌头喘气,苍蝇热昏昏的满玻璃窗上打转。张妈站在背后打扇子,她瞧着主人白细夏布褂汗湿了一背脊,忍不住说道:“大小姐,歇会儿,凉快凉快吧。老爷虽说明天得送这靠垫去,可是没定规早上或晚上儿。”“说了明儿早上十二点以前,必得送去才好,不能不赶了。”小姐答完仍旧低头做活。

张妈走过左边,一面打着扇子,一面不住眼的看着绣的东西,叹口气道:“我从前听人家讲故事,说长得俊的小姐,一定也是聪明灵巧,我总想这是说书人信嘴编的,哪知道就真有。这鸟绣的真爱死人!”大小姐嘴边轻轻的显露一弧笑涡,但刹那便止,张妈接着说:“这一对靠枕儿送到白总长那里,大家看了,别提有多少人来说亲呢,门也得挤破了。听说白总长的二少爷还没合适亲事。唔,我懂得老爷的意思了,上回算命的告诉太太今年你有红鸾星照命,主……”“张妈,少胡扯吧。”大小姐停针打住说,她的脸上微微红晕起来。

此时屋内又是很寂静,只听见绣花针噗噗的一上一下穿缎子的声音和那扇子轻微的风响,忽听门外有一个十三四的女孩子叫道:“妈,我来了。”“小妞儿吗?大热天跑来干么? ”张妈问。小妞儿穿一身的蓝布裤褂,站在房门口,望着大小姐出神。她喘吁吁的说:“妈,昨儿四嫂子说大小姐绣了一对靠枕,已经绣了半年了,说光是那只鸟已经用了三四十样线,我不信。四嫂子说,不信你去看看,过两天就要送人啦。妈,我看看,行吗?”

张妈听完忙赔笑问:“大小姐,你瞧小妞儿多么不自量,想看看你的活计哪!”

大小姐望望小妞儿,见她的衣服很脏,拿住一条灰色手巾不住的擦脸上的汗,大张着嘴,露出两排黄板牙,瞪直了眼望里看,她不觉皱眉答——“叫她先出去,等会儿再说吧。”

张妈会意这是嫌她女儿脏,不愿她女儿看,对小妞儿说:“瞧瞧你鼻子上的汗,还不擦把脸去。大热天的这汗味儿别熏着大小姐。”小妞儿撅着嘴出去。大小姐换线时偶尔抬起头往窗外看,只见院子里盆栽的石榴吐着火红的花,直映着日光,更叫人觉得暑热。

一晃便是两年,大小姐还在深闺中做针线活,小妞儿已经长成和她妈一样粗细,衣服也懂得穿干净些了。现在她妈告假回家,她做替工。

夏天夜上,小妞儿给大小姐捶腿时,有一搭没一搭的说闲话。

“大小姐,前天干妈送我一对枕头顶儿,顶好看啦,一边是一只翠鸟,一边是一只凤凰。说起我这对枕头顶儿,话长哪。本来是我干妈给的,说是从两个大靠垫子上剪下来的。新的时候好看极了。一个绣的是荷花和翠鸟,一个绣的是一只凤凰站在石山上。头一天,人家送给她们老爷,放在客厅的椅子上,当晚便被吃醉了的客人吐脏了一大片;另一个给打牌的人,挤掉在地上,便拿来当作脚踏垫子用,好好的缎地子,满是泥脚印。少爷看见就叫干妈捡了去。干妈后来就给了我,我拿回家来足足看了好一会子,真爱死人咧,那凤凰尾巴就用了四十多样线。翠鸟的眼睛望着池子里的小鱼儿真要绣活了,不知怎么绣的。”

大小姐听到这里忽然心中一动,小妞儿还往下说:“真可惜,这样好看东西毁了。干妈前天见了我,教我剪去脏的地方拿来缝一对枕头顶儿。”大小姐没有理会她的话,却在回想她在前年的伏天曾绣过一对很精致的靠垫——上头也有翠鸟与凤凰的。那时白天太热,拿不得针,常常留到晚上绣,完了工,还害了十多天眼病。她想看看这鸟比她的怎样,吩咐小妞儿把那对枕顶儿立刻拿了来。

小妞儿把枕顶片儿拿来说:“大小姐你看看这样好的黑青云霞缎的底子都脏了。这鸟听说从前都是凸出来的,现在已经踏凹了。您看这鸟的冠子,鸟的红嘴,颜色到现在还很鲜亮。王二嫂说那翠鸟的眼球子,从前还有两颗真珠子镶在里头。这荷花不行了,都成了灰色。荷叶太大,做枕顶儿用不着……这个山石旁还有小花朵儿……”

大小姐对着两块绣花片子出神,小妞儿末了说的话,一句都听不清了。她回忆起她做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才发现;一次是配错了石绿的线,晚上认错了色;末一次记不清了。那荷花瓣上的嫩粉色的线她洗完手都不敢拿,还得用爽身粉擦了手,再绣。……荷叶太大,更难绣,用一样绿色太板滞,足足配了十二色绿线。……做完那对靠垫后,送给了白家,不少亲戚朋友对她的父母进了许多谀词。她的闺中女伴,取笑了许多话,还有,她夜里也曾梦到她从末经历过的娇羞傲气,穿戴着此生未有过的衣饰,许多小姑娘追她看,许多女伴面上显出嫉妒颜色。所以她永远不愿再想起来撩乱心思。今天却不由得一一想起来。

小妞儿见她默默不言,只管看那枕顶片儿,便说道:“太小姐也喜欢不是?这样针线活,真爱死人呢。明儿也照样绣一片儿不好吗?”大小姐没有听见小妞儿问什么,摇了摇头算答复了。(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视角独特,以绣枕为表达载体,反映了旧时代的中国女性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现实,委婉含蓄,哀而不伤,耐人寻味。

B. 大小姐低头绣靠垫,张妈站在背后打扇子,不住眼地看,不住口地夸赞大小姐的手艺,表明张妈喜欢唠叨,没见过世面。

C.大小姐之前不许小妞看她的绣枕,后来绣枕竟成了小妞的物什,这一戏剧性的情节表现了作者对大小姐看不起下人的嘲讽。

D.小说用“鸟的红嘴”“翠鸟”“石绿的`线”“荷花瓣上的嫩粉色的线”等,极力描写绣枕色彩的斑斓,与小说的悲剧灰色基调形成反差。

E.“大小姐没有听见小妞儿问什么,摇了摇头算答复了”,蕴含了主人公的辛酸、委屈、失望及作者的无奈之情,以此结尾,无声胜有声。

(2)小说以“绣枕”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三次描写精美的绣枕,每次主人公情感表现都不同,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请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参考答案

(1)(5分)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2)(6分)①刺绣是旧时代女子在闺房里常作的活计,以“绣枕”作为女子的标志;②以“绣枕”为意象,含蓄地写出了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憧憬;③绣垫的不幸遭遇,正是大小姐不幸命运的象征,也是旧时代无数女子不幸命运的象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大小姐是一个旧时代被封闭在闺房里的传统女子形象;②性情温婉,端庄矜持,精于刺绣;③对爱情、婚姻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第一次是大小姐在酷暑中绣枕,绣的鸟活灵活现,用了三四十种配线,表现她憧憬爱情。第二次是小妞儿讲绣枕被毁,大小姐心中一动,若有所思。第三次是知道绣枕被毁真相,大小姐回忆起当年用心地绣枕,表现了她的委屈、失望与辛酸。(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效果:三次写绣枕的精美,推动了情节发展,凸显了人物心理,引发人们对女性命运的思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镜花缘

“女子无才便是德”,突然在一本书中看到。这句话让我很是“悲愤”。原来古代人都是这种思想,怪不得古代学堂里见不到女子。但在《镜花缘》中,我见识到了古代才女。她们的魅力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苏氏蕙兰织锦回文璇玑图”,乍一看,全是字。但聪慧的史幽探用七种色彩把文字区分开。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组成数十首诗。史幽探她满腹诗词,行诗如风,让人敬慕。

在《镜花缘》的后一部分是记叙百名才女相会的情景。她们阔谈“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实话说,我确实是看不懂,但她们的浩博才学让我震撼。若不是武则天开放女科,这些女子的才华还得不到展示。

书中让我领略到了很多国家的怪异和有趣。如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都是彬彬有礼,买卖东西都要谦让个半天;还有两面国,两面国的人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亲切的脸,而遇到没钱没势的,则露出丑恶、鄙视的脸:还有穿胸国,穿胸国的人胸上都有一个洞,他们都再胸中穿一根长竿,把东西都挂在上面。

然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女儿国的游历。大概作者也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吧,暗暗地在文中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女儿国,恰恰是“女尊男卑”。“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所以林之洋误被选为王妃。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有“三寸金莲”之美。可怜的林之洋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这只是夸张,但他所受的痛苦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有谁可怜过她们?作者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

唐敖、多久公在黑齿国的女学塾中遇到红红、亭亭。这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们极有才学,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她们和多九公、唐敖讨论学问,涉及音韵文字、经书义疏、学术流派,口若悬河,咄咄逼人,弄得倚老卖老的多九公面红耳赤,汗流满面。

《镜花缘》若出在当时,定会改变一些人的观点。这本书中,各种珍鸟奇草,各国的风俗习惯吸引力极大,但其中着重表现对女子的尊重,值得一读。

镜花缘读书笔记2

凌淑华的小说式自传《古韵》,讲述了主人翁上层社会的童年生活,使读者对大宅院中一夫多妻的内部生活有了粗略的了解。小说竭力描写了少女在山水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天赋和虚荣心,并以主人翁青少年时期就作为一个刚出现的作家和画家为结尾。虽然文章的最后几个章节映射了作者成名之后作为现在女性作家和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但是几乎没有提及文学团体以及男性知识分子对其作品的促进作用。

正如马丁森表明的女性自传的方面,“把小说和自传融为一体的自我意想角度”。意想是女性自传作家通过对假定的读者的感知来改变和构成的。各种各样的自传作品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虽然如此,当把他们原文的翻译作品与其他的文学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时,总是能了解到作者的生活和写作环境。《古韵》是凌淑华婚前生活的编年史书,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美感,主题性以及哲学意义一直持续在她早期的写作中。这些作品均完成较早,受到一些男性作家的重要影响,收录在《花之寺》中。

《古韵》充满着作者对古典文学的热爱。突出表现在叙述者对传统女性作品的喜爱,以及当她还是个小孩时对传统民谣、弹词的背诵和取得的成就。且看如下:

有时,五妈会让妈读用口语写成的广东民谣,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还能跟着唱。妈妈的声音非常好听。当她一遍一遍地用简单的曲调重复着七言律诗的时候,对我来说,唱起来好像清晨流动的小溪。她一遍一遍地唱,使人如痴如醉。

在凌淑华早期的作品中,年长者诸如叙述者的叔祖和父亲,在权利主义的宗主教上相去甚远。父亲鼓励并培养凌叔华在绘画和

里,传统的女性作品的音乐类型对他们的内容和艺术性质的欣赏是通过取舍性别名词、女性信息来达到的。弹词这种表现形式已经是女性一种交流方式。弹词带着说唱者的韵文和艺术特质,为演出者和她的观众带来了审美的享受。

周认为,“凌淑华的语言能够让人想起纯美的古典艺术或诗歌的评论,她对平淡的家庭生活的执着描摹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这句对凌淑华引人注目的使用“令人赞许的语言形式”到描述“微不足道的女性内容”的赞许,但是忽视了从明清以来长期的传统观念对女性写作的影响。她对传统的关注脱离了五四的主流话语,与同时代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在批判传统的主题上,凌叔华对传统女性的写作也不能跟上现代评论的步伐。威德默认为“描述20世纪传统女性写作的的问题不能依赖于描述她们的经历”。在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女性特质或是其中较突出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对五四运动的过程以及女性运动产生影响。《古韵》中凌叔华准确地描述了女性特质对女性的文化和传统中的影响。

在一段关于刺绣的章节中,作者表达了孩提时候对传统文学、艺术以及手工艺品的深深喜爱。在其中女性章节中有一段描述:在晴朗的天气中看母亲静静地做刺绣一直留在我记忆中。她熟练地将刺针上上下下,刺进被紧紧固定在刺架上的绣品中。我能听见刺绣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这声音当时的情景那样的谐调。一次,母亲要绣朵花在我的鞋上,问我喜欢什么颜色,突然见我的眼里满是泪水。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绣枕》里绣花并不仅仅是在衣物上绣上华丽的装饰,而且是一种感官的审美享受。一双绣花鞋既有实用的价值,也是审美的物品。同时也是母亲和孩子情感交流的纽带。女性在刺绣、绘画、阅读民谣的表现被描述成自然、审美行为的一部分,而这些自然审美行为都来源于女性的生活,并参与其中,产生交流、意义和欢乐。

在传统的家庭中,女性是养在深闺的。在这方面的写作带有积极意义的怀旧色彩。关于对传统家庭的女性描写,大部分是与《花之寺》不同的,这也与一些人支持新文化运动的步调不一致。作为一个新兴的带着反传统观点的现代女性作家,已经见证了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当凌淑华写到对父亲的感情时,坦诚他支持女儿出入公共场所、帮助培养她的天赋以及对传统的审美能力。这些使她一直关注给她自由空间和文学生活的公共父权制。

我认为,凌叔华用英语写作是其借传统文化来提升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凌叔华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感情,毕竟,生活在父亲的权利之下的故事在她的早期的作品里表现明显。她也更不会想到她的英文自传会用陈凌叔华的名义在英国出版,并且给中国读者阅读。在写作上,凌叔华无惧谴责用外国语言写成女性文集和传统。事实上,这正是日常生活和西方评论家赞赏的“被遗忘的世界”精确的细节。

镜花缘读书笔记3

读《镜花缘》的时候,最摸不到头脑的就是其中涉及音韵学的地方。李汝珍博学,众多才能之一就是音韵学,曾著《李氏音鉴》,亦把有关音韵的才华注入到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中。可惜现代的非专业人士很难读懂了。

歧舌国的字母图已经让人如堕雾中,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齐庄中正”。

第八十四回中,玉芝被要求完成酒令,必须在四字中有三个双声,且包括“庄姜”中之一字。

所谓“双声”,指的是两字同声母;另有所谓“叠韵”,指的是两字同韵母。例如,“谷歌”就是双声,“淘宝”就是叠韵。四字中有三个双声,意味着四个字声母相同,这很难做到。

玉芝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

“庄姜《中庸》齐庄中正。

‘齐庄’双声,‘庄中’双声,‘中正’双声,敬凤雏姐姐一杯,请教笑话一个,普席各饮双杯。”

这个小文字游戏的完成获得了酒席上所有人的喝彩。书上是这么说的:

众人齐声赞道:“这句果然飞的有趣!难得四个字巧巧生在一母。今日大家飞觞之句,以此为最了。”

这跟“溪西鸡齐啼”五字中有四个叠韵,即五字韵母完全相同,都是很难得的。

但令人不解的是,“齐”字声母是q,“庄、中、正”声母是zh,四个字如何“生在一母”?

查《中庸》原文,是“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原来如此!进一步查文献,才明白古代的“齐”有两个读音,两个意思。读qi的时候,表示整齐之意;读zhai的时候,表示整洁身心,斋戒之意。后来分化成“齐(齐)”“斋(斋)”两字。在《中庸》此段中,当读zhai音。

所以“齐庄中正”中有三个双声是非常正确的。

之所以想起这个,是因为今天读章诒和写史良,就用了“齐庄中正”来形容她。史良曾是章诒和的父亲章伯钧的好友,却在反右时倒戈一击。而章伯钧之所以成为大右派,罪名之一就是反对简化字。

汉字的演变,有自然流变和人为修改之不同。“齐”字变为“齐”“斋”两字,属于自然流变;再变为“齐”“斋”两字,则是人为修改。其差别犹如江河之造湖泊,与人力之修水库。20xx年夏洪水再席卷南中国,三峡水库告急,不知曾善河工的李汝珍九泉之下可有知乎?

镜花缘读书笔记4

《镜花缘》这本书里讲了百花仙子跟嫦娥仙子打赌,如果地上的皇帝要求开花,花全都听了,就不当神仙了。几年后,女王武则天要求开花,百花仙子也不在家,其他花仙害怕得罪女王武则天,就把所有的花都开了,因为没有经过百花仙子的同意,所以,所有的花仙都要到人间受苦。

唐敖梦见一位老先后,叫他去海外寻找十二个花仙。唐敖、多九公和林之洋一起去海外寻找十二个花仙。

唐敖他们来到了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个个都很有礼貌,买坏的东西,价格很便宜,买的人非要那么贵,真是人人是君子。

唐敖他们又来到了大人国,大人国里的人长得高大无比,一个脚趾就能把唐敖踩扁,大人国里的人脚下都有一朵云,如果这朵云的颜色是彩色的,这个人就是好人,如果这朵云是黑色的,这个人就是坏人。

唐敖他们还去了劳民国、无肠国、犬封国、鬼国、玄股国、黑齿国、毛民国、毗骞国、深目国、小人国、长人国、白民国、厌火国、淑士国、两面国、翼民国、巫咸国、女儿国。

我最喜欢主人公唐敖,因为唐敖很勇敢、很坚强,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我敬佩他这种毅力,我以后要向唐敖学习,学习他这种勇敢、坚强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镜花缘读书笔记5

这,是一部歌颂了女子才华的书,反映出女子在生活中的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现了作者尊重女子地位的民主思想。这,就是女作家李汝珍写的《镜花缘》。

本书以女皇帝武则天诏令百花齐放,众神被迫从命,被嫡入凡间变为100位才女为中心,写下了一篇篇赞美女子才华的优美文章。

书中,唐敖,林之洋,多九公寻访各个国家,从君子国到轩辕国,共九个国家,分别认识了100位才女。其中包括又亲骆宾王之女骆红藻,徐承志之妻司徒妩儿……

这本书告诉所有人,女子也是可以很有才华,很有地位的。机会是自己争取的,而不是自己去等待的。书中说得好:做人要以忠,孝,顺,信仁德为本,如果我们连这几个字都做不到,怎么生存下去呢?在女儿国,是女人当政,当宰相,当大臣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女子自己争取的。

这本书不仅要告诉我们要争取机会,还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忠诚;善良;宽宏仁慈;不斤斤计较;做事一步一步来;最重要的是要自信。这就是100为才女身上的优点。

这是一本在中国历史上小有名气的小说《镜花缘》,希望大家喜欢。

镜花缘读书笔记6

浩瀚书海,好书是永远读不完的。其中有一些好书能够历经时代的考验,不断启发影响我们,成为经典的好书。

以镜花缘来说,我读了之后,感受很深,它是清代的一部著名的白话传奇小说,先写的是秀才唐敖、林之洋和多久公三人便游海外,畅游各种奇幻国度的经历,以及百花仙子化身的唐小山,不畏艰难险阻海外寻亲的过程,后面讲的是在古代游艺花色及文字音韵游戏的主旨下,从各种角度细腻描写了才女们的令人赞叹的才华。作者利用夸张有趣的一系列故事,向我们呈现了一面又一面的镜子,有的是正面,有的是反面,正如唐太宗所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这本书的精华之处我觉得在于作者在古代就知道倡导民主思想,论人的价值不是以财富来评价,不是以身份的高低来比较,而是以人的品质好坏来衡量,充满了民主意识,这在那时候的思想是很进步的。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来说,非常有教育意义,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所感受最深的,也是要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的主要原因。

镜花缘读书笔记7

李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巨作,可与《格列弗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第1句】: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

【第2句】: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

【第3句】: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读书笔记8

不能不说这是本奇书,但你很难认为这是本好小说。中国文人写起小说总有种抱负,就是要借小说说出点道来。

所谓道道,也就是除小说外一切可以说教的东西,文人们都要往小说里塞些货,才显得自己是务正业,没有枉费老祖宗的教诲,那种举重若轻的优越感恐怕是那些只做学问或者只写小说的专业人士都羡慕得紧的。身为两栖动物的,李汝珍自然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两栖动物的好,大家都明白,无非就是小说的料不够时补些学问,搞学问的闲暇时讲点冷笑话罢了。但无疑这样的危险性更高,而《镜花缘》的局限也在于此。

里面那些学问,包括什么音韵学的、

想象力算是其中之一,虽说有《山海经》作蓝本,但也有好些值得夸饰的,至少在不少古代小说里面还真是缺乏的。还有那些百科全书式的典故药方对联游戏什么的,假若无聊实在应该一一细看,至于药方定然可以一试,。至于李先生那些恶趣味,也还是可以引一例作佐证的。话说第七十五回里紫芝承薛衡香之命讲冷笑话,道:“老蛆在茅坑缺食甚饥。忽然磕睡,因命小蛆道:‘如有送食来的,即来唤我。’不多时,有人登厕出恭;因肠火结燥,蹲之许久,粪虽出,下半段尚未坠落。小蛆远远看见,即将老蛆叫醒。老蛆仰头一望,果见空中悬著一块‘黄食’,无奈总不坠下。老蛆喉急,因命小蛆沿坑而上,看是何故。小蛆去不多时,回来告诉老蛆道:‘我看那食在那里顽哩。’老蛆道:‘做甚么顽?’小蛆道:‘他摇摇摆摆,悬在空中,想是打秋千哩。’”董翠钿道:“臭轰轰的,把人比他,姐姐也过于尖酸了。”蒋素辉道:“那‘黄食’二字,倒也新奇。”薛蘅香、施艳春道:“幸而没有痔疮,若有血痔,那可变成‘紫食’了。”紫芝道:“你去尝尝,只怕还‘香艳’的狠哩。”蘅香、艳春道:“姐姐真真利害,一句也不饶人。”那紫芝笑那众人打秋千,后有反讥“紫食”的,李先生的恶趣味实在是太那个。

最后在下有个疑问,就是百花榜的时候,由于唐闺臣的名字缘故被贬到第11,把周庆覃放到第10力压唐朝的臣。但这个十一会不会是暗合《论语》第十一篇呢?还望方家指引。

镜花缘读书笔记9

前段时间,我读了《镜花缘》,感触颇深。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百花仙子得罪了嫦娥,和其他十二名花仙子被玉帝贬到人间,她投胎到了一个叫唐敖的人家,自己被取名为“小山”。突然有一天,小山的爸爸唐敖偶然来到了一个叫“梦神观”的地方,在那里,一位老仙告诉唐敖:“你只要找到十二名花就能成仙。”于是唐敖就开始了找花的旅途,一路上,他经过了许多国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碰到了“十二名花”。也就在这时,人间的皇帝武则天建立了女子的考试,于是,小山也参加了比赛。后来,小山在一个农村人那里收到了爸爸写给自己的信,原来自己考上了!并成为了当时的才女,于是他就和父亲一样开始旅游,后来因为自己是才女,于是自己就慢慢富裕起来,自己也不贪图享乐,最后返回了仙界。

而在小山的父亲唐敖找十二名花的时候我感触最深,还记得唐敖在找十二名花的时候经过了许多国家。那就拿“黑齿国”和“白民国”这两个国家来做个对比吧。黑齿国人黑皮肤,黑牙齿,外表显得有些丑陋。而白民国的人皮肤白,相貌好。如果有人问:“哪个国家的人更有学问?”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几乎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白民国,黑人通常都是很粗鲁的!”可是,有时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黑齿国人虽然相貌不好,但他们却十分讲究,那里的男人都在路右边走,女人都在路左边走,走路时也是专心致志,不东张西望,吵吵闹闹,反而十分有秩序。除此之外,那里不管男女,都可以上学,不像天国(就是唐朝)只许男人上学。而白民国呢?一个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相貌堂堂,其实根本没什么学问,反而让人感觉有些别扭。这么一比,道理便出来了,那就是:不能以貌取人。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有时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除了这些,我们也可以联想到一些生活实际,就像一些人看起来厉害,有学问,不禁让人啧啧称赞,其实,真正厉害,有学问的人反而十分低调,不会去做伪君子,装成有学问的样子来欺骗众人雪亮的眼睛。就像古代的孔子,孟子等有大学问的人,他们有学问的同时也很谦虚,低调,不也和书中的黑齿国人很像吗?

所以,有时,并非你想象的那样!看起来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有学问,而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是十分低调,所以,我们应该像书中的黑齿国人一样真实,相反的,不该像白民国人那般虚假。

镜花缘读书笔记10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镜花缘》共计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为开端。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一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一词,蕴涵着对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的手法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都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及其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来揭示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

千奇百怪的国家,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场梦一般。故事中的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时而语调激昂,似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时而语调低沉,似作者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独具匠心的通过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无情的讽刺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走出书本,看看人生有时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外表看来很美,但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和拥有。

镜花缘读后感一:

《镜花缘》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鲁迅先生评价他“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作者在这本书中把“提倡男女平等,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等社会理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提到封建社会,人们大都会提起一个关键词——“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描述的不平等思想禁锢着古代的人们,怪不得古代学堂里没有女子的身影。但在《镜花缘》这本书中,歧视女子的说法早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书中有一个神奇的国家叫做“女儿国”。但《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内无一男子,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内本有男子,只是女性当道,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文中,林之洋因卖货给国舅府误被选为王妃。这王妃可不好当,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当时的人以“三寸金莲”为美;可怜的林之洋裹得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这虽是夸张,但他所受的痛苦难道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但又有谁可怜过她们呢?作者通过描写林之洋的痛苦,让读者从古时候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男女不平等现象的讽刺与悲愤。

除了女儿国,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神奇的国度,其中,有一个国家让我印象很深。那里居住着许多“笑面虎”,个个虚伪狡诈,有两副面孔。这个国家叫做“双面国”,唐敖一行人来到了双面国,当国的人面对儒巾绸衫的唐敖和颜悦色、满面恭谦,却对旧帽破衣的林之洋无情无绪、十分冷淡。唐、林二人很疑惑,便交换了衣服,再次上前询问;结果当国的人对身穿绸衫的林之洋变得亲切,对唐敖则冷眼相看。看到这里,我感到十分的“悲愤”;现在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这样的人,他们面对人的态度仅仅取决于他人的富贵程度,这样的虚荣难道不是很可悲吗?前段时间,有个国外的网友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上街求助,许多人都给予了她帮助;但当这个小女孩变得灰头土脸时,人们却视而不见。这样的虚伪,和“双面国”中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作者通过描写当国人们的态度转变之大,深刻地讽刺了当时人们的虚伪和虚荣。现在的生话中,我们也应当放下虚荣心,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真诚、更友善!

通过阅读《镜花缘》,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习黑齿国人民的好学上进,学习君子国的谦让;同时也要杜绝像淑士国的酸腐吝啬,像无肠国的贪婪刻薄。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平、越来越向上!

镜花缘读后感二:

凌淑华的小说式自传《古韵》,讲述了主人翁上层社会的童年生活,使读者对大宅院中一夫多妻的内部生活有了粗略的了解。小说竭力描写了少女在山水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天赋和虚荣心,并以主人翁青少年时期就作为一个刚出现的作家和画家为结尾。虽然文章的最后几个章节映射了作者成名之后作为现在女性作家和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但是几乎没有提及文学团体以及男性知识分子对其作品的促进作用。

正如马丁森表明的女性自传的方面,“把小说和自传融为一体的自我意想角度”。意想是女性自传作家通过对假定的读者的感知来改变和构成的。各种各样的自传作品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虽然如此,当把他们原文的翻译作品与其他的文学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时,总是能了解到作者的生活和写作环境。《古韵》是凌淑华婚前生活的编年史书,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美感,主题性以及哲学意义一直持续在她早期的写作中。这些作品均完成较早,受到一些男性作家的重要影响,收录在《花之寺》中。

《古韵》充满着作者对古典文学的热爱。突出表现在叙述者对传统女性作品的'喜爱,以及当她还是个小孩时对传统民谣、弹词的背诵和取得的成就。且看如下:

有时,五妈会让妈读用口语写成的广东民谣,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还能跟着唱。妈妈的声音非常好听。当她一遍一遍地用简单的曲调重复着七言律诗的时候,对我来说,唱起来好像清晨流动的小溪。她一遍一遍地唱,使人如痴如醉。

在凌淑华早期的作品中,年长者诸如叙述者的叔祖和父亲,在权利主义的宗主教上相去甚远。父亲鼓励并培养凌叔华在绘画和诗歌上的天赋。大伯则是唐朝武则天的崇拜者,武则天是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他向凌叔华详述了《镜花缘》中女性的独立并诠释了女性事迹,以及叙述者在流行的其母亲弹唱的弹词中反串男性角色。如作者回忆的那样:每天晚上,我们小孩围坐在客厅的火炉边,听妈讲故事。五妈、六妈和佣人也来听。火苗映照者妈红润的脸颊和天蓝的裙子上。她的声音就像是百灵鸟在唱歌般欢快,虽然每行唱的调都一样,可我们都爱听。这里,传统的女性作品的音乐类型对他们的内容和艺术性质的欣赏是通过取舍性别名词、女性信息来达到的。弹词这种表现形式已经是女性一种交流方式。弹词带着说唱者的韵文和艺术特质,为演出者和她的观众带来了审美的享受。

周认为,“凌淑华的语言能够让人想起纯美的古典艺术或诗歌的评论,她对平淡的家庭生活的执着描摹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这句对凌淑华引人注目的使用“令人赞许的语言形式”到描述“微不足道的女性内容”的赞许,但是忽视了从明清以来长期的传统观念对女性写作的影响。她对传统的关注脱离了五四的主流话语,与同时代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在批判传统的主题上,凌叔华对传统女性的写作也不能跟上现代评论的步伐。威德默认为“描述20世纪传统女性写作的的问题不能依赖于描述她们的经历”。在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女性特质或是其中较突出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对五四运动的过程以及女性运动产生影响。《古韵》中凌叔华准确地描述了女性特质对女性的文化和传统中的影响。

在一段关于刺绣的章节中,作者表达了孩提时候对传统文学、艺术以及手工艺品的深深喜爱。在其中女性章节中有一段描述:在晴朗的天气中看母亲静静地做刺绣一直留在我记忆中。她熟练地将刺针上上下下,刺进被紧紧固定在刺架上的绣品中。我能听见刺绣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这声音当时的情景那样的谐调。一次,母亲要绣朵花在我的鞋上,问我喜欢什么颜色,突然见我的眼里满是泪水。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绣枕》里绣花并不仅仅是在衣物上绣上华丽的装饰,而且是一种感官的审美享受。一双绣花鞋既有实用的价值,也是审美的物品。同时也是母亲和孩子情感交流的纽带。女性在刺绣、绘画、阅读民谣的表现被描述成自然、审美行为的一部分,而这些自然审美行为都来源于女性的生活,并参与其中,产生交流、意义和欢乐。

在传统的家庭中,女性是养在深闺的。在这方面的写作带有积极意义的怀旧色彩。关于对传统家庭的女性描写,大部分是与《花之寺》不同的,这也与一些人支持新文化运动的步调不一致。作为一个新兴的带着反传统观点的现代女性作家,已经见证了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当凌淑华写到对父亲的感情时,坦诚他支持女儿出入公共场所、帮助培养她的天赋以及对传统的审美能力。这些使她一直关注给她自由空间和文学生活的公共父权制。

我认为,凌叔华用英语写作是其借传统文化来提升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凌叔华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感情,毕竟,生活在父亲的权利之下的故事在她的早期的作品里表现明显。她也更不会想到她的英文自传会用陈凌叔华的名义在英国出版,并且给中国读者阅读。在写作上,凌叔华无惧谴责用外国语言写成女性文集和传统。事实上,这正是日常生活和西方评论家赞赏的“被遗忘的世界”精确的细节。

镜花缘读后感三:

在明代李汝珍写成的小说《镜花缘》里,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象,镜花水月般的情节,还有蕴含了对社会的讽刺。

三月初三那天,各路神仙都去昆仑为王母祝寿,百兽、百鸟跳、唱了一阵,嫦娥对百花仙子说:“今天是王母圣诞,你应令百花齐放,既可增加气氛,又可以助长酒兴。”众仙听了,连声称“妙”。百花仙子却以“花开有序”为由拒绝了。于是,百花与嫦娥在众人面前打下一赌:“如果下届有一位帝王能够使百花齐放,那百花仙子就被贬下凡间。”正巧心月狐要托生为帝王,嫦娥就对心月狐说:“你若能使百花齐放,那天下万紫千红岂不更加好看?”心月狐想了想,答应了。心月狐托生在武家,取名武则天,后来当上了不可一世的女帝王。

一日,天空忽降鹅毛大雪,武则天赏雪饮酒,乘酒醉之际,下召令百花齐放。偏偏这时百花仙子在与麻姑下棋,众花无从请示,又不敢抗旨不尊,只好乖乖开花。玉帝知道后,龙颜大怒,把百花仙子与其他九十九位仙子一同贬下凡间。百花仙子托生在唐敖家,取名唐小山。因遭奸臣陷害,唐敖被革去功名,与他妻子的弟弟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工一同出海经商,临行时神仙托梦,要他去海外寻找失落的十二位花仙,从此,他们开始了在海外的冒险与寻觅。

作者沿用了《山海经》中国度的名称:“大人国”国民脚下的彩云、“君子国”国民的君子风度、“两面国”国民天生的两面脸、“翼民国”国民长五尺的头、“犬封国”国民的狗头、“深目国”国民长在手心之中的眼睛、“劳民国”国民终日摇摆、劳碌不停的生活、“豕喙国”国民只会说谎话的嘴、“无肠国”国民吃饭的传说、“女儿国”国民女子当政、男子为妇的传统……无一例外的反射出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自私、虚骄、奢靡、吝啬、作伪、狡诈。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对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的渴望。

《镜花缘》这部优秀的书籍犹如一面心灵的明镜,不但可以照人,也可以照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6748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