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六一居士传的读后感汇聚76条-经典语录

在省图书馆大海捞针般搜寻自己想读的书时,《欧阳修传》跳入眼帘。欧阳修,这个光耀千古的人物,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完美的存在, 今天能触碰到他,是偶然,更是天意。越看越觉得有种相见恨晚之感。故而,总想写点东西,算是对他对我的`交代。

他的人生遭际解答了我太多的疑惑,也给予了我很多启示,我觉得自己的头脑又清晰了许多。

他出生贫寒,幼时失怙,但拥有良好的家教家风。经历苦难,朴实求真,勤奋向上,少有志向,幸得前辈赏识,三次荣登榜首,惊煞朝野,羡煞众士,极为可贵的是他不据才傲人,清醒地明白自己所追寻的,这为其定好了人生的底色,生命的底色。后来,他所倡之思,所交之人,所做之事,都是他生命底色的精彩绽放。他坦诚宽容,自省内敛,才华横溢,精益求精,执着顽强,慧眼识珠,奖掖后进……是一个极具骨感美感的谦谦君子。

然而他也备尝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小人陷害,也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持不同政见的君子的推崇。也得到君主的垂青与信任,尊宠与拥戴,同时也品匝了衰体中艰难煎熬的仕宦磨难。无论如何,他年轻气盛时,勇往直前;洞悉世事后,又能坚持初心,以笔为舞,或抒写,或挥洒,或研究,或倡导……舞出了真实而令人喜欢不已的一代文人英姿。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都是一道吸引人的风景,到什么时候都是让人玩味不尽的丰碑式人物。

与欧阳修有生命交集的韩琦、宋帝,也有让人称道敬佩之处。韩琦出身相门,学养丰厚,智谋了得,审时度势,掌控大局,是智者,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君子。他向政敌不多来往的欧阳修举荐苏洵上,不遗余力,因为他了解欧阳修,果然欧阳修悦纳了苏洵。并且韩琦在垂暮之年向欧阳修索文,欧阳修中肯诚挚的评价,他为不能与之相交悔莫大焉。两位的雅量高洁真是让人望尘莫及呀。

其实,不管是无奈地离去,还是回调朝廷,欧阳修始终尽职尽责。富有学养的宋帝始终挂念着这位人品才品俱佳的臣子。甚至,欧阳修悬在科考评判风口浪尖时,千人非议,万人唾骂,群犬吠到圣面前,宋帝力排众议坚挺他,让他能完成扭转文风的千秋大事,既成全了欧阳修,又成全了自己。他幸逢圣君,践行使命,惠及后人,名流千古。

欧阳修能玉树临风,垂青于后人,人生遭际是历练的熔炉,炼出了执着坚韧的个性,丰盈了高品质才的气质,日渐丰满的双翼助其扶摇直上。

他阅尽了人事,洞明了世事,尝遍了甘苦,成就了自己。

六一居士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欧阳修,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讲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自号为醉翁,是因为滁州琅琊山山僧智仙在酿泉上修建了一所亭子,欧阳修和客人经常来亭子里喝酒游玩,欧阳修酒量不好,喝一点点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最大,因此自号为醉翁,并把亭子取名为“醉翁亭”,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是欧阳修自号为醉翁的原因。后来,他又自号为六一居士。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呢?六一居士是怎样得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欧阳修取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

【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官场煎熬,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文言知识点】

【第1句】: 通假字:

是为五一尔,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 太山在前而不见:“太”通“泰”。

累于此者既佚矣:“佚”通“逸”,安逸。 而讫无称焉:“讫”通“迄”,到。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彊”通“强”,强壮、支撑。

【第2句】: 古今异义词: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此吾之所以志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过分,古义,过多的。今义,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限度。

【第3句】: 词类活用:

世事为吾累者众也,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拖累。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作使动,使……劳累。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

【第4句】: 特殊句式:

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为“六一,谓何也”。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之前。

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断。

【整体感知】

文章分为三段,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第一段,简要交代自己更号的情况。第二段,通过主客对话,表明更号“六一”的原因。第三段,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三宜”)。

【内容分析】

【第1句】: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

答:其本人。初谪滁山时,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第2句】: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

答:因为有六个“一”: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教师介绍: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高雅的艺术情趣,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第3句】: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为“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用来标志我的乐趣罢了。

【第4句】:“乐”之如何?

答:(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其乐无穷)。

总之,“吾之乐可胜道哉”。(教师承接语:欧阳修想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快乐,那么,他得到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得到呢?因为“世事之累”,受到世事的牵累)。

【第5句】:“世事之累”体现为什么呢?

答:“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第6句】:沉醉于五物的好处是什么?

答:“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说明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还常有不测之祸,令人十分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第7句】: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结合第二段,说说作者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1)老而休,是必然规律。

(2)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3)“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虽无五物,其去宜矣”,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要求退休的真正原因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第8句】:从欧阳修的.两个号中,你能否从中概括出作者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

青年 中年 晚年

初贬夷陵 又贬滁州 再贬蔡州

无饶河,益慎职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六一居士

充满朝气、奋力拼搏 安于职守、与民同乐 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作者从初贬夷陵时自戒“无饶河,益慎职”,到谪滁时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再到知蔡州时更号六一居士,陶醉于五物之中,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这种历程在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小结】

这篇文章借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直抒胸臆般讲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和情感的变化。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乐趣,说到渴望退休,反映了他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明显的表现出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6958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