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选读读后感汇集90条-读后感
众所周知,孔孟乃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在学习《先秦诸子选读》后,对孔孟之道的认识更为深刻。
我们先来对孔子做一解说,其思想体系核心是“仁”。对于“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是对人的理解和同情,它是人们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对于当今社会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愈发落后,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反映。也警示我们现代人思想道德不可丢。诚然,我们仍需加强对“仁”的'理解和践行。这将提升个人素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反映了相对鬼神而言,他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这一观点也对我们有不少启示,当今社会,文化形式日益更新,文化内容日益丰富,文化多样性是其本质的体现。在各种优秀,先进文化充斥我们生活的同时,落后,腐朽文化也样样俱存。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对于鬼神之说等封建迷信,持摒弃态度。应以孔子为榜样,注重对实际的探究,像是人际关系法则,对于矛盾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态度等,都是值得思考的。
继孔子之后,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也是一位伟大人物。认为只有“不嗜杀者才能统一天下”,“法先王”,“行仁政”,性善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一系列的主张。对于后世的意义成就了其“亚圣”的名号。
同为儒家,孟子给后世的印象也是难以磨灭的。他的民本思想与当今社会契合,科学发展观是一重大经济指导思想,其核心即是“以人为本”。与早在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遥相呼应。孟子表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要想国家强大,社会安定,人民是要发挥着主体地位。这与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密不可分。要想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稳定民心,为各种形式活动的进行创造合理的空间。
同时孟子主张的浩然之气,也是其思想一大特色。所谓浩然之气,即是由于长期修养道德,践行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这也是我们现代人缺乏的崇高精神追求。不少人被利益蒙蔽双眼,对于原本的“高尚精神“早已置之不理。所以我们应该将其作为精神升华的准则,养浩然之气。
孔孟学说可谓万世之经典,在当时儒学思想也曾一度成为社会传统主流,对于当今社会当然也不乏借鉴意义。因此对于孔孟,我们应始终秉持敬畏之心。这也是我学习《先秦诸子选读》的最大感想。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
这几天,我读完了《诸子百家故事》这本书。
《诸子百家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时期的孟子、孔子、墨子、荀子、庄子、列子等人优秀品德的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先善己身》、《民心最重要》、《恩怨分明的守门人》、《不同的态度》等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乐正善听》,故事讲的是:鲁王想让乐正子管理政事,孟子知道了,很高兴。公孙子听说这件事问孟子:“乐正子刚强吗?”孟子摇摇头说:“不。”公孙子又问:“他是个有智慧的人吗?”孟子又摇摇头。公孙子进一步问:“那他见多识广吗?”孟子依然摇了摇头。公孙子感到很奇怪,问孟子:“既然这样,先生为什么高兴得睡不着觉呢?”孟子说:“乐正子这个人,能够虚心听取好建议。”公孙子还是不明白。孟子解释说:“爱听好建议,治理天下都绰绰有余,何况治理一个鲁国呢?”公孙子听了孟子的话,信服地点点头。后来乐正子果然把鲁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从这个故事中我领会到:凡事在做决定前,一定要多听取别人的好建议,这样作出的决定才会正确,才能实现最终目的;聪明、勇敢、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人,而优秀的人都具备优秀的品质,尤其是要善于倾听、认真学习,就会不断进步,成为栋梁之才。
读完全书,我认为要学习诸子百家的优良品质,虚心接受别人的教导。只要拥有一个优秀的品德,大家都愿意跟你交朋友!。
我很喜欢这本书,请大家也学习和阅读一下这本书吧!
第1篇:追忆先秦诸子百家 探寻中国文化遗产
认识易中天,是在《百家讲坛》的《品三国》,讲坛上的他纵横
易中天 先生讲的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人和事,但他 轻松、自然、幽默的风格一下子拉近了经典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听来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诸子百家中, 易中天重点分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这四家。他认为儒、墨、道、法之所以产生争鸣,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关注点不一样。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面对着当时社会的剧变,社会的重大变革。因为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历史上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具体体现在社会现象上就是“天下大乱,礼坏乐崩”,这时候历史就向我们先者们提出来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儒、墨、道、法四家都在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各不一样。这是由于这四家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他们留下的遗产也不同。孔子是站在贵族的立场,墨子是平民的立场,道家是隐士的立场,法家则站在谋士的立场。
易中天先说到儒家学派, 儒家的创始人是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他认为 儒家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仁爱、正义和自强。他说道家更关注人生,留下的是真实,自由,宽容,这其实是人生的态度。墨家关注社会,墨家的理想就是要有一个有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因此他提出的方案是平等、互利、博爱。法家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可以说,各诸子都有他的可取之处,他们留下的这些遗产其实就是一个如何“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问题,涵盖了个人、文化、社会、国家等各个层面。再细究,我们还可以发现,其实各诸子的理念不仅有可取之处,还有与今相通之处。如墨子的侠肝义胆,以身作则,那种吃苦耐劳,呼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仍主导了当今社会的思想,他还主张任贤,即所有的官员必须能上能下,以什么为标准?以能干不能干为标准,以他对社会的贡献为标准,其实这个理念与我们当今的人事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是不谋而合的,我们现在选拔干部也是任人唯贤,以德、能、勤、绩为准则;如荀子的严谨和缜密,也是我们当今所极力倡导的;再如孟子的大气磅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先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之所在。通过聆听易中天的讲座,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打开了一扇窗,我想,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作为一个政府机关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了解,要掌握,而且要读懂读深读透,为此,我会循着这条路继续追寻下去,追先秦诸子百家,寻中国文化之根。
第2篇:看易中天讲《诸子百家》有感
之前看诸子百家的著作都是带着崇拜心去看的,就像在一座大山里,没有整体概念。自从看了易中天先生讲的《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感觉豁然开朗,最重要的'是也知道了诸子百家各有优缺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之前自己对儒家的东西很是赞赏,特别崇拜以德治国的理论,因为现在看到当下中国道德沦丧,贪腐横行,食品安全问题百出,铁路事故时有发生,教育收费奇高拉大贫富受教育机会,医疗收费过高老百姓无法承受,公路收费油价太高抬高物价。我一直认为以德治国是解决问题良药,依法治国是底线,是社会最后防线,我们不能只靠这一道防线来规范社会的,应在依法治国之上再加一个以德治国的上层防线。听了易中天的讲座以后,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赞同他的一句话:依法治国,以德育人。
另一个感受就是所谓的百家争鸣,其实听来听去就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争鸣。最后总结是:墨家关注社会,提倡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提倡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提倡公平、公开、公正,儒家关注文化,提倡仁爱、正义、自强。
统一各家的名字,我们可以统称为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古代就提出了 平等、互利、兼爱,真实、自由、宽容,公开、公平、公正,仁爱、正义、自强。除了没有民主之外,很多都是现代人追求的核心价值。虽然我们的祖先在古代提出这些思想时有些其他的历史限制内容在其中,可是用现在的思想去与祖先对接,其中很多思想理论现在仍然很先进。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样的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有自信心,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另。还有一个特别收获,那就是易中天先生的抽象继承法,我觉得独具魅力,真是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抽象,将诸子百家各家精华抽出,注入到现代人的大脑,使其焕发新的光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71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