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为你骄傲读后感选录80条-经典语录
《爸爸我为你骄傲》读后感1
在5月12日14:28时,一个突如其来的【第8句】:0地震,动摇了全世界,动摇了全中国,动摇了全四川。人们能逃的逃,没逃出来的,则在废墟下面等待着救援人员来解救他们。
“救援人员”它包括了好多人:解放军、消防员、医生还有我们的志愿者......或许还有其他人吧!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四小时......过去了,被解救出来的灾民不计其数,但是,救援人员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他们报答自己,或许他们只是希望人们能过幸运的活下去吧!电视上一次次的出现这他们的身影,他们又是那样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一直抢先在一线。
到今天,离地震发生时已经有16天了,存活下来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但是救援人员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一边清理废渣一边搜寻还有没有人幸存下来。他们就像人们的再生父母一样!
所以在这里我要说爸爸我因你而骄傲!
《爸爸我为你骄傲》读后感2
寒假里,我读了《爸爸我为你骄傲》这本书,我最喜欢书里面的朱尔多和七点半先生。
朱尔多不喜欢卜一萌在“黑暗记事本”上记他的.名字,所以让她出了两次丑。新来的这个七点半先生喜欢笑,不像以前那位老爷爷不会笑。七点半先生给我的感觉暖暖的,很舒服。
朱尔多要是不淘气的话,就不会被怀疑在卜一萌的照片上画胡子了。卜一萌的爸爸原来是七点半先生,这下没人跟朱尔多作对了,因为他知道卜一萌的秘密。最后卜一萌战胜了自己的虚荣心,为有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和自豪。
原来大人也会下岗啊,就像我们考试考不好一样都很难受,我也心疼七点半先生了。我觉得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尊重。大人如果真心呵护孩子,孩子们也会很喜欢大人。
我还发现父爱和母爱有点不一样呢,父亲更喜欢带我们去室外活动、做各种游戏。虽然父母关爱我们的方式不太一样,但他们都是非常非常的爱我们!
《我为你骄傲》(一)
读了《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做错事一定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老奶奶家的后院里玩,他把一个小石头扔上了老奶奶家的房顶,他觉得很好玩,他不小心砸坏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然后,他飞快地跑回了家。可他心里很害怕,他想把他送报纸挣来的钱,给老奶奶修理窗户。三个星期后,小男孩攒够了七美元,就放到老奶奶家的邮箱里。在他给老奶奶送报纸的时候,老奶奶给了他一袋饼干,在他吃饼干的时候,发现饼干袋子里面有七美元,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
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这个小男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做错了事他就改正,不像有些小朋友做错事,他就不敢承认。
我也和小男孩一样诚实。有一次,我玩电脑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电脑给弄坏了,我飞快地跑到了妈妈那里,“怎么啦?孩子。”妈妈看我愁眉苦脸的样子,就问我。我说:“我不小心把咱家的电脑给弄坏了。”妈妈说:“没事,回头叫爸爸打电话,让电脑公司来人修理一下。”我听了妈妈说的话,开心地笑了,妈妈也笑了。
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撒谎。如果你撒谎了,那你就没有朋友。也没有人帮助你,没有人信任你,那该多可怕呀!
《我为你骄傲》读后感(二)
我学习了《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我非常为小男孩骄傲。
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是:有一天,小男孩和他的小伙伴一起来到了老奶奶家的后院,他们一起在扔小石子玩。小男孩一不小心把老奶奶家的窗户打碎了,他们不想让老奶奶知道这事儿,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到了晚上,小男孩在家里感到很不自在,从第二天起,天天卖报纸,卖了三个星期,他攒了七美元。小男孩给老奶奶写了一个信封,把打碎窗户玻璃的经过也写了上去,里面还装着七美元。放到她家的邮箱里。
小男孩又上老奶奶家送报纸时,老奶奶给小男孩一袋饼干,小男孩发现袋子里面有七美元,还发现有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
小男孩的行为是对的,敢承担责任,不像别人不敢承担责任,就逃走了。小男孩因为诚实,得到了老奶奶的谅解,我们一定要像小男孩学习诚实的好品质。
有一次,我把空调弄坏了,妈妈到家了,我不敢主动承认,就躲到房间里,妈妈进来就狠狠地打了我一顿。那一次我把妈妈的黑笔弄坏了,我把笔藏起来。看妈妈一直在找,我就把笔拿出来了。妈妈没有生气,而是摸摸我的头,我就感到非常高兴。
诚实的人,大家都喜欢,不诚实的孩子,不被大家喜欢。我就非常非常喜欢课文中的小男孩,这种诚实的孩子,我们都愿意和他交朋友。我一定要向小男孩学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1
首先,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有着一双永远充满好奇的眼睛。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劳,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热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动,孩子就积极;如果你礼貌,孩子就学会了尊重……孩子的头脑就是一张白纸,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反映在孩子身上。所以,你必须用心,必须极为慎重。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其次,作为家长要善于理解孩子,超越“代沟”,父母如果理解孩子,孩子就能与父母友好相处,就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兴趣,就能在欢快的氛围中自由的成长。对孩子的期望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慎用批评与惩罚,善用奖赏和赞美,我们要创造温馨的家庭,充分利用休息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与孩子一起锻炼。作为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自信、豁达、自尊、自强;勇敢、创新;坚韧、勤奋。让孩子正确的对待挫折、失败,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不应谴责、恐吓、批评。作为家长应当教育我们的孩子有勇气面对失败、挫折等不完善的结果。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或多或少的犯些错误,何况是孩子呢,我们不怕孩子犯错误,有错就改,让孩子能从错误中学习、吸取经验与教训,不至于下次再犯。我们也不应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要用鼓励法克服孩子的退缩与孤独,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该放手时要放手。
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2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视野全面客观,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盖全之说,正适合当下有心于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阅读。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阐述了教育其实并不高深,寻常处,见真谛。
书中,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李镇西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爱。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心。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铸成大器,不可能样样优秀,处处超越别人。但是,不论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善良和快乐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是李镇西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子女坚定不移的理念。
翻看多遍后,才发觉何谓“最好”?只有对比才有好坏,而此中的“最好”,却不是让家长们之间互相比较出来的“最好”,而是家长用心与自己比较后得出来的“最好”!此“最好”无固定的评判标准,无论工作性质的不同,无论贫富,无论地域差别,此“最好”只在家长自己心中,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品)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倾心付出,尽职尽责即可。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在于教会了孩子语文、几何、物理、化学等知识,一般人估计一生都用不上那些几何、化学之类的东西,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在于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最好的家长,就是让孩子做个优秀的人!每个孩子都各有特长,都充满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总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最后,再次用李镇西老师的话共勉吧:“与孩子(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7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