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戴胜鸟的春天的读后感选录66条-经典语录

《戴胜鸟

女孩小樱桃因为一次打击而失去了说话能力,被送到了伯父家调养。为此,她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观察到一对戴胜鸟在身边那座别墅的暖气管道里做巢、孵卵、育雏;同时,她还有机会接触到朴素的村民:与伯父一起去参加庙会、与放蜂人一起聊天……在大自然的感召下,小樱桃心灵的伤痛日渐平复。终于有一天,她能开口说话了。

读 完故事,感触颇多。白云苍狗,人世沧桑,人是丰富的,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抱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展开的过程,本身就是那么的异彩纷呈,酸甜苦辣咸五味 俱全。所以,我们应该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危险和挫折,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莅临磨难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逆向思考,你会发现自古有得必有失,失中未必 就无得。亦如故事主人公小樱桃一样,她虽然遭受挫折失去了说话能力,但是在失声的日子中却能摒心静气,走进大自然,观察戴胜鸟,与它们为伴,每天进行无声 的语言交流。在大自然中静静地去体验,去平复内心的伤痛,去感受体验生活的美好,直至最后找回曾经的自己。这段曲折的时光对小樱桃来说既是磨难,也是一生 一段丰富而珍贵的记忆。

古 希腊索福克勒斯有这样的名句:人世间有许多奇迹,人比所有奇迹更神奇。小樱桃有失声到有声,这是奇迹,是小樱桃自身对命运的挑战,同时还更应感谢朴素的村 民,感谢她的伯父,感谢身边比奇迹更神奇的人,是他们用爱打开了小樱桃的心窗,把她重新带到这个欢乐的世界。人间自有真情在,小樱桃敢于面对困难,以一颗 真诚的心信任他人,接纳朋友与亲人的帮助,携手共度难关,共同创造奇迹,他们是比奇迹更神奇的人。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像戴胜鸟和小樱桃一样,像小樱桃与朴素的村民一样,彼此呵护关爱,充实人生,快乐度过每一天。

《戴胜鸟日记》读后感二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绿色中国系列丛书,其中有一本《戴胜鸟日记》,我刚读完不久,挺喜欢的。

这本书有三部分,写了一个小女孩小樱桃因为受打击而失去了说话能力,被送到伯父家调养,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观察到一对戴胜鸟夫妇在别墅的暖气管道里的生活。

戴胜鸟夫妇最小的孩子小飞花受伤了。小樱桃将她带着身边,照顾着她,过得很快乐。 小飞花的伤终于好了,会飞了。有一天,一只大黄猫趁小飞花不注意时,从背后伸出尖利的爪子扑向小飞花,危急时刻,小樱桃突然叫了起来:“小鸟快飞!”小飞花听见后飞到高空脱离了危险。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小樱桃很不幸,但她很善良,心里充满了爱,爱护照顾小动物。 最后终于奇迹般的能说话了!善有善报……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给小樱桃的回报!所以我们要做好人,做好事。这样自己也能从中获得快乐,,获得幸福。

这本书被称为是绿色中国系列的书,讲述了关于自然的故事。“绿色中国”丛书寄寓着我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期望,对中国的童年生态的一种理想,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步入鲁冰的《戴胜鸟日记》这本书吧。

女孩小樱桃因为一次打击而失去了说话能力,被送到了乡下伯父家调养。为此,她接触到了大自然,观察到一对戴胜鸟生活在身边那座别墅的暖气管道里,并且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

一天,戴胜鸟夫妇的一个孩子小飞花的腿骨折了。小樱桃将小飞花带着身边,照顾着她,这让戴胜鸟夫妇很安心。最终,在小樱桃的用心照顾下,小飞花终于会飞了。一只花猫盯上了小飞花,当它准备捕捉小飞花时,小樱桃的'声音让小飞花飞了起来,“小鸟快飞!”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小樱桃奇迹般的能够开口说话了!

也许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一只小鸟竟会让一个从小失去了说话能力的孩子开口说话,这种事情是多么奇迹呀。正如她的伯父所说,“小樱桃,我读过许多童话,也写过许多童话,但是今天,发生在你身上的童话,是最美的一篇!”

其实,这篇故事最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这本书要以“戴胜鸟的日记”做题目。也许,这是因为小樱桃与戴胜鸟之间相处的时间很长;也许,这是因为戴胜鸟意味着小樱桃虽然哑巴了,但却很快乐;也许,这是因为小樱桃的不幸生活象征着小戴胜鸟的腿骨折经历。但是,总结起来,小樱桃就像是戴胜鸟一样,经历了挫折,却拥有所有爱她的人,最终再次获得幸福。

其实,生活总是充满了危险和挫折。当困难来临时,身边的人们需要更加的去关心他,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爱,拥有了活着的意义和决心,从此快乐的生活着。相信在朋友们的照顾和家人的关心下,所有的困难都会消失的,最终出现奇迹。

索福克斯曾经说过:“人世间有许多奇迹,人比所有奇迹更神奇。”所以,我们应该在心中充满信心,与朋友和家人一起共度难关,共同创造奇迹。

让我们一起,像戴胜鸟和小樱桃一样,彼此呵护关爱,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戴胜鸟是一种头上戴着凤冠状羽冠,嘴形细长的鸟类。它不仅是以色列的国鸟,中国的彩色银币,人们诗词中常出现的主人公,更是象征着祥和、美满、快乐。

昨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世界经典的童话故事》的书,其中,《孩子们的报答》这篇文章让我铭记在心。

这篇文章讲述了两只年老的戴胜鸟感觉自己再也飞不出窝了,眼前雾蒙蒙一片,羽毛也开始脱落,仿佛干枯的树枝,没有一点光泽。它们决定不再离开自己的巢穴,一起等待那个为期不远的时刻。但它们想错了,它们的孩子飞到了它们的身边,这是一只幼年的戴胜鸟,它看到自己的父母身体欠佳,自己一人难以照料,就急急忙忙地寻找别的兄弟姐妹。当所有的戴胜鸟聚集在一起时,其中一只戴胜鸟说:“我们的父母辛辛苦苦地抚育我们,现在它们病了,医治好它们的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听完这番话,立刻分头行动起来。它们找到了医治失明的草药,孩子们一起动手,挤出草药的'浆汁,洒在父母的眼睛上。但病好得非常慢,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年轻的戴胜鸟轮流看护,一刻也不离开父母。幸福的一天终于来到了,孩子们的父母睁开了双眼,四处望了望,认出了自己的孩子。就这样,戴胜鸟的孩子们用感恩报答之心医治好了父母的病,使它们重新获得了光明和力量。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犹如大海中的波浪一样,久久不能平静。戴胜鸟用一颗感恩的心,让父母重见了光明。我要向它们学习,时时刻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给了我生命,辛辛苦苦把我抚养大。感恩老师,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山峰上攀登,感恩同学们,让我知道团结友爱。

云南的歌会读后感1

民俗文化是我们中华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如何用文学的形式来加以记录呢?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云南的歌会》就是一个典范,值得我们好好玩味、细细沉吟。

唱歌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我概括一下主要有,以歌显俗、以歌会友、以歌庆节、以歌示悦、以歌颂美、以歌养心,以歌传情。

要唱歌,特别是要唱出有自身特色的歌,一是要有地方特色的曲调;二是要有写歌词的氛围。云南是个“诗歌的家乡”,写出来的诗歌定然是趣味无穷的;三是要有唱歌的场所和氛围。云南的唱歌场所别开生面且极具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富有本土特色,他们选在山野、山路、林寨,显得朴素、简约、自然。而我们这个地方唱歌多是在戏台、剧院或是在歌厅。云南唱歌的氛围是相当浓烈的。你看,有对歌、漫歌、传歌;参与歌会的有男女老少,连年过七旬,掉光牙齿的老人也在热情地唱着。

写文章要学会选材,要学会有侧重地表达。作者在“山路对歌”中抓住人物描写,写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三个对手,这种得胜的喜悦用了“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来加以描写;那白白的糯米牙,那黑中透红的枣子脸,那特有的民族服饰,显得活力四射、风采斐然;在写“山路漫歌”时抓住了环境的特色,并详写了戴胜鸟和云雀的“呼朋唤侣”的“争鸣声”;写“林寨传歌”注重的是场面描写,如三十来桌轮流低唱时的声音,轻柔如松涛,舒卷张弛如龙吟凤哕。通过这三个场景,就把云南这一地方的歌会写得光彩照人,看了之后令人心都动了,恨不得马上乘车到云南体验一番。

云南的歌会读后感2

《云南的歌会》现代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本文通过对“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或金满斗会”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对唱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挥性情,自然成趣。——小合唱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是本文重点段,因为是最热闹的。——大合唱

在手法上,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点面结合),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云南的歌会读后感3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文章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第一个场合写"对歌",注重对唱歌人的描写。例如第2段描写了"一个年轻妇女",她唱败了三个对手之后,作者刻画了她的动作,神态:"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显得轻松快乐",我们会对云南的妇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不禁再次从心底萌生出几许赞叹。

第二个场合写"漫歌",注重对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的描写。文章中第4段描写赶马女孩子唱山歌,与上一场合不同之处,本段没有着重对女孩子进行描写,而是描写了她们周围的环境:"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描写出云南美丽的风光。特别对充满生机的山鸟的描写,更增添了"漫歌"独有的特色。

第三部分写"传歌",因为所介绍的"金满斗会"比较热闹,所以作者注重对场面的描写。"金满斗会"的发起人是"村子里人",地点就设在"住处院子两楼"和"长长屋廊下",人员是"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妇女占多数",参加人员也大多为普通村民,但打扮得是珠光宝气,银光闪闪,像过年一样因此这个"盛会"显得隆重而热烈,并且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云南的歌会读后感4

沈从文写的《云南的歌会》里面详细的介绍了云南的歌会。云南是个诗歌的家乡,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便聚在一起对歌。

对歌的地方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对歌的方式各不相同,或见景生情,或即物起兴,引经据典,贯穿古今,或用提问的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这充分的说明了对歌的样式多样和广泛。在第三段中,作者还对昆明村子中的年轻女人进行了描写“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第四段写的是昆明乡下,一年四季美妙歌声。“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的各种本地悦耳好听山歌。”“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意思相互应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文章的最后一段写的是十年难逢的“金满斗会”,“由村里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附近几个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矮方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桌子,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它本地好听曲子。”这里来传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从事着形形色色的职业。是“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好听歌声,全部传给下一辈。”

文章中主要写了三种地方的对歌。第一种是人们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的对歌,含糊不得;第二种是路上赶马女孩子自然的歌喉,是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美;第三种是“金满斗会” 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好听歌声,全部传给下一辈。“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

在云南还有许多的风俗,比如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而“摸黑脸”是彝族很特殊的一种传统习俗,表示祝福,友谊喜欢和乐意。云南有十八怪.“鸡蛋用草串着卖”,“三只蚊子一盘菜”,“种田能手多老太”,“蚂蚱能作下酒菜”,“山洞能跟仙境赛”。等等。在服饰方面,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作成。傣族男子的服饰以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景颇族的服饰风格粗矿豪放。阿昌族以蓝色.黑色的衣服为主要穿着。

云南的歌会读后感5

云南自古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描写了那里如画的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本来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的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骑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象是有意摹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的各种本地悦耳好听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象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同是唱歌,另外有种抒情气氛,而且背景也格外明朗美好,即跑马节跑马山下举行的那种会歌。

西南原是诗歌的家乡,我住云南乡下整整八年,所听到的不过是极小范围内一部分而已。解放后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生活日益美好,心情也必然格外欢畅,新一代歌手,都一定比三五十年前更加活泼和热情。唱歌选手兼劳动模范,不是五朵金花,应当是万朵金花!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云南的歌会读后感6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文章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第一个场合写"对歌",注重对唱歌人的描写.例如第2段描写了"一个年轻妇女",她唱败了三个对手之后,作者刻画了她的动作,神态:"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显得轻松快乐",我们会对云南的妇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不禁再次从心底萌生出几许赞叹.

第二个场合写"漫歌",注重对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的描写.文章中第4段描写赶马女孩子唱山歌,与上一场合不同之处,本段没有着重对女孩子进行描写,而是描写了她们周围的环境:"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描写出云南美丽的风光.特别对充满生机的山鸟的描写,更增添了"漫歌"独有的特色.

第三部分写"传歌",因为所介绍的"金满斗会"比较热闹,所以作者注重对场面的描写."金满斗会"的发起人是"村子里人",地点就设在"住处院子两楼"和"长长屋廊下",人员是"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妇女占多数",参加人员也大多为普通村民,但打扮得是珠光宝气,银光闪闪,像过年一样因此这个"盛会"显得隆重而热烈,并且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在龙街村子里举行,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附近几个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矮方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桌子,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它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8132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