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有毒绘本读后感汇集50条-经典语录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小兔军军和他的妈妈一起去森林里采蘑菇。
走着走着突然军军发现前方的树下有一丛鲜艳的蘑菇,他迫不及待的伸出手来,就在军军快要碰到那些蘑菇时,背后传来了妈妈焦急的声音:“快住手,不能摘!”“为什么呀?”军军听了不情愿的缩回了手。“乖宝贝,这些蘑菇有毒。”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别看它们色彩鲜艳,实际上是有毒的,它们和水母一样,颜色越鲜艳,越美丽,它们的毒性就越大,所以我们有时候看东西不能只靠外表来判断哦!”
“哦,我知道了,既然这些蘑菇都不能吃,那我们回家到菜园里拔萝卜吧。”军军说完就往回家的.方向走去。
“傻孩子,也不是所有的蘑菇都有毒呀!你瞧,这些灰色的蘑菇就没有毒。”妈妈温柔地指着另一边几丛不起眼的蘑菇说。
于是军军和妈妈采了好多灰色的蘑菇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活动目标:
【第1句】:乐意参与集体讨论活动,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第2句】:通过看VCD、讨论等活动,了解一些安全常识,学习生词“陌生人”。
【第3句】:通过回忆性、创造性的讲述和表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4句】: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第5句】: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故事《白雪公主》VCD;“陌生人”的胸贴。
活动过程:
【第1句】:观看录像,组织讨论。
(1)回顾童话内容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幼:看过……)师概括故事:白雪公主非常的善良、非常的美丽,可是故事里有个狠毒的皇后,她因为嫉妒白雪公主的美丽而多次设法害白雪公主,幸好每一次都被爱帮助人的小矮人救活了。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来欣赏、回忆一段小影片吧。(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
(2)欣赏故事,学习生词“陌生人”。
1)播放的内容是白雪公主中哪段故事?(幼:白雪公主被毒死的小片段)
2)来敲门的人是谁?(揭示:皇后扮演的老巫婆)
3)白雪公主为什么会昏倒?(因为她吃了有毒的苹果,那是“老巫婆”骗她的,是要毒害她的)。
4)假如现在老师带你们去见白雪公主,你会对她说什么话?(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都非常好,一个人独自在家时不能随便开门,不能随便相信不认识的人的话,不认识的人叫“陌生人”,对“陌生人”要小心警惕。
【第2句】:角色扮演,建立自我保护意识(1)角色扮演,巩固安全知识。
师:(顺势将问题抛向幼儿)如果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遇到了陌生人你会怎么办?
(情景模拟表演,分别请幼儿上来表演,给陌生人贴上“陌生人”的胸贴)。
A、情景表演:邮递员来家送信笺应对策略:
【第1句】:不答应陌生人的请求。
【第2句】:不过多地于陌生人交谈。
【第3句】:坚决不开门,有礼貌的谢绝。
教师小结:颁发“安全”的胸贴,在这个表演中,xx小朋友表现很出色,知道一个人在家不能给不认识的人开门,说什么也不开,自我防范意识很强哦。
B、情景表演:远房亲戚来家探亲应对策略:
【第1句】:不随便开门。
【第2句】:可以打电话向家长求证一下。
【第3句】:想办法拖延时间。
教师小结:知道马上想到给妈妈打电话,求证一下事情的真实性,很聪明……
C、情景表演:公园里碰见陌生人应对策略:
【第1句】: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
【第2句】: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第3句】:不跟陌生人走。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表演的都很出色,如果大人不在家,你们要自己注意安全,要学会自我保护不可以轻易的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能随便的将门打开。
【第3句】:知识抢答,加强安全常识(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从多角度想办法)师:小朋友都表演的很棒,那现在老师的好朋友猫头鹰告诉我啊,动物园里正在举行安全知识抢答竞赛,它送来了几道题目,想考一考我们班的小朋友,它说,如果都能答对的话,我们就可以去参加安全知识抢答竞赛了:
【第1句】:小羊喜欢吃"陌生人"给的蛋糕,你觉得这样安全吗?
【第2句】:小松鼠总爱接受陌生人的玩具,你觉得这样好不好?
【第3句】:小猴子喜欢同"陌生人"交谈,并常同"陌生人"外出玩耍。
【第4句】:小乌龟出去玩时与爸爸走散了,见到"陌生人"就嚷着让人带他找爸爸。
【第4句】:观看录象,巩固安全知识师:小朋友们都说了自由的意见和看法;那现在再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像(关于如何应对陌生人的录象),自己给自己当小老师,评一评是不是都说正确了。
1)录像看完,幼儿开心地交流、讨论;
2)师小结:哇,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都回答正确了。想不想去竞赛现场?(想...)好,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吧!(欢快的音乐响起……)
①目前,涂改液已经成为使用率较高的学生文具。据调查,大中城市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
②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就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w W w . x K b 【第1句】: c o M
③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5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试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五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连日增加形成明显对比,停止试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④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人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 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 , 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 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⑤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
得 分
评卷人
【第14句】:请概括说明涂改液是怎样危害人体的。(2分)
【第15句】:第①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第16句】:第③段划线句子中“逐渐”的表达效果?(3分)
【第17句】: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4分)
A、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第④段中“合适替代物”指的是具有涂改液特点的无毒物质
C、“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运用了反问句,加强陈述语气,强调了涂改液散发出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
D、第④段划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因为”、“所以”、“尽管”“但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8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