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作文提纲精练60句-经典语录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怎么写;“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 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如何写读后感?
【第1句】: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第2句】: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第3句】: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第4句】: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第5句】: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第6句】: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第7句】: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写读后感作文 篇1
酒逢知己千杯少,在我们的身边朋友很多,可是能用心相交的朋友能有几个。交朋友的时候或许我们的出身不同,但是既然我们相遇到成了知己。那么我们就是永远的好朋友,不分高低贵贱。
读完了纳兰性德的金缕曲,让我明白了,珍惜身边的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我们的人生中亦有有相遇和分离,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相遇。作为刚从高中过来的我,我深深深的体会与三年的同学分别的离别之愁。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让我们相遇校园,可是时间却来的匆匆,去的那匆匆。我们既然不能改变这样的现实,那么我们不如接受了它。
时间和现实总是一把无情的刻刀,在我们的心理刻下了无数条伤痕。古人说的真的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总是相遇得很短却分别很久,所以我们不得不珍惜那个短暂的相遇。记得刚走进高中校园的时候,我们都是多么的纯真的向往一个充满友爱的班级,在这个班级里我们有和自己心交的闺密,朋友,同学。现在我们把这些变为了现实。虽然不能和所有的朋友同学成知己,可是我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哪一个知己。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知己等于最好的朋友,我们无话不谈。在我们之间没有什么避讳的。我们从一个夏天到一个冬天,我们都互帮互助。因为我们走了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们在哪个短暂的相遇我们相互认可了对方。还记得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打羽毛球。每天放晚学,我们都相约球馆,打上一个多小时的球,满身大汗,可是却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想法,我们就像是把累拋到了脑后。
有一次,我的不小心把我最好的朋友伤了。可是他一点也没又在意,原来我以为他会生气。他看到了我在意伤了他的这件事,他却主动的来和我说不要让我在意这件事了,把这事忘了。我们的友谊经过了很多的考验,所以现在我们感觉比亲兄弟还亲,这可能是经过时间的考验的产物。所以我很庆幸我有这样一个知己。我们的命运却因为家庭的原因分开了,不过我们的友谊却不是因为距离就会断开。其实有时候我也挺感觉我们的'命运就像一部戏曲,我们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可是我们却是出于同一家戏院。
现在的世界真的很复杂,每个人我们都猜不透。可是我们却在相互称兄道弟,可是真的朋友到底能有几个。所谓知己难得啊!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最好的朋友,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个在自己迷茫的时候给自己帮助的人。就算是很久不见的知知己。只要有我们相遇的那一天,我们就举杯干了那些不愉快的回忆。把值得留念的放在心中就可以了,作为知己我们相互珍重。
读了金缕曲让我知道,知己诚可贵。我们得好好的珍惜现在拥有的好朋友,不要到分别才知道好朋友的可贵。
写读后感作文 篇2
我有个晚上看了一篇孩子写的读后感,发觉他写得很笼统,根本没有写出真情实感,我就关于写读后感给他讲了几点看法。 一是不要急于写读后感,也不要为了写读后感而急于找书读,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对某篇文章写读后感,就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只有喜欢其中的内容或故事情节,才可能有兴趣比较认真地读完,而不是应付过去。 二是不要急于动笔写,而是要先把内容读懂,总结出内容梗概,回想一下总体的感受,然后再把自己的直观感受从主到次依次罗列出来,把提纲写出来。 三是按照自己列的提纲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四是在申明自己观点的同时列举几个文章中的片段来说明自己的感想是有根据的。 五是对照自己原来的思想观念,将读文章之后发生的转变或变化写出来,最好能写出通过阅读受到的启发和感悟。 读后感切忌空洞、应付,要写出真情实感,尤其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阅读文章前后的思想变化写出来,能够通过阅读有所启发,有所感悟,这应该就是比较完美的读后感了。
写读后感作文 篇3
春风从湖面上走过,留下浅浅涟漪;阳光从云层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间飘过,留下圈圈年轮......而我从《读花》中踏过,又留下些什么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读花》教我们如何走人生大道;教我们怎样辨别是非黑白;教我们怎么去感恩别人;教我们学会热爱祖国;教我们......它犹如一块瑰宝,一块闪闪发光的瑰宝,一块弥漫书香的珍贵瑰宝,胜于发光的宝石。进入它的世界,仿佛在绚丽多彩的天堂中遨游,在五彩缤纷的仙境里旅行,令你熏陶其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的意境...... 碌碌无为的我,浪费光阴,抱怨人生,唉声叹气......我为此感到深深的惭疚。因为《读花》告诉我,提醒我,也指导我: 人的一生应该踏踏实实,在平庸之中现实生命的价值,吸取生命的力量,拿出勇气好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心中的英雄。 “天将降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劫心忍姓,增益其所必能......”正如孟子所说,我们应该不断挑战自我,战胜骄傲的自我,自卑的自我,懒惰的自我,胸无大志的自我,成为生活的强者。因为在成功的道路上遇到的最大的敌人和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此,我们要不怕苦,不怕累地劳作,默默无闻地耕耘, 笑着面对人生。要确信“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么,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永远是个这真理。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是一天,何不快乐过每一天!提高对快乐的理解,它到来时不让它溜走,横扫一切苦闷之恼,做个满载着生活的温情与人生的快乐的人。人生路上,风雨兼程,何不笑对人生,给自己一片湛蓝的天空? 抓住一分一秒,笑迎人生,自强不息,让自己的生命绽放无限光芒吧! 人生的感悟如海边的贝壳,闪闪烁烁,却时常被沙砾埋没,但只要被发现,终会发光!----这就是《读花》给予我的灵感。
春风从湖面上走过,留下浅浅涟漪;阳光从云层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间飘过,留下圈圈年轮......而我从《读花》中踏过,又留下些什么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读花》教我们如何走人生大道;教我们怎样辨别是非黑白;教我们怎么去感恩别人;教我们学会热爱祖国;教我们......它犹如一块瑰宝,一块闪闪发光的瑰宝,一块弥漫书香的珍贵瑰宝,胜于发光的宝石。进入它的世界,仿佛在绚丽多彩的天堂中遨游,在五彩缤纷的仙境里旅行,令你熏陶其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的意境...... 碌碌无为的我,浪费光阴,抱怨人生,唉声叹气......我为此感到深深的惭疚。因为《读花》告诉我,提醒我,也指导我: 人的一生应该踏踏实实,在平庸之中现实生命的价值,吸取生命的力量,拿出勇气好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心中的英雄。 “天将降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劫心忍姓,增益其所必能......”正如孟子所说,我们应该不断挑战自我,战胜骄傲的自我,自卑的自我,懒惰的自我,胸无大志的自我,成为生活的强者。因为在成功的道路上遇到的最大的敌人和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此,我们要不怕苦,不怕累地劳作,默默无闻地耕耘, 笑着面对人生。要确信“不要整天抱怨生活欠了你什么,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永远是个这真理。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是一天,何不快乐过每一天!提高对快乐的理解,它到来时不让它溜走,横扫一切苦闷之恼,做个满载着生活的温情与人生的快乐的人。人生路上,风雨兼程,何不笑对人生,给自己一片湛蓝的天空? 抓住一分一秒,笑迎人生,自强不息,让自己的生命绽放无限光芒吧! 人生的感悟如海边的贝壳,闪闪烁烁,却时常被沙砾埋没,但只要被发现,终会发光!----这就是《读花》给予我的灵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一起来看看读后感的写作格式和要求,欢迎参考!
读后感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篇1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xxx读后感》,也可以用《读xxx有感》。
【第1句】: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第2句】: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第3句】: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第5句】: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第4句】: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第5句】: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6句】: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第7句】: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读后感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篇2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内容证明观点。
这一部分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能空洞,要有具体的例子。这就要求在写读后感之前,你就要对内容非常地熟悉,知道那些材料能为你的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读后感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篇3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斑羚飞渡》读后感
看了《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千层巨浪,感慨万千。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这是一种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是一种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道路的精神!“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年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它们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实:为了下一代,我们有了坚定的勇气,可以无悔地牺牲自己,完成这一幕悲壮的斑羚飞渡。
我敬佩这些勇敢的斑羚,特别是镰刀头羊,他没有做人类的奴隶,没有做人类的囚徒。“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种族的尊严。而有的人,却甘于屈服,在生死抉择之际,他们毅然选择了在他人的膝下苟活,只为了一己私利。这是可耻的自私蒙蔽了人类的思想,冲昏了人类的头脑,埋没了人类的心灵。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们一样的牺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来能逃生却为了救别人而牺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谭千秋老师。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他却永远离去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手刨四个小时从废墟下救出了同学,但他的双手却血肉模糊,他就是马健。
他们的心灵是伟大高洁的。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他们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假如我们是击浪的勇士,那是他们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他们给了我们青春的光亮。他们和斑羚们一样,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在赞美斑羚的同时,我也为那些狩猎的人感到心痛,他们是罪魁祸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谐的,虽然我们是最高级的动物,但其他的动物依然有它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们也有深爱的伙伴,也有感人至深的亲情,但几声枪响,破坏了它们的安宁,让它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这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我们不是斑羚,但对它们来说呢?失去亲人的痛苦又有谁能体会,人们为什么不能和它们和谐相处呢?毕竟它们也是生命,我们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将心比心吧,苍天最终还是让斑羚们繁衍了下来,这是它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而我们人类,从来不需要用任何的代价来换取生存的机会,和它们相比,我们幸福多了。它们用无私感动了上苍,它们的善良代代相传,这一飞渡的壮举谱写了生命的乐章,也带给我们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其实,生命需要奉献与牺牲,这样才有意义。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会灿烂一片;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我想,那些为了救年轻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们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我合上书,闭上眼,只听见窗外萧萧细细的雨声,那一幕情景,依旧栩栩如生,只是生命已去,再多悔恨的眼泪也只能化作春夜的一丝细雨,滋润那片曾经茂盛欢腾的草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8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