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五花山张抗抗读后感选录66条-读后感

张抗抗散文读后感篇1

读到作家张抗抗的《情爱画廊》,完全出于偶然,却是近两年读得最细的一本当代小说。

有了读《长恨歌》《尘埃落定》《兄弟》等等名作的前车之鉴,阅读本书时,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可别要求太高,毕竟咱还是初级阶段。

可读完全书,禁不着怒从心头起:作家们,你们是在比一比,谁能把小说写得更糟吗?

《情爱画廊》创作于九十年代中期,1996年由《布老虎从书》出版面市。众所周知,布老虎丛书是新时期以来,商业操作影响最大的一套丛书,叫好又叫座,影响力、市场效益双丰收。

九十年代初,所谓的“新写实主义”喧嚣尘上,其实是大动荡之后,部分作家心灵迷茫、价值观失衡、精神虚无的表现,他们怀疑爱情,怀疑美,怀疑崇高,怀疑一切让人类超出动物、让人性变得更美好的东西。于是作品里只剩下琐屑的“写实”,只剩下什么也不信的绝望。刘震云的一个小说“名篇”很合适指称这种精神状态:《一地鸡毛》。

这样的背景下,张抗抗在《情爱画廊》中用审美的眼光来写性爱,却也非常难得,值得一赞。

但难得并不能拥有对批评的豁免权。张抗抗对《情爱画廊》似乎很有信心,她称这部作品:“表达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一部分白领阶层、一部分艺术家,还有一部分向往崇高生活的普通人,心灵深处的爱情理想。…………文学作品若是在‘梦’的语境中来表现爱与美,会发现并拓展读者潜在的心理和审美需求。”

可惜,作家的思想视野、精神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实质。《情爱画廊》最致命的缺陷恰恰是太世俗太委琐太空洞——仿佛一只漂亮的苏绣枕头,剥掉华丽的外壳,令人难堪的看到一堆肮脏、发霉的稻草。

这种委琐、空洞,即体现了作者的精神实质,也部分再现了一个时代的主流精神氛围——那就是没有精神;精神缺失,灵魂死灭!

张抗抗散文读后感篇2

品读了好几番,张抗抗的散文很有韵味,应该说好的散文都是耐人寻味的。不单单是语言的清新自然,而且灵动的文字和富有内涵的内容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同里之思》可以列为游记,写景记事之说。这是一篇有思想的游客展示给我们的一幅富有意境的画卷,也是一位有思想的作者带给我们的一篇有思想的文章。

江南,烟雨迷离,夕阳斜晖,亭台楼榭,山清水秀,是雨巷里一位撑着油纸伞穿着旗袍的妙龄少女,让人忘乎所以;同里,小桥流水,人家宅院,园林小筑,贴水近湖,朴素大方,古色古香,是一把被泼墨后沉寂良久的纸扇,让人神往。话是没错,但这更多的.只是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没有思考的心情,看到的更多的也只是风景,少了些感性与理性相融的魅力。所以,要学会做一名有思想的游客,其实有时只是简单的开动一下小脑子,带着思考。

就像是一首写景的诗,语言总是美的,可能是华丽的,可能是素雅的,可能是田园里的惬意,可能是山野里的悠然…… 但它终究只是简简单单的在做着自然忠实的记录者,仅此而已。换句话说,这风景不过空壳一具,虚有其表,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也是要有内涵,要合时宜,毕竟有情才能有感而发,才能有自己的感情融入在自己的作品中,那是思想自然的流露。好的作品有情有景,不是要刻意去修饰的,也只是多了一份思考,悄然为作品增色不少,让作品更有看头,更深刻。所以游客也要有思想,思想是风景的骨头,有思想的游客欣赏到的风景因着思想而变得更美,更动人。当然,收获也更多。

更何况,这是江南的姿态,就更要带着思考来研读,品味。江南,鱼米之乡,历史典故无数,关于江南的诗词歌赋更不可数。皇甫松曾叹:“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东坡也曾望:“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所以,思考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江南这方水土。江南同里的退思园,张抗抗要感慨:为什么人总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的确,你可能也有着般的疑惑,如果能在“进”时小心谨慎那路不就走得更加稳当了?可是你却没能像她那样在旅行中可以有这样的感慨。因为你不懂得主动思考。

张抗抗的一篇《同里之思》,让我领悟到很多。我也充当了一次游客,跟随她在美丽的同里转了一圈,那些桥,那些水,那些园子,那些人和事,看在眼里。带着思考,带着问号,收获些什么。

二、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最早知道龙应台,是读到她的那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后来有一年的妇女节,百家讲坛做了一期节目叫《女人说话》,包括叶广芩、张抗抗、李银河在内的许多知名女性都做了讲座,龙应台讲的是自己在台湾担任文化部部长的经历。四年前,我买到《孩子,你慢慢来》一书,几年间不知读过多少遍,而且还向身边的很多妈妈做了推荐。后来又从一期《读者》上了解到龙应台出版了新书《亲爱的安德烈》,在网上寻寻觅觅了好久,终于买到了。

把《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放在一起看,感觉很有意思。前面书中的安安,是个长着一头

《亲爱的安德烈》一书里面收入的即是龙应台和安德烈的三十多封书信,说实话,里面涉及到政治的内容,我读不太懂,但我感动的是一个母亲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那种迫切想要沟通与了解的心情。对于母亲,儿子有着太多的不认同,大到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态度,小到穿着打扮;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

怎样消除这样一种隔阂?龙应台的选择是一方面坚守自己的阵地,一方面主动出击,通过书信与安德烈讨论问题、交流认识,寻求有效的沟通。这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是一种很好的示范,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去了解、认同我们的过去,小时候被自己的父母叫到跟前,听他们忆苦思甜,被他们谆谆教导时,我们不也是那样的抵触吗?今天轮到我们做父母,同样没有特权让孩子听自己说,让孩子按自己的模式去生活和思考。

《于丹〈论语〉心得》里面有这样一段论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说起来轻松,做起来何其艰难!“安德烈,青年成长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着你、奶着你、护着你长大的母亲学会放手,把你当某个程度的别人,可也他妈的不容易啊。”龙应台如是说。

三年的通信,龙应台得以了解安德烈,而安德烈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后来逐渐明白了MM这样做的意图,而且发现自己“其实还蛮乐在其中的”。

我在想,龙应台做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做为一个对世界、对社会、对生活保有警觉、保有体察的母亲,她能给予孩子一种引领;然而,平凡、渺小如我们,眼看着孩子在一天天长大,自己却感觉还是个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又能给孩子些什么呢?想起来不免心慌啊。

三、《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龙应台那个年代的贫穷,那样的生活,那样的环境,那样的落后,是我无法想象的。而安德烈这一代,及我们只一代,这是另一个世界。这个时代,与时尚接轨:疯狂地听音乐,无止地跳舞,拼命地玩耍,这些与龙应台那一代截然不同。而这样的差异,会选择的人总是站在安德烈的那一年代,殊不知,当人们的生活,文化随着时间逐渐提高时,往往会丢弃一些原始的东西,被金钱所束缚而变得残忍。而那被丢弃的东西,正是龙应台那时所普遍拥有的单纯与互助。现在的人们,在利益的诱惑下,友谊、亲情变得一文不值,而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又是否看清什么呢?还是在享受着贩卖心灵后得到的物质呢?也许,我们能期望某一天在我们享受物质时,回头想想逝去的心灵。

也许,我和安德烈是同一代,一个新新时代,懂的快乐,玩耍和音乐的时代。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有自己的伟大理想。我们不是只懂玩的叛逆少年,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向往,所以也请天下的父母能理解我们,别总用“轻狂”指责我们,别总用“清狂”批评我们,别总用“不行”给我们下死刑。在信中龙应台写过这样一句话: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上的荆棘。这句话然我感受很深,是呀,人生的荆棘太多,困难太多,每一个困难都需要花上你大多时间去克服去打败,而在人生的时间中就给自由的,玩耍的却所剩无几,毕竟这个社会残酷。虽然我还是一个初中生,但只属于小学生的自由,我却无法在享受,也许这正是龙应台在信中所说的“寂寞无比”。

信中,安德烈说自己是一个百分百的混蛋,我的想法和龙应台一样,我并不认为他是混蛋。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有一些有优点,不能因为他人在受苦自己在享受而自贬。其中,安德烈与龙应台都写了自己对道德的看法,安德烈因为面对道德而厌恶自己,但我认为只管这样厌恶自己是没有用。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条件优越时,不该更加努力地生活着,用更好的方法帮助他们吗?毕竟他们的贫穷鄙视自己造成的,我们不必厌恶自己。同样,既然意识到这一点了,就应该让自己节省一点,不浪费东西和金钱,就给需要帮助的人。此外,我们在吃穿住行,也是给自己一个良好的条件去挣金钱和爱心,所以我们需要心存善心并付出行。

在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感受,我不会像安德烈一样去烦恼,而是坚决地支持自己的想法。在权威的世界里,人际关系仿佛显得很重要,它可以将你从山峰摔到低谷,也许会让你一炮而红,所以,掌握好人际关系很重要。对每一个人都露出微笑,面对那样的“英语老师”我们大不用消极的方式去反抗,我们可以与那样的权威坐下来沟通,解决好所在问题,而不是将那无谓的反抗化作让自己受伤的一把剑。至于那对于我来说还很遥远的爱情,在龙应台的话中,我也找到了最好的诠释: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肩并肩立在船头的,浅酌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的人。对于爱情,也许我还想得很简单,但这句话却和我想的一样,爱情不需要海枯石烂,沧海桑田,只需平平淡淡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篇一、《坐上秋天的火车》

“呜,呜,呜。小火车,轰隆隆,我们去向南北西东,跨过雄伟高山,越过春夏秋冬。”听着《小火车》,捧起散文集《坐上秋天的火车》,我坐上“秋天的小火车”出发了!

这列“秋天的火车”,六节“车厢”眨着大大的眼睛,徐徐开动。读着主驾驶安武林的序言,有些感动。“我们阅读散文,便是阅读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如何被感动,如何被惊艳,这些文字如何给我们启示,这个过程便是我们认识和体验提升的过程。”序言《像星星一样灿烂》里的这段文字,朴实地叙述着散文之美和读散文的乐趣所在。

这列秋天的火车上乘客很多,车头上坐着张抗抗的《向日葵》。一片读来震憾的向日葵,它们背对着太阳生长,叛逆得叫人赞赏感叹。“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群体”作者一直在发问、疑惑,最终肯定。一个群体,群体的力量在这片葵园中彰显,天山脚下的葵园。如安朵蓝点评中所说“观察细致,思考深邃,是一篇具有大美、大情怀的佳作。”我在车头上久久伫立,享受大家之作带来的广阔。

“向着明亮那方”,这节车厢果然明亮。在这节车厢遇到了简平的《花楸树》。看到题目,怀疑打错了,不是“花椒树”?不是,读完简短又有余味的文字,品品“这会是一次从容的观赏体验,让我建立起与所有的生命都有种可以感知的默契;我将平心静气地等待姗姗而来的春日、夏夜和秋时,并希望它能相应地切入我的人生。”好厉害的作者,把一棵树带来的感悟写得深远。如果我写,可能又是一篇描述花楸树成长的工笔画了,画完只看到一棵树,而他画的是生活。

慢慢在车里行走,被“蝉鸣声声在枝头”这节车厢的《秃鹫》吸引。辩证的哲思叫人沉思,看似粗线条的刻画,却画出了力度,不得不佩服周晓枫的才情。相对于这个“大”,钟治德的《笋溪竹鸡》很小很小,文里的那个小游戏,作者用尽笔墨着力刻画,看完你便也想找一群人玩上一次,过过瘾。游戏里所渴望的,文字里所表达的,都在轻声呼唤一种热爱的觉醒,对大自然热爱的觉醒。老臣的《牛的现实》扎实的'文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大白的月色里,牛的目光温和纯净,坦白无遮,饱含难于超越的平静!”平静的通达胜过万语千言。

走了几节车厢,好奇地走近陈巧莉的《外婆桥》。文字平淡却极真挚地叙述了自己和弟弟小时候把家乡的那座小桥,称为“外婆桥”的故事,小小的桥上承载的是外婆奋不顾身的爱。再走走,走到张怀存的《坐上秋天的火车》,用做列车名字的题目,读着特亲切。文中温和流畅地诉说着小女儿的渴望,坐火车的渴望。由此你可以感到一个小孩的愿望是多么简单啊,实现起来却是起起伏伏,总不那么容易达到。细节,散文的细节之美一一展现在细致入微的文字里,铺陈在深厚的不需言说却能感知的情感中。

随意地走着,软卧、硬卧、硬座,每个车厢瞅瞅看看,像那个特想坐火车的小女孩那样好奇,认真地读着每一位看到的乘客。走到一节“心房之外,处处都是风景”的车厢,发现这节车厢里坐着旅行的见闻。

《白鸟江畔》里叶萍说“我们像行走着的一串文字,而白鸟江就是这串文字的源头”,多美的感悟,多美的白鸟江;凡夫讲“林芝归来不看云”,在《云中漫步》里,他把一幅巨大的形态各异的云图铺展开,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只角,向天空》,看到题目想起扎朝天揪的孩子,“甪”字头上的小角,独具个性,“我站在那只独角兽的身后,望着它一只角向天空的背影 。突然,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让我浑身发抖。也许,是这只独角兽在福佑着甪直的所有生灵。”甪直,在安武林眼里这么独特。

这列“秋天的火车”上,有看不尽的风景,听不够的故事,说不完的人情。一棵茶树从茶籽油到茶苞、茶耳,丰富的故事来自谭旭日的《茶花儿白,茶苞儿黄》;仪修文则以一个简单的故事《赤脚云赶集》,走出一片暖融融的关爱与呵护,使人难忘 ;《一枚钉子》周东坡的这枚钉子是那么尖锐。“一枚钉子,出现在正确的地方,一件木质家具就这样做出来了,一枚钉子,出现在了错误的地方,一个生命就此消逝了。”安朵蓝的点评格深刻到位。

《我们能不能活得像孩子一样》,小山呼唤童真“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和孩子一个样,这个世界的未来是有福的。”而在这列火车上,无论是王立春的《小屋》,还是安宁的《原木之爱》,都把童年拉上了人生的列车。在这列秋天的火车上,坐着的都是活得像孩子一样的人,大家用至真至纯的文字抒发心中的渴望,记录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一列充满阳光的列车,一列秋天的火车,满载着收获和希望。

坐在这列秋天的火车上,我是最小最小的乘客,跑遍所有的车厢,读取如星的光芒。

“呜,呜,呜。小火车,轰隆隆,我们去向南北西东,跨过雄伟高山,越过春夏秋冬。”

篇二、《坐上秋天的火车》读后感

已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就再也没有坐火车了。读小学的时候跟着母亲走亲戚坐火车,读大学的时候,更是与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个寒暑假,是在火车鸣笛声中开始和结束的。工作了,几乎是赶着回家,赶着工作,常常跟时间赛跑,所以,选择了飞机,在昂贵的飞机上飞来飞去,于是,火车从我的记忆里渐渐远去。

今次,全家外出,前往烟台拜访书法界的老前辈西冷印社的刘云鹤老师,原来一家子商量乘火车前往,尤其是十岁的女儿小贤子,更是嚷嚷着要坐火车,经过一翻周折,我们还是定了广州飞往烟台的机票,小贤子的失望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内心深处也一丝不安,因为,在此之前,我是答应了女儿坐火车的。小贤子从出世到现在,已随着我们夫妇飞遍世界各地,可就是从来没有坐过火车,于是,坐火车成为她心中唯一最美丽的心愿。

烟台访友的日子很快结束,就如烟台秋天的风儿,吹得很快也很轻。我们于是又策划着预定从烟台到北京的火车票,正值国庆假日期间,火车票比较紧张,先生为了确保能定到火车票,还跟着刘老师亲自前往火车站定票,为此小贤子着实欢呼跳跃了一阵子,当我们在老师家的客厅里静静等侯时,先生的电话到了,女儿抢过电话,不等爸爸发话,就直着嗓门喊:“爸爸,卖到火车票了吗?”从女儿失望的声音里我感觉到,先生一定又是定了飞机票,果然,北京的几位朋友听说先生前往北京,早早就预定了晚宴,说是有要事商量,于是先生的火车票变成了飞机票,小贤子的失望又是不用言语了。

热热闹闹的北京行接近尾声,为了能坐上火车,小贤子变得极乖,跑上跑下,不是替我拿报纸,就是替爸爸拿烟灰缸。终于决定要走了,我坚定的对先生说: “这一回无论如何都要坐火车!”我看见小贤子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

“我们要坐火车啦!”小贤子手里拿着象扑克牌一样的火车票,高兴得在房间里蹦来蹦去,她说:“妈妈,火车票长得比飞机票小一点呢。”看她那高兴的样子,我和先生都乐。多年来,为了工作,为了家,为了文字,我们奔波在世界各地,都是在空中飞来飞去,与可爱的火车几乎绝缘,今次,要跟着小贤子要登上秋天的火车,那股子心境可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整整提前三个小时到达北京火车站。无数次来北京,却是第一次踏进北京火车站,远远望着古色古香的火车站大楼,内心充满激动。

不知道啥时候下起了小雨,秋天的风夹着小雨,心情格外的爽,我们一家三口可是街头的一道风景,背心、短袖、短裙,跟大街上围巾、毛衣、西装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跟着长长的人流往火车站的检票处移动,终于到了安检大厅,小贤子很认真的把身上的小包包、手机等小玩意一古脑儿就放在检查机的皮带上,旅客和警察姐姐都笑咪咪地看着她,瞧她那认真样子,我忍不住轻轻喊了声:“傻孩子,这不是坐飞机,不要那么认真。”“呵,火车上这么多人,更要严格检查才对呀!”小贤子扑闪着黑白分明的眼睛对我说。“是呀,是呀,小朋友讲得对,火车上人多,更要严格检查。”站在检验机旁的几位警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附和着小贤子。旅客们也在一片笑声中把自己的行李放在了黑色的过机带上。

走进候车室,小贤子看到人头赞动的场面,惊奇地问我:“妈妈,这么多人都是来坐火车的吗?平时你为什么不带我来坐火车呀!”等不及我回答,她又大声说:“哇,这么多人喜欢火车,坐火车一定很舒服。”周围的人都被小贤子的兴奋感染了,旅客们纷纷回头报以温馨友好的微笑。我的小贤子就象一个快乐的小天使飞进了美丽的大花园,一切对她来说是那么的新奇,一直就听见她在嚷嚷:“妈妈,你说火车长得跟地铁一样,可是地铁站里没有这么多人呀。”“妈妈,火车上的床跟家里的床一样大吗?”她的问题太多,我无法回答,只是笑咪咪的看着她。

跟着人流走进站台,那股熟悉的味道—————煤烟味道轻轻深深穿过了我的胸膛,直袭心扉,一阵阵眩晕的感动,十五年了,整整十五年没有坐过火车了。十五年前上火车下火车,每年都有好几次,原来,我的爱恋,我那童年的笑声一直就遗留在长长的道轨上。“妈妈,是什么味道呀,刺鼻呢!”小贤子紧追着我,打断了我的思绪。“是煤的味道,开火车用的。”“呀!火车是烧煤的吗?”小贤子感觉更惊奇了,我说:“是的。”我不知道现在的火车是不是烧煤,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火车一直就是烧煤的,也许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火车早就不用烧煤了,不管那么多了,以后再慢慢解释给小贤子听吧。先生英辉也显得很激动,温柔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蹦蹦跳跳的女儿。他一言不发地拉着行李箱走在人群里,静静地享受着女儿和妻子带给他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欢乐和真正的甜,我从他的眼神里就能读出来。

8号车厢5号房十七、19床下铺。

上了火车,小贤子一步并做两步跳进了5号房,“妈妈,今天这间小屋子就是我们的家了!”她左看看右摸摸,嘴巴、小手没有停过一刻,“这么小的床,只能让我一个人睡呀。”小贤子不管三七二十一脱了鞋子就跳上了小床,先生慢悠悠地给她讲一些关于火车上的小常识,什么火车行驶的时候不能在床上喝水呀,什么从上铺下来时要注意踩好踏板,抓稳床杆等等,小贤子根本就没有听她爸爸讲什么,只是一个劲的自摸自看自乐。我一一把背包里吃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我们的旅行就此开始。

火车启动了,小贤子兴奋地喊:“爸爸,火车在跳舞呢,小床不稳呀。”我们都被逗笑了,“傻丫头,火车在铁轨上跑,床当然会发抖。”上了火车我们一家仨可是乐坏了。先生一会带小贤子去硬座车厢走走,教女儿看看坐火车的另一种景象;一会又带着小贤子到火车的餐厅里,要上一杯咖啡,一壶热茶,美美的喝着,父女两的节目一直在火车摇摇晃晃中进行着。透过车窗,窗外一片灯火通明,不知又到哪个城市了,这时手机的信息铃声轻轻响起,打开手机一看,是来自河北保定的信息,不用说,窗外那座城市一定是保定市了。而这时我们已坐上秋天的火车离开了北京。

秋天的火车带着他长长的使命孤独的行走着,旅途中即便摇摇晃晃,也依旧无怨无悔的前行。坐上秋天的火车必然有很多同行者,祝大家旅途都愉快!网站还有很多读后感经典范文,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1926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